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電影 #金髮尤物 要開拍第三集的新聞,預計明年上映,正逢第一集20週年⋯感慨萬千,歲月催人老,什麼童年喜歡的歌曲、美好的回憶現在隨便掐指一算都至少十年以上光景。
倒是現實生活中你們知道那位名人正在準備律師考試嗎?就是那位以性愛影片出名的 Kim Kardashian West。這位四個孩子的辣媽,作風大膽,除了有自己的彩妝品牌,和來到第十六季實境節目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現在更在準備律師考試,每週都得花上18小時研讀,每個月也都會有考試,準備在2022年參與律師資格考試。
國外酸民當然見縫插針,猛烈訕笑,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的親生父親Robert Kardashian也是名律師。Robert最有名的案子就是曾在1995年擔任美式足球好友「#OJ辛普森殺妻案」的辯護律師,因此聲名大噪。這樁震驚美國社會的案件,有超過1億美國人收看裁決轉播,最終在Robert的辯護下獲判無罪。
有人說Kim是靠特權,我不認為。你要同時養育四個孩子、經營自己的品牌和節目,一邊準備律師資格考試,還能在IG上擁有一點四億名追蹤者,you must be smart!
而且她和Kanye的家還是給建築師Axel Vervoordt設計,家徒四壁風超級耐看又時髦。
美式足球2022 在 生活服務業創新孵化器 Life Industry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題分享】世界賽事兩樣情,世足人人要,奧運卻乏人問津?
昨天有多少人跟小編一樣熬夜看世足呢?
首先恭喜法國隊獲得冠軍,這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二個世足冠軍!
但我們回過頭來看,一樣都是4年一次的世界級運動賽事,為何世界盃足球賽是各個國家都搶著要辦(ps下次2022世足在卡達喔!) 但對奧運卻是沒人要辦的狀況,甚至出現奧運未來可能是會是以指定的形式輪流辦理呢?
首先來看世足賽舉辦的歷史,世足賽的年齡雖不如奧運來的長久,但也有88年的悠久歷史了,從第一屆的烏拉圭開始,到後續的各個歐美國家舉辦,每年世足比賽幾乎都在刷新歷史數據,且從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是世足比賽首次於亞洲舉辦;2010 年,南非成了首個舉辦世界盃的非洲國家;2022 年的卡達,更是將開創世界盃在冬季舉辦的先河,舉辦地的輪替並不是說歐美國家已缺乏對世足的熱情,而是FIFA擴展足球疆域的策略,而2026的世足賽更是於7月宣布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舉辦,這也是世界盃首次由三個國家合辦,而這樣的模式也讓非洲三國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正在考慮與摩洛哥一起聯合申辦2030年的世界盃,而南美的阿根廷、烏拉圭以及巴拉圭也宣佈將會一起申辦2030年的世界盃,這樣的熱度不乏可以看出世足的魅力。
反過來看已有百年歷史的奧運,除了2020東京奧運之外,2024巴黎奧運與2028洛杉磯奧運都已定稿了,有趣的是,巴黎和洛杉磯之所以能夠得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任何競爭對手,而國際奧委會現在非常擔心的 2032 年的奧運狀況,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甚至曾經表態,如果仍然沒人申辦,他們可能會硬性指定申辦城市,據說北京就在他們的考慮之列。
這兩種世界級比賽為何會有這種落差呢?事實上可以從兩點看出其中的差別
1.成本問題
世足與奧運的舉辦都會鼓勵各國大動土木,進行場館設施的翻新,從籌備到舉辦,不只是修建球場、基礎設施建設,更有安保、場內接待、旅遊觀光規劃等,也直接或間接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但當比賽結束後才是真正的挑戰,而奧運所搭建的場館數幾乎都是遠大於世足所需,各種設施與場館的維護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而一些冷門項目且特殊規格的場館,如沙排館、自行車館等,都面臨經營困難。
反過來看世足所搭建的足球場地,若是舉辦於歐美地區,在建設前期幾乎會由俱樂部和企業出資一半,世界盃過後,球場也由各個球隊與國家俱樂部繼續使用,不存在荒廢問題,而像是南非這樣本身足球基礎薄弱的國家雖無法經營如歐美地區這樣順利,但亦能透過當初規劃之地理位置優勢,舉辦各種大型比賽和演唱會而略有盈餘。
2.經濟影響力
這兩大世界級運動賽事的基本收入可以分為四大塊:轉播費、廣告贊助、合作售權費和門票,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地下經濟,而這一點更是間接影響到民眾的熱情與參與度
A.明星經濟
奧運裡被定義成運動明星的人物非常稀少,舉世聞名的有──閃電波特、飛魚菲爾普斯,但你還聽過人類火車頭艾米爾‧哲托貝克或是芬蘭飛人帕沃‧魯米嗎? 但你肯定記得或多或少聽過黑珍珠比利、馬拉度納、貝克漢、C羅、梅西等等,因為足球明星們在奧運後依然有不少聯盟賽事可以曝光包含歐洲杯、西甲、法甲、英超...等,加上各種雜誌的邀約訪談、廣告代言、甚至是公益活動都會有不少故事與曝光機會,這樣曝光程度的差異會大幅度影響一般民眾的參與度。
B.博弈經濟
運動博弈幾乎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局之一,而運動博弈的的主要項目都是來自團體競技,例如:棒球、籃球、足球、美式足球等,而個人競技的成局非常困難,舉重、滑冰或是射箭、跆拳道...等,當然也是有些特例,例如WWE或是拳擊賽事,但重點在於個人競技運動在各國的盛行度不一,賭盤沒有人願意建局、選手數參考值不夠。當觀眾指數無法轉換為商業指數時,自然就難以成為媒體的專注角度。
而這兩大比賽的爭論事實上還有很多點可以討論,有人因為世界杯參賽國少,認為奧運會才是世界第一大體育賽事,但這兩大比賽的性質有很大的落差,舉例來說,奧運就是一份自助餐,總有一種運動能夠對上你的口味,吸引你觀看,而足球世界杯則是一份豪華大餐,它總是能夠吸引到全球各地球迷或一日球迷的眼球。
但小編我這邊最後的結論用兩大賽事的營收主體「轉播權」來簡單小結:奧運的收視率已不如世界杯是客觀的事實,儘管你的國家並沒有進入世界杯,但你或許還是會熬夜看一場,但你真的願意熬夜看奧運嗎?這樣的影響力我想答案已在各位的心中吧。
資料參考來源:
http://www.ifanr.com/948464
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79862/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205913
美式足球2022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競需要的是尼馬還是Moneyball?
我不是足球迷,連我都留意到尼馬破紀錄的2.22億歐羅轉會費,令人咋舌!肯定鼓勵更多巴西小孩廢寢忘餐努力練習球技,希望不致荒廢學業。尼馬自稱轉會到PSG不是為了錢,很難相信,但有可能不是唯一原因。一山不能藏二虎,巴塞既有美斯,尼馬或覺不夠發揮機會,另尼馬亦可能擔心重蹈美斯和C朗覆轍,被西班牙重罰逃稅,所以早走早着。
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何PSG願出如此高價來收買尼馬,會否帶來很多冠軍盃,還是會帶來豐厚利潤?PSG是一間在巴黎有近50年歷史的體育會,成績在法國不錯,但國際知名度當然遠遜巴塞和皇馬等。PSG何來那麼多錢呢?原來非常富有的卡塔爾體育投資公司QSI在2011年用8000萬歐羅買入,然後再投進超過3億歐羅,PSG成績漸有進步,球隊估值已升至近8億歐羅。
Sabermetrics點將法成棒球神話
看來PSG高價收買尼馬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榮耀,更或跟2022年卡塔爾主辦世界盃有關的。近月卡塔爾跟沙地等鄰國有嚴重衝突,這交易亦是一種示威,證明卡塔爾仍很有錢,在國際上仍有活動空間。當然多年來,一直有人說這些高價收購歐洲球隊的俄國、中東甚至乎中國的買家其實是在洗錢!剛傳聞有中國人想收購曼聯,此時此刻,如屬實真大膽,佩服!
破紀錄高價買球星的新聞不止在足球,NBA、棒球和其他運動都常見。但過去十多年,有另一套廉價組隊理論,叫Moneyball,名字來自一本書(後來也拍成電影),作者是很有名的Michael Lewis,其他著作包括The Big Short、Flash Boys等。故事描述2002年美國一隊很弱的Oakland A's棒球隊,總經理Billy Beane手上的球員薪金預算很少,比大球隊如紐約洋基少幾倍,所以他被迫創出一套新的點將方法叫Sabermetrics,用更科學化的方式在分析球員的表現,還破例僱用了一些PhD數學家來統計數據,最後經球員交易,組成一隊看似過氣的老弱殘兵,但結果球隊破紀錄連贏二十場,打進了季後賽,雖最後沒拿到冠軍,但已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勵志故事除了成了棒球界的神話,亦成為了華爾街上所有做quant(量化交易)的人的偶像,他們都企圖用Moneyball來說服投資者。但不幸到了2007年,其實率先出事的正是高盛等的一些量化基金。轉眼9年後,2015年A股股災過後,量化基金在中國又像雨後春筍般冒起來,不幸今年雖沒什麼大爆炸,但表現差強人意。看起來,市場要比圍棋更複雜,機器人沒那麼容易征服人類,面對市場還是迷惘的。
超級球星易帶起運動
Moneyball在棒球界取得成功後,其他運動也對它發生濃厚興趣,尤其是足球。Billy Beane曾被邀到英國幫忙分析能否應用到足球。他的結論是足球比賽較流暢,球員互動性較強,較難獨立分析每個球員的表現數據,所以Moneyball的功效可能比較有限,後來在歐洲足球提起Moneyball的人就愈來愈少。直到前屆李斯特城在英超出乎所有人意料外奪冠,再有人討論他們是否用了Moneyball策略。好像不完全是,但他們似乎也是成功找到一批被低估價值的球員,互補長短,再加一點運氣(永遠非常重要),異曲同工,結果成功了。
Moneyball好還是收買高價球星好的爭議不絕,我認為要看情況,亦要看最終目的是什麼。小鎮球隊缺乏財力,最佳策略當然是Moneyball,希望利用有限資源做到最好,不單止球場上成績,連對電視轉播分成都有幫助。大城市球隊想法不一樣,他們奪冠的壓力更大,而且為了保持廣告、紀念品等收入,必須有超級球星。況且有些老闆追求的是球隊或國家榮耀(恒大?),以至更複雜的因素如洗錢。當然巨大的合法加非法的賭博市場亦有很大影響力。單是足球賭博估計就每年高達2萬億美元。
任何運動,如果沒有超級明星,他的觀眾和參與者都必日漸式微。網球跟高球就是一個最好的對比。網球幸運地有老將費達拿和細威等逆時針般今年有驚人表現,連拿度和大威都是,對網球業都有莫大幫助。相反高球從老虎活士在2009年發生婚姻醜聞後,不單止他再沒有贏過大滿貫,整個高球行業都面臨災難性的收縮,打球人數和觀眾大跌多年,不少高球工具公司破產,無數球場倒閉,連帶全球很多相關地產項目都大跌。
最近增長最快、最火紅的運動可說是eSports(電競),上周香港都主辦了一次電競音樂節。首先這項運動雖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長,觀眾近4億(最多在亞洲),但市場規模仍較小,今年只有7億美元,估計到2020年增至15億美元。據說電競賭博市場亦在快速增長,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遠比本身市場大很多,已經超越網球和高球。
參加門檻低 易於普及
主要是隊制比賽模式,獎金可以上百萬美元,已有不少專業隊伍,其中最有名的一隊Fnatic,今年募了700萬美元,估值可能高達4000萬美元,跟足球還有距離但已不錯。生意模式包括廣告,還有更重要的網上直播,最主要的平台包括屬於亞馬遜的Twitch,在中國最紅是屬於YY的虎牙。最流行的遊戲包括屬於騰訊的League of Legends和《王者榮耀》,還有Activision的Overwatch和Valve開發的Counter Strike和Dota 2等很多款。硬件方面最紅的肯定是李嘉誠有份投的Razer,專門設計一些打機用的滑鼠和其他peripherals,亦有打機專用PC(內含Nvidia的GPU),價錢高達數萬港元一台。應該快將在香港上市,公司雖仍未賺錢,但股票必有一番熱鬧。另外,Logitech亦可算是一個小對手,過去一年股票表現亦不錯。
電競是否只是一個短暫的fad,還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運動(已納入下屆亞運),現在還難判斷(可能跟年紀有關)。有分析師跟我說,打籃球、打美式足球的超級球星都需要過人的體格,跟普通人距離很遠,反而電競什麼人都可以玩,觀眾產生更大的認同和共鳴。這解釋我接受一半,亦是足球是全球最流行的運動的原因,表面上體格要求較低。
宜限制AI參與
電競是一門鬥戰略的運動,所以有可能極適合Moneyball之類的數據分析,更可能非常適合混入AI和機器人技術來玩,會更有優勢。但我奉勸如真的想把電競做大,變成一項主流運動,就要限制AI參與,因為如圍棋一樣,AI戰勝人類是早晚的事,但之後人類觀眾和消費者對它的興趣肯定大減,因為已經沒意義。
所以我建議電競也必須趕緊打造一些如尼馬般能幫助吸引觀眾的超級人類明星!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Nvidia、Activision、YY、亞馬遜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