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難過》
最近睡前,小女兒總是會哭。明明上一秒鐘都還好好的,躺上床就開始啜泣。我們原本以為,她只是鬧鬧不想上學的把戲,仔細觀察她的表情,小眉頭簇擁得緊緊的,眼淚大把大把流下來,又不太像是裝病鬧心機而已,是認真在傷心的樣子。
「妳想和我說說,是怎麼回事嗎?當然,不想也沒關係。」也許這樣的問法,對一個五歲半的小女生來說,好像很超齡,但我盡可能地在任何事情上,培養她對於「邀請」的熟悉感,讓她知道,即使需要等待邀請,她永遠都有選擇。特別是,選擇說不。
小女兒停止了半晌,濕潤的睫毛凝結在只亮著一盞夜燈的半空,我以為她是用沉默在告訴我,她還沒準備好要說。就在我快要一腳跌入夢鄉之前,我聽到她以冷靜的語氣、更超齡地回覆我,「媽人(這是近來兩姊妹幫我們取的新封號,以此類推,爸爸=爸人),我難過。我不想長大變成大人。」
啊?可是你明明就離大人還很遠好嗎。心裡既好笑又詫異,小女兒抽噎,「因為我變成大人之後,就要面對很多不開心的事。」
啊啊啊? 「甚麼意思,例如哪些不開心的事?」
「像妳一樣加班啊,每天都沒時間看電視,還有減肥啊,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吃很多。還有,還有妳跟爸人會老、會死。我就看不到你們。」說著說著,又梨花帶淚哭得如喪考妣。
這,到底要怎麼回答啊。哪來這種悲愴?睡意全無,想起醬在線上開聊55號閘門時的語氣,「不要問。」覺得自己遭受報應。小時我如何折磨我媽,現在被加倍奉還。
我的兩個女兒,都有55號閘門,豐盛到我幾乎承接不住她們。她們情緒的爆點也不太一樣。大女兒有起床氣,早上通常是最雷的時間,小女兒比較難捉摸,說風就是雨。
當55號閘門冷淡、拒食、痛哭流涕…都、不、要、問。不要問你還好嗎?你怎麼會突然這樣?不要哭了嘛,不吃飯會餓死啊。不要雞婆、充老大。Let it be。
所以,一百萬個為什麼又被我吞回肚子裡,也壓抑住自己想要勸阻她別哭的八股台詞,沒上班怎麼會有錢、減肥就是你老母偏執啊、你可以狂吃真的。至於老死嘛,人人都會。況且等妳長大了,搞不好反而希望別太常見到我們。
非常微弱的光線裡,我抱著她,「好喔,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囉。」沒多說任何,讓她哭。等她稍微哭累了,眼睛半張半闔,我唯一說的只有,「還需要衛生紙的話跟我說喔。媽媽在這邊。」
半晌,沒再聽到聲音,探頭一看,她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小女兒又非常開心的樣子。爸人端給她一碗巧克力莓果麥片加牛奶,她歡樂地吃著。「嗯,讚,這真的好~好~吃喔。」邊說邊輕輕搖晃她的身體,真的跟醬說得一樣ㄟ。吃到美味的、或自己喜歡的東西,55號閘門就會不自覺地晃動身體。之前竟然沒有特別注意。我只火大她們莫名其妙不吃東西,要不然就是極端無比地狂吃不已。關於昨天那些超展開的悲從中來,已不復見。
這時千萬不能再追究了。我不知好歹地試過幾次,問問到底怎麼了。然後會被無情封鎖。
對於人、事、物,充滿豐盛的感應力,兩姊妹從小就是特別敏感的孩子。大女兒的哭聲在護理室出了名,明明離吃奶時間還有半小時,護士小姐就會把她先推來我房間,原因是她一哭開鬧餓,所有小孩都會跟著嚎啕大哭。小女兒不愛睡床,一歲以前我們輪流抱在手上,以為睡沉了可以放到枕頭上,才剛要動作她就睜大了眼睛,令人莫名心慌與煩躁。
我在夥伴時段分享過這個閘門,對於「不要問」這個相處哲學,我曾經向有55號閘門的朋友,提出疑問,「妳不說,我怎麼會知道妳難過呢?也不知道要如何幫忙啊。」
他們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神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既遠又近的飄渺感,彷佛我問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果還需要問,才會知道,那你就不是對的人。而如果你不是對的人,我說出來解釋給你聽,你也不會懂,何必說。」
呃,好的。Got it。那一刻,我立馬覺得自己過剩。那也是日後,在女兒們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情緒波裡,我最常感受到的。她們有著豐盛起伏的靈魂,我摸不著頭緒、又太想搞懂,因而顯得過剩。
她們的55.1、55.5、55.6,分別向我展示了,關於豐盛本質、還有情緒樣貌的知識,看了許多晚上,我最後慢慢把書本闔上,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先學會最基本的一件事,尊重她們心中的情緒水位,體諒她們會有雨天,不要執著於多問,就算知道原因,也不代表我們有能力提出夠好的解答。
比起解答,我還寧願遞一把傘,又或者,把自己安住成簷廊。晴天雨天,讓孩子們來我這裡暫歇,想講便講話,不想便沉默。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豐盛,也許孩子們的設計,會讓她們的豐盛更肥沃一些,我但願自己可以學會,少點踐踏,不幸天崩地裂的時候,依隨她們在豐盛的中心,盡情吶喊、嘶滾。
對她們來說,我與其當個母親,更重要的功課是,成為懂得陪伴的、對的那個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0的網紅寰雨膠事錄 - 欽定地名廣報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呢次我地講下柬埔寨,大家覺得呢個國家數字少,係因為一黨選贏曬個國會。但我地嘅印度expat 朋友表示,如果有嘢爆,其實cum唔到,柬埔寨case 少係歷史原因? 主持:膠事錄總裁 Jeromy-Yu Chan 監製:Econ記者 Cloud Ip 嘉賓:Anirudh (柬埔寨) (節目主要以英文...
老死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Keep Reading! Let's 讀 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很開心今年再次響應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台灣的疫情好不容易終於趨緩了,回顧過去兩個月三級警戒的日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自己在這兩個月讀了非常多的書,既然不能出門玩樂,那就翻開書,透過書本「蟲洞」進入微型宇宙好好遊歷一番,一樣能讓心靈感到相當的豐富。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三本書,都是在過去這兩個月疫情期間月讀過的好書,其中兩本還有錄製成益起看世界PODCAST喔!
🎁成功的反思: 混亂世局中 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作者: 麥可 桑德爾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292d3231-62bf-4576-96d1-e7db43518e51
有政治哲學家之稱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最新力作。桑德爾之前有一本書很有名,叫作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這回他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再度推出力作,同樣也引發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叫做: The tyranny of merit. 才德的暴政。直白表達作者對現行世界的遊戲規則真的很憤怒。身為哈佛大學的頂尖教授,他看著學子每年為了擠進長春藤盟校窄門搶破了頭,相當痛心,縱觀現行世界的價值觀,更是出了嚴重的問題。現在的世界奉行只要你有知識,能力,又努力工作,這就是獲取成功的不二法門。其實從小到大,學校與家庭的主流教育,就是不斷灌輸這樣的主流價值。但反過來說,這個世界對於「輸家」是非常粗暴無情的,錢賺得比較少,工作頭銜沒有很特別亮眼,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還在辛苦摸索的,主流聲音常常批判他們是「人生失敗組」,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所以也怨不得別人。這樣的批評不見得說出口,但隱然成為一種很不友善的氣氛,在社會築起一道道高牆,讓你撞得頭破血流,難以跨越。
所以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鍋: 贏的人不只自己要贏,更要孩子繼續贏下去,因為這個世界對輸的人是很殘酷的,所以他們更怕輸,千萬不可以掉入輸的那一邊;那在「輸」的那一邊,拼命想往贏的方向前進,但因為阻力太多,資源與支持不夠,常常無以為繼,所以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兩極,也讓民粹極端主義有了可以滋長的溫床….
桑德爾想問的是: 「贏家」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所有的成就?這過程中有多少人的善意與扶持,才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 「輸家」真的就是活該? 那如果我只是一個在美國中西部好好務農的小人家,一個全球化浪潮襲來,我的農夫生活無法繼續,我被逼著要去學電腦,如果我就是不喜歡,難道跟不上全球化,就是我活該不夠努力嗎? 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可能,不要用「贏」與「輸」區分人類? 而是資源多的一方可以意識到努力之外,自己有很大的原因是「幸運」,並且回過頭來幫助「資源少」的那一方,大家可以共享資源呢?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作者: 諾瑞那賀茲
譯者: 聞若婷 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 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ed574ccc-7a3b-4189-87b6-8153a74ab8cf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諾瑞納赫茲最新力作「孤獨世紀」,精準的整理出這個世代的我們面對到最普遍的挑戰:孤獨。
從人類從演化史來看,一直都是群居的動物,研究顯示,跟鄰居,朋友,家人之間互動密切的人普遍比較健康長壽。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過度強調競爭,從十九世紀英國工業化開始,大批人力往城市移動,人類脫離的鄉村,也脫離了那種左鄰右社互相寒暄照顧的生活情境。尤其到了八零年代以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總統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大肆提倡政府少管一些,讓民間自由競爭,八零年代經典電影華爾街,GREEDY IS GOOD,貪婪是好的更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宛若失速列車,朝著貧富差異極大化的不歸路飆過去,這個觀點就跟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有一點像了,那些被資本主義全球化放棄的人,成了地球村的邊緣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非常孤獨的。而孤獨有時其實不是有沒有人陪伴,而是一種不被接納,不被理解的挫敗感.
赫茲擔心的是: 「孤獨」這種情緒會為極端的民粹主義加入燃料。他提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學家,叫做漢納鄂蘭,她是二戰時期從納粹魔掌中幸運逃到美國的猶太人,對於德國人為什麼像是集體被惡魔催眠一般臣服於希特勒的領導,做出傷天害理的行為相當百思不解。一九四九年,她出了極具爭議的代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在書的尾聲她寫出了一個獨特的結論:極權主義是以孤獨為基礎,而孤獨是人類經驗中最絕望且激進的一種。既然覺得自己在社會找不到容身之處,乾脆就把自己的價值感全都交託在一位強大的領導者身上,藉此找到目標與自尊。
這樣的情境在1930年代的德國,或是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有著令人憂心的驚人類似。
解方是什麼: 赫茲認為: 人類最根本要體認到,過度競爭已經完全走錯路了。人類需要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加入關懷與和解,才是我們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最後赫茲感性的說: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就是我們站在彼此的身邊。
🎁原來老子這樣說
作者:傅佩榮 九歌出版社
一場世紀瘟疫讓人類有著濃濃的末日感。前兩本書真的比較憂國憂民,都是在擔心世界走錯了方向,人類如果不徹底覺悟,恐怕只會走上毀滅一途。
如果人類希望能尋找理想的生存模式,那或許穿越時空,借重兩千多年前的大聖賢老子的智慧,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子與佛陀,耶穌都是被譽為偉大聖人等級的人物,他們對於在虛幻世界載浮載沉的人類,提出真知灼見的教導,一直到今天,簡單的道理依然歷久彌新。
其中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傳世經典。是聖經之外全世界複印成冊作多的書。老子是誰呢? 據說他周朝的圖書館管理員,飽讀詩書但深藏不露,道德經的內容,講人與自然,宇宙與萬物運行之道。人間一切皆是虛空,萬物有生有死,但唯一不滅的是道,道是什麼? 好難的大命題,傅佩榮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白話解釋道德經文句。這本書是同事郭于中介紹相贈的,我常常聽他分享這本書帶給他的益處,偶然間翻閱,對於老子的智慧驚嘆不已,一口氣整夜讀畢已經天空微白,好久沒體驗這種聞道則喜,手不釋卷的樂趣。
像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老子對於國與國相處提出的忠告。他看透人性喜歡競爭比較,所以主張小國寡民各過各的,否則往來密切心生忌妒比較,為了爭奪好處殺伐征戰就不可避免,這樣的看法或許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時代很難被接受,但他對人性的洞見之精準,也提供了我們很另類的思考。
那大家也想知道愛讀書的台視台語新聞主播郭于中最近讀了哪些好書嗎? 接下來就交給他囉! #郭于中
文化部 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 #走讀台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台視新聞
#益起看世界podcast
老死原因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知唔知點解世七咁撚驚我?原因就係因為我知道得佢太多契弟嘢
例如當日就係佢幫黃毓民經營網站 wongyukman.com ,跟住響入面個forum瘋狂ban人同出律師信,但個原因竟然係因為入面內容串尻佢同佢老死林忌,最終搞到毓民大怒,呢個先係佢地真正反面原因,而唔係乜嘢「政見不同」
依據世七邏輯,要講契弟,幫過黃毓民呢條垃圾一定最契弟
遲下__世__傳奇係會繼續連載,不過要寫埋劉國父傳同埋沈國屍賣樓事件先……
老死原因 在 寰雨膠事錄 - 欽定地名廣報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呢次我地講下柬埔寨,大家覺得呢個國家數字少,係因為一黨選贏曬個國會。但我地嘅印度expat 朋友表示,如果有嘢爆,其實cum唔到,柬埔寨case 少係歷史原因?
主持:膠事錄總裁 Jeromy-Yu Chan
監製:Econ記者 Cloud Ip
嘉賓:Anirudh (柬埔寨)
(節目主要以英文進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4PW2MYZty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