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藝術史上最知名的馬鈴薯或許首推梵谷1885年春天所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那年三月,梵谷老爹剛因心臟病去世,一向情感細膩的梵谷雖然傷心,卻沒有忘記成為畫家的志向。父親逝後不久,梵谷來到荷蘭南部布拉班特(Brabant)的紐南(Nuenen)小鎮進行創作與研究。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捕捉當地農民最真實不加矯飾的面貌,甚至跑到農民家裡,畫下100多張各式各樣的肖像素描和兩張油畫。
《吃馬鈴薯的人》就是如此誕生。事實上,梵谷不只畫過這麼一次馬鈴薯。
=======================
從《吃馬鈴薯的人》可以見到,屋內陳設簡陋燈光昏暗,圍在桌邊的五位農民正在喝咖啡吃馬鈴薯。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配菜,看起來只有簡單粗糙的水煮馬鈴薯。這是布拉班特農民-德・格魯特-範・魯伊(De Groot-van Rooij)一家人的晚餐。
梵谷用灰暗色調描繪出農民生活的樸實艱辛,這些馬鈴薯甚至沒有削皮。他們都有著疲憊的面容和粗糙堅硬的雙手,得經歷風霜日曬辛勤勞動,才能從土壤得到足夠的食物果腹。
畫面和色調看起來既不討喜也說不上悅目,但人家是有遠大抱負的梵谷耶~他的人物畫才不想因循那些繪製達官顯要之往例,而是傳達靠天吃飯,以勞力獲取溫飽的踏實滋味。
熱情好客的農民可能還會邀請梵谷一同享用熱騰騰的馬鈴薯與咖啡,工作狂如梵谷,應該要等到手上創作告一段落,才會坐到桌前咬上一口馬鈴薯。冷掉的馬鈴薯其實做成沙拉也很美味(喂~)。
即使《吃馬鈴薯的人》由於用色晦暗沉重,不同於當時主流,或是人物比例明顯不符合透視法,都無損無梵谷自成一格描繪人物,進而書寫藝術史的能耐。
=======================
然而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吃馬鈴薯的人》不見得會出現。
=======================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1451-1506)與船隊在歷經兩個多月的航行之後,穿越大西洋來到巴哈馬。
此刻他以為自己按照預定計畫抵達了亞洲,當地原住民也因此被他稱為「印地安人」(indios,西班牙語中的印度人),只是這些地理與人類學上的無知,相較於接下來美洲原住民即將面對的慘絕人寰屍橫遍野之慘況,一點都不算什麼。
美洲新世界與歐洲舊世界從此開始建立聯繫,無論是文化、經濟、種族、生態之間的差異,以及疫病彼此傳播,都大大改變了兩座大陸。即便這場接觸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傷亡絕對比獲益來得多。當年新大陸被哥倫布登陸後,最直接的結果是西班牙締造眾多殖民地,也為歐洲各國接下來的殖民經濟開了先鋒,同時讓美洲成為基督教亟欲征服的新對象。
1972年,美國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教授透過生態觀點,將1492年哥倫布染指美洲大陸以來,東、西半球之間各項領域之衝突、影響與交流,所引發的明顯轉變,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也是歷史學研究中,首度以生態觀點解讀昔年往事。
身為開路先鋒,向來得冒大不韙,克羅斯比教授當年同樣如此。《哥倫布大交換》一書那時不僅得苦苦尋求出版商印刷發行,出版後還得面對一連串負面書評,直到1990年代才逐漸進入主流。
=======================
一頭栽入《哥倫布大交換》,完全可以感受到豐沛充實的知識量與考證講究的眾多資訊。
舉個例子,全書共344頁,光是注釋和參考書目加起來便有113頁,很驚人吼。在此真要感謝克羅斯比教授努力研究貢獻所學,便宜了我們老百姓爽爽看故事。
你知道的,悠閒地窩在沙發上,一頁一頁翻著,遊走於眾多驚人史料與情節之間,一直發出〝OMG〞或〝原來如此…〞的喃喃自語個人時光,其實非常享受。
=======================
拿《吃馬鈴薯的人》來說,如今已成為歐洲人主食的馬鈴薯,初來乍到現身於歐洲時,曾經被誤認帶有毒素還會引起痲瘋病而遭到嫌棄,因此頂多只能充當豬飼料。
當時整個歐洲只有愛爾蘭人張開雙臂擁抱馬鈴薯。多虧馬鈴薯的無私餵食,讓愛爾蘭人口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約90年之間,成長超過三倍。只是過度依賴單一主食的結果,也使得愛爾蘭在馬鈴薯枯萎病肆虐之下,造成慘重傷亡。
其他歐陸國家則要經過幾次嚴重飢荒之後,才知道馬鈴薯有多麼溫良恭儉讓,美德可感天。馬鈴薯到了19世紀末終於迎來她的春天,產量與接受度大幅躍升,約莫就是梵谷畫下《吃馬鈴薯的人》之時。其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ㄧ般農民都還是以麵包粥為主食。
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梵谷的主題大概會變成《吃麵包粥的人》。
親近藝術,若有廣博歷史知識相佐,往往能夠激發更多感受,創造更多聯結,也有助於全面性的理解。了解「哥倫布大交換」,那些16世紀後的靜物畫和風俗畫裡許多細節會看起來更其來有自。當然,「哥倫布大交換」的影響遠不只如此。
=======================
就我們而言,500多年前的往事,而且還是發生在地理位置毫不相干的歐美地區,聽來似乎頗為遙遠。
但若細數現代台灣生活面貌,卻會發現不少「哥倫布大交換」,而且你肯定嚐過:薯條、烤地瓜、燒番麥、花生糖、鳳梨冰、木瓜牛奶、番茄蜜餞、麻辣鍋、甘草芭樂、臭豆腐、火雞肉飯、金瓜米粉、巧克力…blahblah。
這些台灣日常中熟悉的各色小吃,主要食材其實都是源自於「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登陸巴哈馬的那個清晨,哥倫布肯定沒想過他除了拓展殖民帝國、開發金銀礦等重要任務之外,會以這種方式影響到遙遠的島國生活。等到讀過這本書,下次逛夜市的時候,或許你也會認真尋覓哥倫布。
(狀態顯示非常餓…)
#哥倫布大交換
#人類走進世界史的第一步
#精彩非常知識量滿滿
#夜市到處哥倫布
#給我台灣小吃(打滾+摔酒瓶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夠維根Go Veg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蜀香佬麻辣火鍋- Posts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食記] 羅東麻辣霞鴛鴦鍋,四川道地麻辣火鍋- 看板EatToDie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四川串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四川串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夠維根Go Veg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宜蘭必吃9間素食🔥|城市必吃素食終於連載啦!】
🔶懶人圖文版製作完成,各家詳細資訊與簡易心得一次打包😏
每家都有標示Facebook粉絲專頁,想看更詳細的可以直接點進去🔗
🌳好山好水的宜蘭,烹飪出來的食物超級好吃😍讓我們流連忘返,好想要搬來這邊啊...
⠀⠀⠀⠀⠀⠀⠀⠀⠀⠀⠀⠀
❶ 明溱禪悅無菜單養生料理
➤ 中式餐點、精製料理
🌱全素/蛋奶素
🕗11:00–21:00 週日休
☎️0976-339-999
📍宜蘭礁溪鄉武暖路121-7號
🍽
≋無菜單料理 $680/人
≋無菜單料理 $1000/人
≋另有8人以上合菜
👨🍳驚喜程度爆表,每一道菜都很用心準備,跟特別挑過的器皿也是完全融合,菜餚都不計成本,像藝術品一樣美炸。
重點是!沒吃飽可以反應給店家,他們會再準備不一樣的主食讓你吃飽吃滿😎
⠀⠀⠀⠀⠀⠀⠀⠀⠀⠀⠀⠀
⠀⠀⠀⠀⠀⠀⠀⠀⠀⠀⠀⠀
❷ 鹿野苑蔬食料理廚房
➤ 西式餐點、火鍋、飲品
🌱全素/蛋奶素
🕗11:00-14:30、16:30-20:30 週二、三休
☎️03-935-2331
📍宜蘭市女中路三段111號
🍽
≋香煎野菇薑黃燉飯 $200
≋香辣黑芝麻堅果野菇細扁麵 $230
≋酥炸紅麴杏鮑菇 $150
≋義式爐烤綜合時蔬 $250
👨🍳在地老字號,菜單種類超多。特別喜歡爐烤時蔬,都切的很大塊,搭配有一點焦香味的醬料口感非常棒,有大塊吃蔬果的快感。
紅麴杏鮑菇有淡淡的紅麴香,酥炸感與紅麴搭配起來很新奇!
⠀⠀⠀⠀⠀⠀⠀⠀⠀⠀⠀⠀
⠀⠀⠀⠀⠀⠀⠀⠀⠀⠀⠀⠀
❸ Canopy Juicery
➤ 西式餐點,健康果汁、漢堡點心
🌱全素/Vegan
📍宜蘭市女中路三段117號
🕗12:00-20:00 週三休
☎️03-935-8662
🍽
≋招牌天貝堡 $90
≋焦糖香蕉 $110
≋香蕉麵包 $120
👨🍳漢堡的cp質非常高,升級成米做漢堡很蓬鬆彈,漢堡的醬料是豆漿跟薑黃調製與天貝超級搭。
喝了果汁更厲害,大推果昔,椰奶跟水果的搭配出乎意料的好喝!!
⠀⠀⠀⠀⠀⠀⠀⠀⠀⠀⠀⠀
⠀⠀⠀⠀⠀⠀⠀⠀⠀⠀⠀⠀
❹ PP99 caf'e - 品品99 咖啡 輕食
➤ 西式餐點,套餐、早午餐、咖啡輕食
🌱全素/奶素
🕗09:00-18:00 週二、三休
☎️03-965-6252
📍宜蘭五結鄉鎮安路63巷2號
🍽
≋葛瑪蘭金棗酸甜堡 $290
≋墨西哥香料烤G串青醬燉飯 $350
≋花生醬熔岩三明治 $350
≋義式肉醬德國臘腸堡 $350
≋金莎巧克力蛋糕 $150
≋芝麻芋泥蛋糕 $140
👨🍳從台北搬來宜蘭的PP99,蔬菜豐富度整個大提升,連餐點擺設也像是童話故事般華麗,是美味與視覺的雙饗宴,一到用餐時間顧客絡繹不絕,強烈建議先訂位。
⠀⠀⠀⠀⠀⠀⠀⠀⠀⠀⠀⠀
⠀⠀⠀⠀⠀⠀⠀⠀⠀⠀⠀⠀
❺ 日暮晴蔬食早午餐
➤ 日式、西式早午餐
🌱全素/奶蛋素
🕗07:00-15:00
☎️03-931-2897
📍宜蘭市農權路二段8號
🍽
≋炙燒培根手作飯糰套餐 $220
≋菲力猴菇排漢堡套餐 $230
≋野茄田樂燒 $250
👨🍳大推野茄田樂燒,茄子超軟嫩鮮甜。搭配的小菜也都很美味。飯糰中有加橄欖菜,增加不少香氣、炙燒培根味道很足配飯糰剛剛好😌
⠀⠀⠀⠀⠀⠀⠀⠀⠀⠀⠀⠀
⠀⠀⠀⠀⠀⠀⠀⠀⠀⠀⠀⠀
❻ 夢想成真 養生蔬果餐&櫻之宿
➤ 蔬食火鍋、中式小吃
🌱全素/奶蛋素
🕗11:30 - 21:00 (19:30後不收客人)
☎️03-956-6988
📍宜蘭三星鄉上將路一段368號
🍽
≋巴西蘑菇養生鍋 $420
≋濃郁咖哩鍋 $390
≋鹹菜麻辣鍋 $420
👨🍳高達60幾種火鍋料、多種水果、下午茶的火鍋吃到飽。湯底獲得吃貨部隊一致好評,不用加醬料已經很夠味。連副食的蘿蔔糕與素滷飯也是不容錯過!!
⠀⠀⠀⠀⠀⠀⠀⠀⠀⠀⠀⠀
⠀⠀⠀⠀⠀⠀⠀⠀⠀⠀⠀⠀
❼ 愛家蔬食 吳伯伯養生素食
➤ 在地飯麵小吃
🌱全素
🕗11:30-15:00 16:30-20:00 週三休
☎️03-935-2393
📍宜蘭市中山路三段333號
🍽
≋素肉骨茶麵 $80
≋松風叉燒麵 $75
👨🍳在地人都知道的平價素食,一到用餐時間也是座無虛席,各種餐點價格便宜、份量又能讓人吃飽飽,非常划算。遠近馳名的臭豆腐就留到宜蘭小吃特輯介紹啦!!
⠀⠀⠀⠀⠀⠀⠀⠀⠀⠀⠀⠀
⠀⠀⠀⠀⠀⠀⠀⠀⠀⠀⠀⠀
❽ 一簞食 - 蔬食x生活
➤ 中式、日式季節餐點
🌱全素/奶蛋素/部分餐點含酒
🕗五~日 11:00-17:00
📍宜蘭市員山鄉尚深路122號
🍽
≋季節套餐 $250-280
👨🍳紅磚牆與塌塌米的環境,讓人一進門就像回家。每週依照蔬菜種類更換菜單,多為在地小農友善耕種,主張健康飲食。
一定要吃的清甜秈稻十號米,澱粉質較少,相對甜膩的白米更清爽無負擔。
⠀⠀⠀⠀⠀⠀⠀⠀⠀⠀⠀⠀
⠀⠀⠀⠀⠀⠀⠀⠀⠀⠀⠀⠀
❾ 芭蕉小喜
➤ 中式、西式季節餐點
🌱全素/奶蛋素
🕗11:00–19:30 / 週二11:00–15:00 週四休
☎️0921-105-672
📍宜蘭羅東鎮四維路155巷5號
🍽
≋阿美阿拜小米粽 $280
≋小農麻婆豆腐煲 $280
👨🍳店內空間非常溫馨,所有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大推麻婆豆腐,宜糧號豆瓣醬為基底+附近禪師自己做的豆腐和超嫩豆包+多種蔬菜,超級下飯!
.
.
👉🏻辛苦製作的圖文懶人版
👉🏻還不趕快Tag你的吃貨朋友收藏起來
⠀⠀⠀⠀⠀⠀⠀⠀⠀⠀⠀⠀
👨🏻🌾#夠維根 #govegan
👨🏻🌾#素食全攻略系列 😎
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食記] 羅東麻辣霞鴛鴦鍋,四川道地麻辣火鍋- 看板EatToDie 的推薦與評價
餐廳名稱:羅東麻辣霞鴛鴦鍋消費日期: 2021年01 月地址:宜蘭縣羅東鎮 ... 這一鍋、老四川,還要美味了,湯頭好真的吃什麼都對味,吃到飽的麻辣鍋, ... ... <看更多>
羅 東 串 串 麻辣鍋 在 蜀香佬麻辣火鍋-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蜀香佬麻辣火鍋】 羅東#抽獎 (店家邀約) 說起道地夠味的麻辣鍋,相信有在追文章的吃寶們應該都認識蜀香佬了。 疫情過後咱們闆娘決定推出好吃又好玩的鴛鴦串串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