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西班牙 ~ 13 號星期二】
今天是 13 號星期二(Martes 13),西班牙人忌諱的大凶日也!
西班牙不是美國,西班牙的習俗跟許多歐美習俗不一樣,西班牙語系國家中,有禁忌的日子不是十三號星期五黑色星期五,而是十三號星期二(Martes 13)。
十三號不吉利的原因是因為在聖經中的最後的晚餐,耶穌是第十三個人
星期二不吉利的原因則要先從西班牙文裡一星期的每一天開始說起。
星期一是 Lunes,代表「月亮日(día de la Luna)」,月亮的西班牙文是 Luna。
星期二是 Martes,代表「火星日(día de Marte) 」,而火星這個字則源於羅馬神話戰神瑪爾斯的名字,火星的西班牙文是 Marte,瑪爾斯的西班牙文名字也是 Marte。
星期三是 Miércoles,代表「 水星日 (día de Mercurio)」,而水星這個字則源於羅馬神話中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墨丘利的名字,水星的西班牙文是 Mercurio,墨丘利的西班牙文名字也是 Mercurio。
星期四是 Jueves,代表「 木星日(día de Júpiter) 」,而木星這個字則源於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庇特的名字,木星的西班牙文是 Júpiter,朱庇特的西班牙文名字也是 Júpiter。
星期五是 Viernes,代表「 金星日(día de Venus) 」,而金星這個字則源於羅馬神話中愛神維納斯的名字,金星的西班牙文是 Venus,維納斯的西班牙文名字也是 Venus。
星期六是 Sábado,源自拉丁文的 sabbătum,是指猶太教每週一天的「安息日」。
星期日是 Domingo,源自拉丁文的 dies Dominicus,是指「主的日子」。
所以,星期二是「火星日 」,又代表戰神,也代表破壞、流血和暴力,而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被鄂圖曼帝國的回教大軍攻陷,讓歐洲天主教諸國大為震驚。 所以,星期二就成為一個不吉利的日子。
最後,把不吉利的數字十三加上星期二,就成為十三號星期二了。
所以,西班牙人把 13 號和星期二合在一起,忌諱「十三號星期二」這一天,甚至還有句西班牙俗語說「十三號星期二,禁婚禮、遠行,連家門都不能出(Martes 13, ni te cases ni te embarques, ni de tu casa te apartes.)」。
#西班牙 #生活 #禁忌
「羅馬天主教禁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認識西班牙 ~ 跟著官方導遊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羅馬天主教禁忌、天主教史、天主教思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羅馬天主教禁忌、天主教史、天主教思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天主教禁忌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 民俗習俗知識家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天主教禁忌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 民俗習俗知識家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教會歷史(19)~羅馬天主教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問卦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宗教禁忌 - 無痕生活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塔羅牌普遍被視為一種紙牌占卜的形式。在法國 - Facebook 的評價
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二):費里尼與天主教會的情與仇〉
●作者:翁煌德(FB:無影無蹤)
.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是怎麼看待天主教的呢?
.
或可先參考《羅馬風情畫 Roma》(1972)。費里尼在劇中安排了一場詭誕不經的神職人員走秀大會。可見主教、修女與修士齊坐在觀禮台上,看著神職人員們像是時裝秀的模特兒般隨著尼諾.羅塔(Nino Rota)輕盈而古怪的配樂,依序走上伸展台展示經過特殊剪裁的華麗聖衣。整場戲可說是既華麗地令人著迷,卻又荒唐地引人發噱。
.
又如,在回顧家鄉往事的《阿瑪珂德 Amarcord》(1973)之中,面目呆滯的神父只管問男孩有沒有「自瀆」,其他一概不在乎。更不用說《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1960)的開場,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飾演的主人翁馬切羅坐在一個懸掛著耶穌像的直升機上橫越城郊,雖然畫面一度有如耶穌再臨的神蹟,但下一刻我們卻看見馬切羅高聲搭訕一群美女。耶穌像頓時像是一個被夾起來展示的商品,神性蕩然無存。這個經典的開場,同時預示了道德淪喪的主題,而看在教會眼中,這無疑是對天主的褻瀆。
.
如果影迷們從費里尼的作品來推敲他的信念,絕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天主教徒。然而,費里尼在受訪時從來沒有直接詆毀過天主教的權威,甚至一向都以天主教徒自居。不過在義大利影評人的喬瓦尼.葛拉契尼(Giovanni Grazzini)的一次追問之下,他才忍不住露餡說:「我已經說過我喜歡天主教,而且生在義大利,我還能有什麼選擇?」(註1)從中可見難以道盡的無奈,畢竟天主教對於費里尼而言,乃至於對所有義大利人而言,幾乎是如同父母般的存在。即便你有能力忤逆之,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深刻影響。
.
其實費里尼在早期擔任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御用編劇之時,便與宗教主題的創作結下不解之緣。在羅塞里尼執導的《愛 L'amore》(1948)之中,他甚至參與演出,飾演瘋婦的安娜.麥蘭妮(Anna Magnani)將費里尼當作是下凡的聖徒,而這部辯證信仰意義的作品不出意料地激起了教會保守人士的批評。兩年後,當羅塞里尼與有夫之婦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發生婚外情之後,卻風格丕變,找來費里尼編寫了歌頌聖徒方濟各(St. Francis)的天主教電影《聖方濟各之花 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1950)。
.
羅塞里尼甚至找來兩位天主教神父進行劇本監修,以確認作品完全符合天主教精神。不過當時收到劇本大綱的費里尼,卻是苦不堪言,要不是因為他允諾費里尼能以助理導演的身分參與拍攝,他是壓根不想參與。在回憶錄裡,費里尼甚至不留情面地指出該片「故事單調,角色沒有說服力,講述的題材對現代觀眾過於遙遠而且難以置信。不過我自己還年輕,有本錢面對一個這麼差的劇本」。(註2)
.
事實上,不只是費里尼覺得難以置信,就現代觀眾的眼光,大概都難以想像大導演羅塞里尼何以好端端放下寫實主義題材,去拍攝一個傳說中的完人,而且故事呈現確實頗為呆板。
.
當費里尼後來開始擔任起導演之後,引領其入行的師傅羅塞里尼卻多次扯後腿,刻薄地批評他的電影。然而,費里尼卻不願公開與之辯駁,唯在羅氏過世之後,他才坦承自己其實質疑羅塞里尼當時拍片動機不純,指其拍攝《聖方濟各之花》是為了「安撫被他和英格麗.褒曼緋聞所震怒的天主教審查官」。
.
由此案例可知,教會當時對義大利電影的影響力是超乎當今所想像,如果遭受教會方面抵制,不僅作品上不了,嚴重可能連膠卷都可能面臨被沒收並銷毀。早期執導演筒的費里尼還不敢造次,並未刻意諷刺教會的迂腐,但亦不屈服於其淫威之下。無論是聖母、妓女的角色原型抑或關乎救贖的結局,都有濃厚的宗教底蘊鋪陳,也偶有巧妙訊息參雜其中。
.
在《騙子 Il bidone》(1955)之中,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飾演的老騙徒奧古斯都偽裝成神父走入民居,利用了義大利人對教會權威的盲目遵從,順利從平民手中詐取錢財。然而,當他再次故技重施時,一名罹患小兒麻痺的少女卻對這奧古斯都扮演的假神父熱切地闡述自己的信仰觀,反而與墮落的他形成了諷刺性的劇烈對比。費里尼很清楚地告訴觀眾這個神父是假的,但至少在那一剎那,我們所看見的是一個神父之於平民百姓的意象(見附圖)。
.
當《卡比莉亞之夜 Nights of Cabiria》(1957)準備在義大利上映時,費里尼所面臨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打擊。卡比莉亞是曾在《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當中驚鴻一瞥的妓女,由費里尼之妻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飾演。她是一個始終對人深信不移,卻屢屢受騙的悲劇角色。在百廢待舉的戰後義大利,費里尼呈現了街頭的買春景致,又以妓女為主人翁,自然惹火教會,未上演就先被威脅禁演。
.
所幸費里尼在耶穌會友人阿帕神父(Angelo Arpa)的協助之下,找來一位樞機主教在熱內亞觀賞影片。該主教看完片後對費里尼說:「可憐的卡比莉亞,我們應該要幫她一點忙。」(註3)隨後電影果真獲准上映,這固然是費里尼想要的結局,但費里尼在回憶此事時卻不帶感激,戲稱:「不知道那位位高權重的主教是真的看完或睡著了,可能是阿帕神父在適當的時刻,如宗教行進儀式或有聖像畫面時把他搖醒了吧。」(註4)此說算是相當明瞭地表達了費里尼對教會介入電影創作的不滿,顯然也對神父素質感到不甚信任。
.
只是很不幸的,電影最後仍然挨了刀,片中一場戲描述一位善人分發食物給流浪漢,看在教會眼裡卻是嚴重冒犯,只因為他們認為這似乎是在諷刺教會沒有善盡行善的職責。
.
早期的費里尼與教會苦苦周旋,只能試著在「夾縫中求生存」,但基本上他仍然處在可被接受範圍之下。然而,當他以《大路 La strada》(1954)和《卡比莉亞之夜》連獲奧斯卡獎殊榮,奠定國際聲譽之後,表徵其創作史新開端的《生活的甜蜜》便完全露出了真實面貌,直接反映出了信仰淪喪的命題,並且露骨地揭露了肉慾橫流的義大利中產階級。
.
原先反對他的影評人予以盛讚,反而原本為他背書的神職人員紛紛叛變,雙方在報章雜誌上你一來,我一往地打起筆仗,使得電影未演先轟動,爭議十足。大概對於一般觀眾而言,直覺會讓教會氣得直跳腳的影片肯定值得一看,反而帶動起觀影熱潮,使得該片在義大利在當時創下破天荒的票房佳績。當年影迷爭相觀影的盛況可以在皮亞托傑米(Pietro Germi)執導的《義大利式離婚 Divorce Italian Style》(1961)中見著。
.
不過這場觀影熱潮,卻形成了教會內部的腥風血雨,當時在米蘭擔任樞機主教、未來的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竟出手掃蕩了出手聲援《生活的甜蜜》的耶穌會信徒,諭令其團體解散,並將教會領袖調往曼谷。自此之後,費里尼反而更不假思索、也更直覺地反映他對教會的見解。他在《羅馬風情畫》之中對教宗的浮誇刻畫,也顯然可解讀成是對保祿六世的諷刺。
.
然而,費里尼卻也是有自覺性地意識到天主教確實是驅動他創作的能量來源,他並不否認自己確實為天主教的概念感到著迷。對此,他曾說:「我喜歡它(天主教)的行進儀式、永遠不變像催眠的場面、寶貴的佈場佈景、沉鬱的詩歌、教義問答、新教宗選舉、奢華的死亡一事。我對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都有一份感激⋯⋯」(註4)
.
雖然自認從小深受保守教會壓抑,但諷刺的是,天主教那不合時宜的儀式道統,卻啟發了費里尼開創了自己獨有的美學觀,或是他中後期創作得以完全脫離寫實的原因之一,那是他對所謂「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的探索的開端。
.
與教會關係的千絲萬縷,一言難盡。在教會眼中,費里尼肯定不是值得被表彰的傑出教徒。只是也沒人會想到這個和解居然來得特別快,在費里尼過世後兩年,梵蒂岡的宗座教會文化資產委員會公布了教廷觀點的45部影史十佳,又稱作「梵蒂岡的電影清單(Vatican's list of films)」,《大路》與《八又二分之一 8½》(1963)同樣在列,雖然不免避開了《生活的甜蜜》,但仍可以視作是教廷對費里尼的善意認可。只不過在費里尼眼中看來簡直一無四處的《聖方濟各之花》卻也入選其中,他若地下有知,大概也不免啼笑皆非。
.
註1: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註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3:Peter Bondanella,《電影詩人費里尼》,林文琪、刁筱華、羅頗誠譯,萬象出版社,p.164。
註4: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115。
註5: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費里尼的秘密情人〉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613078474753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三):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06715329431194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五):電視文化狂潮下,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644648079141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六):情聖還是渣男?費里尼為何要拍歐洲第一風流才子卡薩諾瓦?〉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0082293094497
#FedericoFellini #Fellini #Fellini100
#金馬經典影展 #費里尼 #費里尼影展
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今天繼續在墨西哥城的Plaza San Jacinto附近的Casa San Jacinto民宿欣賞壁畫與客房。
而接著上次聊到可可的傳播,我們來看看可可早在十八世紀初年也傳到中國。
1705年,羅馬十一世教皇讓傳教士多羅帶給康熙皇帝巧克力。
如同他接受各種西方文明產物,他對可可也充滿好奇。
在按照多羅的說明之後,康熙抿了一口吞肚。
幾口下去之後,康熙評論道:“原來這洋人每天喝的就是這玩意兒,哪有我們的龍井好喝呀。”
說完就哈哈大笑。
我們接著說說San Jacinto。
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與基督教有關。
San Jacinto是今天土耳其卡帕多奇亞地方的人。這個地方對許多喜歡旅行的朋友而言一定不會陌生。
他十二歲殉道,因為監獄方面僅准他吃侍奉神靈而犧牲的肉類。
這在當時是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禁忌。
而他選擇餓死。
這種堅貞不移的信仰精神,非常符合西班牙所傳遞的天主教傳統,也因此,在拉丁美洲有許多地方都叫做San Jacinto。
Casa San Jacinto的壁畫與宗教無啥關係。倒是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紀初年盛行的“先拉斐爾”畫風(Pre-Raphaelite)。
“先拉斐爾畫風”具有強烈的浪漫色彩與裝飾格調,在Casa San Jacinto的這兩幅畫都可以感受得到。
我在照片最後附上Pre-Raphaelite大師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大作Hylas and the Nymphs。
讀者可以與在Casa San Jacinto的作品對照。
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羅馬天主教禁忌、天主教史、天主教思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羅馬天主教禁忌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不讓壞事重演,佛勒鳳凰城封王羅開Golf 頻道【羅開新聞中心Thomas綜合報導】 歷經一番 ... ... <看更多>
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教會歷史(19)~羅馬天主教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會歷史(19)~ 羅馬天主教 ... 身為神的兒女的天主教徒,很樂意看到改革宗的基督教這樣理性的說明我們的異同,其實上主沒有讓我們分離,只是透過改革,也讓 ... ... <看更多>
羅馬天主教禁忌 在 羅馬天主教禁忌、天主教史、天主教思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羅馬天主教禁忌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不讓壞事重演,佛勒鳳凰城封王羅開Golf 頻道【羅開新聞中心Thomas綜合報導】 歷經一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