#來點小說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書名/ #無盡的耳語
作者/ #桐野夏生
出版/ 感謝 #時報出版
今日介紹4月新書(沒錯是4月),因為疫情關係延遲,感謝時報出版社還是寄到了,看了簡介後我對此書充滿期待!打開包裝看到絕美的封面很是開心,讀完後心情有些激動,為女主角的遭遇忿忿不平。這是本我挺喜歡的書,也想看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
〔無雷大意〕
早樹與大她30多歲的知名企業家克典結婚,兩人在年輕時各自有一段不美好的婚姻。
早樹的前夫庸介某日出海釣魚便一去不返,早樹為此禮讓、照顧婆婆七年,法律上宣佈庸介死亡並再嫁時也依然友善對待婆婆。
克典與前妻貌合神離多年,前妻在家中腦溢血死亡多日才被發現,克典因此後悔不已。三名子女與再婚的早樹年紀相仿,與繼子女的互動是早樹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某日婆婆來電據稱看見庸介了,父親也見著相似的身影,早樹便暗中調查前夫過往的交友狀況,發現許多自己不知道的事。
如同書腰道:「你真的了解那曾經深愛過的人嗎?即使相愛多年,凝視著彼此卻有著無法觸及的深淵。怨恨著擅自消失的丈夫、失去的歲月。」
早樹要面臨的問題如下:
◆失蹤的丈夫,他究竟是死是活?卻也依舊守著法律上的宣告死亡年限,期間不與男人發展任何關係。她想過數種消失的理由:庸介可能是秘密特務、在孤島孤單求生、甚至失憶了在他處生活著。
「海很美,卻很可怕。出了海便一區不復返的人想必很多。被留下來的家人,該怎麼相信那個人不會再回來了?」書中道。
◆孤伶伶的婆婆無法接受兒子的失蹤,責怪也纏著展開新生活的早樹。看到的庸介人影究竟是不是心理作用造成的幻象呢?
◆探訪過往的共同朋友時,發現朋友知道但身為妻子卻不知道的事,甚至閨密也對自己有所隱瞞。朋友好心提供線索卻只求將早樹大起大落的人生出版成書。
「這趟旅程原本的目的是打聽庸介的生死,不知不覺,卻成為了解曾經的丈夫為人。」書中道。
◆與高齡且富有的克典再婚總是讓早樹被說:「是看上財產嗎?」他倆其實不是熱戀的愛,而是靜靜的陪伴、說說話,長相守自在之感。
◆最小的繼女與早樹同齡,憎恨著父親與早樹,遭受繼女在網路上惡言霸凌的早樹很是難過,克典對女兒的放任更是令她灰心。
這些流言蜚語在早樹身邊亂竄,充斥惡意耳語的生活讓她下定決心要找出背後的成因。作者更是在開頭就以「石堆裡趕不走也看不見蹤影的蛇」比喻耳語,令人厭惡卻無從找起,時刻提防,卻又出其不意地咬你一口。同時任何人都會製造出耳語,爬行於眾人之口。這樣的暗喻與整部小說的劇情,雖然平靜但仍讓我看得十分歡喜。
平鋪直敘的日常生活,轉折之處不會過大,如同緩緩流動的河水,在你還未發現前便注滿了水庫,帶來滿滿的感動。所以我說我最喜歡日本文學了,總是在小地方給人深刻印象。
最後分享此書特別之處,內文排版是單頁上下閱讀的方式展開,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排版,不過讀起來倒也習慣,順暢的看完整本書也不覺得有異。請教書友(為日文譯者)後發現:「短句多的日文厚書都會如此設計。」增加了書籍排版的小知識了呢!
網路霸凌成因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她曾遭到網路霸凌,天天以淚洗面,導致罹患青光眼,視力剩下1成;因姊姊一句「我願意把一隻眼睛給妳」,受感動重新振作(小草西)
▌才女遭霸凌爆哭慘失明!姊「願把1隻眼給妳」走出陰霾成畫家
▌👉 https://bit.ly/3nP5yxN
林芳語/IG、TikTok 授權
---
下載【三立新聞網APP】Live直播搶先看 ▶️ http://bit.ly/2S4hChu
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天天有新鮮事 ▶️ http://bit.ly/2S0yHIX
更多【三立新聞網YouTube】最新影片 ▶️ http://bit.ly/2W7jK6E
🔥 三立新聞 即時新聞熱門話題一手掌握
網路霸凌成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少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白色百合花飄散出淡淡的幽香,空氣中飄蕩的是輕柔而和緩的小提琴樂章。
這是屬於美智(化名)的日子。皮膚白皙、眼神機靈的她,跟往常一樣帶著一抹淺淺微笑,和大家一起參加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典禮。放眼場內,都是曾和她攜手共度許多美好時光的同學、同事、朋友,還有家人。
這一年,她才24歲,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錯過了研究所畢業典禮、婚禮,還有往後無數的春夏秋冬。這樣的離別,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因為美智所就讀的學校,在短短的時間,連同她在內有4個學生自殺,震撼這所頂尖大學【註1】。
青少年憂鬱是近年重要議題,Z世代(千禧年後出生)的問題似乎更為嚴重。調查顯示台灣高中職學生每7人有1人、大學生每5人有1人有明顯憂鬱,但只有10分之1尋求協助。
另外,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連續3年創新高。校園自殺企圖由前年800多人,增加到去年(2020年)1350人,年增68%。Z世代的情緒風暴,值得全民重視【註2】。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志洋強調:「自殺率、自殺死亡率,佔整體青少年的死亡原因裡面一直往上在攀升,這是一個讓我們很憂心(的事)。
另外一個我們去探究原因,我們通常都會看見說是人際情感議題、校園生活議題,我們很值得要再去注意的就是關於身心議題,在今天媒體的報導裡面,我們其實看到說身心議題的比例一直往上,而且已經超過其他原因。」【註3】
■「Z世代」是憂鬱症高危險群
▶相處「三不」守則:不強迫、不逃避、不給壓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到因為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長年暴露在網路、手機與社群之中,容易在變化劇烈的年代找不到方向。
張家銘表示,這類年輕族群統稱「Z世代」【註4】,雖然物質不餘匱乏,但從出生起就飽受社群媒體影響,一旦生活不順,甚至出現失學、失業等「雙失」情形,就容易成為憂鬱與自殺的高風險群。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
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一般統計,憂鬱症患者約15%到20%有自殺傾向,但是近年來的憂鬱症患者卻出現年輕化、自殺傾向更高的問題。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近年來在心理諮詢服務電話1925專線中,15到24歲青少年尋求協助的電話增多,自殺傾向卻接近30%。換句話說,台灣15到24歲青少年比較無法解決自己的困難,等到求助時,心理已經走到比較後端的情況【註5】。
■「青少年憂鬱症」是什麼? 在解釋青少年憂鬱症之前,要先了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的不同
▶「憂鬱情緒」
通常是生活遇到挫折,導致心情低落,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好、和朋友吵架或是單純遇到梅雨季節,但這樣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消散、雨過天晴。
▶「憂鬱症」
則是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異常導致,患者會長時間情緒低落、對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佳,甚至有自殺及自殘的念頭。
■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照理說當周遭的人出現上述的症狀時,應該很容易察覺,但青少年的憂鬱症傾向卻經常被父母、師長解讀為「叛逆期的行為」,導致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時,父母才願意正視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
青春期是憂鬱症的好發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性荷爾蒙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自我認同,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因此種下青少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此外,同儕的相處、課業壓力及親子關係等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憂鬱症。
■以下分享3種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成因
1.青春期症候群:缺乏溝通,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之外,開始建立社交生活圈及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如果和同儕的關係不好,父母又因為工作忽略孩子的感受,長時間缺乏溝通及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青少年憂鬱症。
2.青少年壓力:來自課業及同儕的壓力
由於升學壓力的影響,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在意自己的成績表現,無形之中增加很多負擔。此外,與同儕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很多壓力,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害怕無法融入人群,有些班級團體甚至會有霸凌的現象,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很多負面情緒。
3.感情因素:在愛情中投入過多情感依賴
處於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投入一段感情,有些人可以在感情中找到穩定的情感依託,進而紓解課業及生活中的壓力,但如果在感情的處理上不夠成熟,或是過度依賴這份情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很多痛苦的情緒。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
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註6】。
■發現孩子患上憂鬱症,要如何幫助他們?
面對憂鬱症的孩子可以依偱這五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鼓勵孩子維繫社交
憂鬱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憂鬱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繫,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充分運動飲食睡眠
患上憂鬱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並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尋求專業協助時,要緊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憂鬱症的康復很重要。
4.陪伴孩子走過治療
大部份的憂鬱症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不要忽略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結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於壓抑,也不要過於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助。【註7】
根據臨床研究,青少年時期若已出現情緒困擾而沒有及時評估和治療,也有可能自己會好,但長大後面對挫折、壓力,就容易誘發各種更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陳怡樺表示「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需要一段歷程,需要耐性,9成會好,必須先從生活上排除壓力事件,但也容易復發」。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比喻「憂鬱就像生命裡的黑洞,有很強的吸引力會把你吸到最底層、最糟的境地,但如果能掌握它、和它共處,你就會擁有很多力量」。在成長過程中,也許難保孩子不受傷,不論是來自不自知的父母、或不可測的人事物。
但孩子學會自我整理、照顧、呵護,懂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健壯內在心理,就能面對外在的壓力和挫折,要幫助憂鬱和心理生病的孩子走出黑洞,必須家庭和學校合作、需要每一個大人更願意理解、更盡力支持、更耐心陪伴,織成一張防護網來接住孩子,幫助孩子遠離憂鬱,或走出情緒黑洞【註8】。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頂大生接連自殺 青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https://bit.ly/3quRwRQ
∎註2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青春不憂鬱 - Z世代的情緒風暴】:http://bit.ly/38n60wZ
∎註3
(公視新聞網 PNN)「休學高中生返校遭霸凌 2月間尋短輕生」:http://bit.ly/3rvGI7k
∎註4
「Z世代」
表示從 1990 年代末期(1997 年)到 2010 年代初期的出生的人們。這個世代的人們更熟悉科技產品,不過卻比其他世代在同年紀時比起來更自律、更在意學業表現和就業前景,不過更高的自我要求似乎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這個世代的人們容易有心理健康的問題。(udn.com 聯合新聞網)「新聞常讀到的X、Y、Z世代 代表今年的Generation C是什麼意思?」:http://bit.ly/3cj8gqd
∎註5
(Heho健康)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別再為憂鬱症患者「加油」,3技巧陪伴才有效
http://bit.ly/3l9O1PP
∎註6
(Hello醫師)「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https://bit.ly/3v9TF99
∎註7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憂鬱症」:http://bit.ly/3qu5V0s
∎註8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憂鬱症成為青少年「不能說的秘密」?三級防護網避免孩子掉入情緒黑洞:http://bit.ly/3elJcBx
➤➤照片
∎註7
「跨越青少年憂鬱之谷」:搞懂青少年憂鬱,父母孩子不再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憂鬱症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網路霸凌成因 在 用鍵盤摧毀一條人命:「網路霸凌」現象與防制策略建構 的相關結果
而據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調查,青少年遭遇網路霸凌之管道排名依序為:社群媒體、線上遊戲、即時通訊軟體、聊天室(含網路論壇、BBS)、電子郵件、手機 ... ... <看更多>
網路霸凌成因 在 認識網路霸凌 的相關結果
孩子們所使用的網路霸凌方式,除了上傳別人出糗、被欺負、移花接木,或不雅的照片與影片;張貼羞辱、謾罵的文字;散播不實謠言;或爆料他人隱私外,常見的 ... ... <看更多>
網路霸凌成因 在 網路霸凌‧分析與對策@ 閱讀與生活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網路霸凌 (cyber bullying)意指長期在網路上對他人施以辱罵、嘲笑、威脅等騷擾行為,偶然、單一的衝突則不包括在內。 壹、前言有部分學生的校園學習過程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