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敲打出奇 科教館開發APP獲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思獎
由科教館開發的學習APP程式「Tinkering Journey Sketchbook 」榮獲美國博物館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簡稱AAM)媒體與科技專業委員會主辦之2018年「繆思獎」(MUSE Awards)教育類榮譽獎。
科教館推動國內的Tinkering(敲敲打打)與Maker(自造者)教育,並透過與舊金山探索館合作,開發一系列讓大人小孩都能「敲敲打打」的動手作活動,深受大人小孩的歡迎。本次得獎的作品結合本館「動手樂工作坊(Tinkering Workshop)」,內容包含:引導、紀錄、分享與意見回饋。
本館館長陳雪玉表示:「Tinkering Journey Sketchbook 」軟體設計開發的過程,即注重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理念,秉持Tinkering教學的開放性—「不給唯一答案,營造出鼓勵自行尋找解決方法的環境」,並透過不斷的測試修正,開發成果兼具操作上的直觀與界面的美感,達到有效結合實體課程與虛擬載具的創新構想,因而獲得評審一致的青睞!
詳細內容:https://goo.gl/1tqH6K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的網紅Mrs1am-ology 一點小哲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高山老街食の祭♡】 強勢回歸 #親子好去處 系列嘅 D.PARK愉景新城, 結果多野玩到我哋要分開2日玩,是日行程就有「D.PARK x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同「高山老街食の祭」! 今次呢個行程但小朋友都啱, 因為可以瘋狂玩瘋狂食♡ 【D.PARK X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協會」的推薦目錄: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eyond Design!創意者的英雄旅程
講座三 》威尼斯影展VR得獎作品分享 》2:30PM-4PM
設計始於視覺而超越視覺,最終解決難題而應事成就。頂尖的創意者立足於設計,悠游穿梭於諸多看不見的因素,如:膽量、眼光、思考、跨界、合作等,困難不減卻樂於其中。本次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台灣校友會,特別邀請四位重量級講者齊聚一堂,從不同的面向剖析,一起來分享屬於他們的英雄旅程,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主辦單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台灣校友會
活動日期:11/26/2017 (日)
活動時間:10AM–6PM 講座共計四場 (不限校友) ; 6PM–8PM After Party (校友限定)
講座內容:
------------------------------------------
講座一 》從墓誌銘到敦煌「風。雅。頌」》10AM-12PM
講者:敦煌文化弘揚基金會 謝美慶教授
內容:謝美慶教授曾任亞太會館總經理、三二行館與陶朱隱園顧問、神旺控股執行總經理等職,目前專心於敦煌文化弘揚基金會。從五星級飯店的美學意境,到與國內外博物館的文物交流與文化激盪,謝美慶教授一一參與其中。圓融剔透的謝美慶教授,指導學生的第一堂課是撰寫自己的墓誌銘,從死亡開始,設計現有人生。
------------------------------------------
講座二 》Utilize our training to better life success 》1PM-2PM
講者:Floorworks 總經理 康孟昭
內容:康孟昭畢業於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產品設計系,畢業後曾任於Edge Industrial design,後創立Glo Design。身為台灣市佔率第一、德國市占率第三的塑膠地板負責人,從手繪草圖開始到塑膠地板的細節處理,甚至是為了小孩建構的攀岩牆螞蟻窩,動手了才算開始設計,設計可以包含人生。
------------------------------------------
講座三 》威尼斯影展VR得獎作品分享 》2:30PM-4PM
講者:多媒體藝術家 黃心健
內容: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是一位跨界的創作者。他的作品擅長結合互動、表演藝術、動力機械、程式運算、影像裝置等的大型新媒體跨域製作。他也是政大數位內容學程教授,致力跨域整合的STEAM教育與出版。擁有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與伊利諾理工設計學院的背景,他曾於美國Sega與美國索尼電腦娛樂公司擔任藝術總監,作品在國際畫廊、美術館與藝術展展出,跨流行樂界為演唱會做視覺創作。他曾獲得美國互動媒體「新聲音,新視界」首獎,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思獎,總統府頒贈「臺灣之光」、文化部之公共藝術最佳人氣與藝術創作獎,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等殊榮。 作品請參考http://www.storynest.com
------------------------------------------
講座四 》Because Racecar 》4:30PM-6PM
講者:Xing Mobility 創辦人 洪裕鈞
內容:洪裕鈞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工業設計系與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平面設計系。 自擔任網路家庭(PC home Online)創意總監後,洪裕鈞致力於運用其設計理念共同創立並經營數個以設計為核心價值的公司:包括橫跨大中華地區的 AGENDA 數位行銷顧問公司、囊括國際多項設計大獎的 XRANGE 十一建築與設計事務所、互動教學產品獲得超過60%的美國公立學校採用的 IPEVO 愛比科技,以及打造台灣第一輛電動賽車的 XING Mobility 行競科技,www.xingmobility.com。目前亦擔任台灣松下電器 (Panasonic Taiwan)的董事長。洪裕鈞曾二度擔任TEDxTaipei講者。 2012年出版《有道理的設計- 設計師CEO的跨線思考》一書,並是台灣商業週刊的專欄作家。
------------------------------------------
After Party》校友限定 》 6PM–8PM
報名費用:非會員_單場$200;校友會會員_免費報名;學生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洽詢 accdtaiwan@gmail.com); 欲入會者,請上校友會官網查詢:http://www.accdtw.org/membership
本活動舉辦場地為玉溪有容Studio94,由玉溪有容基金會提供。http://www.garden91.org/
購票請至:https://www.accupass.com/go/beyond_design
備註:
*活動當日備有飲料點心,場地並無供餐服務,欲參加全日演講者,請自備午餐。
*陽明山週末開車入山走仰德大道須入山證。
最佳交通方式為公車—請於捷運劍潭或士林站搭往陽明山公車(紅5、303、小15、小16、小17),於「永嶺」下車,往上走至100巷。
*仰德大道管制期間開車民眾可利用以下替代道路進入陽明山地區:
1.士林地區:可由至善路接平菁路轉永公路或菁山路101巷(全線禁行大客車)上山。
2.天母地區:可由中山北路七段接中山北路七段219巷轉紗帽路上山,或由忠誠路或士東路接下東勢產業道路至東山路(文化大學)。 3.北投地區:可由石牌路接行義路轉紗帽路上山,或由泉源路、東昇路接湖山路轉格致路上山,亦可直接由泉源路接紗帽路上山。
4.內湖地區:可由碧山路、萬溪產業道路、平菁路轉永公路或菁山路101巷(全線禁行大客車)上山。 5.新北市金山、萬里地區民眾則可利用陽金公路上山,而淡水、三芝民眾則可利用巴拉卡公路進入陽明山地區。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Mrs1am-ology 一點小哲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高山老街食の祭♡】
強勢回歸 #親子好去處 系列嘅 D.PARK愉景新城, 結果多野玩到我哋要分開2日玩,是日行程就有「D.PARK x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同「高山老街食の祭」! 今次呢個行程但小朋友都啱, 因為可以瘋狂玩瘋狂食♡
【D.PARK X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
聽說佢之前響北角, 我哋未玩過, 今次嚟到荃灣咁近當然要一試❗真心正?超闊落3,500呎嘅慈善學習遊玩空間,分成四大主題,包括 #故事小舞台、 #漫遊小香港、 #發現大自然 #小工匠工作室 ; 兒童探索館係香港首間非牟利兒童博物館及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成員,提倡「非指導式遊玩」及「在遊玩中學習」, 所以今次我都放手畀佢自己探索自己玩♡ 都唔到真係有驚喜!
#小工匠工作室 呢度有好多唔同嘅小實驗, 有啲環保嘅工具畀你製造屬於你嘅飛行器,失敗中學習及成長? 最驚喜係磁石齒輪, 原來佢哋慢慢拆嘅過程真係會明白咗一啲科學原理♡
#水源號 有水玩一定開心㗎,仲有好多唔同機關,畀你發現水產生嘅力量,了解水循環等等,呢個可以話係全場最受歡迎!
#手偶劇場 第一次接觸手偶劇,估唔到林小都識扮下動作,媽媽自high地覺得好可愛? 呢個活動,可以訓練小朋友幻想力同組織力呢!
【高山老街食の祭】
玩完當然要食,14間日式小吃攤,包括沖繩味の賞、態度の物、素晴らしいナッツ、東の食堂,萃德堂...等等,帶黎高山名物飛驒牛食材、炭烤串燒小食、關東煮、玉子燒等,仲有我個小朋友最愛大福餅、棉花糖♡ 仲有靚靚igable飲品!
提提你,高山老街食の祭會平日午市及晚市餐飲優惠,於即日起至4月30日,於午市時段12pm - 2pm及晚市時段5pm - 7pm,即可以優惠價購買日本美食套餐,詳情: https://bit.ly/3na2koa
#DPARK #愉景新城 #暢遊大世界 #4月好去處 #5月好去處 #高山老街食の祭 #親子好去處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 #兒童探索期間限定博物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WV0oVNgTfk/hqdefault.jpg)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享世樂園》是翁銘邦橫跨繪畫、攝影、後攝影、數位藝術與劇場概念等領域的系列作品。從事繪畫與攝影創作的翁銘邦表示,山水畫在他的創作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量,如〈盛夏行旅圖〉,即是由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轉化而得。
翁銘邦自言此系列是以繪畫為靈魂的影像創作。其中可見得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立軸構圖,同時又有華麗繽紛的色彩、台灣的風土人情地景,匯合古今,持續逼向數位攝影的極限。
他的全景觀畫面,無意於收攬或探討人類的當代處境與整體文明,純粹是畫面上豐富性與趣味性的考量。至今完成9幅作品的《享世樂園》,翁銘邦企圖以畫面、作品的連續性,打造一個無盡綿延的視覺世界。
對翁銘邦而言,《享世樂園》系列是他內在的個人風景,是對棲地宛如樂園的再現,加入自身的思維、觀照,乃形成無比奇幻、夢想的幸福樣貌,具備著正面的想像。
此外,翁銘邦也認為,《享世樂園》系列的萌發,一部份起源於女兒的誕生。因為女兒喜歡至樂園遊玩,所以也造就他更能帶著愉快、豐饒的目光,塑造出一幅幅充滿歡樂假日時光的攝影作品。
小檔案
翁銘邦,1970 年生於臺灣臺北,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1995~2004年間旅居英國倫敦與伯明罕等地,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傳播學院專任副教授,專注於新媒體影像創作、研究與教學,居住並工作於臺北。
近來作品屢獲國內與國際影像藝術獎項(如 Chromatic Awards 2017 數位後製類首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5~2016 數位後製類銀獎,Fine Art Photography Awards 2015 數位特效類銅獎,首屆英國 Lumen Prize 國際數位藝術獎優選與2014高雄美術獎特別獎等)及展覽等殊榮,且曾應邀發表於倫敦、伯明罕、牛津、布里斯托、紐約、洛杉磯、巴黎、巴塞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台拉維夫、香港、上海、吉隆坡、澳洲、阿根廷、拉脫維亞及歐美等主要城市,並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英國倫敦攝影家協會、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等。
2018年受邀為法國巴黎國際知名 YellowKorner當代美術攝影藝廊藝術家,作品陸續在該藝廊各國主要城市的據點展出;並於 2019 年獲英國倫敦ArtLink Creatives國際藝術策展顧問公司之邀成為ArtLink的代理藝術家,以及美國加州Daylighted國際藝 術策展平台的藝術家等。
@一影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dmIKVvWOio/hqdefault.jpg)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間機器如何推動科學進展,影響21世紀的人類生活」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改變過去X回到未來
當代科普大師葛雷易克
打造現代歷史、哲學、文學、影視和科學中的時間文化誌
◆ 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告訴我們動動按鈕就能回到一萬年後?
◆殺死希特勒,卻無法改變死傷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費茲傑羅讓班傑明的生老病死順序與常人相反!
◆伍迪•艾倫讓現代人穿越百年與海明威當朋友!
◎ 推動百年科學進展的,始自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
人類原本活在當下,但當十九世紀末,H‧G‧威爾斯寫下《時間機器》、將時間與旅行兩字結合一起,人類自此打開了對於時間軸的想像。時間不再像箭般往前奔射,我們透過遠觀過去和千百年後的樣貌,改變了對時間的認知,展開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華麗序幕。
想像宇宙裡存在無數個時間裂縫,我們只要找到其中一個就能改變世界。改寫歷史甚至開拓新世界的夢想,讓愛因斯坦、艾丁頓、惠勒、霍金等理論物理學家無不懷抱希望,紛紛提出重力場、蛀孔理論、多重宇宙等新學說,可以說,時間機器不只存在文學裡、也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兒時夢想,學術圈的熱烈討論促成近代物理理論和實驗的無數進展。
◎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時間」,「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殺死希特勒能不能改變二戰結果?如果世界即將毀滅,回到過去有沒有可能找到解決辦法?住在時間機器裡會不會變老?「過去」與「未來」有沒有可能同時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一個世紀以來,文學再度奪回人類想像力的主導權,從吳爾芙的《歐蘭朵》、費茲傑羅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波赫士的《歧路花園》,到海萊因的《4=71》、查爾斯•游的《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時間不再是單線道,而是無限多重的分岔路,文學超越科學,如同H‧G‧威爾斯,再度領先於物理的進展。
繼暢銷書《混沌》後,葛雷易克在時間系統化和全球時區化的今天,探索為何現今物理學仍要追索時間的本質,以及當代影視文化中懷念過去和渴望未來的時間旅人為何不曾斷絕。在這本時間的觀念史裡,他認為現實生活中早有「時間機器」:人們跟著全球時區所規定的時間作息,往前往後都有明確時間座標可循。從那時開始,時間感就是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歷史時間」敏感更是近來的事,我們如此汲汲營營打造時間膠囊和歷史博物館,當中都藏有人類對活在當下的困惑,以及對回到過去美好年代的盼望。時間機器不只是一本書、一種觀念,也是一種科技物,改變過去、回到未來的渴望促成了時間膠囊的發明、蛀孔旅行的新技術,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推特(twitter)上的古人都有自己的穿越帳號,他們穿越來的生命都將會活得比真實中的我們更長久。
作者簡介:詹姆斯.葛雷易克 James Gleick
全球知名科普作家,長期關注科學、科技及文化影響力議題。
1954年出生於紐約,197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紐約時報》擔任編輯及記者職務達十年。多年來為《紐約時報》科技專欄「Fast Forward Column」撰稿,1989~1990年間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麥格羅名人講座講師(McGraw Distinguished Lecturer)。他也是《全美最佳科普文選》叢書第一位編輯,並於2017年當選美國作家協會會長。
2012年出版暢銷書《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並獲得英國皇家協會科普書獎。他的第一本書《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及普立茲獎決選,「蝴蝶效應」等複雜理論觀念自此廣為人知,並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其他知名暢銷科普著作包括《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牛頓傳》、《毫秒必爭——全面加速的時代》(Faster)、《方才之事》(What Just Happened)都曾入圍普立茲獎決選,翻譯成三十國語言出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kK9sM3j1Kk/hqdefault.jpg)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雲林聽語障協會:75%手語名依外貌特徵取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根據"雲林聽語障 協會 "的統計,有75%的手語名字,是根據一個人的外貌特徵來命名。而且台灣的手語名字,通常會包含性別,像是伸出大拇指表示男生, ... ... <看更多>
美國博物館協會 在 美國博物館協會-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博物館協會 對博物館的定義(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簡稱AAM):一座有組織、常設的非營利機構,主要以教育或美學為目的,它設有專任館員,擁有、照顧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