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蚵仔酥、蚵仔湯總是讓人垂涎,「蚵仔」在台灣發展出了重要的飲食文化,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對於背後蚵農的工作、蚵仔的生長條件等都一無所知。
這篇來自【上下游新聞網】的文章〈【牡蠣秘密】為何滿街都是東石蚵?蚵仔泡水賣 Ok 嗎?牡蠣為何要哭哭?來看蚵仔的十個為什麼!〉帶我們看到台灣牡蠣養殖與銷售背後的真實現狀,也帶我們在享受台灣蚵仔美食文化時進一步更加關心自己的飲食健康與環境永續。
————————————
Q1:蚵、蠔、牡蠣是同一種生物嗎?台灣有蚵仔,為何還要進口生蠔?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台西分所助理研究員黃閔裕開宗明義表示,蚵、蠔都是牡蠣,指的是牡蠣科牡蠣屬的軟體動物。蚵是台灣人的說法,廣東人稱牠為蠔,牠的兩片殼形狀不同,上殼隆起,下殼扁平,可附著在石頭等物體上。牡蠣殼微張時,靠著纖毛運動將海水引入殼內、濾食微小生物維生。
我們在飯店喜宴或 Buffet 上常見的生蠔也是牡蠣,但跟台灣養殖的牡蠣品種不同、養殖方法也不同。「顧名思義,生蠔就是慣常直接生食的。」黃閔裕指出,台灣牡蠣受限於颱風以及市場接受度之故,不到一年就會採收,體積比生蠔小很多,而且我們習慣熟食,生蠔是晚近才由國外引進的吃法,進口國包括日本、美國、法國等。
Q10:什麼?蚵仔煎不是台灣專屬小吃?
蚵仔煎曾榮獲台灣十大小吃排行榜的榜首,不過它的源生地不是台灣,而是中國閩南潮汕地區,而且許多地方的蚵仔煎作法都與台灣有所出入,各地的蚵仔與粉漿比例不同,直可說是「一種蚵仔,各自表述」。
泰式蚵仔煎會先微炸過再煎,所以口感略帶酥脆,常常以鐵板盛盤上桌;馬來西亞蚵仔煎是個「辣妹」,不只把辣椒炒進蚵仔裡,上桌時還附上辣椒醬,讓食客隨性調味;新加坡的「煎蠔」不會把蚵仔放在粉漿中,也不會把醬汁淋在煎餅上,是一種「蛋加粉漿、拌炒蚵仔、醬汁另外裝碟」的料理;越南蚵仔煎則是將加了薑黃的粉漿煎熟,再夾著蚵仔、豆芽、瘦肉等餡料理,然後像 Taco 一樣對折食用。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001/
同時也有99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Discovery頻道 完整影片可以到這看~ https://www.youtube.com/c/TheDiscoveryTaiwan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
美食中國日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奧運桌球混雙銅牌 林昀儒/鄭怡靜
在華視《新聞高峰會》合體!
這回換我直奔宜蘭他們的密訓基地,
由國民金孫親自來教大家絕技“反手擰”,
並重現奧運賽前高張力的對戰訓練。
小林同學話不多,
所以本集節目特別重現他從小到大的比賽,
包括打贏世界排名第一與第二的中國選手,
以及他與日本神童對決的精彩戲碼,
結果發現,
每位選手在賽場上的喜怒哀樂都溢於言表,
唯獨林昀儒淡定沈著、不卑不亢,
著實是個「沈默殺手」!
他說他這次受訪講很多話了,
還帶我們吃宜蘭在地美食,
以及他還是「最愛“現在買不起的車”」,
但媽媽說「如果昀儒有交女友就可以買」喔,
說得腦中都浮現了小林同學開敞篷車載女友的畫面呢~
昀儒也剖析這次男單會輸給德國的奧恰洛夫,
「全是因為輸給自己」,
因為從小打球都自在輕鬆地打,
只有這次“一心想贏”,
覺得這是“距離奧運獎牌最近的時刻”,
於是一直很在意地打,反而輸球!
這種“愈在意愈輸球”的奧運心得,
跟舉重女神郭婞淳是一樣的耶,
值得深思與借鏡!
還有,跟我也是同樣台南人的怡靜,
回憶起從小阿公不論晴雨的載她練球,
以及自己在想放棄的時候,
姊姊跟她說「沒關係,姐會養你一輩子」,
都聽得令人動容~~
這些登上世界巔峰舞台的孩子,
都有深刻的傳奇故事,
9/26(日)晚間八點 鎖定52台,
華視《新聞高峰會》喔~
Youtube華視新聞有直播、或下載華視新聞APP有直播
#林昀儒 #鄭怡靜 #陳雅琳 #新聞高峰會
美食中國日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在宮廷》
對於研究清代的宮廷飲食乃至於部份的傳統魯菜,這本《食在宮廷》是舉足輕重的一本著作。不過,這本書的原作者卻並非中國人,而是一位日本女子。
原名嵯峨浩的愛新覺羅浩,原是日本藤原北家閑院流嫡傳三條家嵯峨實勝侯爵之女,曾祖父正親町三條實愛是明治维新初期的功臣(明治維新後改姓嵯峨),祖父嵯峨公勝是貴族院議員和侯爵。嵯峨浩的祖母中山南加,則是明治天皇的生母中山慶子的妹妹。
嵯峨浩於1914年誕生於日本東京府,1937年4月3日,與末代皇帝溥儀之弟溥傑在東京千代田區的九段軍人會館(現九段會館)結婚。
而溥傑當時是在1928年到日本的學習院高中留學。在此之前,他與後來成了張學良情婦,後來成為畫家,逝世前捐贈多件現存於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作品的唐怡瑩有過一段婚姻。1933年三月,溥傑從學習院高中畢業後的那年九月進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本科,並在1935年七月畢業,進入日本步兵第五十九連隊做為實習士官。而嵯峨浩正是日本關東軍為了強化「日滿一體」,而為溥傑精挑細選的妻子。
嵯峨浩與溥傑結婚後,於1937年九月回到滿洲。由於當時的「滿洲宮廷」還是沿用著清朝舊制,連廚師也是清宮出來的。因此,愛好烹飪的她,就是向宮廷廚師長常榮氏等人學習烹調的。《食在宮廷》這本書原本是用日文寫的,1961年由東京ハースト婦人画報社出版。中文版則由曾任中國食品報社副總編輯與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員的王仁興教授翻譯,並於於2012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這本書分成介紹清朝的宮廷、清朝宮廷的食事、清朝的歷史、皇帝的日常生活、皇帝的食事、承德離宮等的第一部份,以及介紹了包括松鼠黃魚、燒明蝦、瓦塊魚、紅燒肚當、紅燒鯉魚、糟熘魚片、清炒蝦仁、抓炒魚、炒魷魚、乾燒鯽魚、拌蝦腰、燻魚、清蒸比目魚、蟹肉海參、紅燒魚翅、奶汁二白、燴蟹肉、清蒸鯉魚、酥魚,豆瓣鯽魚、燴兩雞絲、白斬雞、燴雞蓉、清蒸口蘑鴨、肥雞火燻白菜、豆絲鍋燒雞、叫化雞、炸八塊、雞片燒豆腐、雞丁蝦仁、炒木樨肉、荷葉肉、紅燜肘子、燒羊肉、扒羊肉、酥肉、蘇灶肘子、腰丁腐皮、炸丸子、炒肉末、紅燒獅子頭、焦熘裡脊、爆三樣、扣肉、白肉、紅燒肉、熘肉片、糖醋櫻桃肉、蔥椒羊肉、鍋肉蘿蔔、齋菜、冷菜、花果類菜、鍋子菜、湯菜、宮廷點心、宮廷小菜等166種宮廷菜餚的來歷、用料、做法、注意事項及食用方式等的第二部份。
其實清宮飲食要一直到了乾隆的時代才開始逐漸重視起來,而其風味特色,根據嵯峨浩的說法,則有山東烹調、滿族固有烹調、以及蘇杭烹調等三種。
由於明朝時,宮廷廚師多為山東人,因此山東烹飪在清朝宮廷中也原封不動地留了下來;滿族固有飲食,則源於其遊牧生活所承襲的以羊、雞等獸禽肉,尤其是羊肉菜為日常飲食原料的烹調方式;至於蘇杭烹調,則是因為乾隆前後兩次巡視江南都到蘇、杭二州,因此特別喜愛當地美食,還命蘇州廚師張東官為御廚。
1945年日本戰敗後,溥傑、溥儀在奉天機場被蘇聯紅軍逮捕。 而嵯峨浩則和末代皇后婉容一起,作為戰犯隨部隊輾轉東北。婉容死後,嵯峨浩和女兒愛新覺羅・慧生被釋放,並經過一年多的輾轉回到日本。
1955年的時候,嵯峨浩的大女兒愛新覺羅・慧生寫信給周恩來,希望與能讓自己與母親與失聯多年的父親取得聯繫。1960年,溥傑獲得特赦後,嵯峨浩終於自東京經香港,於1961年5月12日到達廣州與溥傑團聚。
只不過,他們的大女兒慧生,卻在1957年她19歲時,因為與同為學習院大學二年級的青森縣出生的男同學大久保武道相戀,被身為貴族的母親強烈反對,而在該年12月10日,被發現與大久保武道頭上有彈孔地一同陳屍於伊豆半島的天城山,被判定為一起殉情事件,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天城山心中」(あまぎさん しんじゅう)。
然而,在慧生的母親嵯峨浩看來,卻是種種跡象都顯示慧生並不喜歡大久保,甚至還對大久保的追求感到困擾,因此認為應該是大久保脅迫慧生與他同死的單方面情殺事件。
#食在宮廷 #嵯峨浩 #清朝宮廷飲食
美食中國日本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Discovery頻道
完整影片可以到這看~ https://www.youtube.com/c/TheDiscoveryTaiwan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美食中國日本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本來準備要幫老婆申請土耳其護照,但是她直接拒絕我😄原因是土耳其護照很貴,再來可以自由進去的國家不如台灣多!
沒有錯,台灣面積不大,但是我們口袋裡的護照讓台灣人免簽去146個國家🇹🇼 而且歐盟國家都不需要簽證!不過我家鄉的護照不讓土耳其遊客那麼容易旅行,歐洲國家都需要申請護照,而且有的國家對土耳其人很嚴格。所以我去歐洲國家的時候,通常都會用台灣護照,而不是自己家鄉的護照😄
這個影片中老婆好好分析台灣護照的優點,然後我們分享最新的護照排行榜👍🏻看看世界那些國家的護照最實用🌍 我很開心有台灣護照,難怪老婆不打算有土耳其護照,我完全懂她❤️ #世界護照 #台灣護照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美食中國日本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Discovery頻道
完整影片可以到這看~
https://www.youtube.com/c/TheDiscovery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