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5人都參與,新莊林毓軒說,線上皈依讓在家養病的媽媽,終能如願。她說,一件放不下的心事,接引她6年前參加大悲心水陸法會,當時就被慈悲平等、隨喜護持的雲端祈福深深打動;而聖嚴法師生活化、不迷信的智慧開導,全家也都很能認同,於是決定一起皈依,為世界祈福,希望助人的力量,能夠不斷地流轉。
==============================
📰法鼓山首度雲端授戒 助民眾開啟學佛之路
恰巧避開了颱風和疫情的警戒,法鼓山僧團首度透過網路舉辦的「祈福皈依大典」,於9月12日下午3點順利圓滿。溫馨的期勉、隆重的儀式,讓近7百位海內外與會民眾,誓願以三皈五戒為起點,從今踏上利他為第一的學佛之路。
為寬字、宏字輩皈依信眾,開示、正授三皈五戒後,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先恭喜三寶弟子們,都能得到護法善神的保佑和護持,並期勉記得佛教徒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實踐用佛法來感化自己的身口意,提昇人品要從自身做起,以利益他人來成長自己。
方丈和尚鼓勵修學佛法是積沙成塔,皈依後最好能夠隨時隨處稱誦佛菩薩聖號,安定自己的身心,還能夠隨分隨力參與禪修、佛學等課程,或做義工服務奉獻,增長慈悲和智慧。祝福人人都能以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以 #智慧 #心安 己,處處得自在。
弘化院監院常雲法師說,看似簡潔隆重的線上皈依,籌備並不容易,尤其典禮之前,全體都要先完成兩次互動測試、演練行儀,有80多歲的長者,主動花幾個小時和義工學連線;可以感受到每一位完成皈依的民眾,都是虔心誠願想成為修學佛法的三寶弟子,讓僧團法師備感讚歎。
常雲法師說明,原本疫情當下,難以舉辦大型活動,但人心不安,亟需安定、護佑的力量,所以僧團和義工都想成就這場雲端皈依。為此,還善用社群分成18個小組,隨時解決問題;本次 #皈依 者,都能先取得法鼓山首張電子版皈依證,日後也能回到道場,領取實體證明和雙面佛牌等結緣禮。
全家5人都參與,新莊林毓軒說,線上皈依讓在家養病的媽媽,終能如願。她說,一件放不下的心事,接引她6年前參加大悲心水陸法會,當時就被慈悲平等、隨喜護持的雲端祈福深深打動;而聖嚴法師生活化、不迷信的智慧開導,全家也都很能認同,於是決定一起皈依,為世界祈福,希望助人的力量,能夠不斷地流轉。
法鼓山表示,由於線上皈依的便利,海外共有11個國家、地區的民眾參與此次大典,正式向佛菩薩註冊,開始學佛。期盼皈依三寶的民眾,在學佛的菩薩道上,都能時時回到初發心,啟動善的心念,淨化自己、淨化社會;處處得遇善知識,圓滿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心願。
#法鼓新聞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對佛教而言,死亡,不是令人畏懼的黑夜,而是充滿無限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因此,面對摯愛親人的往生,我們可以選擇以清淨、祥和而又莊嚴的佛化儀式,來取代民間各式繁瑣、甚至喧囂的喪葬過程,給予往生者最美好而安心的祝福。 讓我們透...
聖 嚴法師 祝福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鼓山社會大學曾濟群校長特地與大家分享遠距教學面面觀,並引用 聖嚴法師說的:「生命的意義在不斷的學習與奉獻之中,成就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為說明會的舉辦目的提綱挈領。曾校長鼓勵學員,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現在是資訊時代,在不斷的學習之後,還要將所學奉獻出來,便是成就他人也是成長自己。
================================
📰線上有緣互成就 法鼓山社大辦課前關懷
法鼓山社大在疫情中開設諸多線上課程,讓學員都能宅家學習不中斷,2021年秋季班線上課程學員,更是來自全臺各地,從屏東到基隆都有民眾報名。基於線上授課模式與實體課程的不同,法鼓山社大特別在開課之前,邀請各班資深學員擔任班級義工,並於9/5舉辦線上培訓說明會,分享關懷的方法。
法鼓山社會大學曾濟群校長特地與大家分享遠距教學面面觀,並引用 聖嚴法師說的:「生命的意義在不斷的學習與奉獻之中,成就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為說明會的舉辦目的提綱挈領。曾校長鼓勵學員,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現在是資訊時代,在不斷的學習之後,還要將所學奉獻出來,便是成就他人也是成長自己。
社大的專職們也輪流分享校務協助事項及其意義,如線上課程行禮方式,保持師生彼此尊重、和諧相處的好傳統。此外,藉由心呼吸體驗,可以鼓勵學員觀照自己,感受幸福的心呼吸。還有數位禮儀及隨班小知識,期望每次課程都能在喜悅中順利圓滿。
社會大學廖素月主任還分享心靈環保與心六倫的理念,希望學員將理念帶入課程,讓線上課程也能營造歡喜和敬的互動。活動圓滿前,曾校長也再次勉勵資深的學員義工,疫情使人與人的距離增加,戴著口罩看不到彼此的微笑,希望大家能對別人多表現關懷。
此次說明會共有70多位學員參加,主持人侯秀燕用簡單的畫圓,帶領認識到習慣對自己與生活的影響,同學們並以聖嚴法師開示的「無我的智慧,安心安身;平等的慈悲,安家安業。無盡的感謝,安心安身;無限的奉獻,安家安業。」彼此做感恩與祝福。
了解更多社大資訊,各校區優質課程或活動相關資訊,可上法鼓山社會大學官網或FB查詢,網站( www.ddcep.org.tw ),也可電洽法鼓山社會大學服務中心(02)2408-2593分機9,法鼓山社會大學歡迎所有人一同來學習與成長。
#法鼓山社會大學
#線上課程
#法鼓新聞
聖 嚴法師 祝福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於疫情尚未平息,東初禪寺遵循防疫規範,為大眾想方設法,結合實體與網絡共修,完成修行的心願;除了現場30位僧俗代表,同時在線參與共修的民眾、家庭則有170多戶。大眾以精進念佛來表達慎終追遠的孝思和報恩,同時也為近年來世界各地嚴峻的疫情、天災、人禍、戰亂,一心念佛迴向,為眾生祝福、為世界祝禱,期望念佛和三時繫念佛事,為世界帶來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
📰東初禪寺中元報恩佛五圓滿 為眾生、為世界祝禱
時值中元孝道月,法鼓山紐約東初禪寺於9/1-9/5,在紐約象崗道場舉辦為期5天的「中元報恩佛五暨三時繫念法會」,由東初禪寺、象岡道場、舊金山和洛杉磯道場的法師們聯合帶領,和來自各地支援的義工,共同成就這場殊勝難得的法會。
由於疫情尚未平息,東初禪寺遵循防疫規範,為大眾想方設法,結合實體與網絡共修,完成修行的心願;除了現場30位僧俗代表,同時在線參與共修的民眾、家庭則有170多戶。大眾以精進念佛來表達慎終追遠的孝思和報恩,同時也為近年來世界各地嚴峻的疫情、天災、人禍、戰亂,一心念佛迴向,為眾生祝福、為世界祝禱,期望念佛和三時繫念佛事,為世界帶來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在壇場共修的代表,多是學佛較久的居士,繞佛、念佛、拜佛、跑香等等,都是體力的考驗。法會監香常華法師提醒大眾,跟著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開示教導,練習不斷放鬆身心、放下萬緣,把心安住在這句阿彌陀佛聖號上,把生死心、發願往生淨土的懇切提在心上,不把時間浪費在起煩惱或散心雜話,時時以一句佛號、一個發願來與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相應,念念不離佛號,念念也就在淨土。
佛五在9/5上午的大迴向、禮祖佛事後圓滿。下午3點半則啟建「三時繫念法會」,由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主法,象岡和舊金山道場的男眾法師擔任悅眾,大眾隨法師們攝受莊嚴的唱誦帶領,念佛誦經迴向為亡者祝禱,也透過主法法師的隨文開示,願眾生能與會聽聞佛法、心開意解,種下往生淨土的善根因緣。
東初禪寺表示,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是為了再還入娑婆廣度眾生,這是自利利他,莊嚴佛土,成熟眾生的大佛事。一聲阿彌陀佛就能了生死、得解脫,期盼大眾都能提起信、願、行,修學這般殊勝的法門,時時將身、口、意跟阿彌陀佛相應,並將功德迴向利益十方一切眾生。
#東初禪寺
#象岡道場
#舊金山道場
#法鼓新聞
聖 嚴法師 祝福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對佛教而言,死亡,不是令人畏懼的黑夜,而是充滿無限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因此,面對摯愛親人的往生,我們可以選擇以清淨、祥和而又莊嚴的佛化儀式,來取代民間各式繁瑣、甚至喧囂的喪葬過程,給予往生者最美好而安心的祝福。
讓我們透過影片,一起了解法鼓山所倡導的佛化奠祭,感受在告別式「追思祝福」儀程中,所傳達的「冥、陽兩利」安定作用,為往生親人送上最珍貴、平靜而又溫馨的臨別禮物!
#佛事
#生命教育
#大事關懷
聖 嚴法師 祝福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聖嚴法師的父母一生安分守己,走過戰亂艱苦,對於生活卻從不失望,這樣樂天知命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法師一生。在第三集的故事裡,家裡終於存夠錢送保康去鎮上小學讀書,但買不起學生服的保康卻遭受同學排擠,為了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保康爬上大樹,沒想到卻惹來了大麻煩!讓我們跟著聖嚴法師回顧頑皮童年,看看父親傳授給保康什麼樣的智慧與祝福,引領他勇敢向前走!
聖 嚴法師 祝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發現人生好風景:擁抱今天的理由,留心就會看見」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張光斗
內容簡介:
相遇時彼此燦爛,離別時各自祝福
緣分至此,我們美好如初
在歲月流轉之中,我們重複著人生的相遇和離別。當彼此的緣分交會,在最剛好的時光互相陪伴,是這樣的溫暖讓我們相信,漫漫長路之後終會遇見動人的風景。
人間的悲歡離合,終將在心裡映成最美好的風景
人與人之間的回憶甘美而動人,如同生命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每一道年輪。
這些人事今非,透過他溫柔真摯的筆,活躍在你我眼前,成為我們記憶中難以忘懷的人生風景。記得曾經與自己相遇的人、記得那些如煙的往事,是因為這一切造就了此刻的我們。即使今宵難聚首,仍可以期待他日再相逢。
寫給每個認真生活的你
從1994年開播至今,《點燈》節目已經走過25個年頭,是臺灣最長壽的談話報導型節目。25年來《點燈》紀錄了市井小民的生活樣態。從對人及對土地與社會的感恩為出發點,《點燈》持續以良善、正向的信念,讓每個人在黑暗中,仍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希望。
這次,《點燈》製作人張光斗,用他的一片赤誠,刻劃警消人員與生命搏鬥的光輝與征途。他質樸溫暖、筆下有情,除了向警消人員表達敬重與感謝之外,更將他對親友的思念、面對人生無常的幽思寄情於35篇小品裡,舉重若輕,感人肺腑。
用溫柔的守候消融悲傷,給你一個最寬厚的擁抱
在和煦的燈火中,帶你品嘗人情冷暖與生命況味
作者簡介:張光斗
祖籍安徽滁縣,父親是老兵。1953年出生在臺灣彰化縣北斗鎮的一個平日的清晨;父親不期待他能光中、光華,只要把小小的北斗鎮照亮即可,故名光斗。
曾任職電視臺劇務、記者、駐外特派員、編劇、製作人。
1994年製作訪談性電視節目《點燈》後,因緣際會親近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人生道路因而有了巨幅的改變。
《點燈》節目歷經臺灣社會的變動,最終不被電視臺的主流價值接納;他自《點燈》第十一年開始,先後成立協會與基金會,執著於維護這盞照亮臺灣社會正能量的燈火,長明不滅;至今剛好二十五個年頭。
他製作的節目雖然獲得好評,個人也得過「東元人文獎」、「世新傑出校友獎」等,但還是希望能低調地寫寫專欄,做好《點燈》節目與相關社會活動,便得以坐擁人生最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