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特別企劃》
12月10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
義大利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崗。
梵蒂崗是全世界最小的國家,只有0.44平方公里,不要小看這個小國,他是天主教的領導中心,全世界有十幾億的教友(目前全球信仰人數最多的教派)。梵蒂崗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梵蒂崗跟台灣有一個特殊的共同點,一樣都沒有加入聯合國。
為什麼說是~城中之國?
因為梵蒂崗是被包圍在羅馬的一個小國家,但因為天主教(羅馬公教),權力跟影響力,可是一般大國所無法比擬,就算美國總統到梵蒂崗面見教宗,都要敬畏三分。
在耶誕節前夕,梵蒂崗是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當然會有巨大耶誕樹,而且每年會有不同造型的裝飾!聖彼得大教堂的裝飾就是中規中矩。今天也讓大家看看,聖彼大教堂的夜景、台伯河上眺望聖彼得大教堂。此外,五年前「慈悲禧年~開聖門~2015/12/08~2016/11/20」、四年前德雷莎修女封聖大典~我遠遠遠地見到教宗~也讓大家分享一下!祝福大家!
#梵蒂崗 #vatican
#iubilaeumextraordinariummisericordiae
#慈悲禧年
#theextraordinaryjubileeofmercy
#羅馬 #義大利 #台伯河
#教宗方濟各
#聖彼得大教堂
#阿全的世界拼圖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羅馬 公教 天主教 在 何嘉麗 call me GaG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湯漢樞機二○二○年復活節牧函
以信望愛面對疫情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 「 #願你們平安!」(路24:36)這是復活後耶穌基督賜予我們的祝福。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至今,影響範圍席捲全球,現在多處地方還未有緩和跡象,令人憂慮。我們教友如同全港市民一樣擔心,因為這場疫症直接影響整個生活節奏。由於要響應政府的呼籲,防止個人或其他人受到感染,大家減少社交群聚,教友亦縮減參與堂區及教區性宗教活動,也目睹很多機構的業績下滑,威脅千萬員工的生計。此外,在擔心自己的健康之餘,更憂慮週圍親友的生活情況。物資供應緊張的消息,使人心惶惶,有很沉重的無助感。
正當整個世界因疫症而面對死亡威脅,也感到孤獨無助之際,教宗方濟各近日多次呼籲全世界基督信徒,團結一致,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宗派之間的差異,全心全德,呼求同一天父施恩,守護衪的子民。教宗希望全體天主教徒在三月二十五日羅馬時間中午十二點,偕同全球各地信奉耶穌基督的兄弟姊妹,一同以個別言語和方式以《天主經》(主禱文)向仁慈的天父祈求。此舉讓我們看到在這疫症陰霾下,以主動對抗無奈,以團結打破孤立;更在祈禱之餘,發揮人類手足情誼,放下成見,分享物資,交流訊息,體現愛心,虛心學習,分沾受苦基督的救恩。
世界各地的教堂也因疫情的緣故,為防止人群聚集和長時間的接觸,暫停公開彌撒,大家只能在網上參與彌撒和神領聖體。我在這一個多月內也感受到各位的痛苦,影響了與天主交往的慣常方法,但由於香港的感染數字在這幾天倍數上升,恐怕會有更嚴重的爆發,屆時若果香港的醫療系統因此崩潰,情況會真的不堪設想。所以我們的教會要負起公民責任,防止因公眾聚集帶來的風險,決定在聖週期間不舉行公開禮儀;至於平日及主日的公開彌撒,教區亦會繼續暫停,直至另行通告為止。本人要作出這項決定本非情願,實因形勢嚴峻,必須以公共衛生為大前提。
雖然我們的教區,今年聖週不舉行公開禮儀,但聖堂仍會開放,供信友個別入內祈禱。由復活主日開始,復活蠟燭則置於聖堂顯著位置,俾信友記念耶穌基督為眾人死而復活的救恩,希望信友畢生緊隨人類之光基督,以言行致力成為照世之光,特別在今年疫情下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復活主日福音(路24:1-12),記述瑪利亞瑪達肋納和一些婦女清早便帶同香料,趕到耶穌的墳墓,為塗抹聖屍,以表愛主之情。她們本感到心碎,但復活的耶穌卻突然出現在她們面前,賜給她們平安,且派遣她們去向宗徒們傳佈祂復活的喜訊。
路加福音(24:13-35)亦告訴我們,復活後的耶穌與厄瑪烏兩位感到失望和悲傷的門徒同行,化失望為希望,轉悲傷為歡慰。各位兄弟姊妹:復活的耶穌基督現今也臨在香港,不但以聖言開解和安慰驚慌的我們,且與我們同行,透過神領聖體滋養我們。讓我們也能追隨祂的芳表,以具體和親切的言行,活出基督徒信仰,在社會上見證福音。
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2020年3月25日
預報救主降生節
羅馬 公教 天主教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所以這世界上除了羅馬之外還有第二個教廷?」
What? There's another "Holy See" aside from the one in Rome?
Yes, there is. On May 27, I visited Mother See of Holy Etchmiadzin,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Armenia's state church.
(English version continues on the bottom.)
沒錯,教廷(Holy See)不是只有羅馬才有,亞美尼亞也有自己的教廷,而且還和羅馬教廷差不多古老。它不但已經獨立運作了1700多年,還有著現存全世界最老的幾座教堂建築。
5月27日,我在亞美尼亞的最後一天下午,像當地人一樣的搭上了又熱又擠的馬舒卡(Marshrutka,固定路線載客的私人廂型車),從首都葉爾溫前往西邊20公里處的城鎮Vagharshapat。之所以會拜訪這個我連名字都讀不出來的地方,為的就是拜訪亞美尼亞教會特有、獨立於羅馬之外的「教廷」(Mother See of Holy Etchmiadzin)。
----
亞美尼亞號稱全世界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301AD)的國家,比衣索比亞(埃塞俄比亞,330AD)和羅馬帝國(380AD)都還要早,相傳是由十二使徒中的巴多羅買(又叫拿但業,就是以「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一句話揚名全球那位)與雅各的兒子猶大(不是上吊的那個)親自建立;既然歷史如此悠久,為何會獨立於基督宗教三大體系(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之外呢?
簡單來說,亞美尼亞教會是被主流教會斷絕關係(excommunicate)而孤立的。迦克敦大公會議(451AD)裡,教會領袖共同決定,耶穌是「一位、但有神人二性」(one person and two natures),這個講法來自於當時的拉丁文表達;但由於當時的希臘文裡面並沒有相對應的字彙表達「二性」,而讓部分東方教會領袖很緊張,覺得耶穌被分割成兩位了,因此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耶穌應該是「一位一性」(one person and one nature)才對(但他的「一性」仍是由神人兩性聯合而成)。這個爭議現在回頭看其實比較像是語言表達的問題,但當時就後者被判為異端了,並逐漸和主流教會分道揚鑣,成為數個獨立發展的系統,亞美尼亞教會就是其中一個;既然都獨立了,有自己的領袖與教廷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雖然是個小國的國家教會,貴為教廷,氣勢上還是不輸人的。規模不算小的園區圍繞著中央的Etchmiadzin教堂(全世界亞美尼亞教會的母堂)開展,附近有著各級議會、教育中心、出版部、財務部、大公(教會領袖)居所、修道院等,彼此之間以寬敞平直、直角相交的道路連接,像是一座小型城市一般來說;園區內有好幾座老教堂,Etchmiadzi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301年,建於西元630年的Saint Gayane則到今天都還保存著它1400年前完工時的樣貌,再次說明了亞美尼亞教會根本就是教會歷史的活化石。
這樣的一個地方當然也是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的梵蒂岡與耶路撒冷,不少人會專程跑來朝聖,我也是因為它的特殊歷史慕名而來;不過正巧那天全亞美尼亞教會的母堂Etchmiadzin正在整修,沒機會進去感受從1700年前的古老氛圍,外面又熱得要死,停留不久之後就決定趕快衝回去葉爾溫的青年旅館納涼。但即使是那短短的半個小時,那種如同聖地般的空間感仍然讓人印象深刻,上次有這種感覺應該是2015年在鹽湖城參觀摩門教總部的時候了。
----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很自然的會問下一個問題:如果說這世界上教廷不是只有一個,那是不是也有不只一個教宗(pope)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其情況比教廷還要更複雜一些,只好待我以後研究並親自勘查完畢再來跟各位分享了(遠目)。
----
What? There's another "Holy See" aside from the one in Rome?
Yes, there is. On May 27, I visited Mother See of Holy Etchmiadzin,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Armenia's state church. The church is unique in the way that it doesn't belong to any major branch of Christianity (Orthodoxy, Catholicism and Protestantism)! It has been separated since 451AD, when some eastern churches were excommunicated as a result of the Council of Chalcedon. Since the church is independent, undoubtedly it's appropriate call the headquarters "the See", as it's literally the highest supremacy in their religious world.
Like a local, I took a crowded and toasting Marshrutka (minivan) from Yerevan to Vagharshapat, where the see is located. The see is very very old. It has been there since 301AD, when Armenia became the first Christian state (even before the Roman Empire did!). While most buildings have been altered throughout history, Saint Gayane Church remains almost intact since it was built in 630AD.
The spacious, grid layout of the complex clearly demonstrates how it was designed to be the most sacred place, like Vatican or Jerusalem. Unfortunately, the central spot Etchmiadzin Cathedral (the mother church of all Armenian churches) was shut down for construction, and the museum was also closed. Since it was hot and there was not much I could see, I left after a very short stay; nevertheless, the pilgrimage-like experience was still memorable.
Now you may wonder -- if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Holy See", are there also more than one pope? The short answer is yes, although the situation was even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sees. Hopefully I can share another post after some research and in-person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