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其名不見其門
The seven gates to the City of London
倫敦金融城的七道城門
未來到倫敦可以尋找探險的旅行計畫 ✍️
.
🤔
不知道各位到倫敦旅行的時候,會在倫敦市中心的一些街道或是車站看到有 -gate 字尾的名稱。
像是倫敦地鐵車站有 Aldgate 以及 Moorgate 車站名稱,大家之前在搭倫敦地鐵,看到這些名字是否內心有所好奇他們的由來歷史?
看到這種名字的時候,是否有聯想到,以前這個地區,是不是真的有 "門" 的存在。
.
在18世紀以前,倫敦是真的有城牆以及城門圍起來的區域,大致上,就在現在Google地圖上所顯示 City of London的區域。
最初是由古羅馬人所建立,後來其他佔領生活在倫敦的人們,才又不斷整修重建這座倫敦城牆。
.
英國倫敦在古羅馬時期,大約是西元120年左右,由羅馬人開始建造倫敦城,也就是現在可以查詢到的 Londo Wall
大約在190年到220年,他們由英國肯特郡所搬運來的石頭,建立整個倫敦城的雛形。這座城牆所圍繞的區域,是由高六呎,厚度達三呎。
古羅馬人最初建造是為了作為抵禦外部侵襲,後來的人,把城門當成為收取稅收的要道。另外,有些城門的上頭是被建造作為監獄,還有些會在城門上掛上叛亂者的頭顱身體作為警示嚇阻作用。
西元二世紀,最先建立的城門有 Cripplegate, Aldgate, Bishopsgate, Ludgate 以及 Newgate
.
#倫敦的七道門
目前,可以找到的文獻資料顯示,倫敦城是有七道門,範圍是從現在的 Tower Hill 地鐵站,一直到 Blackfairs 地鐵站這個距離。
以倫敦泰晤士河為底,從地圖上,可以看得出大致上呈現半圓形的樣貌
七座城門的名稱分別有:👉
Aldgate
Bishopsgate
Moorgate
Cripplegate
Aldersgate
Newgate
Ludgate
.
對比古羅馬時代,可以看到 Moorgate 以及 Aldersgate 是後來出現。
👉
Aldersgate
這個名稱是來自於 撒克遜人時代,名字應該是來自於 Ealdred 或是 Aldred,這座城門是古羅馬人後期之後建造,是取代古羅馬過去的西側城門。
1603年,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進入英國倫敦城的時候,首次就是由這座城門所進入。
1666年,倫敦大火造成破壞,重建之後,一直到1761年才會移除。
.
👉
Moorgate
七座城門當中最晚被建立的城門,取名自 Moor fields。
1415年,由倫敦市市長Thomas Falconer所下令建造,1472年有翻修,1672年重建,一直到1762年整個被拆除
最原本的時候,這個位置只是一個後門般的小門,是為了讓居民方便通往才再建造。由於是比較晚期才建造,整個城門的高度也比較高。
.
👉
Bishopsgate
古羅馬人最初建造的城門,一直到15世紀漢薩同盟商人重建之前,還有兩次的重建紀錄。
過去,會將罪犯的頭顱放在城門上,以嚇阻不法人士企圖的進入倫敦城的功用。
1731年,市政府有做整修之後,一直到1760年,整座城門被拆除。
目前,可以在倫敦Wormwood Street 附近的建築物外牆上,留有這座城門位置的標記。
.
👉
Ludgate
有一說,這個名字時來自於國王King Lud的名字,在過去,也會被稱作 Flood 或是 Fleet 城門,因為,這座城門外就是銜接過去一條支流 River Fleet。
在過去,如果要去英國巴斯 Bath 這個著名的浴場城鎮,或是去倫敦的西南邊區域,都會從這座城門進出。
最後,是在1760年就被拆除,算是七座城門當中,比較早被整個移除的城門。
目前,可以在英國倫敦聖保羅教堂 St. Paul 附近的Fleet Street 找到過去紀錄的遺跡。
.
👉
Newgate
雖然是被稱作 "新門",但它並不是最新的城門,只是,在當年最初的古羅馬時代古城門當中,比較晚被建造,大約在西元857年就有此門存在。
從12世紀開始,這座城門就被當作是監獄,一直持續到1767年被拆除,這之間不管經歷幾次的重建,都是作為監獄使用。
.
👉
Aldgate
這個名字可能來自薩克遜人時代,從 Ealdgate 或是 Old Gate (舊門)而來。
從12世紀開始,就有多次的重建整修紀錄,城門上方還有小房間可以住人,最後是在1761年被移除。
現在,你可以在倫敦Aldgate 地鐵站附近的 Duke's Place 找到這座城門的遺跡位置。
.
👉
Cripplegate
位於倫敦巴比肯建築群區域,可以在 Wood Street 與 St. Alphage Gardens 之間區域看到這座城牆的建築遺跡,有保留部分城牆樣貌,就在教堂旁邊,可以Google地圖搜尋巴比肯 City Walls and Tower 。
這座城門名稱比較難知道緣由,可能是來自 "cripples" 這個字,或是 薩克遜人時代的 "crepel" 這個名字
.
.
😁
未來大家到倫敦旅行
在倫敦市中心金融城 City of London 遊玩時,不妨可以找看看這些古城門的遺跡,成為你與一般觀光遊玩所看到不一樣的倫敦風景。
.
聖保羅 由來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日行腳預告】劉厝里.西平里(1111)
🌲劉厝里
本里位於嘉義市西南郊,東臨台鐵道,西至大貴路與頭港里相鄰,南以大聖南街和水上鄉三和村為界,北以玉山路和港坪里為界,二戰後編為劉厝里,里名由來係因為里內有劉厝聚落,並沿襲日治時代的劉厝庄而命名。
美食
一葉日本料理餐廳
玉山早點
嘉義噴水雞肉飯博愛店
聖保羅烘培花園
自強麻辣滷味
真味水煎包
早安天光
景點
二二八紀念公園
廟宇
代天府(五府千歲)
諸羅榕樹王
玄真宮
🌲西平里
本里東有縱貫鐵路,西有四維路、玉山路,南有世賢路,北有中央排水溝,計20鄰。
美食
小蒙牛頂級麻辣養生鍋
數1數2炭烤香雞排
臭薯條
小波屋炸魚薯條
老牌專業石頭火鍋
家樂福夜市
kakalove優活館
涼麵四味果汁
粹自然健康風味餐
花見鮨
行家燒臘
聖恩素食自助餐
景點
中央排水溝為「番仔溝」,居民習慣稱呼為「番仔溝」。名稱由來,據傳說在鄭成功未佔領台灣前,嘉義是原住民聚處,無防止外敵,他們在里內挖築一修水溝(約在現今龍安宮邊),後被漢人填土整平而得名。日治時代屬於玉川町派出所(今跟之八掌派出所)管轄,行政名稱為玉川町第五保。其區域範圍包括今之西平、車店、垂楊、培元等四里。地籍登記沿用「車店段」。
經濟部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
廟宇
嘉義友愛教會
南隱宮
聖保羅 由來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來救救亞馬遜雨林?
#地球上最濕潤的熱帶雨林已燃燒了超過三個星期😰 據巴西的雨林保護機構統計,今年的野火有72843起,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了83%。在巴西的Mato Grosso和Para地區,這兩個得益於農業「改革」的地方,野火數量就激增!
在8月10號,亞馬遜地區的農民甚至宣佈確立了一個「fire day」,這是亞馬遜的喪歌!明目張膽的農民越來越多,因為政府組織的林間視察也越來越少。Bolsonaro的政府默許授權—— 「去吧,把樹砍倒,把地種起來,把牲畜養起來,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更強大。」
📣下周五 8/30公視主題之夜將播出【拉丁美洲:泥淖中的巨人】
拉丁美洲正面臨的政治新變局,左派遭到空前挫敗,右派在各地取得優勢——#極右派回到了巴西 ( Jair Bolsonaro 當選總統,人稱巴西川普 ) 、阿根廷由保守派掌權...#左派究竟為何潰敗?
導演亦採訪曾為「世界最窮總統」,烏拉圭前總統佩佩.穆希卡,這位前游擊隊戰士是拉丁美洲唯一讓國家持續穩定的左派領袖,被視為哲學家的他,對左派困境,又會有什麼見解呢。
● 8/30週五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ED4QXd5xAco
●與談來賓: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 陳小雀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亞馬遜雨林燒了3個星期,然而巴西政府和媒體死一般不聞不問...
這兩天,一個特殊的新聞出現在大家的視野,地球上最濕潤的熱帶雨林,已經燃燒了超過三個星期。
燃燒的是「地球之肺」,這個星球20%的氧氣製造機,地球上10%的物種聚集區,穿越了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的世界最大熱帶雨林——亞馬遜。
燃氣的火焰和濃煙籠罩在雨林上空聚集,天下的雨水和雲霧下不來,地面的溫度不斷升高,亞馬遜就陷在了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一個內部就已經在熊熊燃燒的火球。
那個每個地球人都聽過的上帝禮物,可能上帝要收回了。
而這次的野火,比起去年來說大為提前,提前到沒有人預料到,沒有人做好了防範措施。在一個沒人預料到的時間點,正在燃燒殆盡的不只是一個雨林,還有全人類的希望。
首先感受到人們反應的是位於千里之外的聖保羅:「毫無由來」地被濃煙、黑霧所包裹,整個城市像是處在沙塵暴的中東,
「誰來救救亞馬遜雨林?」
只是它的身邊不是沙漠,而是地球上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的熱帶雨林,日光之下太陽愈發詭異,城市被迫停電一個小時來處理這個宛如外星世界末日的危局。讓人不禁遐想:這麼多煙,這麼遠的地方,到底有多少樹從中充當了燃料?然後更多雨林燃燒的照片和視頻被揭露了出來,無休無止的火焰,像是魔法世界里的存在,燃出了一圈圈邊緣線,一邊是生命,一邊是地獄。直接被烤焦的生靈,或為了生命飛奔,只是植物沒有腳,不知道它們會不會在死亡面前恐懼?
在熱力圖里,亞馬遜雨林如一個正燒得通紅的烙鐵。這裡本該世界上最綠的地方。滴血之殤。在太空,衛星可以被清楚看到南美洲的煙霧繚繞,整個大陸像是處於一個正在沸騰的開水壺里的,可是那不是夢幻的水汽,而是樹木燃燒著的濃煙,黑色的可以嗆死人的毒氣。
大氣又因此狠狠吸進一大口溫室氣體,諷刺的是,從前這裡是地球上氧氣最富足的地方,曾經被寄予「氣候變暖最後的堡壘」這一厚望,在這些天,亞馬遜雨林變成了一個問題的肇事者。
可是這怪雨林自己嗎?
火不會自己無中生有燃起來的,火源是野火必不可少的前提,不同於大家的想象,在亞馬遜雨林這個地球上最濕潤的地方,天干物燥、自然起火、摩擦生火都是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所以,很可能是人為的點了一把火。而看到火燒起來了,沒有人在做任何事,因為這個巴西已經不是從前的巴西。
Jair Bolsonaro是去年一月才上任的巴西總統,他的競選口號是要改變這個國家的經濟,還要讓農民「大幹一場」,讓礦產資源紛紛被掘地而起。
於是他被選上了。
抗議了十多年,一直抱怨自己的農場、耕地、畜牧場地不夠的農民終於等來這一天,遇到這一個聽到他們心聲的「好總統」,「雨林那麼大,分一點給我們發展農業又何妨?」
這十幾年這個短見都被牢牢壓制住了:在國際社會的呼聲中,在國內環保機構的密切監視中,在大部分人都還沒有喪心病狂拿亞馬遜雨林冒險的時候,而現在,那些少數的惡魔們結伴而行,以通天的勢力反過來蓋過了「大多數」,農民們拿著斧頭砍倒雨林,然後對著那些還在淌著綠色汁液的樹樁,點起了最後一把火,自然魔法已經在一把把斧頭中慢慢消逝,而這把火,就劃開了雨林和荒地的最後界限。
從前雨林從上至下層次分明,各級生態系統自洽,樹冠層樹枝層灌木層,植物動物完美融入彼此…… 最底層則是完全黑暗,一場雨要10分鐘後才能從空中來到亞馬遜的大地上,如今一切都在消逝!這些繁盛到像是身處另一世界的樹木現在也不可能再有百年,重新長成一個壯麗。一旦所有植物燃燒起來,曾滋養雨林千年的土壤再不可能恢復如初,荒地、沙漠、灰燼就是它們此後的生命。
據巴西的雨林保護機構統計,今年的野火有72843起,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了83%。在一周之內,就有9507起新的森林火災被發現。在上個月一個月內,被人為火災毀掉的雨林就有870平方英里,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了278%,部分雨林地區的野火數量已經在去年基礎上激增了900%!!!在巴西的Mato Grosso和Para地區,這兩個得益於農業「改革」的地方,野火數量就激增!
在8月10號,亞馬遜地區的農民甚至宣佈確立了一個「fire day」,這是亞馬遜的喪歌!明目張膽的農民越來越多,因為政府組織的林間視察也越來越少。Bolsonaro的政府默許授權—— 「去吧,把樹砍倒,把地種起來,把牲畜養起來,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更強大」。
甚至,在國內著名的雨林保護科學機構INPE摸著良心發佈了一組「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驚人數據,試圖力證政策需要改變之後,這個機構的負責人Ricardo Galvão,被總統直接開除了…… 「這是假數據,一點也不準確」,對於質疑,一再只是搪塞說這是農民們燃燒雨林清出空地的正常現象,口吻讓我們想起另一位就在不遠處的總統。
而就算有了農民的第一把火源,如今大比例雨林處於燃燒之中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火勢更不至於擴散到千里之外的城市,是什麼在給了這場火施了魔法,讓不不可能變成現實?
——這個星球最濕潤的地方之一,也毫無疑問,變得越來越乾燥了,雖然亞馬遜雨林在這次燃燒前濕度還算正常,然而一個亞馬遜,管不了千萬個亞馬遜那麼大的毗鄰之地,它已經調節不了一些東西了。
近日,科學家悲觀地宣佈亞馬遜盆地「在吸收碳排放上面已經變得越來越不見效」,「這個地區對於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可能比我們先前預估的要少得多」,可是最恐怖的地方在於,亞馬遜雨林的燃燒像是和我們的生活處在平行時空里——沒有人理它。
整整三周,野火沒有得到任何救援,沒有直升機出動滅火,沒有本地居民自發組織滅火,所有人像都沒有看到這團火。而且,幾乎沒有幾個媒體在報道這個事情!!谷歌搜一下,報道寥寥無幾,彷彿這是一個不足掛齒的小新聞。是因為燃燒的規模太小不值得擔憂,還是明星演員的八卦太過精彩?「是要救救蜘蛛俠還是亞馬遜雨林?」
可是,在今年四月份巴黎聖母院不幸意外大火的時候,全世界的媒體全天無休地在報道呀?億萬富豪紛紛解囊相助啊?一個是人類文明的代表,一個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屬於人類的和非人類的,在災難面前真的有雲泥之別。
目前,還沒有絕望到底的是,人類唯一的回應是推特上的七十萬網友。在今年網友發起了「PrayForAmazonia」的標籤,不斷試圖提醒人群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網友們的評論條條說到痛點,比起拯救,摧毀來得多麼迅猛:
「可能當我們意識到我們不能吃、喝、呼吸錢的時候,人們才會覺醒吧!」
「親愛的推特,修理一下你的算法。親愛的用戶,祈禱吧。」
可是,它明明是和每個人類息息相關的東西啊。
「這是你的空氣。」
甚至有本來就覺得地球滅亡不遠的網友更加加深了絕望,如今,除了推特網友在隔空喊話,現實世界卻一點改變也沒有發生…… 「光是祈禱#PrayForAmazonia已經遠遠不夠了……」 公眾的拯救行動是有的,但在目前,它們只存在在推特上。
亞馬遜雨林在燃燒,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人類抵抗氣候變暖的最後屏障在被撕裂。而不僅是南美洲,在地球上最寒冷的西伯利亞,還有阿拉斯加,野火也在創紀錄地燃燒著!
能夠想象嗎?世界上最濕潤的地方和最寒冷的地方,變成了最大的火葬場!這事本身有多難以理解和令人震驚?!世界各地的野火匯集在一起會造成一年540億噸碳排放!本來是雨林、森林、草地這些極力遏止著碳排放的希望之地,就這樣被迫淪為了「元兇」。
是亞馬遜雨林欺騙了世人嗎?是世人欺騙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