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中西文化碰撞,經常發生在香港不同地區,眼可及步履可到,總有一個係左近。
在早期香港,傳教士為了吸引信眾,各出奇謀讓宗教「在地化」;六十年代更發展出不少糅合中國色彩的教堂,後來則被命名為「中華文藝復興」,九龍城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便是其一。座堂屋頂以瓦片鋪設,龍頭與白鴿石雕相映成趣,堂內亦有不少中國建築的裝飾。至於沙田道風山,裡頭建築同樣集佛道、基督教之大成,聖殿仿照北京天壇而設計,基督成了中國古人模樣,而入口的大型彩瓷壁畫「道風山全圖」,則用上山水畫技法繪畫基督教場所。還有西貢內海小島鹽田梓,廢墟上遺下的天主教畫像,讓人想起17世紀客家陳氏開始靠曬鹽為生,至18世紀天主教傳入,全島居民受洗的久遠歷史……
除了宗教場所,身在香港大學之內,以藍色瓦頂、迴廊、拱門等獨特中式建築設計的柏立基教育學院,為山下的現代化城市帶來有趣的對比;位處大坑半山,經修復後重開的虎豹別墅,由胡文虎設計,採用中國式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以至滿天神佛的華富邨神像山,近8,000個神像並列 山頭,各地信仰共冶一爐,無不是民間亦中亦西的趣味景致。
#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 #道風山 #鹽田梓 #柏立基教育學院 #虎豹別墅 #華富邨神像山 #discoverhongko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40的網紅Annie G C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月1日於何文田聖公會聖三一中學舉辦的嘉年華中擺設攤位,為在場小朋友及家長印上閃粉紋身。...
聖公會聖三一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鬧市中的公堂——前九龍寨城衙門】
前九龍寨城衙門(原為九龍巡檢司衙署)建於1847年,為九龍寨城遺址保存得最完整的建築物。衙門位於現時公園的中央,是清代朝廷「衙門」大鵬協府及九龍巡檢司衙署的所在地。九龍巡檢司是清代時期廣東省的地方官職,他們負責管治九龍、新界以及離島的鄉村。
衙門為一座三進兩院式的青磚建築,「前進」兩旁設有「耳房」(意指主房屋旁邊加蓋的小房屋),供衛兵駐守。正中央的部分為「二進」,是衙門的公堂,而位於衙門後方的「後進」則為守將官邸。衙門的牆身和柱礎則用青磚和麻石建成, 屋頂樑架採用傳統木材結構,屋頂鋪上素燒的筒瓦和布瓦。整座建築利用柱子和山牆支撐檁條和瓦頂,設計簡單實用。
1899年,英國政府接管新界後,以寨城官兵參與抵抗為由,威逼他們撤離。自此,衙門被不同團體租用,先後用作學校、醫務所及慈善活動等用途。1903年,聖公會聖三一堂牧師鄺日修向政府租用衙門,作為老人院和孤兒寡婦所,並起名為「廣蔭院」。而正門門楣上的Almshouse(濟貧院)亦因此被刻上。然而,大門兩旁的對聯則是1995年於公園建成時才撰寫。
除此之外,現時衙門外放置了兩尊嘉慶七年(1802年)的古炮。衙門內亦收藏了咸豐年間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所書寫的「墨緣」和「壽」字石碑,以及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刊刻會議」石碑。
前九龍寨城衙門於1996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繼而得以完整保留,成為九龍寨城的重要見證。
聖公會聖三一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he_ blanks x 維城觸蹟 HeritageFootprints.hk 香港情懷導賞團:龍城演義】
*為顧及各參加者的健康,所有參加者必須佩戴口罩參加導賞團,我們亦將是次導賞團名額人數減至二十人,請各位留意。
於港島探索過後,the_ blanks 與維城觸蹟來到了九龍城和馬頭角。與港島相比,九龍的發展相對較遲。因為九廣鐵路的興建,政府將當時原本在紅磡的牛房及屠房遷到馬頭角,而新牛房的興建,亦促使當區由小村落發展成食品處理及其副產品製造業區。如今的馬頭角沒有了製造皮革等工廠,但如今成了文化創作地的土瓜灣牛棚藝術村,成了九龍發展史的見證。
如今已消失了的九龍城寨,也是香港歷史相當重要的部份。九龍城寨「三不管」:中國政府不能管、英國政府不想管、香港政府不敢管,雖然是「罪惡溫床」,但如迷宮般的窄巷、不見天的建築發展、神秘的地下交易,都成了文化創作的題材,結果許多外國人對香港的印象,大多源於這住了30,000人的0.026平方公里的圍城。
這次我們第一次來到了九龍探索香港歷史,有興趣與the_ blanks 及維城觸蹟同行的朋友,可以pm The_ blanks 報名。
◆ 導賞團參觀景點
1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
2 馬頭角十三街
3 東方紗廠遺址
4 宋皇臺公園
5 聖公會聖三一堂
6 九龍寨城公園
7 美東村
8 楊侯古廟
9 石屋家園
香港情懷導賞團 - 龍城演義
嘉賓:
Facebook 專頁《維城觸蹟》 專頁創辦人
日期: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時間:14:00 - 16:30
集合時間:13:50
集合地點: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費用:the_ blanks 會員價:港幣壹佰圓正;非會員價:港幣壹佰伍拾圓正
【the_ blanks x 維城觸蹟 HeritageFootprints.hk 香港情懷導賞團:龍城演義】
*為顧及各參加者的健康,所有參加者必須佩戴口罩參加導賞團,我們亦將是次導賞團名額人數減至二十人,請各位留意。
於港島探索過後,the_ blanks 與維城觸蹟來到了九龍城和馬頭角。與港島相比,九龍的發展相對較遲。因為九廣鐵路的興建,政府將當時原本在紅磡的牛房及屠房遷到馬頭角,而新牛房的興建,亦促使當區由小村落發展成食品處理及其副產品製造業區。如今的馬頭角沒有了製造皮革等工廠,但如今成了文化創作地的土瓜灣牛棚藝術村,成了九龍發展史的見證。
如今已消失了的九龍城寨,也是香港歷史相當重要的部份。九龍城寨「三不管」:中國政府不能管、英國政府不想管、香港政府不敢管,雖然是「罪惡溫床」,但如迷宮般的窄巷、不見天的建築發展、神秘的地下交易,都成了文化創作的題材,結果許多外國人對香港的印象,大多源於這住了30,000人的0.026平方公里的圍城。
這次我們第一次來到了九龍探索香港歷史,有興趣與the_ blanks 及維城觸蹟同行的朋友,可以pm The_ blanks 報名。
◆ 導賞團參觀景點
1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
2 馬頭角十三街
3 東方紗廠遺址
4 宋皇臺公園
5 聖公會聖三一堂
6 九龍寨城公園
7 美東村
8 楊侯古廟
9 石屋家園
香港情懷導賞團 - 龍城演義
嘉賓:
Facebook 專頁《維城觸蹟》 專頁創辦人
日期: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時間:14:00 - 16:30
集合時間:13:50
集合地點: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費用:the_ blanks 會員價:港幣壹佰圓正;非會員價:港幣壹佰伍拾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