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小孩上學,回到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突然聽見生氣的怒吼聲,於是我抬頭看,印入眼簾的畫面是,一個中年男子對著騎腳踏車的老人家低吼表達不爽。
由於上學時間,那個路口的人行道上擠滿了人,有小學生和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們,也有不少要往捷運方向趕著上班的人,因為那個人行道位於捷運沿線下方,平常就會有許多腳踏車經過。
我沒實際目擊經過,但聽起來像是老人家沒有控制好距離碰撞到那位中年男子。
老人家:「我不是故意的,我已經跟你說對不起了。」
只聽到中年男子以不高興的語氣道:「那要不要我也撞你一次,再跟你說對不起,你覺得有用嗎?」
老人家繼續道歉,男子走了幾步又回頭繼續罵。
當下我忍不住在內心嘀咕:「有必要這麼兇嗎?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甚至還有股衝動想要出面幫忙緩頰。
但我突然意識到,剛剛自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在心中評判那名中年男子,因此我立刻從這外在事件抽離出來,拉回到我自己身上。
事件的發生本身是中立的,他們有各自的立場,彼此所產生的情緒也不是問題,若是我看待的角度是把它當成問題,那便是自己的課題了。
雖然中年男子看似沒事,但也許他真的被撞得很痛,或是他本來就有舊傷也說不定,我所看到的不過就是表面。
我開始在內心問自己,為什麼會認為中年男子的情緒是過度的?另一方面,為何我會擔心老人家,認為他需要幫忙呢?
事實上,沒有所謂「恰當」的情緒,情緒本來就是很個人化的產物,對錯的標準因人而異,更非有著明文規定說:若某事發生應該產生A情緒,如果遇到某狀況就需對應B情緒。
若是心中有所謂的「合理的情緒」,往往都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基於社會化的需求,或是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同與愛,而學會用理智壓抑及控制,於是漸漸地養成「正常」的反應模式。
我想,那樣一個場景,大概是挑起了我面對衝突的恐懼。
但與其說那是雙方的衝突,不如說是一方在發洩情緒。
不禁讓我回憶起幼時,基於我的原生家庭一家四口情緒中心都空白的原因,沒人願意正面起衝突,因此我想不起任何爭吵的場面,但卻留存著爸爸因為自己生悶氣,砸爛椅子、敲壞門把或是冷戰離家幾天不說話的印象。
我不確定當時的自己是如何面對消化又產生哪種信念,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猜應該是一種,原來我不能依靠爸爸保護的心情吧!
那名中年男子與老人家發生的狀況,之所以會勾起我的反應,大概就是因為我投射過往對爸爸情緒的不諒解(中年男子),以及想要保護過去的自己(老人家)。
總之,我們家所有人的情緒就是以暗潮洶湧方式在進行的,用一種詭異的方式維持著平衡,導致我好像也沒有學會如何安置自己的情緒。
長大後也就毫不意外的再度踏入舒適圈,選擇一個情緒中心剛好也空白的伴侶,持續上演著平和沒有衝突的假面人生。
好在我生了一個情緒權威的顯示者女兒,她上天下海的情緒逼著我面對自己心中的憤怒。
一次一次闖入理智嚴守的門,把我逼到情緒的盡頭,讓我看見原來自己還有如此不同的面貌,原來自己還有如此高漲的情緒。
老實說,我也還在練習接納女兒各種脆弱敏感的情緒,也在練習退一步看待火山爆發的時刻。
宇宙就是藉由這樣的事件來提醒我,再次面對過往,我才能更友善地與自己情緒共處,也才能換給女兒更多的情緒空間吧!
同時也有30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吃喝玩樂yuyu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練習 腳踏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娜醬4Y3M 太郎1Y7M
騎腳踏車載太郎的時候總是用盡招式才能把他拐上車
因為不管怎麼說服,他還是拼命搖頭抵抗
硬把他抓上車還不一定會成功
下下策就是「你不上車那我要走了」作勢騎走
沒想到太郎堅定點頭,反而是後座的娜醬緊張跳腳
「媽媽不要走!妳走了我們就沒有太郎了」
-
照片左上
太郎玩飲水機,把家裡淹得到處都是水
我「我說過很多次,飲水機不能玩!」
他聽了就更故意去玩,還跟我大小聲
我一氣之下把太郎關在圍欄裡,再去擦地上的水
娜醬聽到哭聲過來問我怎麼了
我「他玩飲水機!」
娜醬立刻去抱kitty的飲水機出來,自己也爬進去圍欄教太郎玩
而且娜醬還跟我說「媽媽沒關係,太郎想要玩飲水機,我已經把我的給他了,媽媽秀秀哦!」
-
騎腳踏車時和娜醬唱歌有說有笑
她突然說「媽媽我跟妳說哦」
她「媽媽,以後太郎如果怎麼樣,妳先不要生氣哦,妳可以跟他好好說,這樣他一定很喜歡,就會聽話了,我們都最喜歡溫柔的媽媽了」
她講話的口氣和我平時說教一模一樣,現在卻是換她教我了
-
現在藏零食都是為了防太郎,只要他看到一定哭天搶地要吃
看到零食只剩下一個小的,我蹲下叫娜醬過來
「妳在這裡偷偷吃掉,不要給太郎看到,不然他看到又要哭了」
原以為愛吃的娜醬會開心
她「那我可以跟太郎一人一半啊!」
就拿去剝一半給太郎
對娜醬來說沒有「偷偷來」這件事
有時只是說到「妳喜歡那下次媽媽帶妳去搭火車吧」
娜醬「還有太郎也要去哦!不要忘記太郎」
-
剛住進新家時,太郎不會開門我還偷笑
過了幾天
娜醬拍手「哇太郎你會自己開門了,好棒哦!」
每次見到娜醬善良正直的一面都覺得自慚形穢
-
照片右下
聽說第二胎學習會比較快,因為有哥哥姊姊做榜樣
不過娜醬什麼都替太郎做好好的,所以太郎現在很多還不會
一聽到要出門,口罩、安全帽、外套襪子鞋子,任何裝備娜醬都馬上幫太郎穿好
娜醬是不到1歲半會自己穿鞋襪
我每次想說要讓太郎練習,他拿著就去找娜醬了
-
照片右上是每次對太郎說教、唸他的時候,他就跑去找娜醬撒嬌
練習 腳踏車 在 Retep’s 旅外飛行員の小聯盟 方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夢想場景總看不膩」
永遠都記得在當流浪飛行員時最愛的場景,曾幾何時總幻想自己就在面前這台後推的噴射機上。不管飛機大小,不過哪家航空; 能承載夢想就行,能不要乾瞪眼就好。過幾天,在這條路上載浮載沈的我總算稍微夢想成真了。
原本信奉封閉的航空信念在走過這一遭才發現很多都只是台灣航空環境與既得利益者為了利益而偽造的航空夢。更扯的是就算時至今日還是有人依舊奉為圭臬。最近聽到最扯的是:”如果你已經四十歲,與其花退休金轉換跑道還是飛興趣飛輕航機就好⋯” ;”只要有千萬存款人人都能在美國區間航空當機師!”媽呀這種攔阻別人夢想實踐還以為很懂海外航空產業的「航空專家」騙術推陳出新。雖然覺得不關自己的事,常常看到走頭無路的流浪機師在找我討論過去錯誤的決定與該怎麽彌補之時,那些專家繼續往後面的肥羊下手的那副嘴臉還一堆人前仆後繼。
喔對了,最近有人也問說如果準備要去美國學飛,需要先在台灣上課先修嗎?
我想了想,給了以下答案:現在飛行資訊很容易取得,尤其上YouTube 超多免費英文教學甚至直接在飛機上一邊飛一邊解析飛行觀念,你大可頂多買一本原文飛行書自行看影片(其實在美國帶飛最後也是叫學生上去看影片);一邊練習聽英文一邊自學。你別以為先修飛行課是一條捷徑,因為你以為先付錢得到的方便,最後都會在你赴美飛行後,全部該還的都吐得有剩,而最終飛行路該負上責任的也只有你自己而已。
飛行路上的磨練不是真的在飛行才學得到,在為自己飛行生命找到延續的過程中,也無形中訓練你的Decision Making 與Situation Awareness,找對老師讓你順利起飛;找錯專家讓你一輩子只有體驗飛行,吹自然風騎腳踏車還不能儀器飛行。
#飛行專家
#體驗飛行
#流浪機師
#看文有感
#準備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