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分析老人跌倒地點,室內以臥室占35.6%居冠,其次為客廳約30.8%,第三名為浴室約17%;室外跌倒地點則為街道及路上占62.9%居冠,其次為公園或運動場約10.4%,第三名為菜園及農地約9.4%。
此外,從老人跌傷的原因來看,第一名是滑倒或絆倒占43.2%,第二名是失去平衡或頭昏約占37.1%,第三名為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約占11.7%。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陳妙心表示,曾有跌倒經驗的老人當中,只有20%受訪者開始注重居家安全,另有60%仍未採取任何防跌措施,卻忽略跌倒可能造成頭部受傷、關節脫臼、骨折、長期臥床甚至死亡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跌倒的老人家有很大機會再次跌倒,每次住院需花費新台幣9萬至13萬元。
她強調,當老人家因上述原因跌倒,很可能是因為身體功能下降,包括視力、聽力、肌力下降等,也可能是生病、用藥所致。
陳妙心指出,最近天氣逐漸轉涼,且清晨、黃昏視線較不明,呼籲家中有老人家的民眾留意居家環境照明是否足夠,可裝設小夜燈增加亮度,避免地毯及腳踏墊邊緣翹起來,電線應靠牆收好,保持地板乾燥,避免老人家滑倒。
https://www.facebook.com/mingyuan.shih.5/posts/2556390164417506
東京都近5年(2014-2018)65歲以上高齡者救護案件有36萬人。
--高齡者事故每年增加
--有4成以上案件送醫後需住院
--事故發生原因有8成是「跌倒」
--事故發生地點最多為「住宅等居住場所」,其中以客廳和臥室最多
平成30年65歲上高齡者的案件:
--第1名是「跌倒」,有4成案件以上送醫後需住院,有5成案件是發生在「住宅等居住場所」,其中以「客廳和臥室」最多。
--第2名是「墜落」,有4成案件以上送醫後需住院,有7成案件是發生在「住宅等居住場所」,其中以「樓梯」最多。
--第3名是「被東西噎到」,有5成案件以上送醫後需住院,有9成案件是發生在「住宅等居住場所」,其中以「粥類」最多。
-高齡者事故最嚴重者則是「溺水」,5年間有2,809人送醫,有9成案件以上送醫後需住院,發生的時間以冬季居多,有9成案件是發生在「住宅等居住場所」。
--------
所以,居家防止高齡者事故:
-防止跌倒:注意腳邊高低差、騎單車注意...
-防止樓梯墜落:設置樓梯扶手、防滑墊等...
-防止溺水:避免長時間在高溫泡澡、不要酒後入浴、讓家人知道自己在泡澡...
-防止被東西噎到:東西切小塊、慢慢咀嚼、吃飯配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PEdzGuCrk3yDc878 中風後遺症的人會跌倒 帕金森氏症會跌倒 失智的老人會跌倒 術後的老人會跌倒 膝關節退化 高血壓 心臟支架 眩暈 半夜起床尿尿會跌倒 糖尿病軟腳 的也跌倒 那給長輩 買電動四輪摩托車 就不會跌倒嗎 ? 錯 在...
老人跌倒地點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PEdzGuCrk3yDc878
中風後遺症的人會跌倒
帕金森氏症會跌倒
失智的老人會跌倒
術後的老人會跌倒
膝關節退化 高血壓 心臟支架 眩暈 半夜起床尿尿會跌倒
糖尿病軟腳 的也跌倒
那給長輩 買電動四輪摩托車 就不會跌倒嗎 ?
錯
在車上不會跌倒 上下車 轉位時 一樣跌倒
跌倒會怎樣 ?
跌倒的帳單 分成 醫療帳單 與 非醫療帳單
醫療帳單 就是 骨科 神經外科 心臟外科 說多少就繳多少
非醫療帳單 就是 工作準備辭 高鐵你準備買月票 行軍床縮在健保3人房旁守夜 把屎把尿 遞熱毛巾
看護面試5個以後 確認過眼神 那一晚 6個月後 你第一次不吃安眠藥入睡
超高齡社會將是未來全世界的共同危機
老人家怕跌
一旦跌倒全家雞飛狗跳
老人家怕跌
一但跌倒健康狀況急速走下坡
如何帶領家人安穩度過老年生活?
如何預先準備讓老後生活不成為負擔?
透過太極球體的概念
大象中醫 教你超前部署
日常生活中 處處是復健機會
大象中醫診所 將教導利用太極球體的運動方式
正確訓練家中長輩
更重要的是 訓練自己
讓老年生活 其實可以很愜意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開課日期:2020/09/20 & 09/27(日)
開課地點:大象中醫診所(新竹縣竹北市嘉豐二街一段121號2樓)離新竹高鐵約2km 計程車資約130元
開課時間:AM9:00~PM12:00
參加資格:預先替超高齡社會部署 有危機感者
歡迎替你家看護報名
費用:每人NT 500/堂
備註:上課全程錄影

老人跌倒地點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致謝議案 - 第三個辯論環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
張超雄議員:主席,我想提一提最近社聯及樂施會發表的兩項研究。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住戶收入數據,在社聯日前發表的研究中,以國際貧窮線顯示,香港現時的貧窮人口達119萬人;貧窮住戶的比例是17.6%;長者有突破,10年來首次出 現超 過30萬名貧窮長者:每3名長者中,便有1名屬於貧窮;貧窮人口中有20萬戶屬於在職貧窮,即這些家庭有成員工作,佔整體貧窮人口超過四成。
樂施會兩天前亦發表了一份報告,訪問了501個居住在"劏房"的"N無家庭",發現七成多受訪家庭等待了四年半仍然未獲得首次編配公屋。這羣朋友居住在非常狹窄,而且租金昂貴的板間房。所以,樂施會建議應該立即增加房屋租金補貼。社聯亦認為現時的貧窮問題嚴重化,是由於最低工資的效果開始減退,追不上通脹,導致貧富懸殊差距惡化。所以,他們建議增加學童午膳津貼、私樓租金津貼、低收入家庭補貼,以及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
主席,施政報告有提及全民退休保障。特首在第97段說,僱主、僱員和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富爭議性。我不清楚此話有甚麼實質證據,但據我瞭解,過去數年,3項全港性的民意調查顯示,七成以至最近接近九成的香港市民都認為,香港最低限度要研究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民調,理工大學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了兩項。我申報,我也是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員,但並沒有參與以上調查,從頭到尾也沒有牽涉其中。聲稱全民退休保障富爭議性的說法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但市民的意願其實已相當清楚,只是梁振英不願意面對和推行,因為他不打算改變現行的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格局。他嘴巴好像說得很關心基層,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觸動任何現有的既得利益。
他現在做甚麼?有關長者生活津貼,政府聲稱每年動用超過60億元,這不是一筆小開支,但長者生活津貼究竟是甚麼?我們認為是四不像。如 果說是扶貧,2,200元 怎麼足夠生活?如果說是敬老,又搞甚麼資產審查?兩者皆不是,政府在搞甚麼?如果說把資源集中幫助有需要的長者,為甚麼不立即廢除"衰仔紙"?為甚麼不讓老人家和傷殘人士以個人作為單位申領綜援?當老人家有經濟需要時,如果家有忤逆子,那又怎麼辦?如果忤逆子連"衰仔紙"也不願簽署,豈非懲罰老人家、懲罰傷殘人士,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家庭的負累?由於政策規定要分開居住才可申領,那麼,這項政策究竟是維護還是拆散家庭?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政府真有心扶貧,為甚麼不推行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況且,現在說的所謂社會福利規劃,確實可笑。政府說每年如何增加土地、找地方建設一些社福設施,會增加多少個宿位,但現有超過28 000名長者正在輪候。如果未來數年只增加1 700個宿位,是否過於杯水車
薪呢?正在輪候的殘疾人士超過7 300人,要輪候十多年才能入住嚴重智障人士的院舍。我昨天出席一個電台phone-in節目,聽到一名單親家長的來電,說她的小朋友是中度智障,在1999年入紙申請院舍,但至今仍未能輪候到宿位。由入紙至今已過了13年,她的小朋友現在已非小朋友。
究竟政府想怎樣?這是一個甚麼政府?我們要求政府有好的規劃,政府卻說做不到,說要有靈活性。以公屋上樓為例,即使是騙人,最低限度也說說3年便可 -- 這很明顯是騙人,樂施會已說過,根本是四年半也未能輪候到,但政府姑且也先騙騙人。現在卻不然,根本沒有指標,每年只增加數百個宿位,敷衍了事。
政府說要居家安老,甚麼居家安老呢?我們現在有選擇嗎?如果家中有長者,他們跌倒、中風,入院後會怎樣?他們尚未痊癒,醫院的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已經勸告家人把他們接回家。如果家中無人可以照顧,又或是如果無能力照顧他們,便會跟家人說如果有能力便聘請傭工照顧。即使家人說沒有錢聘請傭工,院方也會要求長者出院,建議他們到私院或津院"排長龍"輪候,說的可能是要等候37個月。達到護養程度的長者,平均壽命不足3年,但輪候期卻長達37個月。所以,主席,平均而言,是沒有人能輪候得到的。
日期:2013年1月31日(四)
時間:上午9時30分
地點: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legco.gov.hk/yr12-13/chine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