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輕中風後遺的下肢 有患側髖 代償過度上提 落髖問題 有患側小腿 亂噴 過動定不了位的問題 有足背 垂足 清風不識字 足背翻腳刀亂翻書的問題 下肢齒輪 鬥不起來 鏈條落鏈 下場就是 患側髖退化特別快 脊椎必定側彎 跨打不開 卡拉咖拉 聲聲響 在髖關節裡...
翻腳刀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院的急診檢傷站,兩個老人急匆匆將一個小男孩送來,男孩的臉色蒼白,肚子鼓的很大,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也大不出來已經兩個禮拜,幾乎沒幾滴又深的跟茶一樣顏色的尿,他肚子以下肢體發白無血色,腳趾深紫色至發黑,左邊的小腳趾斷了一截,小男孩很虛弱,頻頻嘔吐,吐得都是酸水,虛弱地連話都說不清楚。
急促的奔跑腳步聲,他的爸爸媽媽衝到病房一進來就責罵男孩貪吃吃壞肚子,怪罪父母怎麼把小男孩照顧成這樣,直到看到小男孩發黑發紫的下肢,以及斷掉的腳趾,才沈默不語。這個醫院每一個角落都好似瀰漫著自責內疚,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小聲聽到小男孩爺爺奶奶啜泣聲,
「要不是妳說我們兩個工作那麼忙,沒時間照顧小孩,讓爸媽來照顧,也許就不會這樣….」
「怎麼又怪我了?不是你說你要專心準備論文,有兒子在會影響你的嗎?」
可悲劇已經發生了,黑掉的雙腳,只能截肢了,責怪誰又有何用呢?
小男孩從出生後就被託付給爺爺奶奶,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少回來看他,電話裡總說因為工作太忙……
男孩只知道爸爸媽媽在好遠的地方,
「我爺爺說:我爸爸媽媽是超人!我爸爸媽媽好厲害的呢!他們要保護地球,有好多好多任務打敗壞人喔!」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個正在念博士班,一個教授助理,實驗研究加寫論文占滿了他們的生活,陪伴但卻沒有留給自己兒子一丁點,合理的無可奈何。一開始每個禮拜都回來看小男孩,但後來有時三個月才回來一次,起初爸媽要離開的時候,小男孩還會喊著爸媽,滿臉依依不捨,「爸爸媽媽,你們要早點回來看我喔!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住啊?」;後來小男孩只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好像爸媽只是客人,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小男孩的照顧自然就落在兩個70多歲老人身上,換尿,餵奶、餵飯,洗沾滿泥的褲子衣服、教著怎麼開口說話,
「哎呀我們小寶的小雞雞露出來了!我們換布布囉,啊!!又尿在我的臉上了!」
「哈哈哈,反正童子尿養生,你多吃可以老當益壯啊!」
爺爺奶奶總是圍著小男孩調侃彼此。
從教小男孩穿衣服、拿湯匙到自己吃飯,從被推著娃娃椅到騎三輪車,磕著碰著冷著熱著,都是爺爺奶奶的無微不至。爺爺奶奶下地幹活,種田種菜養雞鴨豬牛,小男孩總在旁邊當個小跟屁蟲,學得有模有樣,小男孩發燒生病了,爺爺總用祖傳藥水,這組祖傳神藥還真有效,以前的生病總沒留下病根。
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小男孩肚子脹氣嘔吐,喝了祖傳藥水幾個月都沒有好,常常半夜肚子痛到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不知所措,只抱著他一起哭。便秘越發嚴重,大便顏色從暗褐色變到紫黑色,鄰居街坊聽聞小男孩生病,都說小男孩一定是吃了放太久的食物。儘管神藥苦不下嚥,爺爺總是逗著布偶戲,布偶演的有聲有色,為的是博得小男孩臉上的一笑。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小男孩骨瘦如柴,更加皮包骨,骨頭肉眼可見,一下子彷彿滄桑了十歲,而擔心的爺爺奶奶臉上也是憔悴不堪。
以前每次小孫子挑食時,奶奶講故事,一人演三角,學著狗叫貓叫大象叫,學著豬走路、猴子爬樹哄小孫子吃飯。爺爺陪小孫子放風箏,風箏落在地上,被狗叼走了,爺爺追狗時還摔了一跤,
「爺爺你好笨喔!我跑步都不會跌倒,我不管!今天一定要把我的風箏撿回來,不然我就不回家!」
「好好好,爺爺再給你做一個好不好,還是,你想不想學怎麼做風箏呀?」
「想要!我要學做風箏,這樣我以後只有一百個風箏、一萬個風箏可以玩了!」
其實這祖傳神藥就是去廟裡祈求的符水,幾月來小孫子喝著沒有改善,爺爺就越求越多符混水給小孫子喝,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家裡以前窮的買不起電視,生活就是農活以及些偏方。
好長一段日子,爺爺奶奶儘管不會智慧手機,還是戴著老花眼鏡,找到電話按鍵,給男孩的父母報平安;孫子生病之後,由於知識有限,並沒有把小男孩病情傳達清楚。他們所住的深山幾乎沒幾戶人家,鄰居彼此親近但又住的遙遠,一天小孫子忽然叫不醒了,全身蒼白鐵青的瘮人,爺奶半夜衝到鄰居家,請鄰居幫忙,終送去醫院。
父母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句句數落,每句責怪都像刀一樣紮在爺爺奶奶的心臟上。小男孩診斷出得了胃癌,合併腸子缺血性阻塞,急需開刀並截肢。
「都是我不好!我好笨,我們沒有讀書,我的愚昧無知害了小寶!」爺爺槌著胸口拍著腦袋,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按這心上,低頭不說話,眼淚一滴、两滴、三滴、四滴落在鐵椅及醫院地板上。
數次開大刀的術前術後,爺爺奶奶寸步不離,他們細心的為小男孩擦澡,用棉花棒沾水在嘴唇上,為他換衣服,他們輪流躺在醫院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手術小男孩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同時切掉三分之一的小腸,腿保住了部分,左腳踝以下截肢。在等腸子恢復好的期間,婁管接到小腸裡提供營養,另一個管子直接到大腸,等於他的肚子上有兩個洞,一個是食物進去,另外一個是排洩物出來。兩個月後,小孫子能靠著拐杖下床,但是走路時肚子前的袋子會有摩擦聲,沙沙作響,儘管爺爺奶奶鼓勵,但小孫子還是覺得很丟人,不肯走出病房的門,只是在病房內緩慢走動,復健老師每天來陪他,這兩個造婁管就像他的心結一樣,好難移除。
奶奶開始有了坐骨神經痛,或許是因內疚,每一秒都想陪在小孫子旁,捨不得去看醫生去復健,爺爺給孫子買遙控飛機,在有限空間及高度的病房裡,遙控飛機不上不上著飛著,小孫子終於露出久違的笑。
遙控飛機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打翻了爺爺的安眠藥、心臟藥及胃藥,奶奶的止痛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整包藥袋連同鋁箔包裝的藥都滑了出來。看著面前的藥,小孫子臉上凝固沉思:以前爺爺奶奶身體硬朗,起早貪黑,從不用吃藥,而現在一大堆的藥……他們也為我操碎了心,明明全身都痛,卻願意陪他睡在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好幾個月。 小男孩似乎瞬間長大,每天認真復健,義踝也裝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也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頭髮也白了。他們承擔的我們的苦痛、我們的幼稚、我們的叛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翻腳刀復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以為是拍宣傳片,原來是拍電影啊!】
生鮮時書真的
不愧是知識界的Netflix!
當初創辦人鮪魚邀請我
開設「爆文寫作」線上課時,
就信誓旦旦告訴我:
「這檔年度大課,
生鮮時書會用最高規格製作!」
我想說你也太誇張了吧!
是要拍電影嗎?
線上課是能多高規格製作?
直到拍完宣傳片後,
我才發現,
課程團隊是玩真的。
生鮮時書找了
最豪華的攝影棚,
豪華到我都想住進去了。
還找了最用心的梳畫師
「杜Du妝髮造型」
為了幫我設計造型,
她事先研究我的節目影片。
拍攝時,她全程盯場,
只要看到鏡頭裡,
我髮間分叉、衣服微皺,
就一個箭步衝過來,
幫我梳髮、噴定型液、
把衣服拉平整……
確保我在鏡頭前帥氣迷人。
不僅如此,
生鮮時書找來的拍攝團隊,
導演艾恩和助手世鈞、Willy,
真的是把宣傳片當電影在拍啊!
當初艾恩跟我溝通腳本時,
所有的分鏡、動作、走位、台詞,
她一手包辦。
我其實是個意見蠻多的人,
但聽完她講完,我只說了一句:
「這是我看過最猛的宣傳片腳本」
真的,過去拍攝宣傳片
大多是我直接講,一鏡到底。
但這部宣傳片,
你到時候看,
會發現風格截然不同,
走一個尊爵不凡的路線。
光是一個我拿書的動作,
大概幾秒鐘的鏡頭,
劇組團隊光設置場景、調光線、
到拍攝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所以當時生鮮時書團隊,
跟我說要拍一整天的宣傳片,
我還不可置信,
想說宣傳片我以往經驗,
不是一兩個小時就搞定了嗎?
來到片場,
我才明白他們
真的是用匠人精神在雕琢啊!
另外課程企劃念念,
真的是非常用心,
從問卷調查、課程拍攝、募資方案,
都規劃得盡善盡美、鉅細靡遺。
讓我可以把全部心力放在課程製作上,
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還有視覺設計詩雯,
面對我這種不是很上相、
又不太修邊幅的講師,
竟然有辦法透過視覺設計,
讓我產生自己是玄彬的錯覺。
除了宣傳片拍攝外,
生鮮時書也特別請來
平面攝影師Jeff操刀形象照。
不得不說,
Jeff真的很會引導和鼓勵。
有些拍攝動作,
我看明星做起來帥到爆表,
我做起起來卻像在肢體復健。
但Jeff總能幫我調整到位,
還會很浮誇的讚美我說:
「噢,老師,你這張帥到我真的不行了!」
害我以為自己真的很帥,
越拍越起勁,pose也越擺越浮誇。
總而言之,一天拍下來,
回到家直接虛脫,
但心裡感動是滿滿的。
線上課的主軸,
當然是看課程有沒有含金量、
講師到底會不會講,
但這點你完全可以放心,
因為是我主講。
不過,如果可以的話,
我會希望你再看得更仔細些。
像是課程團隊怎麼拍攝宣傳片?
怎麼把課程內容視覺化呈現?
怎麼提升課程影片的質感?
生鮮時書製作的線上課,
不只要你學到技能和知識,
還要給你聲光的驚艷與震撼。
年度大課「爆文寫作線上課」
距離募資上架,倒數11天!
#歡迎分享
#生鮮時書
#用爆文寫作翻轉你的人生
#你期待看到爆文寫作宣傳片嗎
翻腳刀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輕中風後遺的下肢
有患側髖 代償過度上提 落髖問題
有患側小腿 亂噴 過動定不了位的問題
有足背 垂足 清風不識字 足背翻腳刀亂翻書的問題
下肢齒輪 鬥不起來 鏈條落鏈
下場就是 患側髖退化特別快 脊椎必定側彎
跨打不開 卡拉咖拉 聲聲響 在髖關節裡面 每走一步 撞擊痛
因為 這些當初的錯誤復健
終身 走路都騎一邊
患者從背後走來 不用翻身回頭看 用聽的都知 左右腳出包 不平衡
結果就是 走路常跌倒 上下樓梯 去廁所 都要人協助
乾脆 坐輪椅
太極拳 好用極了
事情解決在頭前
在輕中風患者 患側髖 還沒嚴重退化前
就叫他 去坐瑜珈球
藉患者自己的體重 去落胯
去把 踝+膝+髖 龍形3摺
摺出要的角度
不必等將來 走路都直直的斜倚
才在那邊咒罵醫生 復健半天都白了功
髖膝踝 要在一開始就摺
只是用一顆 349的瑜珈花生球 就可以達成
不必 去跟大醫院 在那邊唬爛 員外機器人復健
練完還是像機器人 硬梆梆不會西彎
用太極拳的邏輯
中風 只是小感冒
翻腳刀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太極拳裡的十五字 指導原則
頂頭懸丶中正安舒丶虛實分清丶平鬆落地
其中最後的 平鬆落地 四字
是可以讓一個人,眼睛很利,知道萬一翻腳刀的好好人,中風了,預後很難再站起來,因為腳刀很難站,站不穏。1
有腳刀的sign,即使很軽微,走路踏下去踩不平,瞄一眼就可知道,中風之前,已先中風。
患者會説,我沒中風,我只是腰卡住,脊椎滑脫或椎間盤信義陶朱公走鐘。
大象中醫死不認錯,超前機車部署,用望診直斷,一口咬定,中風就是中風,沒人規定,腰髖卡住的人,不能中風。
信不信由采你,現在只是腳底踩不平,微內翻,等帕金森,失智中風時,大樓地基蓋在魚塭池上,會軟腳,會垂足,
去醫院大廳,去復健科,看坐輪椅的長輩,腳打開開坐在輪椅上,腳底內翻在踏墊上,就知復健白了功。
平日足底不踏平,一旦中風,醫院躺床一個月後,腳就凹関節拗不回來。
平日就內翻的足底,如同高速過彎的重型機車,一不小心失速,拉都拉不回來的平衡。機車很重拉不回來中線的感覺,就是老人家眼睜睜跌仆的感覺。
有過則改,勤練對的太極拳。
或練習宜蘭正宗推拿,阿信師父所教,膝墜這招。
這是第6把刀,自然歸位的太極拳的足底平鬆落地歸位。
翻腳刀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簡單練習 床上翻身烤玉米
腳頂+腰轉+身動
按次第齒輪轉身
錄下來 鏡頭會說話
正轉一圈 反轉一圈 看床單的皺縮凌亂程度
去比擬說明 身體裡面 不正常的筋膜收縮
鏡頭明顯在說話
腰愈是用力的 腰硬是犛田轉過去的
床上愈是不平順
筋膜需要平順
扭來扭去的拉筋功 看似柔軟
卻是把筋膜弄亂的過猶不及主因
與健身房核心肌群 怕肌少症的中風暴力復健
在長照裡都是殺手級的壞處
中道 在第6把刀 自然歸位的太極拳
上半身是直直的 在床中間 不偏移 轉動
頂頭懸 中正安舒的躺床版
腳頂了一下 就那麼一下下
腰就動了
步隨身換 手隨腰動
不要復健科的暴力復健 那讓膜收縮拉扯 無法歸位之患
腰習慣出力的
通常是因 怕跌倒 重心在兩腳 沒有虛實分清
轉動 床上烤玉米時
上半身 不宜起身太多
轉身時 只是貼著床單 輕刮過去 卻不帶動床單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