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V.S.《大國民傳奇》:#一部電影兩樣表述
.
文章有點冗長,#圖文好讀版在此:https://reurl.cc/WL962y
.
《曼克》:一隻被囚禁的猴子。
.
「我只想知道你的看法。」曼克。
「你寫的東西當然是一流的,這你知道,他對權力的渴望,還有他急於尋求害怕他黑暗面的人的愛慕,但是...」豪斯曼。
「令人害怕卻可預知的”但是”」
「你對電影觀眾要求太高了,整體來說有點雜亂無序。」
「無序還有序?」
「人物主角七嘴八舌,敘事順序顛三倒四,就跟墨西哥跳豆一樣跳來跳去。」
「老友,歡迎一窺我的思維模式。」
「這故事太零散,沒地圖的人會迷失的。」
「你是說故事一團亂?」
「能否簡化一點?」
「帕斯卡曾說過”如果時間更充裕,我這封信會寫得更簡潔”」
「我只想說,沒有人可以這樣寫東西。」
「豪斯曼,但我可以,而且木已成舟。故事就像肉桂捲一樣圍成一個大圓圈,不是指向最近出口的直線,你無法在兩小時內捕捉一個人的一生,最多只希望能大致勾勒出個輪廓。」
.
30年代的好萊塢,酗酒又直率敢言的劇作家赫爾門曼克維奇被視為麻煩人物,在他事業最低潮時,年輕導演奧森威爾斯邀約合作,希望曼克能在60天內完成一部電影劇本。曼克依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作出《大國民》,劇中角色人物皆對當時的權勢者有所影射,使得電影尚未開拍便已鬧得滿城風雨......
.
老實說,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導演的《曼克》看得我有點悶,節奏緩,敘事散,我家的電視設備普通,整部片的畫質有些偏暗(我始終覺得慢步調但攝影強大的作品都比較適合在戲院觀賞)等,有影響到我對影片的投入程度。即便稍稍被悶到,我依然喜歡《曼克》,美術、妝髮、攝影迷人,演員也表現突出,飾演曼克的 Gary Oldman ,應該有機會獲得奧斯卡男主角提名、飾演女星瑪莉恩戴維斯(Marion Davies)的 Amanda Seyfried ,也有讓我眼睛一亮,出場不多,但每場戲都有魅力!
.
《曼克》的敘事跟《大國民》相呼應,兩部片皆非直線敘事,故事時空穿梭在過去與現代之間,像是拼圖,不到最後一刻無法拼出故事的全貌。然而《大國民》的劇本較為簡潔,主角與事件的關係明確,敘事平順,《曼克》的出場人物繁多,剪接偶爾會給我紊亂的感覺。
.
《大國民》片中,報業大亨肯恩的最終遺言是「玫瑰花蕾」,沒人知道「玫瑰花蕾」代表的意義,直到影片尾聲,觀眾才從雪撬上的標誌猜測「玫瑰花蕾」代表的是肯恩內心的空缺與遺憾。《曼克》片中,曼克親眼見識到媒體巨人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如何操控輿論與政治、對於赫斯特的伴侶瑪麗恩有著愛慕與憐惜、厭惡 MGM 頭頭路易斯梅爾(Louis B. Mayer)的偽善和冷血...曼克將他的所見所聞寫成劇本。
.
最初奧森威爾斯邀請曼克撰寫劇本,曼克答應以不署名的方式創作,一方面是避免麻煩(他被好萊塢放逐),一方面表現曼克對編劇工作的態度不夠嚴謹與輕浮,一如30年代初,曼克和一群編劇去跟老闆提案時,只會敷衍了事。曼克接下奧森的工作時,或許以為自己不會對新的劇本投入太多感情,掛不掛名根本沒差。然而《大國民》的劇本越寫越私密,加上劇本完成後,旁人對劇本的反應都出乎他的意料,才讓他體會到這個劇本的價值。
.
《大國民》用肯恩一角影射赫斯特,《曼克》則讓觀眾明白:肯恩不只有赫斯特的影子,也融入了曼克的性格與人生。一如肯恩在電影裡有過兩任妻子,一個是任勞任怨的前妻,一個懷有明星夢的第二任妻子,這兩個女性角色像極了曼克的妻子莎拉和赫斯特的伴侶瑪莉恩的翻版。肯恩因為寂寞與自卑而顯得自大,曼克也有他自卑、自大、憤怒與墮落的一面。肯恩一輩子在填補內心的空洞,曼克何嘗不是如此?從不要署名到堅持掛上自己的名字,《大國民》的劇本讓曼克重新找回身為劇作家(人)應有的尊嚴。
.
《大國民》片中的「玫瑰花蕾」,象徵肯恩無法得到(或失去)的純真,現實生活中,曼克對暗黑政治、無情的好萊塢、偽善的人際關係,以及自己犯下的過錯(一句玩笑話給了片廠拍攝假新聞的想法,不但讓支持的候選人落選,還間接造成好友 Shelly 的死亡)感到失望透頂。對曼克來說,《大國民》的劇本就是他的「玫瑰花蕾」,既是回應赫斯特對他的羞辱,也是如他筆下的人物一樣,渴望獲得肯定,渴望找回(救贖)遺失(失落)的靈魂。
.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像是隻老鼠,困在自己設下的陷阱中,每當這個陷阱因為破了個洞,有讓人逃脫之嫌,我就會反覆把洞給修補起來。」
.
哀傷的是,曼克不只將自己的心情放到肯恩這個角色身上,他更是《大國民》劇中,肯恩第二任妻子蘇珊的翻版。蘇珊有著歌星夢,肯恩為她搭建一座歌劇院讓她登臺演出。然而蘇珊表現不佳,肯恩動用旗下報社全力吹捧(呼應曼克對假新聞的看法)蘇珊的演出。蘇珊清楚知道自己私下成為他人的笑柄,遂跟丈夫提出結束公演的要求。肯恩拒絕妻子的請求,並對她說:「我要妳繼續唱下去!」。
.
回到《曼克》片中,曼克在一場聚會上發飆指控赫斯特等人偽善無情,赫斯特跟曼克講了一個手風琴猴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猴子以為自己很特別很重要,其實不過是街頭藝人的生財工具,當主人要猴子唱歌,猴子再不甘心也得開口唱歌。曼克在他的劇本裡,想像蘇珊受到肯恩軟禁而不快樂,但事實上,瑪莉恩跟赫斯特的關係並沒有如《大國民》所揭示的不對等與不開心。與其說曼克透過寫作想要「拯救」瑪莉恩,不如說他把自己身處業界、對業界感到失望,卻又無力逃脫業界的心情給放到了蘇珊身上,《大國民》裡的蘇珊才是曼克投射心情(拯救)的對象啊。
.
「我相信編劇比黨員對天真的大眾更具威脅性。」
.
最後,儘管《曼克》講的是30年代的好萊塢故事,我們也能在這部作品中,瞥見導演對於當代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想法與憂慮,關於政治與藝術從來不分家的現實、關於理想多麼輕易被財富與權力綁架、也關於平民百姓對於政治的冷漠或不夠嚴肅對待可能造成的後果。我其實很喜歡瑪莉恩戴維斯這個角色,愛情裡,看似虛榮浮誇,實則深情(瑪莉恩陪伴赫斯特超過30年時間,直到他過世為止)。政治上,看似傻氣無害,其實很懂得自保。電影裡,曼克希望瑪莉恩幫忙說服赫斯特或片廠老闆撤下「假新聞」影片,瑪莉恩以:「我已經華麗退場。」讓曼克碰了軟釘子。真心覺得瑪莉恩夠聰明(懂得計算利益得失),故意選用一個看來離譜的藉口,來保護自己不受到牽連與影響。曼克在聽到瑪莉恩的回應後,只能笑著離去,笑的是這藉口的荒謬,笑的是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國的墮落卻又感到莫可奈何。
.
《大國民傳奇》:#另一種說法。
.
「我和父親到歐洲旅遊,我們到西班牙時,我有幸坐在瑪諾萊特旁邊,他是最偉大的鬥牛士。”鬥牛士最大的敵人是誰?”瑪諾萊特這樣問我,我自然天真的回答是”牛”,他說”不,牛只是對手而已,鬥牛士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恐懼,想要獲得勝利得先學會牛的想法。”」
.
HBO 於1999 年推出的電視電影《大國民傳奇 (RKO 281)》,敘述《大國民》創作過程以及電影完成後遭遇到發行阻礙與挫折等。充滿野心的年輕天才導演對抗掌握話語權的老派媒體巨人之爭。電影裡,奧森覺得自己是鬥牛士,赫斯特是一頭朝他衝撞而來的公牛,他要學會閃躲與擊殺公牛才能存活。但事實上,奧森才是赫斯特所畏懼的公牛。年邁的鬥牛士(赫斯特),如何能跟體型敏捷壯碩的公牛(奧森)對戰?
.
《大國民傳奇》的劇情高潮迭起,故事「通俗好看」,只是這兩天連看《曼克》和《大國民傳奇》,發現他們根本是平行時空宇宙,故事主視角不同,觀點也就天差地遠。
.
(1)《大國民傳奇》裡的曼克個性沒有太陰鬱,他老早蒐集許多關於赫斯特的資料,但害怕惹上麻煩而沒有編寫成劇本,直到奧森提出要以赫斯特為藍本創作故事,曼克才開始動筆。
.
(2)《大國民傳奇》給了「玫瑰花蕾」一個解釋,「玫瑰花蕾」原來是指瑪莉恩的「私處」......
.
(3)《大國民傳奇》提到一個秘辛:1924 年一場派對上,赫斯特不滿瑪莉恩與多位男性發生關係而在派對上開槍,意外槍殺好萊塢知名製片人 Thomas Ince,赫斯特利用權力之便掩蓋消息逃過牢獄之災。這起事件背後牽扯的人還包括卓别林,據稱赫斯特本來想要射殺的人是卓別林而非 Thomas。Thomas Ince 過世時年僅44歲,他的正式死因被判定為心臟衰竭,親屬亦多次表示赫斯特殺害 Thomas Ince 只是謠言,但大眾顯然比較愛勁爆八卦的好萊塢版本。
.
(4)《曼克》片中,曼克的劇本在《大國民》還未開拍前,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大國民傳奇》裡的赫斯特則是在《大國民》完成後,才知道有這樣一部片的存在。
.
(5)《大國民》的編劇到底是曼克還是奧森?坊間一直有所爭論。曼克在大衛芬奇導演的版本中,一開始並不在乎能否在劇本上掛名,他只是想要賺筆錢增加收入。劇本完成後曼克反悔並要求奧森讓他重新掛名編劇。《大國民傳奇》則是奧森在修改與刪減完曼克超過300頁的劇本後,將曼克的名字從劇本上拿掉,兩人因此不歡而散。直到奧森陷入創作瓶頸,回頭找曼克合作,才將曼克名字放回編劇欄上。
.
另外,《大國民傳奇》片中,奧森跟著曼克參加赫斯特的晚宴,曼克不敢得罪赫斯特,不斷提醒奧森講話小心。然而血氣方剛的奧森最終還是跟赫斯特發生爭執。自覺受辱的奧森因此有了拍攝《大國民》的想法(靈感的源頭)。《曼克》卻說《大國民》的劇本來自曼克與赫斯特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曼克才是被赫斯特羞辱的人,曼克才是《大國民》劇本的靈感來源。
.
作為觀眾自然無法確認現實生活中的曼克和奧森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也無法確定《大國民》的最初發想人是誰(畢竟已經是80年前的往事)。《大國民傳奇》和《曼克》哪個更趨近真實?或者,這兩部片其實都跟現實情況不同?單就電影來看,《大國民傳奇》沒能解釋清楚奧森為何將曼克名字拿掉又放回來的心境轉折,《曼克》聚焦在曼克單一角色上,人物的心境變化有較為細膩的表現,也比較能說服我。
.
(5)《大國民傳奇》裡的 MGM 老闆路易斯梅爾受到赫斯特的威脅而出面阻止《大國民》上映。《曼克》片中,梅爾則是赫斯特的摯友,本身對曼克沒有好感,可以猜想梅爾日後或許會施壓禁止《大國民》上映。另外,《大國民傳奇》指出 RKO(雷電華) 總裁喬治因為奧森的《大國民》風波而被迫離職,但維基上查到的資料則說喬治確實是因為奧森威爾斯而離開RKO,但不是因為《大國民》,而是奧森的第二部作品《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以及他就任期間電影票房表現持續低迷才不得不離開RKO。
.
(6)《大國民傳奇》和《曼克》唯一有達成共識的點是:瑪莉恩年紀跟赫斯特差距頗大,但她對赫斯特有著真情,自願變賣珠寶幫助赫斯特度過破產難關。
.
#延伸補充:
一,《曼克》對路易斯梅爾的描述相當負面,人前感性,人後冷血又自私。電影裡,梅爾不只減掉員工半薪,甚至在左右手 Irving Thalberg 過世後,先是在葬禮上哭成淚人兒,一坐上車又立刻回復本性,顯示他對人的毫無感情。現實生活中,梅爾也是評價兩極的人物,一方面很懂得操縱人心,包裝溫情來獲取所需。一方面對好萊塢的影響深遠,米高梅(MGM)在梅爾的帶領下,成為好萊塢重要的電影製片廠之一,旗下擁有大量的明星與導演與作家,推出過無數高品質電影,包括《亂世佳人》、《綠野仙蹤》等。
.
二,曼克的朋友 Shelly Metcalf 接下拍攝假新聞工作,晉升導演行列,選舉結果揭曉後,民主黨候選人辛克萊在廣播中提及自己的落敗來自假新聞的攻擊。Shelly 受不住良心譴責(加上罹患帕金森症)而選擇自殺。Shelly 其實是虛構的角色,這個角色原型可能來自米高梅旗下的 Felix E Feist 導演。Felix E Feist 當年在 Irving Thalberg 的指示下,拍攝假新聞影片,隨後獲得提拔,事業變得穩定,拍攝過不少作品,直到1965年過世為止。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美國 作家 希 金森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推理小說中的主角,跑去向哆啦ㄟ夢借了時光機】
話說《哆啦ㄟ夢》網路流傳的版本中,有一個結局是這樣的:哆啦ㄟ夢陪伴大雄老死後,又搭乘時光機回到第一次見到大雄的時候~
先別覺得有洋蔥,因為眼尖腦快的讀者,一定會馬上發現,這劇情有bug之處-欸,那個時候,不是應該還會有另一個哆啦ㄟ夢嗎?
難道是未來的哆啦ㄟ夢幹掉了過去的哆啦ㄟ夢?可是沒有過去的哆啦ㄟ夢,何來未來的哆啦ㄟ夢?又哆啦ㄟ夢電池哪牌的這麼持久?
所以後來網路這個討論串,就在各種可能中歪樓了~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哆啦ㄟ夢》認真來說,本來就是一套科幻漫畫啊!
但不止《哆啦ㄟ夢》喜歡這麼搞,其實推理小說也很喜歡來這套,這就是跟時間旅行相關的錯亂推理,而且種類繁多,有百百款呢~
先說最近有句話很流行: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可人如果要做選擇,很多時候,都會跟哆啦ㄟ夢一樣,選最關鍵紀念的一刻。
就像艾希頓.庫奇演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牽一髮動全身,於是決定從最先開始相遇的地方,斬斷一切的情緣與孽。
而且很有趣的是,故事當中常會發明有,等同時光機功能的媒介,端看主角怎麼使用;但有時也會以一種前所未聞(?)的病症出現。
如大家可能已經很熟悉的《蝴蝶效應》,和作家主兒《螢火蟲效應》一樣,只要誦讀日記的特定記憶,眼前一片模糊就回到過去。
罕見疾病的話,大概有《記憶的玩物》(Recursion)偽記憶症候群(FMS)或《時空旅人之妻》(the Time Traveler’s Wife)時空錯置失調。
一個是讓人認知記憶與實際情況不符(我是林志玲不是紀昭君);一個是基因時鐘有問題,使他常裸奔於生命的關鍵時刻身不由己。
但是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是沒有回答到鄉民的問題-那個時候,有另一個哆啦ㄟ夢嗎?未來的哆啦ㄟ夢有沒有幹掉過去的哆啦ㄟ夢?
這大概也只有布萊克.克勞奇(Blake Crouch)《人生複本》(Dark Matter)過去現在未來,到底有幾個我是不是我的我(?)能解惑惹~
《人生複本》是我們在靠北婚姻版上常會聽到的故事-雖然彼此真心相愛,但當年懷孕生子讓彼此事業都無法發展也是不爭的事實。
直到有天男主出意外,才明白自己以前有多不珍惜;且每分每秒每個決定,都會像悟空吹毛成猴,生出千千萬萬個我還有平行宇宙!
比坊間勵志心靈雞湯會講的內容:「人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還要真實(X);因為只有一個我可以重獲幸福~
但這樣「千千萬萬個我是不是我的我,只能有一個我」的爭奪,如果化繁為簡,而且性別翻轉的話,就是作家文善《輝夜姬計畫》。
意外後穿越重生,自己和周遭人物還在,卻從專注事業的女強人,一腳踏入未來科幻烏托邦色彩「國家替養孩子」重視家庭的世界。
一則千千萬萬,一則兩個的男女對照,顯示了性別框架裡,家庭事業輕重、性別天職(?及分工的社會難題-人有時真的是沒得選擇。
另外還有一種,雖然不必計較有幾個我,卻像愛迪生發明燈泡的過程,一試再試心好累,要時光回溯(砍掉重練)不如直接給我一刀~
聽過行刺希特勒,還可以again再again嗎(美國總統川普白宮外已經被抓的槍手表示),而且「一片黑幕降臨」就能再生,這就是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娥蘇拉的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
也有比較走奇幻妖怪路線的,放大絕就是在某個儀式中獲勝的話,就可以像搓神燈一樣,叫有時光回溯能力的妖怪阿里嘎該出來跑腿,功能性可能比月光寶盒更好,這就是《說妖卷二修羅妄執》。
其實說穿了,這些想回到某個特定時間事件的關鍵,都是因為遺憾;讓人更覺得悲傷的是,無論怎樣,最後悲劇一定都還會重演。
這就跟之前介紹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一直跳針重播創傷畫面的痛扣很像;可事實多半無改可改,就算改了也絕對無法圓滿。
所以悲劇重演或悲傷無奈是這類推理結局最大特點,那些我你追我跑相互鬥毆,或什麼時候燈泡才會亮的心好累,都只是過程而已。
但說到結局,相信讀者對《哆啦ㄟ夢》的結局也很好奇吧,遺憾的是,因作者早逝的關係,所以《哆啦ㄟ夢》的結局就是沒有結局…
不過現在看到網路流傳多種版本的「結局」,或許我們也可以想成這是《哆啦ㄟ夢》這部漫畫,自己新開複本和多重宇宙的寓意吧。
相信一直在天國看著的作者,也會覺得開薰的;說不定,網路流傳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所想,托夢穿越重生借他人之筆的結晶呢。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人物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不過一個是為了愛,一個是為了生涯規劃的兩難(臺大還是360萬)、生命未解的遺憾(喪親或失愛之類)結合連續犯罪的謎團。
★偽記憶症候群(False Memory Syndrome),簡稱FMS,《記憶的玩物》中的設定類似病毒到處轉傳,感染者因為無法知道真假參半的人生如何面對,所以會本能的飛蛾撲火,以死亡來結束一切混亂。
★《哆啦ㄟ夢》結局討論串,可參考Dcard感情版〈大雄臨終前〉的文章,發人深省外,實在非常好笑,詳見(https://is.gd/rYptep)。
美國 作家 希 金森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基本上一個經濟學家蠢到認同「對富人課重稅」可以解決貧富差距時,這個人的經濟學已經失格到極點,連最基礎的價格理論都堪憂。
先前我已經舉過知名經濟學家Deirdre N. McCloskey評價「21世紀資本論」作者Piketty連基本需求定律掌握都是不足的,竟然不理解供給會隨著稀缺程度增加而反應。(note that Piketty, trained in France and MIT, does not understand supply response to increasing scarcity.)
此論點的敗筆還有:
1. 真正的富人財富構成足夠的經濟規模聘僱專業團隊逃稅,而中產階級則無。追殺富人的財產結果就是鉅富者脫產他國,負擔不起逃稅成本的中產階級遭殃。
看看法國已經失敗的實驗案例,多少富人放棄法國籍。甚至連FB創辦人之一都放棄美國籍入新加坡。
2. 遭殃的中產階級產出意願會大幅衰退,看看冨樫義博在最新的日本Jump漫畫雜誌50週年紀念刊上的真情告白:「在他連載初期及最後,心情在4年間有著如此濃厚的改變。因為稅金有70%左右被拿走,所以1天工作20小時等於14小時在做白工;一想到這,就很想在深夜跑出去,如果當時有駕照那就糟了」、「自己的身體、生活及思想都是分離崩解的狀態,因此對於JUMP賣出653萬部並沒有太多的感…」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316/1131998.htm
冨樫義博超高人氣的幽遊白書與HunterXHunter肯定讓他排得入日本收入最高Top10作家之一,當然跟世界真正的鉅富還有一大段差距,但連這樣的作家都對於70%稅金耿耿於懷,頻頻犯懶病犯到成為「休刊王」,連中文世界都出現「富奸 = 偷懶」這樣的使用法。
其實一兩年前,冨樫前助手就曾出書描述當年剛剛擔任助手時,雙方約好在某車站,冨樫老師來接他。他只看到一個40幾歲模樣憔悴的中年男子走來,沒想到他就是其實年方20幾歲的冨樫!才幾年的漫畫創作生產,就已經如此折耗這個人的健康。此外冨樫的長年腰痛無法久坐也是有名的。
重稅怎樣消滅優秀人士的生產意願,冨樫義博正是實例!往往富人重稅的實施後果,只是在剝削這群高產出高收入中產階級。
Piketty這類蠢蛋竟然相信「重稅是解決方案」?蠢到無以復加!還「頂尖經濟學家」哩?! 朱敬一教授顯然自己腦袋也不清楚了。
3. 政府課稅後的無效率浪費,以及多出來的稅金產生的尋租獲利空間,恐怕才是政客們如此汲汲營營、不管經濟活力受損也要幹的真正原因!
4. 再補充一點:如巴菲特這些鉅富宣稱應該開徵富人稅,其實是都只是「吃豆腐般地政治正確表態」。
如果巴菲特、Bill Gates這些人都認為自己錢太多,大可裸捐給政府。嘿!偏偏這群人明知政府如何無效率、政客如何鯨吞蠶食稅金。他們才不幹哩!
《朱敬一教授,學術研究觀點並不是世界各國趨勢》
朱敬一教授說:『用「家庭收支調查」分析所得分配,是舊的方法;新的國際趨勢,確實是用財政部所得稅結算資料去分析所得分配。包括法國皮凱提、美國薩伊茲、英國艾金森等頂尖經濟專家,全球數十國加入的WTID網站,都是用所得稅資料分析所得分配不均。真正需要用功的,不是黃國昌,而是那些緊抱著「無法掌握極端分配情況」的粗疏數據,做錯誤分析,又喜歡對外大放厥詞的人。』
不好意思,朱敬一教授,您真的搞錯了。請您仔細看一下WTID網站,WTID是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的縮寫,在2011年由Piketty等所倡議成立,目前主要是由十幾個專家所組成的所得研究團體。
請注意那個Top,表示什麼?最高所得。因為目前的家戶調查法仰賴最高所得者誠實說出他們的收入,可是最高所得者往往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收入狀況,因此有人主張使用所得稅分析來找到他們真正的財富。Piketty他們很清楚,使用所得稅資料無法看到低收入族群的狀態,所以一開始主攻最高收入所得。
WTID後來演變成World Wealth and Income Database (WID),希望能夠成為更全面的財富分配資料庫。可是一直到2015年12月為止,WID還停留在Top Income。WID到現在仍然沒有提出全面所得分配調查的方法論。請問朱敬一教授,您是憑什麼宣稱自己超越WID,能夠使用所得稅分析低收入者?
主計總處強調的就是,您所用的方法不能夠掌握低收入戶的狀態,因為他們不見得有所得稅資料。證據就是,WTID資料庫一開始就排除中國,因為它們的財稅資料不完整。世界各國政府目前的主流也不是用WTID。請問朱敬一教授,您宣稱新的國際趨勢是WTID,證據何在?
朱敬一教授,我知道您非常推崇Piketty的學說,也時常拜讀您的經濟論述。但如果為了個人研究喜好,就將某一派的學術研究觀點扭曲為世界各國政府趨勢,我實在對您感到失望。就如同您自己所說:真正需要用功的,是那些緊抱著「無法掌握極端分配情況」的粗疏數據,做錯誤分析,又喜歡對外大放厥詞的人。
─
參考連結:
朱敬一挺黃國昌,頂尖經濟專家都是以所得稅來分析所得分配
http://www.storm.mg/article/90254
The World Wealth and Income Database - WID - 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
http://www.parisschoolofeconomics.eu/…/the-world-wealth-inc…
The World Wealth and Income Database
http://www.wid.world/#Introduction:
《黃國昌打臉主計總處?馬政府不告訴你的無限大所得差距!》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7734475055851
─
順便附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人類發展報告中,使用前後20%相除衡量所得差距的資料,數據來源是世界銀行。
Income quintile ratio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http://hdr.undp.org/en/content/income-quintile-ratio
Income quintile ratio
Ratio of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e richest 20% of the population to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e poorest 20% of the population.
Source: HDRO calculations based on data from World Bank (2013a).
Data in the tables are those available to 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as of 15 November, 2013,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