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純粹分享圖書 ……
呢本圖書歷史悠久,我印像中,自我出世以來,佢就喺我生命中存在,而每一次搬屋執嘢,我都唔捨得掉咗呢本書。我頭先翻箱摷籠,再次拎返呢本書嚟睇。後來我諗,其實呢個故事我已經深刻咁記得,即使我搵唔返,我呢世都唔會忘記。呢個深刻嘅故事,令我明白到,教育真係好重要,正確嘅教育係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嘅價值觀。
言歸正傳,講返呢本圖書,呢本書係1987年由市政局公共圖書館出版,當年市政局 每年都有舉辦兒童讀物創作獎,會將所有故事集結成書。今日分享嘅呢個故事,作者係何寶雯,作者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過左幾十年,我唔係好清楚作者而家有咩立場同取向,但字裏行間我睇得出當年佢係一個崇尚 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擁有個人意識嘅一個作者。
呢個故事叫<<不准笑>> …..
好耐好耐之前,有一個國家定咗一條禁令,所有人都唔準笑,邊個笑親就要坐監,所以由出世起,所有人都要接受訓練,解除笑呢個惡習。無論返學做嘢都唔準笑,甚至星期日,所有嘅國民都唔會出去玩,因為一玩就會笑,所有人都相信國家要強大,就要嚴守戒律,唔可以笑,要不停咁工作。至於點解有一條咁樣嘅法例,源於一次國王嘅仔(王子) 掹佢啲鬍鬚,國王大發雷霆,自此之後全國嘅人都唔可以笑。
國王係有一個理念:人笑即係唔會驚,唔會驚就唔會聽話,唔會聽話就會造反。所以笑真係罪大惡極。
有一日,國王去廁所嘅時候,唔小心跌咗落個屎坑度,由於太肥起唔到身,於是就大叫救命。但所有嘅工人都唔敢去救國王,因為場面實在太好笑,佢哋都驚拯救國王嘅時候 會唔小心笑,然後畀人拉。最後只有王子笑笑口咁,救返自己嘅老豆出嚟。
死過翻生之後,國王又忽發奇想,覺得個仔 嘅笑聲同愛可以趕走恐懼,於是第二日又頒發咗一條新嘅命令,規定人人都要笑,時時都要笑。但由於呢個國家嘅國民經過長期嘅訓練,好多人都唔識笑,於是唔識笑嘅人又再次畀人拉咗入監獄。國王思前想後,最終諗返起當日因為偷笑畀人拉入監獄嘅犯人, 於是釋放咗佢哋,命令呢一班識得笑嘅釋囚製作笑片,推行笑嘅教育。好多國民睇完笑片都唔識笑,國王當刻終於都明白到,原來恐懼同規則係唔會令人笑,自此之後,國王容許百姓自由咁笑,自由咁喊,自由咁休息,自由咁工作,自由咁玩樂。國王明白到只有真正愛護百姓,可以畀佢哋有自由,國民先至識得真正咁笑。
故事講到呢度,當我好細個睇嘅時候,我覺得畫風精美,而且好 surreal , 當笑話咁睇。呢個故事,係令細細個嘅我明白到,其實所有嘅法則門檻都不能夠太低,例如,只要你呼吸太大啖,可能會影嚮到其他人呼吸嘅機會,於是拉你。又例如,只要你放響屁如果都臭,於是拉你。又再例如,只要你朝早搭𨋢, 個街坊叫你等埋,你即刻撳閂門,冇同情心於是拉你。以上種種就係門檻太低,人人都中招嘅法則。
如果一條法則,門檻低到人人都中招, 監獄就形同虛設,因為我哋就生活喺一個大型嘅監獄入面。
#純粹分享兒童文學
#而家嘅社會氣氛同壓力
#令到你每做一件事都好似要啟動原子彈粒掣一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社會撕裂,壓力讓人透不過氣。近月,有不少懷疑因反修例而輕生的個案。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也收到數十宗因事件而自殺的求助,整個都市瀰漫着悲情氣氛。可否令悲劇不再發生?能否停止自殺念頭繼續蔓延? 雖然,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發表了一份2018年報告,指自殺率是12.2,相比2017年為低。但撒瑪利亞...
而家嘅社會氣氛同壓力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社會撕裂,壓力讓人透不過氣。近月,有不少懷疑因反修例而輕生的個案。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也收到數十宗因事件而自殺的求助,整個都市瀰漫着悲情氣氛。可否令悲劇不再發生?能否停止自殺念頭繼續蔓延?
雖然,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發表了一份2018年報告,指自殺率是12.2,相比2017年為低。但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資深危機輔導員韋賽姬小姐指出,這份報告是2018年度整年報告,絕對不能反應最近真實自殺個案數字。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瑞士最靚學校】30萬一年酒管學校讀啲乜?同總統子女做同學 五星級宿舍有情侶房 (果籽)(https://youtu.be/0fspyD1XI7s)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情緒病 #壓力 #反修例 #撒瑪利亞 #自殺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而家嘅社會氣氛同壓力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兩個月了,集會、遊行、示威、警民衝突,香港局勢仍然未有緩和跡象。今天《港故》要訴說的,是一個站在防暴警與示威者之間,一個義務急救員的故事。
他是蘇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6月12日的一日休假,蘇醫生在電視上見到大批市民在港島一帶集會,「我嗰時就覺得一定會有人受傷,一定會好似五年前咁有事發生,我就即刻覺得自己要出去。」在無計劃的情況下,他走到了現場,行入了急救站,當上了義務急救員。
恪守專業精神 救人不分政見
「去現場就猶如我當年選擇讀醫嘅理念,就係『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這句是電影《蜘蛛俠》內的經典對白,蘇醫生相信,這種責任不應只局限在醫院內,「而係整個社會嘅大眾,當佢哋有需要嘅時候,我哋都要盡我哋嘅能力去幫助佢哋。」
醫學倫理四大原則(尊重自主、不傷害、行善、正義),也是驅使蘇醫生走出來的原動力,「全香港無幾多人有我哋嘅知識去處理受傷嘅人,當呢個社會畀咁多資源你,去訓練你成為一個醫生嘅時候,你嘅責任都係去為呢個社會做返啲嘢。」
在對立情緒充斥的社會氣氛下,不少人都會質疑義務急救人員的政治立場,甚至稱他們為「黑醫」和「黑護」,「好多市民誤會我哋偏幫示威者,可能誤會係源於大部分受傷嘅都係示威者,但若果有警察受到嚴重傷害嘅話,我哋都會義不容辭即刻做我哋可以做嘅事。」他強調這正是醫生的專業精神:「去到嗰個位置你只係一個醫護人員,你唔係示威,去急救站工作,我哋從來無喊過一句口號,都無做過任何衝擊,無做過任何謾罵,我哋做嘅係有人受傷,就要去幫佢。」
善與惡超愈顏色 了解對方的痛苦
談起在這場風波中受傷的人,8月11日有女示威者懷疑被警方布袋彈打傷右眼,每一段影片,每一張相片,有人會難以釋懷,但有人卻會冷言應對,「有人會話『佢抵死,預咗係咁』,換着係你身邊嘅人發生咁嘅事,你都會唔開心、好唔安樂,一個人受到咁嘅傷害,尤其係佢唔係大奸大惡,我覺得社會大眾可以停一停,Step back and look deep(退一步去思考),重新搵返每個人應有嘅慈悲心同善良。」
他認為,政見不應影響對善與惡的分辨,「我從來無分自己『藍』或『黃』,做每一件事,我只分對與錯,警察有好多濫暴行為,我絕不認同,但同時示威者好多衝擊行為我都反對,呢個係本身事情嘅對與錯,唔係因為佢哋係『藍』,我就為佢開脫,都唔係因為佢哋係『黃』,我就支持佢哋做任何事,人唔應該因為政見去放棄與生俱來所擁有善與惡嘅分辨。」
社會陷武力升級循環 政府應帶頭平息
亂局仍未有平息跡象,雙方陷入不停武力升級的循環,是因為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痛苦,「警察覺得示威者搞亂社會,示威者都可能唔明警察都承受好大壓力,如果你有警察嘅背景、受嗰個環境影響,其實你都可能做同樣嘅嘢,相反警察有示威者嘅經歷同背景,都可能會一樣,我哋首先要嘗試了解對方所受嘅痛苦,但之前首先自己要學識有個平靜嘅心,有一個真心願意聆聽嘅能力。」
他又期望未來的香港可以回到從前,「各方面都要『止』,知止而後能定嘅『止』,我覺得係要政府帶頭做...因為政府真係有權力,譬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令各方面都信服嘅時候,呢啲衝突都自自然然有機會解決。」
今集《港。故》用7分鐘,帶大家嘗試「Step back and look deep」,回望過去兩個月來自己對一些事情的判斷,了解對方所受過的痛苦。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而家嘅社會氣氛同壓力 在 我國單身人口都2.3億了?為何「脫單」難?專家解讀,遭網友懟 的推薦與評價
開房有兩種,一種系去外面酒店開, 可 而家嘅 酒店,哪怕系那種普通嘅連鎖 ... 比如,點樣營造一個尊重個體,尊重個性價值觀 嘅社會 氛圍, 唔好淨系識得發 ... ... <看更多>
而家嘅社會氣氛同壓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只敢對家人發脾氣的人 ... 的推薦與評價
當我們因為不敢表達拒絕,而不斷往身上累積壓力的時候,壓力終究會找到地方去—通常是家庭,我們本來以為可以放鬆,安心休息的地方。 壓力帶回家,在家裡發洩,傷了家人的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