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線上挑戰營學員molly回饋】
某天在逛臉書做功課時,看到挑戰營在招生,就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報名繳費
挑戰營的方式很特別,因為沒有人會幫我做,所有的整理都必須親力親為,在30天內完成任務,這場挑戰,看似艱難,實際去做之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看似簡單,卻又有那麼一點的挑戰感,不可能完全輕鬆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再是跳起來,而是打開手機好奇今天的任務是什麼,在兩位老師的課程中慢慢清醒
想像可以無限的可怕,在整理之前總認為會是件大工程、很恐怖,我又不是整理師怎麼可能做到!?但經過老師和助教細心的教導,讓我學會面對「壓力山大」的衣服山,能夠一件件鏟除,只留下常穿的;內衣褲也能一件件折好讓它們整齊好拿不易亂,還學到成套的就讓它們好好在一起,整包拿取真方便,襪子從此不失散!
曾經有過多次喜歡的東西再也買不到的懊惱經驗,養成我「好用物品再看到就補貨」的心態,經由這次挑戰營老師的「開示」,我那些瓶瓶罐罐五年都擦不完,於是把心一橫斷掉幾十件美妝用品和面膜,只留一兩年內會用到的數量,衣櫃頓時從八、九收納盒簡化為兩、三小盒,看著衣櫃不再擁擠,讓我對整理這件事產生了些許信心
一直都以為寢具就是要挑選美美的花色,再加上家裡的裝潢還是二十年前的深色調,床頭櫃是用來放雜物的地方,被子要折成方塊狀才叫作有整理,挑戰營讓我學會把寢具換成白色系之後,床頭櫃和梳妝台的台面淨空,被子攤開舖平,房間瞬間變了個樣,現在每天都覺得上床是件非常放鬆的事,並且一覺到天亮,再也不會為睡不好所苦;就連假日躺在床上追劇也覺得像在飯店裡度假一樣悠閒自在
在整理過程中,數度產生很想「一把火燒了這一切」的念頭,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可以帶那麼多那麼多的東西回家?斷捨離的時候又不時會有罪惡感、自責感──這個東西為什麼可以放這麼久都不拿出來?真的好浪費,這麼貴的運動器材供著不用是能保平安嗎?拖鞋幾十雙是給阿飄穿嗎?是有幾間廁所買這麼多清潔劑是用得完嗎?筆囤到上百枝是要寫到下下下輩子嗎?現在都用手機了還留那麼多本筆記本做什麼?杯子留那麼多,是每天都有眾多貴客上門嗎?Phyllis老師說,杯具都變成了悲劇;成箱的書10輩子都看不完,它們一直是我感到幸福的小天使,但後來已經變成吃掉空間的超級大魔怪,痛定思痛之後,了解到留一堆整理收納書不如看老師的影片或參加挑戰營學習還比較快XD
如果不控制數量,再多的櫃子、收納盒和整理箱也放不下。因此我將長年打入冷宮的鍋碗瓢盆杯瓶、室內車、上百條抹布送給朋友,鞋櫃裡的整理盒全部回收,鞋子能穿但沒在穿的送出去,清潔劑只留自己覺得好用的,大量文具筆記本全部請朋友幫我捐給需要的單位,棉被寄去桃園流浪動物需要的單位,出版5年內的書,快速篩選過後捐去圖書館,過期雜誌和5年以上不會再看的書直接進回收(這是挑戰營中最大也最困難的挑戰),克服罪惡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們去到可以再使用的地方,並好好跟它們說謝謝、道別,看著家裡一天天的變化,我的心也逐漸找到整理的方向
我喜歡挑戰營在原則中還能保有自我,學會不遷就並懂得選擇的方式,像是兩位老師都主張減少物品、不遷就的生活,所以我們仍能選擇什麼樣的物品繼續陪伴著我們,而不是無腦亂丟,丟了又後悔,再去買回來(我還真的曾經做過這種蠢事)……不再遷就看似好像還可以但其實已經無法再讓自己心動或願意常常去用的東西(垃圾整理的再整齊它還是垃圾),整理收納除了還自己一個耳目一新的家,還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學會有意識的選擇什麼樣的物品進到家裡,不會再亂買、也不會想再亂囤,過去以為擁有越多就越有安全感,現在則是清清楚楚擁有什麼反倒帶來安全感、輕鬆感、充實感、幸福感(哇,好多喔),這是一趟很奇妙的旅程,真希望我的朋友們也能來體驗,因為挑戰營帶給我們的,絕對不只3000元的價值!
報名網址
https://www.phyllis.tw/camp11.html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2的網紅精算媽咪珊迪兔 小家庭翻身手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很為難好像拒絕了就是自己的錯,因為親人之間最大的牽絆就是《愛》 但其實你應該放下自己的罪惡感才能用最清晰的腦袋來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 定喔! [以下平台也可以收聽節目]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8yKZN 「Spotify」 htt...
「罪惡感自責」的推薦目錄: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收納幸福-廖心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精算媽咪珊迪兔 小家庭翻身手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亞特教你】高敏感族迷思:容易有罪惡感跟自責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解析罪惡感發生的機制與對應方法,提供原諒自己的47個練習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自責 在 別利用對方的自責來減輕你分手的罪惡感-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罪惡感自責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概念文】暴食表現(不是指暴食症)
。
#暴食表現:
「量超多」:如一大堆零食、幾盒冰淇淋、吃了兩個便當以上。吃量的,沒有味道,最後是因為「量」的撐飽才停。
「豪邁吃法」:一把抓地塞、快速地吃、狼吞虎嚥,不會記得味道。
「無意識地吃」:不知道自己正在這樣吃、吃什麼,警醒後覺得肚子很脹、不舒服,充滿罪惡感,過度擔憂和自我譴責。
「強迫催吐」:以手深入喉嚨誘發催吐、吃瀉藥,強制把剛剛食物吐光。這也是暴食者看起來並不胖的原因。後期腸胃系統不堪折磨,常有便秘、脹氣、嘔吐感的後遺症。
#暴食的心理成因:
是壓力、挫折、負面情緒沒有出口的一種替代路線
藉由吃以得到愉悅與放鬆
吃的感覺,口腹的感受,都是最直接且很有感覺的,尤其是「甜」、「辣」、「鹹」或嚼勁,無意識地讓緊繃感轉移
另一種是當事人本來就習慣壓抑感覺,導致「常態無感」,吃能感覺到「自己還活著」的相對感
以吃抒壓,會逐漸變成習慣,然後上癮。
「癮」,即是吃了不會怎樣,但不吃會很痛苦的負面習慣。而且會越吃越多,才能有相同程度的感,後期會逐漸失控成為暴食。
暴食的失控感,再反過來認為是自己管理不當、放縱的罪惡,而產生的「罪惡感壓力」極大,只好再度壓抑,累積的壓抑又啟動無意識的暴食以帶來「有感」作為平衡,有感後醒了又覺得失控而自責,如此負面循環,並且越來越上癮。
催吐除了不讓身體吸收到食物,也是為了減輕罪惡感。自責者也會懲罰自己,以自傷警告身體不要再吃了。
@「厭食」的道理差不多,只是路徑為「以長期飢餓感當成控制感」
#解方:
#短期:認知行為調整
1.修正「對吃的控制」的觀念
(1)針對「認知面」給予擴大格局的討論
「吃」不是罪惡,是一種尋求放鬆的行為,禁止吃不如「有限量的安心吃」
正確的飲食觀:避免對甜食、熱量的過度焦慮。
勿全時間緊繃,橡皮筋也不能一直綁著,要安排放鬆與獎賞。
(2)「減輕自責感」:
「想吃」並非是自我控制不佳、抗壓性差
舉出案主過去抗壓性很強的例子,肯定努力,並說明反而是抗壓性太好導致的彈性疲乏、壓迫反彈。面對飲食控制,需要新的方法。
2.每天飲食SOP
晚上先設計隔天的飲食SOP,正餐、甜點及飲食時間先規劃好,按表操課,並允許自己彈性吃一點小零嘴解饞,如瓜子、蒟蒻。
考量身體的吸收能力做調整,以免腸胃不適引發挫折
3.尋求信任的人的支持
計畫安排要讓信任的人知道,不要獨自奮戰
請求支援,給予鼓勵,協助度過上癮初期調整的難度(一開始最困難)
#長期:心理動力
暴食若從年輕時就有,需探討其心理動力
短期策略僅適用於案主處於生活平穩期,認知調整是針對表象做減緩,但真正的議題仍須處理,那可能是人生過不去的檻,如原生家庭關係、自我形象與認同、挫折情緒的處理習慣
不處理真正的議題,生活不穩定時,新的壓力一進來,短期的認知調整就無用了。
罪惡感自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糖治療【天邊孝子症候群】
SUGAR treats 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
《天邊孝子症候群》是我在2015年寫的文章,很多人在流傳,也被偶像劇《實習醫師鬥格》引用在劇中的橋段。因為這篇文章,才開啟了我想出書的念頭,本文收錄於《ICU重症醫療現場》一書。
=======
沒聽過這個病嗎?做重症的一定不陌生!
什麼?竟然可以用「糖」治療??
在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冒出」「住在遠方」的「孝順女兒」(當然也有可能是兒子,但真的比較少),專愛挑剔醫療團隊的治療,也會責怪平日在照顧的兄、嫂、弟、媳,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已決定要讓老先生或老太太善終,但是這位突然出現的「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老人家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 不得如願「好死」!
原來我們醫療上這熟悉的情景,早就有個專用名詞叫「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當然,加州的醫師也很不服氣的說,他們遇到的是「來自芝加哥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hicago Syndrome,還有說是來自紐約的。台灣南部的則是來自台北的(當然也有反過來的,這點不必再戰啦~),或有人說來自「澳洲」的…. 不一而足,個人認為林秀娟教授的說法比較貼切叫「天邊孝子症候群」^_^
「天邊孝子症候群」除了給醫療團隊或原來照顧的家人困擾以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
化解的方式,個人就這個症候群的特徵,想了一個口訣就是SUGAR[糖],其逐條的處理,就是化解之道:
1. Surprised by the scale of deterioration
#被父母惡化的病況程度嚇到了
因為很久沒有回來看父母了,印象還是一直停留在她離開時,上一次見到的那位「健康」的父母,對於眼前「病危」、已不成人形的父母,自然無法接受。
這時候,需要告訴她,隨著年紀增加,父母已經歷經多少次住院、多少次病痛、多少疾病,一一的列出,並好好的告訴她,父母承受了多少痛苦!現在看到她回來,而且這麼孝順、還這麼有成就,「終於可以放心了」「父母也很累了,希望能夠平順的走完人生必經之路」。我們要協助她渡過「否認」期。
2. Unrealistic expectation
#對醫療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因為內心的自責與愧疚,她對醫療總是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希望父母可以很快好起來,跟以前一樣可以行動、可以吃… 當然,這樣的期待,就是很「不實際」,就是要從第1、3點給它拉回來。
3. Guilty feeling
#愧疚罪惡感
自責與愧疚是這個症候群最大的關鍵。因為出嫁到遠方、平日工作忙碌,無暇回來看父母。雖然都有照「廣告」上建議的,購買昂貴的雞精、麥片、維骨力…來代替她照顧父母,但是,這時候,總是會因為平日無法陪伴父母而自責與愧疚,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否認」現況與「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所以,我們要體諒她的責罵,實際上是反應她自己內心的不安與內疚。因此,解除她的內疚的最好方式,就是肯定她的付出!對!最好的一句話就是:「我沒看過像你這麼孝順的女兒!」、「住那麼遠,還那麼掛心父母,平日就花錢給他們這麼好的補品,現在還大老遠放下工作趕回來!」、「我都有聽你父母和家人提起過,你真的是很孝順,爸媽有你這麼一位孝順的女兒,一定也很欣慰…」,等她眼淚流下來之後,就可以接下去說「可是,人畢竟會老…」,把她拉回現實。挑剔與指責只是表示她關心,這一點一定要給予肯定!醫護人員也不必因此而生氣,或是教訓她平日就要孝順父母與陪伴等等…. 這些保證都不會是她想聽的!
4. Absent from life or care of the patient
#在父母的生活或照顧中缺席
就是以上所說的,人無法陪在身邊,但是一直都有照「廣告」上建議的,購買昂貴的雞精、麥片、維骨力…來代替她照顧父母!也有定時寄錢回來請其他兄弟姐妹要好好照顧父母啊!要他們買最好的給父母!怎麼會照顧成現在這樣呢?(很多當人家媳婦的,對小姑這樣的指責應該不陌生吧?)
這時候,一定要在其他照顧者的面前,肯定其他們照顧的付出:「你嫂嫂也很用心在照顧,如果不是這麼用心,就不太可能活到這個時候,你知道嗎?這個病在家裡是很難照顧的,我沒看過像你嫂嫂照顧得這麼好的!」要記得,我們都是同一陣線的,都是一起要為病人好!如果嫂嫂不斷的被指責,她為了推責任,予頭就會指向醫療人員!我們對所有「有付出的人」的人都要給予肯定,但也要協助他們解除「內疚」,他們才不會不理性的把「內疚」轉換成對醫療人員的挑剔與不滿。同理她們、肯定她們、讓她們知道,我們是一起在為她們的父母努力治療,我們是同一陣線的!
5. Reassert role as an involved caregiver
#重申參與照顧決策的角色
她回來,就會重申對父母醫療的參與和主導權。「我希望用最好的藥,自費也沒關係。」這點絕對要配合,自費的白蛋白、營養品、敷料… 都是不錯的,自己帶的珍貴精油按摩,當然也很棒!讓她花點錢(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有助於解除她的內疚。通融她多一點時間的訪視與陪伴、讓她參與洗澡與照護,是給她一些補償的機會。(網友說這叫:「從天邊到身邊,把動口改動手」)當然,尊重她的意見,召開家庭會議,肯定大家的付出,也代替父母,感謝有她們這麼孝順子女,父母也會很放心的走上人生必經之路,最後將大伙拉回歸到病人的現實狀況來討論。(網友說這是「糖衣苦藥」,先以糖衣包裝,再來談苦藥,比較能吞得下去~)
更多溫暖故事在《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罪惡感自責 在 精算媽咪珊迪兔 小家庭翻身手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很為難好像拒絕了就是自己的錯,因為親人之間最大的牽絆就是《愛》
但其實你應該放下自己的罪惡感才能用最清晰的腦袋來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
定喔!
[以下平台也可以收聽節目]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8yKZN
「Spotify」 https://reurl.cc/204lZv
「Castbox」 https://reurl.cc/yZyK72
「SoundOn」 https://reurl.cc/Kk6L0m
「Youtube」 https://youtu.be/KQ9Z7nxogkI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sandy2
[追蹤我看這裡]
FB: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wo2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dy2family
BLOG: https://vocus.cc/user/@Sandy2
TG: https://t.me/sandytwo2
#家庭理財 #小資理財 #投資理財
【談錢不現實,有話坦白說】我要用銅板贊助精算媽咪持續創作!
https://pay.firstory.me/user/sandy2…
罪惡感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擁抱脆弱:心的缺口,就是愛的入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內容簡介:
笑是你,淚是你,堅強與脆弱,都是你。
把心打開,靠近珍惜你的人,
也給愛一個機會靠近你。
好好地哭吧,你已經足夠堅強了。
哭有什麼用呢?只是示弱,只是讓人覺得我不夠努力!
一旦這身盔甲裂了,恐怕我就垮了,我不能,我不敢!
你也是這樣嗎?只怕眼淚再多一滴,就要潰堤。
「因為生活還是得過啊。」你吸吸鼻子說。
帶著眼淚不行嗎?
暖心的精神科醫師郭彥麟寫出了現代人在跟生活無止境地拚搏之下,硬按著不敢讓人發現的委屈──那些流不出的淚、平凡人都有的傷和離不開的心:
‧蠟燭多頭燒,總是難過沒能好好陪伴孩子的自責母親……
‧飽受自卑煎熬卻無處訴說,只能壓抑自己,祭以沉默的失落父親……
‧帶著兒時傷痕長大,心懷恐懼的憂鬱女人……
‧被分手的罪惡感糾纏,而深陷悲傷的空虛男人……
我們努力想要扮演好所有的角色,卻再也沒有力氣扮演自己,只能穿上密實的硬甲,為了不受傷,也為了不能倒下。但眼淚,不是罪惡的。當我們能展開自己,那些原本便在身旁流動的愛才有機會進來,陪我們哭,陪我們笑。
陪著我們好好去擁抱那個脆弱,但再真實不過的自己。
作者簡介: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精神科專科醫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曾任成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現於基層診所服務。
著有《男人玻璃心──親愛的,我想明白你》,貼近女人的困惑和不安,解讀二十三種最深層的男人心事,喚醒我們重拾愛的初衷,以全新的理解走向彼此,擁抱彼此。
他曾為風傳媒部落格執筆「郭醫師的腦中塗鴉」專欄,並與插畫家妹妹攜手創作繪本《刺蝟》、《穿山甲》,以動人的精練文字搭配溫馨畫作,喚醒接納與包容的內在力量,療癒人心。
罪惡感自責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走下去!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名廚、設計師相繼輕生 全美自殺率17年飆升25%:https://bit.ly/2Me7nET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美自殺現象日益嚴重 當局視為公衛問題:https://bit.ly/2vFkGUC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多麽希望她仍然活著~自殺者遺族的哀傷旅程:https://bit.ly/2w3dzVj
→ 自殺者遺族:被留下來的人,該如何活下去?https://bit.ly/2OzHOu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罪惡感自責 在 解析罪惡感發生的機制與對應方法,提供原諒自己的47個練習 的推薦與評價
本書針對各種類型的罪惡感和場景案例,解析罪惡感發生的機制與對應方法, ... 習慣性自責」的47個練習:對情緒勒索免疫,高敏感但不受傷,戒掉沒必要的罪惡感作者: ... ... <看更多>
罪惡感自責 在 別利用對方的自責來減輕你分手的罪惡感-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別利用對方的自責來減輕你分手的罪惡感. 感情. 2017年9月13日15:47. 我在上個禮拜分手了男方解釋說:因為觀念不合當初你說因為我們很像,很適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很好的 ... ... <看更多>
罪惡感自責 在 【亞特教你】高敏感族迷思:容易有罪惡感跟自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敏感# 罪惡感 #心理閱讀書籍: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族自在心法透過討論高敏感族的特質,協助大家更認識自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