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早上的 GQ 專訪,再分享過去讀到的兩本書裡,與梁朝偉有關且寫得極為出色的文章,一本出自毛尖《夜短夢長》,談《花樣年華》,另一本出自范俊奇《鏤空與浮雕》,以人物為核心。
⠀⠀⠀⠀⠀
⠀⠀⠀⠀⠀
「王家衛說,這部電影是要講『上海人發生在香港的故事,而且是保留了老上海情調的香港』,這個說法,構成了電影總綱。上海故事用了香港背景,上海和香港互為對方的面子和裡子,就像沒有出場的周慕雲妻子和蘇麗珍丈夫,他們是被周慕雲和蘇麗珍隱喻的,四人局刪到雙拼戲,王家衛的減法取得了加法的效果,發生在香港的上海故事也比本土背景更具有衝擊力,因為導演可以肆意地把上海元素都堆上去,小樓裡的文化移民在小樓裡集中懷個舊,這樣的做法合乎情理;同樣原理,周慕雲和蘇麗珍,他們兩人演繹了對方的故事,掀開了自己的塊壘,也催動了洶湧的未來,一場戲裡包含了四對感情,討巧又別致。
⠀⠀⠀⠀⠀
減法做成加法,也體現在周慕雲和蘇麗珍的短兵相接中。整部電影有床但沒有床戲,兩人之間有愛但不做愛。計程車裡,周慕雲的手滑向蘇麗珍,她內心的掙扎體現在手裡,終於還是掙脫。花樣年華裡的時光戀人,裝扮也是欲說還休你我對倒,張曼玉高領旗袍下襬開小叉,梁朝偉西裝領帶頭髮三七開,禁欲解釋情慾,糾結暗示釋放,他們之間一來一回,頂得住梁朝偉脈脈電眼的,是張曼玉,接得住張曼玉這儀式般日常風姿的,只有梁朝偉。」
⠀⠀⠀⠀⠀
⠀⠀⠀⠀⠀
─ ─《#夜短夢長》毛尖
https://bit.ly/3tgC7aD
⠀⠀⠀⠀⠀
⠀⠀⠀⠀⠀
「至於在電影世界裡頭,梁朝偉一直都是一個値得被尊敬的對手,我記得劉德華有一次和他同時角逐影帝,談起輸贏,談起對手,談起五虎,劉德華忍不住說,誰是影帝都還是其次,關鍵的是層次,他自己現在也只能算是個八面玲瓏的藝人,但梁朝偉早已經是個藝術家了。而且梁朝偉在銀幕上的爐火純靑、遊刃有餘、輕盈靈活、沉穩洗練,就連李安也說過,梁朝偉特別厲害的地方是,他連背影也有推動劇情的演技。我不是影癡,不知道梁朝偉的好,原來已經好到可以給香港影帝設定不一樣的氣派和不一樣的深度,因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所以才成就他今天的作為。
⠀⠀⠀⠀⠀
另外,在情理上,梁朝偉和張國榮的個性根本是湊合不到一塊兒的兩個人,連王家衛也說,張國榮是花蝴蝶,在片場裡滿場亂飛,疼惜別人的同時也要別人疼惜,偏偏梁朝偉卻安靜得像一座擱在走道旁差點被美術指導冷落的小道具,可以一整天乾坐著不出一句聲。有一陣子,張國榮和梁朝偉是鄰居,張國榮老鑽過來和劉嘉玲還有王菲同林靑霞打麻將,梁朝偉則躱在房裡聽很重很重的搖滾音樂,偶爾出來給大家添茶遞水,老愛給張國榮介紹什麼雨前龍井什麼七子普洱,遇著張國榮賭興正濃,聽了就覺得好鬼煩,乾脆尖著聲音朝梁朝偉嚷嚷,『我鼻子塞啊什麼都聞不到,你給我沖一杯甘菊茶包就好』—— 所以張國榮離開的時候,梁朝偉哭得比誰都兇,後來他才提起,他好懷念張國榮那陣子因為家裡有人嗅不得煙味,常常按個門鈴就過來借他家露台抽煙,兩個人碰著了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幾句,在煙霧彌漫中,沒有特別的惺惺相惜,但有一種看不見的纏繞著的親昵,說不上來為什麼,梁朝偉覺得除了劉嘉玲,在張國榮面前他可以讓自己敞開來,做一個木無表情把頭剃光的詩人。
⠀⠀⠀⠀⠀
太多人說,劉嘉玲是梁朝偉『最不梁朝偉』的一次選擇,但就這一點,我始終略有保留 —— 如果不是劉嘉玲的霸氣而強悍,恐怕沒有第二個女人可以忍受身邊的男人像梁朝偉那樣,稍微在片場裡一個鏡頭拍得不稱心,晚上回到家就不吭一聲,低下頭,把一屋子的地都來來回回地抹乾淨,然後把臉埋進沙發裡,結結實實地痛哭一場,哭完了劉嘉玲就把熱毛巾遞過去,然後給他倒杯水,一句話都不問,單幾個行雲流水的動作,就可以把梁朝偉九曲十三彎的情緒給熨得服服帖帖的,她甚至從來不過問自己在梁朝偉心目中的位置,因為她知道,梁朝偉最愛的女人未必是她,但梁朝偉最需要的女人絕對是她,只有她能夠用一個眼神就把梁朝偉摁在椅子上。」
⠀⠀⠀⠀⠀
⠀⠀⠀⠀⠀
─ ─《#鏤空與浮雕》范俊奇
https://bit.ly/2UrMW9r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0的網紅國中小自學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總綱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軍人櫛風沐雨,堅守崗位,效忠 #中華民國,捍衛人民安全,值此佳節,祝福 #軍人節快樂!>
#軍人節 是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中樞秋祭的日子,依例府院高層到 #忠烈祠,對奉祀祠內的眾多殉職軍人,表達最深敬意。緬懷先烈,軍魂應是國殤永恆的主題。軍魂必須奠基於國魂之上,而國魂必源流於民族魂的傳承。#軍魂、#國魂、#民族魂 三者合一,自有其精神文化軌跡,缺一不可。
行義以衛家國,居仁以親民愛物,居仁由義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道統,也是我們的民族魂。國魂則必須建立在國家的認同上,中華民國明定於憲法總綱,至於「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並非軍人所服膺的法統,而是 #綠營人物 為 #台獨思想 的「政治橋接」;捍衛中華民國永續生存,在軍人方寸之中,應不可撼動,立志盡心為忠,#維護憲法 #建立國格 方有國魂。《墨子.經上》曰:「勇,志之所以敢也。」軍人具備護國衛民勇敢之志,是在戰場上敢作敢為的基礎,如是軍魂方得彰顯。
兵尚勇,勇而無禮則亂,故約之以禮,禮失則罰,反之禮逾節則招辱。年初小英視導工兵群,啾咪手比愛心「實施愛的合影」,然後揮動雙手送小英,亦步亦趨高唱:「一想到你啊,就讓我快樂。」日前又發生有空軍少校,於總統府前戎裝雙膝長跪陳情,導致輿論譁然。《釋名》云:「跪,危也。」跪對軍人而言,不僅是屈辱,且跪與敗亡常被畫上等號,軍風何以至此,實令人憂心。
揆諸其心理因素,因小英是權力核心,且掦言「我是國軍靠山」,行禮逾節是一種親狎權貴的心理投射,甚或是妄想依恃萬應婆,祈能有求必應。「靠山」一詞,常見於鄉土劇中的對話,亦是黑道圍事的依託,如此粗俗不堪的「靠勢」劣根性,出自小英文青的口語,加諸政客染指,若軍中高層再柔媚配合,軍魂寧折不屈的傲骨,就此被踐踏拉黑了,如是氛圍軍魂不亡者幾希矣。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讓辣台妹撿到槍,大力操作 #仇中反中。「#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迴力鏢即刻回撲小英,還挾帶南越、伊拉克、庫德族等歷史經驗,瞬間將局勢拉回現實面,小英靠山的戰略思維是否要檢討更務實些。「美軍不替懦夫流血」,環顧內部有强悍辣台妹小英,掃把論的閣揆,及奉陪到底的霸氣部長,以府院口氣絕非懦夫,然兩岸戰力懸殊,年輕人願上戰場護台,但拒恢復徵兵制,現實與理想相悖。
「自己國家,自己救」,若缺國魂及軍魂,那也僅是句口號而己,豈不令人喟嘆。袞袞諸公口出豪語,然端不出具體長久自主應對策略,會否有如乳犬之犯虎,空有鬥心之譏。面對戰爭,《司馬法.仁本》道:「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應是在位大人所應慮者。
總統「靠勢」 踐踏軍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718723
總綱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一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結構一詞,雖通用於建築,但小說的結構,並非紙上的藍圖。佈局,也不是死板的棋式。它是行進中的東西,是鬥爭中的產物。小說的結構是上層建築,它的基礎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矛盾、鬥爭、演進中,出現小說的結構。因此,長篇小說的結構並非出現於作者的憑空幻想之中,而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經過作者思考後,所採取的表現現實生活的組織手段。建築工程,可先有藍圖,然後再去備料。作品則不然,要根據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積累,才能有效地設計。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作品完成後,結構狀態才告終止。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生活之於創作是多多益善。生活積累綽綽有餘,而不是捉襟見肘,才能出現理想的小說結構。創作,是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能白手起家,更不能一本萬利。
二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在中國長篇小說中最為著稱。我們現在就這四種小說的結構方面,進行初步的粗淺探討,作為寫作長篇小說的學習準備。前三種長篇小說,都是在前人的創作(或口頭、或文字)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
《三國演義》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陳志在中國史書中,除史、漢外,最稱得體。而裴註之詳盡豐富,保存了很多古書資料,生動而具體,雋辭逸事,隨手可得,在史註中最有價值。這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它還利用了以前的話本和戲曲方面有關三國的資料。這些資料裡的英雄人物,已經過無數次演唱說講,典型性格初步具備。《水滸傳》根據它以前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經過口頭講演,日見完整。《西遊記》是根據一些高僧西域旅行的記載、佛教故事和以此為內容的粗具規模的小說。
四種長篇小說都是宏偉的著作,經過長時間廣泛的流傳,差不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精神食糧。它們是深入人心的書,不只在思想意識方面,有的並在實際生活上,給予人民以不可估量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可以看出,這四種小說都不是平凡之作,都是大手筆的產物,有獨特的見解和藝術修養,有豐富的知識和組織能力。都是苦心經營,各有時代、藝術特色。小說的結構,也可以叫做佈局。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即總綱、分目和結局。古人創作小說,是很重視結構的。結構的形成是以主題思想為指導的。
《三國演義》以史實為根據,在寫作中,它確定以蜀漢為正統,但並不削弱對魏、吳的刻畫,它以桃園結義開始,經過對各個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突出三國之間的主要矛盾鬥爭。三國時人才眾多、群英崛起,謀士如雲,政治文化多有可采,至如華佗之醫、管輅之卜,也很生動有趣,它不遺漏一個重要人物,不遺漏一件重大事件,精心組織、波瀾起伏。最後得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乎歷史規律的推論,作為全部小說的結局。
《水滸傳》前幾十回,實際上是各個梁山人物的小傳,它接連寫了晁蓋、吳用、阮氏兄弟、楊志、宋江、林沖、武松、石秀、盧俊義的出身、遭遇,生活和性格。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中篇或短篇。因為當時的水滸故事,是以人為單位的。施耐庵統籌全書,他以誤放妖魔作為楔子,以智取生辰綱展開故事,突出一個「逼」字,以這些人物齊集梁山為一結局。這樣的結構,在藝術上說是完整的。
《西遊記》的結構比較單純,它接連寫那八十一難,難難不同,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充滿幻想和幽默,具備藝術特色。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為結局。
以上只是就其總綱和結局來談,其中的佈局穿插,輕重、取捨,各個作家的匠心運轉之處,只有進一步研究才可以窺探它的結構藝術的奧秘。
三
藝術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多麼偉大的藝術成就,也是在前人的勞作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即使像如此輝煌的藝術精品——《紅樓夢》也不能例外。在結構上,《紅樓夢》是平地起樓臺,並非再創作,但如果沒有歷史上前幾種長篇小說,特別是《金瓶梅》一書的出現,《紅樓夢》是很難產生的。按照《紅樓夢》開端所寫,一會兒叫「風月寶鑒」;一會兒叫「金陵十二釵」,又叫「情僧錄」,又叫「石頭記」。可以斷言,這部小說,是長期經營,屢經易稿,在故事結構上,是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的。我甚至猜想,雖然《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一人創作,但他身邊一定有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具備高超的藝術見解,每章每段地和他討論,出點子、提意見,改善補充。因為我實在驚嘆,像《紅樓夢》這樣宏偉的藝術結構,實非一個人的才力所能達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或是開會產生的小說。
以下就談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第一回有言:「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就字面看,這都和結構問題有關。作者為了使這部小說不落俗套,在結構上,苦思冥想、慘澹經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部小說在綱領提起時就不同凡響,完全是獨創。在進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綱放得很長很長。第一回,從甄士隱寫起,然後提到了賈雨村,但主要的是點明小說要宣揚的思想,即「好了」思想。第二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是為了小說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即將出場。然而又不叫她即刻露面,卻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使讀者得知本書所寫家族和環境的概況,使主角出場時有典型環境的依據,讀者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按照習慣,總綱應該放在第一回,作者卻點了一下又放下,接著環境敘述之後,就使一些主要人物上場。這便是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賈府,賈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紛紛登場與林姑娘相見,實際是使他們與讀者相見。這一回,進一步詳寫賈府的勢派。
兩個主要人物見面了,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鍾情、情意纏綿、糾纏不已。作者卻寫了出乎意外的寶玉摔玉,黛玉傷心這樣的事件,突出兩個主角的性格特點,反而使兩人生疏起來。接著就去寫別人家的事,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直到第五回,作者才正式「曲演紅樓夢」,別開生面地表明本書十二個主要人物的一生命運。《紅樓夢》一曲,以「開闢鴻蒙」四字開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傾注一擲,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長江大河的奔騰,高山瀑布的狂瀉。讀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揚的哲學思想境界裡去。這支曲子,隨著故事的展開,一直在讀者耳邊響著,一直伴奏到第八十回。
這真是千古絕調,第一聲春雷振聾發聵,在任何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遇到過。
四
寫小說應該是因人設事(情節),反過來,又可以見景生情(新的情節),這樣循環往復,就成佈局、就成結構。
《紅樓夢》寫了一些大排場,比如秦可卿之死,這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才幹而設;寫了元春歸省,則借此機會表現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這些大排場,我們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紅樓夢》裡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後果都很清楚,而且潛伏很長,波及很遠。比如元春歸省,這不只是繁華場面,它牽動著全書的佈局。最明顯的是歸省修造了大觀園,使姐妹們都住進去,作為故事的中心場地。它又包括著許多小情節,比如:歸省買來了小戲子,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處,歸省要用尼姑,這就是妙玉的出處。而這些人在書中,並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這裡,大的情節又起綱的作用,它牽動著很多小的情節。
曹雪芹在處理大情節時,總是像觀覽大江大河一樣,先找它的發源,細察它的匯流,看好它的來龍去脈。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先是用「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撥」這樣一個小動作,極其生動地寫寶玉和金釧之調情。然後,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經使事件嚴重,但作者暫把這個危機放下,接著寫「畫薔」,寫「撕扇子」,寫「麒麟」,寫「訴肺腑」,這就是寫賈寶玉自己仍在隨波逐流地浮在愛情的無邊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卻以他為中原之鹿,正在進行殊死的情場大角逐。直到寶玉迷離恍惚、六神無主,才寫「老爺叫他」,接著又是忠順王府來要人,又是賈環告狀,這才是「不肖種種」,步步緊逼、氣上加氣,使得「大承笞撻」有聲有色。打過了,接著又是賈母訓子,林黛玉抹眼淚,這樣情節相連,還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寶黛交諷,甚至薛蟠耍無賴,玉釧調羹這一系列的小情節,都寫得這樣合情合理、自然生動,就非曹雪芹不辦了。
他寫一個中心事件,總是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動盪,搖動荷花,驚動遊魚,也使過往的小艇顛簸,潛藏的水鳥驚起,浪環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動盪拍擊不已。
這就叫做精心結構。
五
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淚盡而逝」,只留下八十回,並有人說都是草稿。這就給研究它的結構造成極大的缺陷和困難。
按總綱推斷,上半部寫的是「極風月繁華之盛」,即那個「好」字;下半部當然要寫到那個「了」字,即散了的筵席,倒樹的猢猻,乾淨了的茫茫大地。但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絕不會是突變。這樣《紅樓夢》究竟要寫到多少回,就成了永久不能回答的疑難。俞平伯說,可能要寫一百一十回左右,因為五十四回是個轉折。這也是推斷之詞,究竟要寫多少回,即使曹雪芹,當時也很難預先估得那麼死。據魯迅說,八十回也不過剛剛露出些悲音來。
高鶚續書,一開頭的回目,「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高的續文對原著來說,是天上地下。但我們也應該退一步想:曹雪芹死後,企圖續貂者,不下百種,皆成狗尾。不管怎樣,高鶚還是忠於曹氏的原來計畫,極力追蹤原來旨意,求其吻合。雖然寫得死板僵硬,大致還是按照悲劇的路子走下來了,最後重露一些起色,這也並不完全違背曹氏的「好了」思想,因為事物仍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這樣四十回續書,使愛讀完整故事的人,能得到比較圓滿的享受,這就是高鶚的功績。如果他也給你來個大團圓,豈不更糟。高鶚雖然「閑且憊矣」,然而他是一個熱中的人,並不是過來的人。他和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距離很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所以他的書能夠長期附在驥尾上。《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紛爭、天下雲擾,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水滸傳》寫的是五湖四海,各種職業身分的人;《西遊記》寫的是西天佛地,近於海外奇談。它們的佈局方面幅員廣闊,可以馳騁,都有方便之處。而《紅樓夢》所寫的只是甯榮二府,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雖也寫到一些親戚,如林如海、王子騰,都很簡略。寫薛家較詳,實際上等於住在一起,分院別居。寫到一些外界景況,如宮廷寺廟,襲人家和晴雯家,也都是小枝小節。它寫的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鬥爭,寫的是一個家庭的盛衰興敗史。這一家庭從何處興起,又從何處敗亡?這就和在那麼一片不大的地方,修建一個大觀園一樣,在結構上,極費經營,極費周折。在十七回,賈寶玉談大觀園的設計修建時,發表的一段議論,可以作為曹雪芹對藝術處理,小說結構的總見解。即:任何藝術都要基於「天然」,「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能「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為,「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我們知道:小說的結構來自故事情節,而故事情節來自人物的思想行動,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符合生活的發展規律,才能形成的。
我們無妨再作一些註解:曹雪芹所說的天然,就是現實生活裡所有的、所存在的,不是由作者無中生有、胡編亂講的。胡編亂講,便是「穿鑿扭捏」。生活裡一點兒影子也沒有的東西,你硬要把它說成是現實,大加編排,那是說謊,是欺騙讀者,是造謠惑眾。
六
寫長篇小說開頭容易,就像走前幾步棋一樣,頭頭是道,中間佈局已經不易,最後結尾最難。《三國演義》最後以晉朝統一中國作結束,當然很完滿,這是借助于歷史,作者的苦心還很難見到。《西遊記》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結束,這也是故事的必然,事前可以容易安排的。《水滸傳》,以七十回而論,蓼兒窪一夢,已近玄虛,只是等於把更長的《水滸傳》,比較適當地剪裁一下,並非在結尾處做了多大功夫。《紅樓夢》的結尾,因為雪芹已埋地下,世上更無能人,小說影響,雖然如此之深遠,它的結尾,只能無可奈何,將永久沒有下場了。
寫作長篇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中間枝蔓太多,前後銜接不緊,寫到後來像漫步田野,沒有歸宿;或作重點結束,則很多人物下落不明;或強作高潮,許多小流難以收攏;或因生活不足,越寫越給人以空洞散漫之感;或才思虛弱,結尾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甚至結尾平淡,無從回味;或見識卑下,流於庸俗。
至於中間佈局,並無成法。參照各家,略如繪畫。當濃淡相間,疏密有致。一張一弛,哀樂調劑。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閣樓。故事發展以自然為準則,人物形成,以現實為根據。放眼遠大,而不忽視細節之精密;注意大者,而不對小者掉以輕心。腳踏在地上,穩步前進、步步為營,寫幾章就回頭看看,然後找准方位、繼上征途,寫完之後再加調整。如此做去,或可稍有補救于萬一。
總綱 在 佛系語言修煉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馬上追蹤佛系語言修煉場 ⇢ https://reurl.cc/mnLQjV
找到可愛的人學泰語:
Youtube ⇢ https://reurl.cc/mnLQjV
Telegram ⇢ https://t.me/joinchat/PrjlkRlbzErcx8knnyRvEA
Line ⇢ http://line.me/ti/g/O0UJSY_c00
Facebook ⇢ https://reurl.cc/yZeYb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is4gV1cgdQ/hqdefault.jpg)
總綱 在 簡志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3次定期會-教育局工作報告並質詢
國家教育研究院已啟動課綱修訂程序,預計於民國111年將「國家語言」列為國高中的部定課程,包括手語和閩東語。立法院於107年12月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其中第9條要求,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十二年國教推動後,國小已必修本土語言,至於國高中部分,國教院已經啟動課綱修訂程序,目前初步規劃國中每週必修一節(不限年段),高中則是高一必修2學分,高二、高三依需求開設選修課。
教育部長顏慶祥表示,上述「國家語言」除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也依「國家語言發展法」納入手語,再加上馬祖使用的閩東語,都會納入課程的選項。「國家語言發展法」明確規範,需在十二年國教總綱實行後3年內,將國家語言列為國民教育各階段的部定課程,因此國教院是以111年8月正式上路為目標,推動課綱修訂期程。因此要求教育局應即著手推動相應的師資培育機制,考量各項配套措施。
原住民族教育法在去年五月完成45條全條文的大翻修,確立了未來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方向與願景,建請教育局的政策重心加強都會區的民族語言文化教育發展,在都市設置民族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提供都會原住民最多的桃園市相應的民族教育資源。
最後提醒教育局注意學校不當管教與霸凌問題,尤其是國小國中是最需要投注心力的階段,最近接獲孩子被棍棒體罰還有要孩子用跪的到他班道歉至膝蓋受傷,孩子出現問題狀況也是大人機會教育展現智慧學習榜樣的時間點,ㄧ念之間可以是深遠的正面影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ehfGBp74eU/hqdefault.jpg)
總綱 在 總綱 的推薦與評價
... 發展法「硬入」總綱,媒體說,按照教育部的初步規劃高中準備列入高一必修(? ... 要「植入」高中課程的粗暴立法,就可以隨意破壞各高中自103.11總綱公告以來各校 ... ... <看更多>
總綱 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宣講課程-國民中學篇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