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咗人鍊手牽手,823仲有個基督徒集會。
呢段時間,教會應該一直俾黃藍兩種聲音拉扯,更加好多人因為咁,驚唔合一,驚紛爭,驚教會分裂。所以,寧願多一句,不如少一句,避免爭拗。不少教會因此會提倡「政教分離」,教會內不談政治,只談信仰。不過,之前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牧師已經提到,政教分離的「政」,是指「政權」,教會不應與政權有任何關聯,影響其信仰價值,而不是遠離「政治」。
何況,今次事件,不只是黃藍,而是黑白。
當然總有支持政府嘅人話示威者搞事,係,示威者係搞事,但係為乜搞事?唔通真係有冷氣唔涼,要出嚟食催淚煙貪過癮?再者,就算搞事,示威者不斷被拘捕,但拘捕過程要用咁大武力?拘捕後仍然要虐打、羞辱?呢啲就唔係政見不同,而係是非黑白。所以,呢個已經唔係政見,而係作為一個「人」,我哋仲有冇良知。 而我哋信主嘅,主所賜下嘅聖靈,有冇提我哋指出惡行。
我哋可以保持沉點,聽憑主怒。不過,我又覺得,我哋身處呢個時代,我哋有冇好好做好自己嘅角色,為主作光?定還是我哋只係做四道牆入面嘅乖乖信徒?
基督徒嘅反送中上,好似未有一個以此身份嘅聚會,所以823集會都至關重要,讓人知道我哋唔離地,我哋關心「人」,我哋倚靠主,亦與人同行。
P.S. 1:文宣圖在留言。
P.S. 2:因為同手牽手撞時間,所以集會入面亦設有手牽手環節。
P.S. 3:為此禱告,求主憐憫。
聚會所分裂 在 西樓月如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先,我再重申,本人的立場非要教會事事發聲,而是當大眾社會面對重大且明顯的不公義、是非顛倒、人身安全受威脅,此等大是大非的事時,教會必須站在受壓者的一方,誠實、勇敢地批判欺壓者的不公行為。正如牧者教養群羊是非對錯,在羊迷失、走錯路時,牧者會指正牠正確的道路,而政府也是,在政府走錯路時,教會也應站出來指正政府的錯誤,引導牠回到正軌。
無奈地,當日不少教會在面對香港《逃犯條例》時,噤若寒蟬,不作聲,不表態。最後會眾自發聯署及上街緩助市民,信徒站在前線,而教會退得無可再後。就教會消極的態度,我聆聽到大致還是兩個原因。
第一,畏民。教會的會眾立場不一,當教會就政治表態時,意味某些持相反意見的會友將受打擊,甚至在教會中會覺得被孤立。作為牧者,是要作全會友的牧養,而行這事,無礙分裂彼此之間的關係,難以再牧養這些會友。為了不想撕裂會內會眾,也想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不損在主內的合一,教會只能保持沉默。
首先,我再重申教會對不公義的事的批判,是單純針對事件的本身性質而批評。如政府漠視民意,批評漠視民意;政府胡亂拉人坐政治獄,就批評胡亂拉人坐政治獄;警方使用過度暴力,就譴責該暴力行為。教會是針對事並非人,這正是如教會經常提及,是要恨惡罪,而不是恨惡罪人。
教會不想有損主內合一,但所謂的主內合一,是我們在教會內一同對基督真道的追求,包括仁愛、公義等價值。如果我們因為和諧,放棄對公義、真理的執着,對社會的是是非非置之不理,那麼教會的作用,則只餘下聚會所的功能,而不是基督在世的器皿。一個有原則的人,不可能會被所有人喜愛,因為他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就如一個廉潔的人,必定會受其他貪污的人討厭和唾棄,教會也應該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要知道,信仰本身就是要破碎的,如果有會眾不明白教會所為,應該用愛心教導他們,破碎他們的生命,學會了解時事及社會公義。要知道,教會就不公義的事發聲,並不是要唾棄相反意見的人,僅是要追求社會公義。一間教會,如果不想得失所有會友,就只能永遠保持中立,將自己退到一個非常安全、中立的位置,如隱世般不聞不問,結果就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失卻與社會同在,在黑暗之中作見證的機會。
其次,畏權。政府甚至背後的國家畢竟是極大的勢力。不少教會與政府關係密切,從中也有不少支助或合作項目,同時亦有教會,害怕惡法通過後,會遭到逼害,因此為了保護教會和會眾的安全、保持發展機會,也免於秋後算帳,因此不作任何表態。
但教會是真道守護者,面對不義之事,如果因害怕危險、或是利益而選擇退後,實是與罪惡妥協,跟再次出賣基督是無異。教會、教徒,理應面對罪惡,即使會身陷囹圄,仍要跟罪惡的權勢和妥協誓不兩立。如果是因說一句真話,教會會被強行遷拆,不餘一瓦一磚,教會亦應說該句真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乃教會奉守的聖經教導。
有些人說,涉及政治事件必然複雜,牧者實在不知如何判斷,因此保持中立也是無可厚非。但我認為,牧者乃奉上帝召命的牧羊人,必然熟讀聖經真理,有聖靈的帶領守望,也經常作道德判斷以教化群羊對錯。那麼為何,一旦涉及政治事件,就會不懂得作判斷?雖知道對錯就是對錯,加上政治仍然是對錯的問題。提及此言論的人,會否太低估牧者的智慧?信仰是全方面的,是生活的全部,但為何真理的教道當涉及政治時,牧者就會禁言不作教導,是否聖經的真理在政治領域是不適用?
我知道,牧者要牧養教會,需要考慮和顧慮的事太多,也有不少的困難。但有時,面對危難,可能就是簡單的行動,才是實踐信仰。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中立,必然是簡單一點和輕鬆一點,因為不須負責任和代價。只不過,教會所信仰的基督耶穌走十架路,其實祂也可以選擇一條比較輕鬆的道路,不一定要背起十字架,但祂為了神的公義和對世人的愛,還是選了一條苦路而走。
或許,從前教會不需作任何表態,保持中立便可,但時代不同,轉變亦大。政治和社會生活扣得密不可分,極權對自由社會的壓制步步逼近,不少人、包括年輕人離開教會,也是因為教會回應不到這個時代的需求,脫節嚴重,脫離群眾。但這一次,不少教會表態作見證,更多人是站出來做見證,這才是福音運動。敬拜並非在四牆之內,大家互相守望幫助也是做見證,而沉默是對極權的最大幫助。我只用愛心說誠實話,中立的教會,作為市民我感受不到這次你與我們同在。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教會也應當如此。
#基督徒 #教會 #HongKong
聚會所分裂 在 Lil' Ashes (小塵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西九《自由野》的自由啟示
楊天帥/《信報》副刊
:)
西九《自由野》的自由啟示
楊天帥/《信報》副刊
(原文太長,節錄草民音樂節相關部份)
上月,西九文化區舉行《自由野》大型文化項目。
一直以來,文化界對於西九最大的質疑是,「文化應該由民間自然生成,而不是官方培育」。為了直接回應這一點,《自由野》打着的正是文化民主的旗號,一如官方介紹所示:「走進《自由野》,可以自由叫、自由唱、自由跳、自由玩,只要您自得其樂,這片空間都容得下……在《自由野》的號召下,不分台上台下、幕前幕後,一同透過親身參與,盡情投入這個文化空間。從尋找到發現,這個《自由野》水晶球,又能否給予我們未來西九一些啟示?」既然開放是《自由野》的主題,也是文化界的渴求,今次城市定格就乾脆把版位開放,讓十二位參加者和團體直接反映意見,給「未來西九一些啟示」……
Gladys—市民(記者)
問:在《自由野》感覺如何?
答:有點「精神分裂」——主舞台人丁單薄(訪問時間為周六下午三時三十分),但愈往MaD@西九的方向走便愈熱鬧。似乎西九管理局和MaD 在揣摩市民的心理上有點差別。
其實我之前訪問過茹國烈,我覺得他的官方觀點是想把《自由野》弄成一個色彩繽紛、有外國藝人的嘉年華,所以他才會找來日本人打鼓。然而卻沒有很多人在聽。如果《自由野》要體現自由精神,是否應該由市民表演給市民看,會比較合理?
問:對正在看的草民音樂節表演有什麼感想?
答:我從Facebook得知,這活動無論觀眾還是表演者都反應熱烈。來到這裏,看到的是香港近年獨立音樂發展迅速。最近香港更多獨立樂隊了,似乎公眾也逐漸產生一種概念,意識到「除了上班以外還有生活」,懂得追尋工作以外的事情。
蔡志厚—草民音樂節主辦人
問:為什麼會辦草民音樂節?
答:因為草地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可以實踐很多事情。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踏上草地。最好的方法就是音樂。
問:如何挑選表演樂隊呢?
答:隨機的。因為我希望實驗看看,到底一個活動能開放到何種程度。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在嘗試當中,草民音樂節的觀賞音樂方式也是一場實驗。
問:你說的「開放」,與《自由野》的精神好像有共通之處?
答:《自由野》本身其實有些限制,令我們不太高興,例如入場要登記、佩戴手帶等等。作為一個搞音樂會的人,我不認為那是必要的。無論如何,我希望可以在《自由野》延續上次草民音樂節的精神,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妥協。
問:那你認為此一精神的延續成功了嗎?
答:成功了啊!本來有點擔心今天節目太多,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看到現在這樣(草地上坐滿人),我就放心了。
小塵埃——草民音樂節表演團體
問: 介紹一下你的樂隊?
答:我們叫小塵埃,有兩個成員,成立了一年左右。起這個名字,因為我們自覺很渺小,音樂也做得不十分好,但仍然跟大家分享我們的故事。
問:對香港獨立音樂的看法?
答:很樂觀!我們發現許多香港觀眾對獨立樂隊很受落,不是以前那樣只聽K 歌。加上現在香港舉辦很多大型音樂節,如Clockenflap、草民音樂節等,為獨立樂隊提供了很大的表演平台。
問:對西九和《自由野》呢?
答:本來覺得西九只是一個官方機構。去年的爵士音樂節就讓人有「政府掌權」的感覺。然而我發現今年很多不同團體也能申請在這裏搞活動,證明西九確實有它的自由度。至於《自由野》,節目如其名,非常自由。各種各樣的人能在這個平台聚頭,分享自己喜歡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問:為何待在草民音樂節,不去主舞台?
答:我們有很多朋友在這裏表演,所以要支持他們。
Daniel——來自南非的聖誕老人
問:你對《自由野》感覺如何?
答:很好!比Clockenflap更好,更舒服。本來我要參加聖誕老人聚會,所以不打算前來。後來轉念想,還是來看一眼好了。一看之下,覺得很喜歡,就打算繼續待下去。聖誕老人聚會甚麼的,遲些再算。
在草地玩音樂也是一個很好的點子。坦白說,今日的音樂質素比Clockenflap還要出色。
問:可有很多歌曲都是廣東話,不是嗎?
答:廣東話也沒所謂呀,一樣好聽。每個人都玩得很開心。
問:這種戶外藝術節,在南非普遍嗎?
答: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開心在香港也能看見這類活動,希望往後能參與更多。
問:對於西九,你知道多少?
答:我知道會有一個文化區,但不會在這幾年建成罷?我終究只能一邊期待,一邊享受現在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