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同事父親節特輯
#芯儀篇
今年70好幾的老爸是個標準女兒控,從小就非常疼愛女兒們,上山下海帶全家人到處玩.....小時候頑皮偷吃糖被媽媽罵都嘛是老爸替我們解圍的,罰站時都在旁陪,反正就是跟我們一國的,害媽媽每次都不知道該怎拿我們怎麼辦才好,現在回想超有趣的~
前些防疫期間無聊陪老爸聊天,問問老爸怎看快50的女兒.....
沒料到老爸很文青寫下一段話傳過來....
『
憨.直.俠.少----是吾女
憨:外表憨,舉止憨,關鍵時卻湧現一抹聰黠。
直:直腸子,話直說,事直做,不知審時度勢,不
會陰奉陽違。
俠:有事一肩扛,卻有喜歡幫助弱小的心腸。
少:少心眼,無心計,吃虧是日常。』
媽呀,看得我眼淚噴出,對我而言真是超美好的父親節禮物~
那當女兒要送甚麼給爸爸當禮物呢?
看著白髮盡出的老爸,眼睛退化配了老花眼鏡,牙齒掉了裝了假牙...這些老爸自己都可掌握;但是,最重要的一些內在器官老化問題,他無法馬上知道,每次都要等到出問題了,透過醫生給藥來叮嚀才知道~~所以我準備了486健康錶!
透過健康錶的一些功能可觀察到自己的健康數據!更棒的是486健康錶讓我在台北也可以看到爸爸的健康指數,透過專屬的App可抓到爸爸忘記吃藥..甚至有異常時都可盡快提醒著老爸!
養兒方知父母恩阿,所謂人生美好就是該做的事都做了,該愛的人都用心去愛了,沒有遺憾......這支486健康錶真心推薦給在不在爸媽身旁,卻心繫爸媽健康的你們!
♡486 健康錶專區 :https://pse.is/3lnqw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老花眼 吃 甚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天用得到的中醫知識與養生指南 你開始學習了嗎?】
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到我的中醫線上課程,她笑著說很怕內容聽了自己會變得甚麼都不能吃,所以不敢下手XD
.
很多來門診的患者也很經常會提出疑問,「中醫養生感覺就是給人很多限制!什麼都不能吃,也不能晚睡,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
.
其實,知道大家會有這樣的疑惑,所以在這門課程製作的過程中,也加入很多這樣思考的元素,用更「#現代人」或「#大人的視角」去思考,像是往「如果非得熬夜要怎麼照顧身體」這樣的方向去設計內容。
.
更深入地瞭解中醫的理論,其實並不是為了要「限制」,而是要更加清楚知道身體的現況,才能夠擁有身體的 #掌控權, 也才不會在身體出狀況時,還覺得不明不白、怎麼會這樣!
.
像是很多患者來看診的時候都會有個問題:「我年輕的時候怎麼熬夜不睡隔天都是一條活龍,現在只要一熬夜就嘴巴破、口乾舌燥、身體累到不行,我是不是真的老了?」
.
這樣的狀況其實不是「老了」,而是身體在無形的消耗中被耗損殆盡,比起之前更加的不適用了!
.
像是過去可能到五六十歲才會出現老花眼的狀況,現在因為大家經常3C不離手,三四十歲的上班族就常覺得視力模糊看不清楚。也有調查發現七成未滿40歲的上班族曾出現「類老花」的現象!
.
如果大家透過認識中醫理論,瞭解到眼睛跟「肝血滋養」有很大的關聯性,平時可以透過補充水分、滋潤的食物、穴位按摩等等提早保護眼睛,就比較不會到眼睛真的乾、酸、澀到很不舒服的時候才發現已經很難補救了!
.
早點了解身體的狀況,不會充滿恐懼而可以 #把持身體的掌控權,#系統化照顧自己的身體,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中醫的世界^^
.
提早參與票到今天截止,歡迎大家一起加入課程^^
>>
老花眼 吃 甚麼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生堅守一門技藝 全港唯一手雕麻雀女師傅 - Yan Law
打麻雀絕對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幾個親戚朋友圍坐一起打幾圈,一邊聊天,一邊吃賀年糕點就最開心!但大家有否留意到,我們以前常打的手雕麻雀,在很久之前、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變成了機雕麻雀?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下,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傳統技藝,如今卻無人問津,難怪現今全港只剩下三位手雕麻雀師傅!
位於紅磡寶其利街的「金發麻雀」,由1962年開舖至今,幾乎有一甲子歷史了。從爸爸手上接棒的「湄姐」何秀湄,既是「金發麻雀」的第二代傳人,也是全港僅存的手雕麻雀師傅之一,甚至是唯一一位女師傅!在僅約三十呎的樓梯底空間,湄姐始終堅守著爸爸一生的心血,也守護著快將失傳的手雕麻雀工藝。
兩、三日雕一副麻雀:「搏晒老命了!」
要說湄姐的故事,就要從她5歲時說起。當年,她爸爸為創業在紅磡買了一間地舖,於是一家六口便搬到「金發」,過著前舖後居的生活。日頭爸媽做生意時,湄姐四兄弟姊妹就在大街上玩耍;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大人就在閣樓睡,小孩則一起睡在狹窄的床板。湄姐說:「這裏有很多令人懷緬的回憶,就算將來要重建或拆卸,我們都會回來尋根,始終在這裏留下很多腳毛……」她哈哈大笑起來,似是回想起一些難忘又有趣的童年趣事。
因為自小在店舖打躉,湄姐13歲就跟店裏的師傅正式學藝,日日用舊麻雀練雕功,練到十隻手指都受傷,方能練到不用起稿、就可以直接在空白的麻雀上雕出完美的字型。「熟能生巧嘛,最重要係,落手要快、狠、準!」望著湄姐雕麻雀時手起刀落,徒手就能雕出一隻漂亮的「二筒」,然後上色、剷油,再修飾,動作俐落有勁,編者不禁連連發出讚嘆聲!她卻謙稱這只是「民間小雜耍」,算不得甚麼!
不過,一副麻雀牌有144 隻,要全部手雕出來,始終是件費心神的事。「起碼要雕三、四日,如果精神狀態好的話,兩、三日都可以,搏晒老命了!」60多歲的湄姐,在旁人看來仍然腰身板直、中氣十足,也不用配戴老花眼鏡,但她自己身體自己知,「手腳早就不比以前協調,眼睛、耳朵都已經退化了。」所以湄姐現在每日開舖,只會雕30隻麻雀左右,當是「過過日神」,之後就會去買餸煮飯,生活簡單又自在。「年紀大嘛,做唔得耐㗎!」她如是說。
為麻雀奉獻一生
湄姐把一生都奉獻給麻雀,其認真和堅持的工作態度,為她帶來了不少慕名而來訂麻雀的知音人;但眼見昔日曾盛極一時的手藝瀕臨失傳,她覺得這一路走來,挺坎坷的。湄姐說:「我20、30歲的時候,行內還有40、50位師傅,當時卻完全沒有人懂得欣賞手雕麻雀這工藝。到後來機雕麻雀開始盛行,行業因而遭受重創;近年又有了電動麻雀枱,生意就更加難做下去,所以很多師傅都轉了行……」
正因為行業走向衰落,而保育是時代潮流,正好讓手雕麻雀重新走入眾人的視線,傳統手雕麻雀工藝更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果真物以罕為貴!「有很多外國人都會走來訂麻雀,但我只有一雙手,訂單再多也接不了,因為根本交不出貨。」甚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湄姐本人就是最佳示範。
如果有一天,湄姐再雕不了麻雀……
一個人的力量當然有限,不如開班授徒,也好為自己物色接班人?試過了!只可惜那些跑來學藝的年輕人,來過幾次就嫌辛苦,最後更消失不見人!還是自己最可靠?體力始終是最大限制。「試過有大學邀請我去開辦工作坊,但路途太遙遠了,行多兩次都腳軟。又試過有個大學生叫我去尖沙咀鐘樓附近做訪問,沒想到回來後就病了兩個星期,都不敢再試了……」湄姐說起往事來,似乎仍猶有餘悸。
手雕麻雀的式微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問題不是沒有人願意珍惜、沒有人願意保育,而是我們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湄姐亦坦然接受命運,「要說可惜嗎?其實有很多『值得可惜的東西』都消失了。覺得無奈又如何?就以深水埗的古羅馬式蓄水池為例,當一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就有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湧現到我們面前……」如此看來,「珍惜」本身就有限期,如果不在還可以觸及的時候及時珍惜,或者就再珍惜不了。
「今天還可以坐在這裏做倒好,要不然過兩天,湄姐身體不舒服的話,想做都難了。當然你們可以去找其他手雕麻雀師傅,畢竟走了一個湄姐,還有另外兩位師傅,但他們都已經不年輕了。」這話聽起來似是萬幸,卻不無唏噓。
原文:經濟通
#文化 #生活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