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而降的大糞石】
有沒有想過,如果一覺醒來,你家旁邊多了個惡臭的玩意,移都移不走,你會怎麼辦呢?
這次分享的短篇〈天外飛石〉就是這麼個科幻故事,但除了人類面對這樣問題,所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之外,作者柏納·韋柏還腦洞大開,想到了這可能是外星人的陰謀......
一起來看看這部有趣的短篇小說吧。
-
天外飛石 / 柏納·韋柏
這個「東西」,看起來像顆隕石,如果是的話,那就是破天荒有一顆隕石,不偏不倚一頭砸在了盧森堡公園的正中央,正在巴黎的心窩上。這下震動可不小,周圍的建築物,都隨著這三月清晨裡的一聲巨響而顫抖不已,仿佛有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一樣。
幸運的是,隕石是在清晨掉下來的,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只砸著了三個早晨起來散步的人,據說還是毒品販子。不然你說,他們這麼大清早的在盧森堡公園裡能幹點啥?還有幾位就有點不幸了,本來身子就弱,因為這驚天動地的巨響而心臟病突發了。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東西並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這麼說,「它就像是被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根本就不像是被拋過來的。」
但是,人們還是得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從此以後,這塊世界最著名的綠地中心,就多了這麼一塊直徑大約70米的石頭。馬路上的行人都聚過來看熱鬧。
「怎麼……怎麼這麼臭!」有人嚷嚷了起來。
真的,這塊隕石正散發著陣陣臭氣。被緊急叫來援助的天文學家解釋說:有時候,隕石得穿過由大量硫化氣體組成的星際雲層,臭味可能是從那裡帶來的。
媒體從來對此類「爆炸新聞」趨之若鶩,忙不迭地把這塊隕石命名為「太空排泄物」。而且公眾已經在苦思冥想,哪位外星巨人才能拉出這麼碩大無比的一坨。
當北風吹來的時候,南邊所有的街區都彌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令人不適。緊閉門窗根本就無濟於事,空氣中總是彌漫著那股刺鼻的惡臭,那股嗆人的,濃厚的,恐怖的氣味。為了「自衛」,婦女們拼命往身上噴最濃的香水,男人們則戴上塑膠孔或者活性炭的口罩,那引人注目的程度,比防毒面具也好不到哪去。回到家裡,身上的衣服還留著這股頑固的臭味,要用大量的水洗好幾次才能重新穿。
這股味道一天比一天令人窒息,人們開始推想,隕石內部是不是可能有一大團有機物正在腐爛……
甚至蒼蠅都被噁心得對它敬而遠之。
沒有誰能在這股臭味中漠然處之。鼻粘膜被刺激著,喉嚨冒著火,舌頭也變得異常沉重。哮喘病人咳嗽不止,感冒的人也不敢用嘴巴呼吸,連狗都發出了哀嚎。
一開始,隕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遊客紛至遝來。可是很快,這塊「太空排泄物」就變成了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頭號難題。
居民都搬走了,一時間,盧森堡公園附近空無一人。根本就別想星期天早晨去那跑步了,房租也一蹶不振。而且隨著這團臭氣的範圍不斷擴大,附近居民們被迫遷移得越來越遠離這個首都災區的中心。
該路政部門大顯身手了,於是起重機、絞車一齊上陣,鉚著勁兒要把這個龐然大物扔到塞納河裡去,企圖讓它順流而下,漂到大西洋去。至於污染問題……已然顧不上那麼多了。
「開戰!」市長一聲大吼。但是沒有一台機器能吊起這坨直徑70米的「排泄物」。於是大家又想乾脆把它炸了吧。可是它密度太高,太堅硬了,別說炸碎了,在上面劃道印子都難。
看來消滅不了,那就只好想一些和平共處的法子了。
有個年輕的工程師,叫弗朗索瓦·查威格諾爾,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既然搬又搬不動,炸又炸不掉,咱們就用混凝土把它一裹,這樣味道就出不來了。」怎麼早點沒想到呢?說到做到,市長一聲令下,工程啟動,展開了後來人們稱之為「糖衣行動」的行動。最快的混凝土攪拌機和最堅固的水泥源源不斷地從全國運來,隕石被裹了足足有10公分厚的外衣。可是,臭氣仍然在往外冒。於是,工程隊員又將外衣加厚了20公分,還是沒效果。就這樣周而復始地裹了一層又一層,水泥填水泥,外面又塗上混凝土。
辛辛苦苦地忙活了一個月,隕石的表面裹了一層一米厚的混凝土,看起來就像一個圓角的大魔方,可是那股噁心的味道依然不減。
「混凝土上的孔太多了!」市長當機立斷,「得找一種滲透性弱的物質。」
查威格諾爾建議使用石膏,據他說,石膏具有無與倫比的吸收性。它會像一塊大海綿一樣把臭味吸得乾乾淨淨。
毫無疑問,這次行動又失敗了。於是,人們又在石膏外面加了一層玻璃棉,據說一層玻璃棉,一層石膏,這樣外壁就像房屋的牆壁一樣了。
大魔方變得橢圓了一點,但是臭氣絲毫未減。
「得找一種材料,一絲氣味都放不出去!」市長怒吼了。
大家的眉頭都皺了起來,上哪去找這種能堵住如此臭氣的材料啊?
「玻璃!」查維諾格爾大叫。
怎麼早沒想到呢?玻璃!用這種細緻的,沉實的,密不透氣的物質肯定能造出最堅固的抵禦臭氣的盔甲。
工人們把矽石融化成橘黃色的灼熱的溶漿,塗在那個直徑70多米的隕石表面上(混凝土、石膏、玻璃棉已經增大了它的體積)。
玻璃冷卻後,隕石看起來像一顆圓溜溜的晶瑩剔透的球。儘管它碩大無比,卻依然散發著一種莫名的美。終於,臭味消失了。玻璃戰勝了這場無妄之災。
巴黎到處都在狂歡慶祝,防毒面具和碳過濾器被通通拋向空中,居民也從郊區搬了回來,城裡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舞會。人們還繞著這個熠熠生輝的圓球周圍跳起了法蘭朵拉舞。
好幾個強力探照燈照亮了圓球的表面。有的巴黎人已經把盧森堡公園裡的這個龐然大物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同時把自由女神像歸為一個小小的、簡簡單單的小雕像,因為她的大小在隕石面前太微不足道了。
市長就此發表了演說,他提到:「很自然的,這個巨球應該在擁有全國最好足球隊的城市安家。」台下掌聲雷動。在歡笑聲中,所有受過的罪都被遺忘了。弗朗索瓦·查威格諾爾被授予城市勳章,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站在這個無比光滑的超級大球旁邊,閃光燈在周圍哢嚓亂響,讓這一刻永垂不朽。
這時候,在另外一個星球上,珠寶商格拉普納·烏維特掂量著是時候收回他的垃圾了。
「太妙了!」半人馬星來的女客戶激動地大叫,「我從來沒見過這麼美的養殖珍珠。您是怎麼加工的啊?」
格拉普納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可是個秘密。」
「您不再用那些珍珠蚌了?」
「不用啦,我想到了另外一種技術可以做得更有質感,更有光澤。當然啦,珍珠蚌會分泌珍珠質來包裹住雜質,但是拋光效果就不是那麼完美無缺了,但是用我的新技術,您瞧,多可愛啊!」
女客人八隻圓鼓鼓的眼睛閃爍著,她把放大鏡套在最近的一隻眼睛上,仔細察看,這件珠寶完美精緻,在幽藍色的燈光下,閃耀著萬道金光。她覺得再沒有比這更奇妙的東西了。
「那您是用什麼動物還是用什麼機器來做的?」她又非常好奇的問。
珠寶商故作神秘狀,毛茸茸的大耳朵也激動得變紫了,他說他更希望保守這個發明的秘密。不過,他終於還是架不住女客人的一再追問,附到她耳邊悄悄地說:
「我用的是一種動物。他們很小很小,但是卻比珍珠蚌更知道怎樣製造好的珍珠。就這麼多了。您看,我是給您裝在珠寶盒裡,還是您現在就想戴上?」
「裝在珠寶盒裡吧。」
半人馬星來的這位客人對珠寶商開出的價錢有點望而卻步,但是她實在是太想得到這件寶貝了。毋庸置疑,這顆完美無瑕的珠寶將在他們半人馬星的晚會上製造出奇跡。她甚至已經想到了下次晚會上怎樣把它戴在她那八個乳房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珠寶商格拉普納·烏維特就迫不及待的用他的拔毛鉗又往盧森堡公園的正中央扔了一顆臭球,比上次的還要大,還要「香」氣撲鼻,而且不偏不倚還在上次那個地方。從提高生產力的角度出發,他又往莫斯科紅場、紐約中央公園、倫敦皮卡迪裡圓環廣場各扔了一顆。這樣,他馬上就要發財啦。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他計畫在這個太陽系的小行星上每年養殖50~100顆這樣的「珍珠」,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成本,只要在道具專賣店裡買個臭烘烘的球,惡作劇就可以開始了。當然,接下來要非常仔細地洗手才能把那股怪味去了,但是這也值啦。
半人馬星女客戶的朋友們對這顆從珠寶商格拉普納·烏維特那買來的「養殖珠」讚不絕口。一下子,大家都想要同樣的「珍珠」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張英睿皮膚專科診所- 【表皮囊腫,俗稱粉瘤】 『醫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耳朵腫一顆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PTT和台灣e ...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耳朵腫一顆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PTT和台灣e ...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耳朵腫一顆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PTT和台灣e ...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耳洞發炎長東西/瘤的處理方式(耳洞保養)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如果你發現脖子上有腫塊,請盡快檢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Re: [閒聊] 為何大阪燒無法在台灣普及? - PTT評價 的評價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熟的能力,就是感受幸福的能力吧】
在《與孩子的情緒對焦》這本書裡,有一個「精熟」的概念讓我有很大的共鳴。
「精熟不是只是發生一次的感覺,而是隨著一次次地重複越來越接近,最後學習到能力的經驗,是一種活出生命的方式。精熟之人的定義是:熱愛探索、學習、成長、親身體驗,練習並精熟某項事物,享受整個創造的過程,不管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成功』或『失敗』,然後往前迎接下一個目標。」
「反覆練習直到精熟的循環過程,是最能達到滿足與無我境界的方式⋯⋯只要願意全心投入學習與創造,熱切追求目標,所有的人都能夠充滿喜悅。」
我想,認同這個觀念是很容易的,畢竟我們都希望能夠教養出願意主動精進,又樂在學習過程中的孩子。但是身為父母,如何才能夠「沈得住氣」,給出一個讓孩子可以重複犯錯重複摸索,感受得到支持卻又不被過度干涉,逐漸「精熟」一個能力的空間,我有一些思考想要分享。
***
我的母親是一個個性非常急躁的人。我在人生中的各個階段,都有因為他的「指導」,讓我感覺探索的空間被侵擾的經驗。
記憶最完整的事情是下廚。
母親在某一個心血來潮的日子,走到我的房門口宣布:「過來,我要教你煮飯。」
他的口氣傳達出一種不可違抗的脅迫,我摸摸鼻子,跟著走到廚房。他走到流理檯後往旁邊一閃,我發現上頭已經擺好砧板、菜刀、大白菜和其他材料,準備要讓我「實習」。
「切!」母親指著菜刀下令。
我看了他一眼,往前走,拿起菜刀。想一想,覺得還是開口問一下。
「呃⋯⋯要切成什麼樣子?」
「當然是切絲啊還能切成什麼樣子?」
確認一下而已嘛⋯⋯。我低下頭沒說話,左手壓住菜葉,右手拿起菜刀——
「你是在幹什麼!哪有人這樣拿菜刀的!」
母親從我手上一把搶走菜刀,在我臉前示範完正確的拿法,再把菜刀扔回砧板上。
「切啊!」
我深吸一口氣,照著母親剛剛的示範拿起菜刀,小心翼翼地開始把大白菜切成絲。一刀⋯⋯兩刀⋯⋯
「看你做事我真的會氣死!這種速度是要切到什麼時候???」
母親大吼起來,幾次揮手把我驅趕,然後氣急敗壞地把菜刀拿起來剁剁剁剁,嘴巴也沒有閒下來:「切個菜就花那麼久時間是能做什麼事?等你做完飯老公小孩都餓死了!我跟你講你就是太好命了,像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就⋯⋯」
我很習慣地往後退,方便我把自己抽離,耳朵關起來。接下來的事情開始像默片場景一樣,只有母親的影像在我面前急切地走來走去,備料,下鍋,翻攪,起鍋,裝盤,我甚至沒有注意到到底炒出來的是哪一道菜。
「懂了沒有啊你!」
我突然驚醒,點點頭。母親非常不耐煩地落了一句「好了啦沒你的事了啦」,我轉身回到房間。
烹飪課就只有這麼一次。也許是母親覺得孺子不可教,也許是原本就忙碌的母親抽不出其他時間,也許是我自己也刻意避開這種不舒服的互動。總之我懷著經驗趨近於零的廚藝飛出國,飛向我人生第一個自己的廚房,拿著菜刀,面對我人生第一顆青椒。
好想吃青椒牛肉,該怎麼辦才好呢?我歪著頭想。總之先切開吧。我拿起刀,慢慢的把青椒剖開,發現裡面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白色種子,有幾顆掉出來灑在砧板上。裡面居然長這個樣子,應該要清理掉吧!我很驚喜地發現,從蒂頭那裡一剝開,可以把種子一次卸下來,把剩下四散的種子也清理掉之後,把青椒本體洗乾淨,放在砧板上。
那就來切絲囉!我拿起菜刀,仔細地,一刀一刀的,切成我腦海中理想的寬度。切完青椒,繼續一刀一刀地切肉絲,想起阿嬤說過「肉啊先醃一醃」,趕緊拿出一個碗,裝上切好的肉絲,淋點醬油抓一抓,想一想又加了一小匙米酒。我想起阿嬤會用大蒜爆香,趕緊去剝了一顆,照著阿嬤的手勢拿刀拍一拍,去皮,剁碎。滿有一回事的嘛,忍不住得意起來。
那個下午,房子裡只有我一個人,也沒有任何既定行程。我依著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感覺握刀的位置,調整下刀的角度,一邊備料,一邊思考,一邊回想記憶中的味道,每一步都確實地琢磨,直到最後下鍋,裝盤,上桌。飄著醬油香的青椒肉絲配著剛煮好冒著熱氣的白飯,一口送進嘴裡——天啊,這也太好吃了吧!!!!!
那天開始,我就這麼繼續慢慢地切了數次,數十次,數百次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也從兩道菜,三道菜,台式,西式,日式等等逐漸摸索累積出只要想吃什麼就可以做得出相近料理的自信⋯⋯我並不是什麼能夠辦桌宴客的大廚,但是下廚讓我覺得非常愉快。我喜歡備料的過程,喜歡比較使用不同工具下廚的細微差異;喜歡煮給自己吃,給蕃茄和傑克吃;也喜歡在忙碌之餘持續嘗試各種不一樣的菜色。
多年後,我在家裡陪著一歲多的蕃茄玩玩具。他當時手裡拿著積木想要堆高,但是最多只要堆到第五塊就會垮下來。蕃茄試了一次,兩次,三次,開始發出不耐煩的聲音。還是新手媽媽的我,有點困惑,不太確定該怎麼辦才好。我記得自己想要探索或嘗試時被大人介入的不快,但是蕃茄看起來需要一些幫忙。不知為何,我想起那個獨自一人學著握刀,仔細切著青椒的下午,和那份靠自己完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
於是,我拿起第六塊積木疊上去,微笑著摸摸蕃茄的背,輕輕地說:「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了。」
那之後,「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這句話,成為蕃茄「搞砸」事情的時候,我固定而且唯一的回應。叉子叉不起水蜜桃,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看書不會翻頁,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貼紙摳不起來,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把水從大杯子倒進小杯子裡灑了滿地,沒關係的,多練習就好。每次說完這句話,我都可以明顯感覺到蕃茄的情緒穩定下來,調整好自己的步伐,然後再繼續嘗試下去。當他真的靠自己多次的練習達到目標,就算只是把硬幣塞進存錢筒這樣的,他表現出來的滿足,不只讓我覺得非常值得,也體會到陪伴孩子的快樂。
陪伴孩子一起精熟一個能力,真的是充滿幸福感的過程。但我也並不總是有能力做到,尤其是這個有夠固執的孩子在使用危險物品的時候。
蕃茄三歲開始嘗試使用剪刀,四歲多的時候,他的野心開始變大,想要用紙膠帶把幾張紙片黏成一個盒子。他一隻手把紙膠帶拉得長長的,像是一顆溜溜球一樣在半空中晃來晃去,然後另外一隻手拿著剪刀,剪來剪去要嘛沒剪到,不嘛剪到的時候膠帶整個黏在一起,完全剪不斷。我看著他這種毫無效率的做法,不出個聲的話天曉得要弄到何年何月,一不小心搞不好還剪到手,忍不住想給他一些提點:
「蕃茄,要剪紙膠帶的話,我有好方法——」
「你不要告訴我!」
「可是你現在這樣剪的話——」
「我不要!我要用我自己的方法!!」
在這種很焦慮的時刻,我其實滿慶幸蕃茄這麼斬釘截鐵地拒絕我,讓我能夠發現自己其實在干擾他。如果他像我當初一樣,安靜地承受,我很可能就自以為是地給了一堆建議,洋洋得意我幫得上忙,其實剝奪了蕃茄嘗試的機會,也削弱了他對自己的信心。
因為蕃茄強烈的抗拒,我停下來深呼吸,又連結到自己下廚的經驗,也想起蕃茄之前靠自己的能力處理過的各種問題。我很焦慮,但是我開始看見那是我自己的焦慮,跟蕃茄無關。於是我默默地站起來離開現場,找一些家事來做,讓自己分心。十幾分鐘之後,我從遠方偷看在餐桌忙碌的蕃茄。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歪歪斜斜的紙盒,用幾段紙膠帶貼出來的。紙膠帶長短不一,斷面也破破爛爛的,但是確實達到效果了。果然不需要我的「雞婆」,蕃茄自己就做得到。
我覺得時間差不多,走過去問蕃茄還順利嗎?他燦爛著一張臉拿起他的作品,笑著說:「媽媽你看!我做了一個紙盒!」
「真的耶!」我由衷地說:「而且你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剪了好幾段紙膠帶,越來越會使用剪刀了呢。
「當然啊,因為我練習很多次了嘛!」蕃茄完全掩飾不了他的得意,跳上椅子開始搖擺跳舞。
原來,你只需要我看見你的努力,跟你一起開心就好。
***
讀了《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之後我才明白,我學習烹飪的經驗,就是一種「精熟」的過程。重新思考我開始下廚之後的生活,在這麼多年逐步的累積之下,我確實成為了一個更有自信的人,也經常因為自己在做菜方面表現的創意感覺到踏實喜悅。當傑克和蕃茄稱讚當晚的菜色時更是讓我覺得快樂無比。
雖然書中列舉了很多方法來協助孩子體會這樣「精熟」的過程,我其實認為,讓我能夠按耐住自己內心的焦慮,沒有採取像我母親一樣積極介入的方式,能夠給予蕃茄足夠空間的關鍵是:我自己體會過精熟過程的快樂。
正因為我體會過,經歷過,明白獨立摸索會遭遇到的困難和成就感,所以我能夠不慌不忙地守在蕃茄的身邊,告訴他「沒關係,多練習就好」。而在我被自己的焦慮沖昏頭的時刻,我也才能及時把自己喚醒,把主導權還給蕃茄。
如果你也有這樣「精熟」一個能力的經驗,要給孩子自由摸索的空間相信會容易很多。如果沒有,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體驗。傑克一直等到蕃茄出生之後,才因為要跟孩子一起玩,有大量組合樂高的機會。他很明顯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精熟」的過程。只要他跟蕃茄一起玩樂高,每次都會聽到他們「改造!改造!」地喊個不停,一大一小可以耗費幾個小時討論怎麼讓一台車子的後車廂可以拉出梯子,甚至等蕃茄睡了以後,傑克還可以繼續研究怎麼做出扭蛋機、旅行車,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東西。他們真的很快樂。
而我則認為,為人父母,其實就是一種精熟的體驗。面對蕃茄這樣一個敏感的孩子,有好多事情需要思考,需要琢磨,需要調整,而我也因為情緒時時被牽動著,多了很多理解自己,探索自己過去的機會。每次想通一個困境,或是跨越一個教養障礙的時候,都讓我對於「家長」這個身份有更多的認同和成就感。
我想說的是,這樣的互動方式,讓我感受到好多的喜悅,好多的愛,想要跟孩子有更多更多這樣的連結。於是我開始有自信面對自己的過去,承認自己的不足,坦白自己的情緒,因為我發現唯有這樣,我才能保持內心的自在平衡,不會過度焦慮或介入,隨時能跟孩子一起開心。跟孩子一起開心的時間越多,我想,我們就會越珍惜在一起的時間,也會感覺越幸福吧。
當然,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但我想繼續堅持下去。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精熟的能力]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d74in3qx9jky3a5m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19 星期二 絕對音樂】
「很多時候我們忘了,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強壓在別人身上,
但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多一份溫柔,
你/妳會發現,原來真正的力量,是溫暖的包容。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一位癌症孩子教我們的人生課》
這是則真實故事。她叫林依嫻,自幼罹患骨肉癌的她,上幼兒園和四年級時,曾在右腳踝發現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雖僅擔任依嫻五年級導師的我,看著她六年級癌細胞第三次轉移到高危險的頭蓋骨,歷經數小時開刀切除;到了八年級,頑固的癌細胞再次侵蝕右小腿,三百六十度咬啃神經與骨頭;最後,家人與依嫻選擇民俗療法仍舊回天乏術。但在這個過程,依嫻卻教了我們寶貴的人生一課。以下是依嫻從五年級到人生最後階段的故事。
二○一六年八月底,依嫻剛做完最後一次化療,醫生說白血球指數太低、抵抗力較弱,為避免感染,還不適合集體上課,於是開啟了我與依嫻的一對一課程。認真求學的她總是能跟上原班級進度,有時上完課我們會閒聊,聽著她去年在台北榮總93兒童癌症病房的生活。「老師你知道嗎?那裡是不能說『再見』的地方喔,因為沒有人想再去那邊,大家都希望是在其他地方相見,所以如果有人要出院,都要偷偷摸摸的說『我要出去了』,然後拿著東西、頭也不能回的離開那。」
把生命經歷當作老天的禮物
一個月後,依嫻終於可以回到教室和大家一同上課,我為她舉辦了小而溫馨的歡迎會,那天剛好是她的生日,對她而言是雙重意義的日子。當依嫻和媽媽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同學開心的準備拉炮、歡唱生日快樂歌,慶祝依嫻重返校園,貼心的依嫻轉身拿出卡片送給媽媽,卡片上寫著「媽媽,您辛苦了。謝謝您的照顧,我才能回到學校上課。」
之前因為身體不適,依嫻體育課多是坐在旁邊看同學上課,她也想和其他同學一起玩,所以非常期待我為她「量身訂做」體育課內容。「同學跑步你就走路,同學打球你就拍球,他們做體能你就數拍子,標準和同學都一樣,上完體育課一定要流汗,」我對她說。
依嫻雖然腳踝曾開刀不宜過度施重,但靜態的核心肌群訓練,她從不輕易放棄。連我都沒想到,回歸學校半年後,依嫻竟在全班同學的鼓勵與陪伴下,完成了體適能八百公尺跑走。想起她剛轉來時,連樓梯都得一格一格分開走才能爬上樓,但因為她的努力不懈,使得這些生命經歷都成為老天爺給的「禮物」。對我來說,依嫻的改變就是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她會表現得比你想像中更好。
不僅如此,她還和同是罹癌的「學姊」共創了「嫻在家裡的甜鹹筆記」臉書平台,裡面記錄著罹癌的過程與心得,希望藉此鼓勵正和她一起努力對抗癌細胞的癌友們。創立此平台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希望能將在兒童病房時學會製作的手作藝品義賣,將所得善款拿去幫助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病榻中想對弟弟說對不起
即使復發多次,依嫻面對生活考驗依舊保持樂觀,問她堅持下去的原因,依嫻深吸一口氣堅定的回應:「我不會放棄的,否則就太辜負爸媽、還有其他人對我的付出,所以我會努力。如果哪天真的走到盡頭了,希望下輩子爸爸媽媽不要再遇到像我這麼難搞的小孩了!爸媽真的辛苦了。有時我半夜吐了還要拿袋子給我,有時也還要幫我倒尿桶,晚上都不能好好休息。」
依嫻說:「有天,我在醫院看到一位跟我一樣生病的小小孩,需要長時間有家人在旁邊照顧,結果他的爸媽因為不想照顧他,竟然就跑掉不見了,護理師都找不到人,一個小小孩就躺在病床上哭。」
看到這一幕,依嫻表示很難過:「因為我想到在山上自己生活的弟弟。當大家都說在醫院的我好幸福,因為爸媽都會在我身邊陪我、照顧我,但我卻想到弟弟一個人在山上跟其他親人生活,爸媽都沒有時間陪他,如果我去醫院,弟弟就得去阿公家自己住。雖然弟弟不曾抱怨過,但我知道,弟弟,對不起,我把爸媽搶過來照顧我了。我要更努力義賣東西捐錢給其他人,我想要幫弟弟積功德,希望弟弟能平安,等我長大身體健康了,換我來照顧弟弟,就像爸爸媽媽照顧我一樣,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段話依嫻從未對家人說出口,談到自己唯一的親弟弟,依嫻不捨的哽咽說出。
煒宸是依嫻的弟弟,在依嫻接受治療期間曾代表學校參加縣內的演說比賽,在前往比賽會場時煒宸問了我:「老師,我們現在在溪口(鄉),離虎尾很近嗎?」「很近啊!怎麼了?要去找他們嗎? 」懂事的煒宸馬上對我說:「不行不行,姊姊現在需要休養,我們不可以去吵她。我知道我們離很近就好,」煒宸說完後自己又安靜了下來。
輪到煒宸上台,很巧的,他抽中了一個與他生活貼近的題目,他大聲又有自信的說著:「各位評審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如何照顧自己?』」接著煒宸說:「我從小就是由阿公阿嬤帶大的,因為我有一個得癌症的姊姊,她一直生病一直生病、一直化療一直化療。我的爸爸媽媽都在照顧姊姊,所以,從小我就學習如何照顧自己。我知道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煒宸憑著真誠的演講內容,最終獲得第七名,正在照顧依嫻的爸媽看了比賽影片非常欣慰,也謝謝煒宸的貼心與懂事。
然而,依嫻的癌細胞持續不穩定,在進出醫院與傳統民俗療法間徘徊。最終在二○一九年十二月六日這天,在媽媽幫她更衣的瞬間,一個翻身就斷了呼吸,連搶救的時間都來不及。
把握時光做想做的事,用「隨時可能離世」的心態認真生活,人生才不會遺憾。
因為一切來得太突然,前一刻依嫻還在跟媽媽聊著未來,下一秒就天人永別。日夜在身旁照顧依嫻的媽媽毫無心理準備,始終相信孩子一定會康復。然而,一個翻身後就再也聽不到孩子叫爸媽的嬌嫩聲音。
依嫻媽媽表示,花了許多時間調整心情,直到現在依舊思念依嫻,但因著心中信仰,所以要更努力的為依嫻過日子,相信有一天一定會在理天(一貫道指的天堂)相見。
即使失去,也不要有遺憾
「已到安寧階段,若病人還能自我表達,就要把握最後還能說話的機會,甚至是交代遺言。而不是突然就消失在眼前,一顆遺憾的心永遠懸在那裡。我很想知道依嫻最後是否有想對我們說些什麼?是否還有她想完成但未完成的事?也因為這樣,不希望心中再有遺憾,所以現在我都告訴身邊的人,想做什麼就趕緊去做,什麼時候會離世都沒人知道,這不僅是生病的人需要即時,而是所有人都應隨時做最好準備,才不會遺憾終生,」依嫻媽語重心長說著。
的確如此,擁有的不一定存在,一直都在的不一定就是擁有,依嫻生命雖短暫,卻停留在最堅強孝順、最貼心溫暖、最懂事漂亮的那一刻,她已化為最亮的那道靈光,相信某天,我們會在某地再相見。
作者:王寶莉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8273?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media-%E9%9B%9C%E8%AA%8C5088273-210118)
***************************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一些想做的事,你一直計劃要去做的事,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你沒有去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叫做你很擔心你去做了,於是你的自我認同,社會對於你這個人的認識,開始會要有所轉變,而這一點是你很害怕的。
比如說,你一直很想要發揮你歌唱的專長,可是你很害怕,當別人知道你想要唱歌的時候,會影響你原本是個金融分析師,這樣的一個專業身份。
或者是呢你一直很想要動筆成為一個編劇,一直很想要寫作,但是你很害怕這麼做,會抵觸了自己身為一個會計師的身份,甚至於在你生涯過程當中,你不止一次遇到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我們卻一再的讓它溜走。
只因為呢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跟感受,會因為我們把握了這些機會,可能必須要有所改變,它會危及我們自己認定並且努力去實踐的一個價值觀。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一直活在別人怎麼看我,我要讓別人怎麼看我的這個看法,不受傷害的或不受影響,一直維持下去。
於是表面上,這些看法可能成就了你,但是這些看法也綁住了你,讓你的生命動彈不得,讓你一直停留在一個其實你不是很喜歡,甚至於你痛恨自己,但是卻離不開的一個身份角色跟環境。
甚至於我遇到一個朋友,他一直很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他跟我討論這件事已經討論了好幾年,而且他也存錢買設備買器材,然後試著拍作品…。
甚至於駕設了幾個網站,然後做了一些自己的粉絲頁上傳了個人的簡介,看似一切就是要準備啓動,但是他就一直不啓動。
他甚至於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他花了大筆的金錢跟時間,但是就是沒有真正的去推出,任何有系列或者是完整的作品。
每次問他他為什麼會這樣子,他可以告訴我一千萬個理由,不管是專業不夠啊!品質不好啊!或者他覺得他應該還有更好表現啦…等等這一類的。
總而言之他有說不完的理由,但是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是幫助他真正的跨出去。當你聽到這邊,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剛好我在書中讀到一個說法,叫做『回避法則』。回避法則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越是會威脅我們認同感的東西,我們越是會去回避!
而這一份認同感,可能就是剛剛所說的,你自己安身立命的角色,你自己希望別人首要去認識你的一個部分。可是這些部分跟你內心真正有渴望,有喜歡有熱情的,不一定是畫的上等號。
所以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就會發現,當我要帶著學生或者帶著我的個案,去看待一些真正的真實跟真正的真相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有時候是會回避的,甚至於是會抗拒的!
為什麼?因為真相有時候可能會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調整對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更強烈的叫做,你可能要先推翻自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信念;因為這些信念可能真的不必然為真,我們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我欺騙的幻覺裡面。
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他一直想像著有一個叫做「最完美的出發點」,最完美的狀況,可是我一直試圖的想讓他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能夠完成,並不是做最好的準備,因為當你準備到最好,你也不用出發了!
而是你是否願意先去跨出去,先透過跨出去得到的結果不斷的去修正,這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它才有辦法去成就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才不會被綁定,才不會被框在某個特定的角色跟價值觀裡面。
我再次強調,你要在哪一個角色跟價值觀那不重要,重要是如果你在的那個角色跟價值觀你不開心的話,那你不改變又能夠如何呢?
所以說到這裡,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他會逃避,他一直在實踐所謂的「回避法則」,通常的原因是什麼呢?通常的原因不是真相令人難以接受,通常原因是他根本不願意去看什麼叫做真相。
他寧可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裡,他寧可一直活在別人認為醫生很好,別人認為會計師很好,別人認為某某專業角色很好,但是那些真的很好,可是你不快樂啊!
那你真的去看待真相,真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包含你自己的真相,真的有這麼困難嗎?或許也有可能是你看到真相之後,你也放下一顆心,叫做我真的不適合當一個藝術家,這也是一個解答。
你也可以安心自在的繼續當你的專業人士,這不也是一種快樂嗎?可是最怕的是我們一直沒有打開眼睛跟耳朵,我們一直用我們的想像,在面對我們的人生。
於是當想像成為了一種綁架我們,或扭曲我們價值的存在的時候,請問一下你的快樂、你的自在,又要從何而來呢?
就好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叫做「知難行易」。你真的沒有去做的時候,你一直覺得好困難、好困難、好困難,可是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你回首一看,真的有那麼難嗎?
好像開始了之後,後面順順的就這麼接續下去了,對呀!這就是我們活在想像,還是活在真實裡面。
所以最後聊到這邊我很期盼你,其實看待真實或看見真實,它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蒙著眼睛跟朦著耳朵。
你可以想像,當你開快車在高速公路上,你的眼睛和耳朵都被遮起來,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然而你要平安的朝向你人生的目標,你要達到你生命的目的地,是不是第一件事情叫做打開眼睛跟耳朵呢?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關於「面對」這件事情,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門課它會花很多的時間陪著你,真正的學會什麼叫做「打開感官」。
我再次強調打開感官、看見真實,不等於你就要有天翻地覆的改變,搞不好看懂之後,你也才能夠安心的繼續維持現在生命,不是嗎?
可是當你沒有看懂的時候,你會帶著遺憾、你會帶著焦慮,你會帶著一種不確定,然後在你的人生裡面繼續的煎熬著。
所以不管我們要跟別人達成共識,還是跟自己達成共識,首先我們要做的叫做我們要先能夠還原真實,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我很待能夠在7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耳洞發炎長東西/瘤的處理方式(耳洞保養) - 女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後來又新打了蝴蝶結和他旁邊那顆、以及另一邊也是一次穿三個。 結果這三顆真的都一起爆了 當初發炎的真的蠻嚴重,長出一顆粉瘤在後面,但是當下我並 ... ... <看更多>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如果你發現脖子上有腫塊,請盡快檢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脖子上或耳後出現腫塊是很常見的。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由粉刺所導致,並不怎麼危險。它也可能是脂肪瘤。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嚇人,但這只是一團無害 ... ... <看更多>
耳朵旁邊長一顆東西 在 張英睿皮膚專科診所- 【表皮囊腫,俗稱粉瘤】 『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師,我的耳朵旁邊凸起一顆東西,我有去醫院看耳鼻喉科但擦藥幾天都沒有好?這不會是淋巴腫瘤吧?』 表皮囊腫俗稱粉瘤,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大部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