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eat
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決定什麼樣的身體
慢性病大部分是吃出來的!
如糖尿病很多是因為飲食比例錯誤,吃太多澱粉、糕餅、水果,吃太少蔬菜所致。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則是因壞油脂吃太多、蔬菜吃太少。甚至於憂鬱症也與優質蛋白及好油吃太少相關。
缺乏維生素B會提早退化,有可能記憶力嚴重衰退,有些患者因擔心高血壓、心臟病,平日不敢吃紅肉,經補充維生素後,有機會逐漸好轉。有些人擔心膽固醇過高,每天只吃青菜、水果,導致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脂超標,引起心血管疾病。長期不吃肉會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造血重要元素,若缺乏會造成神經病變及貧血,引發疲倦、腦力和體力減退、臉色蒼白等,缺乏B12也會使血管狹小及血液栓塞,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風險。維生素B12是人體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輔助酵素,體內含量不足時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分泌,出現記憶喪失、失智、神經痛、末梢神經炎等症狀。
建議即使不吃肉、蛋,也要吃豆腐等黃豆製品,腦子才不會提早退化。很多人以為少吃肉、多吃蔬果就是健康,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餐只吃飯配菜,連豆腐、黃豆等也拒吃,怕尿酸高;吃蛋怕膽固醇過高,認為這樣就很健康。其實長期下來,身體會因缺乏維他命B12、蛋白質而出毛病。
蛋白質非常重要
蛋白質是人體修補組織的重要原料,不吃蛋白質食物才是生病的最大禍首。人體如缺乏蛋白質,無法執行新陳代謝;長期缺乏蛋白質,導致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轉,容易提早衰退。常有老人家因不吃蛋、肉、黃豆,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提早出現失智症狀。現代人該在意的是飲食均衡,而非攝取某種營養過量的問題。國外有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健康飲食八大原則
身體會慢性發炎、快速老化、甚至癌化。
儘量遵守下列原則:
1. 食物均分法:每餐飲食中蔬菜類、蛋白質類及澱粉類份量要均等。
2. 多吃好油、少吃壞油:好油可以維護及促進健康,壞油則會損害健康。
3. 多原味、少調味:吃新鮮原味食物。
4. 多吃完整食物:很多食物都可以連籽帶皮吃,如葡萄、蘋果等。
5. 精製糖、精製澱粉少吃:吃過多精製糖或澱粉,會增加身體負擔,影響吸收維生素C,使抵抗力變差。
6. 每餐只吃七分飽:吃太飽或有吃消夜習慣的人,睡覺時容易因體內有過多營養素流竄,造成過多葡萄糖進入腦中,導致睡不穩或多夢。
7. 食物種類多樣化:人體要維持基本生理運作、新陳代謝,要靠體內成千上萬的營養素,只要缺少任何一種營養素,就會造成代謝失衡。
8. 多喝潔淨的水:喝好水很重要,不僅有助新陳代謝,還有解除疲勞、助眠、美容的效果
如果因為任何因素需要吃素,或者飲食有明顯無法做到均衡者,也需儘可能的尋求外加的補充添加方式避免營養不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嗎?全身的健康都與我們的雙腳有關!雙腳不僅有支撐全身重量、幫助我們移動的作用,更有「第二心臟」之稱。身體的運作方式相當精妙,忽視足疾往往不只造成足部病痛,更可能造成其他重大疾病。只是雙腳究竟該怎麼保養才好呢?復健科侯鐘堡醫師不藏私,一次把他的足部保健法告訴你! 侯鐘堡醫師的足部保健法 穿五...
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下列何種問題 在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ou are what you eat
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決定什麼樣的身體
慢性病大部分是吃出來的!
如糖尿病很多是因為飲食比例錯誤,吃太多澱粉、糕餅、水果,吃太少蔬菜所致。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則是因壞油脂吃太多、蔬菜吃太少。甚至於憂鬱症也與優質蛋白及好油吃太少相關。
缺乏維生素B會提早退化,有可能記憶力嚴重衰退,有些患者因擔心高血壓、心臟病,平日不敢吃紅肉,經補充維生素後,有機會逐漸好轉。有些人擔心膽固醇過高,每天只吃青菜、水果,導致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脂超標,引起心血管疾病。長期不吃肉會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造血重要元素,若缺乏會造成神經病變及貧血,引發疲倦、腦力和體力減退、臉色蒼白等,缺乏B12也會使血管狹小及血液栓塞,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風險。維生素B12是人體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輔助酵素,體內含量不足時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分泌,出現記憶喪失、失智、神經痛、末梢神經炎等症狀。
建議即使不吃肉、蛋,也要吃豆腐等黃豆製品,腦子才不會提早退化。很多人以為少吃肉、多吃蔬果就是健康,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餐只吃飯配菜,連豆腐、黃豆等也拒吃,怕尿酸高;吃蛋怕膽固醇過高,認為這樣就很健康。其實長期下來,身體會因缺乏維他命B12、蛋白質而出毛病。
蛋白質非常重要
蛋白質是人體修補組織的重要原料,不吃蛋白質食物才是生病的最大禍首。人體如缺乏蛋白質,無法執行新陳代謝;長期缺乏蛋白質,導致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轉,容易提早衰退。常有老人家因不吃蛋、肉、黃豆,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提早出現失智症狀。現代人該在意的是飲食均衡,而非攝取某種營養過量的問題。國外有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健康飲食八大原則
身體會慢性發炎、快速老化、甚至癌化。
儘量遵守下列原則:
1. 食物均分法:每餐飲食中蔬菜類、蛋白質類及澱粉類份量要均等。
2. 多吃好油、少吃壞油:好油可以維護及促進健康,壞油則會損害健康。
3. 多原味、少調味:吃新鮮原味食物。
4. 多吃完整食物:很多食物都可以連籽帶皮吃,如葡萄、蘋果等。
5. 精製糖、精製澱粉少吃:吃過多精製糖或澱粉,會增加身體負擔,影響吸收維生素C,使抵抗力變差。
6. 每餐只吃七分飽:吃太飽或有吃消夜習慣的人,睡覺時容易因體內有過多營養素流竄,造成過多葡萄糖進入腦中,導致睡不穩或多夢。
7. 食物種類多樣化:人體要維持基本生理運作、新陳代謝,要靠體內成千上萬的營養素,只要缺少任何一種營養素,就會造成代謝失衡。
8. 多喝潔淨的水:喝好水很重要,不僅有助新陳代謝,還有解除疲勞、助眠、美容的效果
如果因為任何因素需要吃素,或者飲食有明顯無法做到均衡者,也需儘可能的尋求外加的補充添加方式避免營養不均。
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下列何種問題 在 營養師的餐桌 Health on Tab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步驟飲食技巧,癌友對抗療程更輕鬆🥣
📝癌症治療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過程,可能會造成病友的口腔產生潰瘍的副作用,尤其以頭頸癌癌友發生的比例最高,頭頸部癌症病人如同時接受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時,發生機率高達80%~90%。
◆化學療法:5-FU、MTS、Cisplastinc等藥物,影響口腔黏膜細胞受損、新生情形異常、免疫抑制等,而造成口腔黏膜受損。
◆放射線治療:因屬於能量累積治療的一種,在放射線劑量累積的影響下,往往也會導致口腔黏膜細胞再生能力下降。
以上皆會造成迅速分裂的口腔黏膜細胞的DNA受損,受損的細胞再誘發巨噬細胞和白血球等系統性的發炎反應。
📝別小看口腔黏膜炎嚴重性 輕忽恐加速癌症惡病質產生
且值得注意的是,化放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問題,除了會讓癌友出現口腔潰瘍、嘴唇乾燥、紅腫熱痛等不適,進一步影響其咀嚼、吞嚥能力,甚至使味覺因此改變,導致食慾下降的發生。若在此情況下,癌友又未積極做好營養補給,在攝食量不足、營養缺乏、體重減輕下,恐加速癌症惡病質的產生。
📍防口腔黏膜炎上身先抗發炎 補對維生素C、草本植物好處多
因此,對於癌友來說,如何積極預防口腔黏膜炎發生非常重要!若癌友尚未接受化放療療程、出現口腔黏膜炎問題;不妨可於正式治療前,養成喝水、正確漱口等保持口腔濕潤的習慣,並適度補充黏膜細胞新生所需的營養素。譬如,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維生素C,以及薰衣草、金盞花等具有抗發炎特性的草本植物,來輔助降低發炎反應、維持口腔環境健康,幫助人體口腔黏膜提升防護力的好選擇。
根據2015年刊登於《巴西科學學院年鑑(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的研究也指出,薰衣草精油有鎮痛、抗發炎的好處。而在2016年刊登於《印度生物學實驗期刊(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中的小鼠實驗研究也證實,金盞花萃取物有抑制巨噬細胞釋出致炎物質的作用。
針對這些經常感到口腔乾燥、疼痛的朋友,更關鍵的保養、舒緩秘訣就在於,謹記下列6大照護技巧,進行適度的營養補充、改善吞嚥困難問題:
📍技巧1/做好營養補充:
不只肌肉組織,蛋白質同時也是構成人體免疫系統中免疫細胞的重要成分。所以,化放療期間,適度食用豆魚肉蛋類等富含高生物價蛋白質的食物,是癌友營養補充的好選擇。一般來說,腎功能正常的癌友,建議每公斤體重可攝取1.5~2公克的蛋白質。
📍技巧2/少碰刺激性食物、成分: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辛香料,同時也少碰煎烤炸等烹調方式的食物,以及富含酒精成分的食物、潔牙產品。
📍技巧3/少量多餐:
為補充足夠的營養與熱量,癌友們在三餐的攝取上,建議盡可能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可調整成三正餐、三點心,並優先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食物較恰當。
📍技巧4/多吃易吞嚥食物:
選用軟質滑順的高蛋白食物進行補充,像是,布丁、果凍、蒸蛋、豆花等食物,或是勾芡、流質的湯品,就是不錯的選擇。
📍技巧5/保持口腔濕潤:
用餐前,不妨可先補充下列液體食物,比如,常溫的茶水、湯品等,來潤喉、保持口腔濕潤,來讓後續進食更順利。
📍技巧6/確保口腔清潔:
進食完畢後,應留意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如果刷牙動作容易產生疼痛感,則不妨可試著口含冰水、冰塊。或是,適度使用無酒精、含天然草本的抗氧化物質漱口水來滋潤口腔,都是減輕不適的方式。
全文採訪:(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https://bit.ly/2Dfg23L
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下列何種問題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全身的健康都與我們的雙腳有關!雙腳不僅有支撐全身重量、幫助我們移動的作用,更有「第二心臟」之稱。身體的運作方式相當精妙,忽視足疾往往不只造成足部病痛,更可能造成其他重大疾病。只是雙腳究竟該怎麼保養才好呢?復健科侯鐘堡醫師不藏私,一次把他的足部保健法告訴你!
侯鐘堡醫師的足部保健法
穿五趾襪
侯鐘堡醫師提及,穿五趾襪是最簡單的保養方法。「因為你五隻腳趾頭都會分開,增加抓地力,也比較不會有跨趾的問題。」他說明,有些拇趾外翻的患者,久了之後就會產生跨趾的問題,穿五指襪就能有效預防。
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建議能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侯鐘堡醫師分享,自身家中備有非常多種保健品,每天挑一到二種做不同搭配。「如果身體缺乏微量元素的話,我覺得這樣補充比較完整。」
赤腳運動
侯鐘堡醫師指出,現代人比較少不穿鞋子運動,但其實赤腳運動對於訓練足部小肌肉、培養足弓的力量都有幫助,就能減少全身性的腰酸背痛。
他建議,一周可以挑一天在合適的場地赤腳運動,像是學校操場的PU跑道是比較安全的場所。「只要一個小時,在上面跑跑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就可以。」
足底筋膜炎的緩解動作
侯鐘堡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患者或腳底緊繃的人,可以做下列動作。
足底筋膜炎伸展
步驟:
1、坐姿,腳伸直,腳背稍微施力勾起,此時會感到前側大小腿有出到力,小腿後側則會有微痠、緊繃感。透過這個運動可訓練平常較無力的前側肌肉,同時放鬆小腿後側肌肉及腳底。
2、一次做30秒至1分鐘即可,一天做10至20次,對緩解足底筋膜炎很有幫助。
足底筋膜炎按摩
步驟:
1、準備一顆足部按摩球,置於腳底。
2、用腳底踩踏按摩球,尋找足弓較緊繃之處,找到之後可停留約30秒,甚至身體往前傾,施加一點壓力,藉此鬆開足部緊繃的筋膜,再繼續尋找下一個緊繃點。
3、每處只需按摩30秒,整體足部放鬆只要花3至5分鐘。
侯鐘堡醫師也提醒,若是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從事按摩時切記不要故意去壓痛點,若是過度壓迫,反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發炎。
肌少症預防運動
侯鐘堡醫師指出,其實我們會全身痠痛,除了與不正確的姿勢有關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於活動量不足、肌肉量不足,也與肌少症有相對關係,「所以我們從年輕時,就要存一些肌肉本。」此外,他也提及,若是能夠有氧運動搭配一些肌力訓練,會有更好的效果。
深蹲搭配二頭彎舉
步驟:
1、準備2個600~700cc裝滿水的寶特瓶。
2、深蹲時可利用寶特瓶的重量同時做二頭肌彎舉。
3、30次為一個循環。如此一來,上下半身都有鍛鍊到,等於同時做了全身性的運動。
弓箭步搭配雙手上舉
步驟:
1、準備2個600~700cc裝滿水的寶特瓶。
2、做弓箭步的同時可將雙手向上舉。
3、30次為一個循環。
侯鐘堡醫師說,這也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比起單做弓箭步有更好的鍛鍊效果。再加上水瓶的重量,效果更升級。
深蹲
步驟:
1、準備1個6公斤左右的桶裝水。
2、抱著做深蹲30次。同樣的,多了6公斤的重量,將會提升訓練效果。
硬舉
步驟:
1、準備1個6公斤左右的桶裝水。
2、提著桶裝水,上半身挺直不動,維持腰部打直,屁股向後推,向下彎曲髖關節,再順勢將身體挺起來。平時搬重物時同樣也能用此方法,比較不傷腰也更輕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2月號《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19
【相關影片】
復健科醫師詳解,姿勢對了!疼痛不再來【侯鐘堡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TBnQxNz6JUA
足底筋膜炎 要如何正確舒緩? 【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BWxN5DwR57g
推牆5秒改善腰痛、便秘,舒緩足底筋膜炎
https://youtu.be/6kDfKkuYkyo
【相關文章】
牽一「腳」動全身!3招鬆足底筋膜,脹氣便秘也改善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233
對付腳跟腳底痛!醫師5招緩痛消腫,80%人都有效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827
最強足部疼痛自癒術:忌1食抗慢性發炎,膝痛也好轉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6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