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耀新電子製程能力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一直主張,每個人都該有夢想。尤其是對於還在職場上打拼的我們來說,夢想就像座持續發出微弱燈光的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們在人生的重重迷霧中前進,平安抵達溫暖的目的地。
如果你曾經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漂流,親身體驗過那種接連好幾天都看不見陸地、也遇不著其他船隻的孤獨感。那麼你一定就能夠了解,在職場上迷航時會有的那種徬徨、以及無助感受。
但最慘的,其實不是沒有能力繼續前進,而是突然間失去了目標、以及下一個方向⋯⋯
◆
很多年前,當我離開工作了超過十年的電子業時,我的夢想是開一間小小的補習班,晚上指導國中生升學,白天開課教社區住戶們才藝課程。這個夢想跟我的另一半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她懂得教學,而我會管理跟行銷。
自從跟太太結婚後,我就開始尋找開業的地點,每逢假日就到處亂逛、評估適合的商圈。那時候每天想的,都是關於這個夢想的大小事情,雖然當時年輕的自己,早已擁有了一份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但好還要更好,為了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我還是決心一搏!
就這樣醞釀了好幾年,等到大女兒出生後,我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終於趁著一次組織調整的時機,鼓起勇氣向公司提出了申請,只帶著一副簡陋的船槳,跳上了充氣救生艇,就此離開那艘超巨大的企業級航空母艦。
透過關係,我找了一份補習班的工作,開始走上期盼已久的夢想之路。沒想到,才上了三天的班,我就後悔了!
補教業的日常跟朝九晚五的工廠人生截然不同,每個莘莘學子都是個獨立的個體,跟生產線追求規模化、標準化的製程目標完全抵觸。
當時的自己,完全沒有耐心、更沒有辦法用心,在每一位需要關心的同學身上。原來自己創業的目的是要賺錢,並不是對於教育的熱情⋯⋯
這次的經驗讓我領悟到:「與其光用腦袋空想,不如趕緊親手去做,去驗證,去感受!」
後來,我跟太太坦承了自己的挫折,結束了這場如同白日夢一場的創業計畫,緊接著展開了一場長達三年、沒有目標、更失去方向的職涯探索之旅。
◆
很幸運地,在經過多次的轉換之後,我重新搭上了幾艘不同的船艦,繼續在浩瀚無垠的職海中航行至今。在每艘船上,我認真紀錄著每一天前進的方向,更仔細觀察著身旁來來去去的水手們,以及那位總是皺著眉頭、眺望遠方、專心掌著舵的船長。
這些年來,我搭的船隻越換越小。我發現海上孤獨航行的大船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一艘艘造型迥異的船隻所組成的機動型船隊。
這些船隊規模、大小不一,甚至只由一群快艇所組成,每艘快艇上都只有一個人,他們每個人都是船長、同時也是唯一的船員。在美麗的大海裡,他們如同一大群海豚般群居前進,在海中自由地翻滾著,更透過陽光映照反射出船身耀眼的光芒。
在與這群新生代夢想家共同航行的海上,我親眼見識到屬於這個時代嶄新的創業思維、以及商業模式。無論是勇敢踏出「斜槓工作者」的第一步,決心成為「Freelancer」或是「自由工作者」的第二步,以及最終創業成立「一人公司」的第三步。
透過數位時代共享的知識、工具、社群、以及資源,只要找對了屬於自己的方向,就能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向目標破浪前進、擁抱實現夢想的時刻。
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或許只有勇敢地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才是唯一確定該做的事情。
我鼓勵人們勇敢夢想,但夢想的形式很多,不一定非得要跟工作畫上等號。如果你真心想把夢想與工作結合在一起,成就雙贏的人生,那麼你更得要學會屬於這個時代的勝利方程式。千萬別學我當年沒搞清楚就貿然辭職創業,白白蹉跎浪費了許多美好珍貴的時光。
工作其實就只是份工作,通常沒什麼了不起的。但請好好珍惜你手上擁有的工作,因為那帶給我們安定的生活、以及夢想的餘裕。「有夢最美,築夢踏實」你得先好好養活自己,再開始踏上斜槓、走向自由工作、發展個人品牌之路。
在茫茫職海裡,只要把夢想當做目標鎖定,堅持方向繼續前進,無論是搭乘大船、小船、或是快艇,都能夠平安抵達目的地。但記得千萬別讓燈塔裡的光芒熄滅了,因為那才能夠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
#待業做家日記
耀新電子製程能力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能科技大步走【2019跨域創新 耀飛全球】
半導體及電子製程中會產生大量剩餘氫氣,工研院 #高選擇率高滲透率之濾氫薄膜技術 可以有效回收製程餘氫,為產業創造更大價值!
🕸鈀金屬使用減量60%,成本降50%
🕸氫氣純化能力達99.99%
🕸氫氣回收市場最具競爭力的技術!
看更多精彩技術就到工研院YouTube ► https://lihi.one/fG1Il/FB
#產業創新新藍海 #2019RD100Awards #Finalist #綠能科技 #氫氣 #濾氫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