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最能体现大男子主义的一句话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男人这个词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定义,而且被赋予了很多文化象征。 男人往往意味着责任、担当、胆魄、阳刚、大度等,而这些品质针对的对象便是女人。 这是自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以来逐渐形成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普遍认可的社会习俗。
这与法律、道德无关,但却往往因此被提上道德的层面。 在两往中,如果男人处事不当,就会被冠以不负责任的恶名,被人指责。 女人做错事,男人则需要宽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责以不够大度。 女人需要保护,男人需要不断直面问题。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化的思维习惯。 这也是大男子主义得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按照这个社会角色的认定,男人要一直保持冷静,遇事不惊慌,沉着地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角色互换,女人这么做了,遇到事情太过于冷静,男人则一定会被逼疯。 大部分男人都会觉得这样会显得自己懦弱、无能,甚至恼羞成怒。
余华在《爱情故事》这部短篇小说中描述的便是这样一个男人。
小说共有两个视角,一是讲故事人的旁观者视角,一是第一人称的当局者视角。 小说一开始便告诉读者这是关于两个少年的故事,就像是与讲述者毫不相关。 但当故事讲到一半时,讲故事的人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下子把人拉到现实,并告诉读者,小说中的女孩是「自己」的妻子,小说中的男孩则是「自己」。
然后接着继续讲故事。 可是没讲述多少,故事中的角色又变成了男孩与女孩。 主人公又开始成了一名旁观者。 等故事完结之后,又变成了第一人称的「我」。
这是一种比较奇诡的讲述方式,很少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看到。 这就像是望远镜,又像是显微镜,一会放大,一会拉远。 在往事与现实中间,不时的转换。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种场景的转换,而且是视角和思维角度的转换。 从局外人的角度和从当局者的角度,对待事情的看法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以一个故事开始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中间穿插着第一人称的视角,又能够将读者一下子扯进故事中,更容易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而且这样一来又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也同样是一个虚构的小说角色。 如果不明白这是部小说,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作者余华的亲身经历。 这就是文字的陷阱,语言的艺术。
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看似柔弱,需要被保护,但是却处处透漏着机智跟冷静的女人。 说是女人,其实不完全合适。 故事发生时,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她的这种性格在她一生中都在延续着。 当时她很冷静,十几年后,聊起这件事她同样很冷静。 而男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实中,都一直处于情绪激动和彷徨中。
女孩与男孩两人是青梅竹马,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 随着两人渐渐长大,两人间的爱情逐渐萌芽,在上中学时便确立了关系。 就像所有懵懂的少男、少女一样,两人对彼此的身体都很感兴趣。 于是在一天夜晚,在操场上,两人便发生了关系。 当时他们毕竟年轻,也没有考虑过这件事的后果。 令他们意外的是,女生的肚子竟然一天比一天大起来。
这件事给两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当时尚且在学习时期十六岁的两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不过对于此事的态度,两人却是截然不同。
男生显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逃离家乡。 「欲望的一往无前差点毁了我,在此后很多的日子里,我设计了多种自杀与逃亡的方案。 」他对一时的冲动表现出无比的后悔。「 在她越来越像孕妇的时候,我接近崩溃的绝望使我对当初只有几分钟天旋地转他的快乐痛恨无比。 」他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都是一场虚惊。
可是女生的表现却让男生感到吃惊。 「她面临困难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并未像我那样来势凶猛。 」当两人不确定是不是怀孕时,女生提出到四十里外的一个医院进行检查。 她好像做过很多的调查,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难事。 「她当时表现的冷静与理智使我暗暗有些吃惊。 」当男生还在害怕时,她已经开始仔细考虑问题的处理方案。
当女生提出要去医院检查时,男生虽然有短时间的心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如果真的证明怀孕所带来的后果的惊慌。 他想到他们会被学校开除,会被父母驱逐,会被街头巷尾的老乡戳脊梁骨。 「我们最后只能:『自杀』。 」
不过女生的想法却没有那么悲观。 她甚至将去检查这件事当作是一场别样的旅行。 她觉得结果并不会那么绝望。 父母肯定会惩罚她,但是不会驱逐她。 这样的结局也不会有多糟糕。 「她即便在惊慌失措的时候也从不真正绝望。
虽然如此,但是在男生眼里,女生的行为在他看来总是很冒失。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他都在告诉读者,女生是个累赘。 女生越是冷静,越是机智,他越是脾气暴躁。 仿佛一切的错都是女生的错,女生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两人决定到四十里以外的医院去检查时,男生决定独自去买票。 在这个过程中,要女生与他保持距离,不要显得两人很亲密的样子,免得被认识的人发现,泄露这个秘密。 可是女生对他实在情意绵绵,不管是他去买票时,还是两人分开来等车时,女生的一双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他。 这让男生十分生气。
当男生愤怒地朝着他走过来时,她还带着一副笑容迎了上去。 可是迎接她笑容的却是男生「凶狠」的表情。 「她的美丽微笑还未成长便被他摧残了。 」「他的神色有些凶狠」这种态度在随后的时间里还一直延续着。
在上车前,他同样交代女生,如果车上有认识的就分开坐,如果没有就座在一起。 上了车,女生先找位置坐下了,男生则站在车门前,假装往车外看。 这时女生一个劲地喊他的名字,他心中不耐,不得已坐到了她的身边。 虽然车上没有认识的人,但是女生的行为还是让他大为光火。
女生在这里其实表现得很机智。 她是想假装两人在车上意外相遇,然后叫他过来。 这也在情理之中。 她考虑的问题要比男生深刻地多。 两人从小就认识,大多数熟人都知道这件事。 如果两人在车上碰到熟人,两人又假装不相识,这才更让人怀疑。 不过男生显然已经被猪油蒙了心,怎么看她的行为都不爽。 尤其是看到她自作聪明、表情冷静、不知道事情严重性的样子,更加恼火。
当男生跟女生坐在一起时,女生还在跟他开玩笑,说肚子里的小孩动了。 「她的玩笑只能加剧我的气愤,因此我凑近她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闭上你的嘴。』
当两人来到医院时,男孩心中胆怯,不敢走进医院。 于是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后,他决定让女孩自己一个人进去,自己则尽量远离医院。 「他要让女孩独自去冒险,而自己则随时准备逃之夭夭。
女生直到此时仍然表现得很冷静。 当男生提出她自己一个人进去时,她没有怪罪他,反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而男生却跑到大街对面,来到一家商店里躲了起来,心慌意乱地等着答案,仿佛等着被宣判的罪犯一样。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女生终于从医院里走了出来。 他看到女生左右没人时从商店里出来与女孩汇合。 当女生告诉他自己真的怀孕了时,「男孩像一棵树一样半晌没有动弹,仅有的一丝希望在此刻彻底破灭了」。
此时的女生虽然也愁眉不展,但是心情却并不凝重。 她看到旁边的商店还跟男生说去逛一下街。 男生哪还有这心思,但是她却一而再地坚持,并且告诉男生自己喜欢商店橱窗内的一条裙子。
当十多年后,男生已经变成了男人。 他对这段回忆虽然仍有记忆,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当他看到一位名叫洪峰的作家的奇妙经历时,他深深为其所吸引,反而对自己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 其实十六岁那年的事对他来说已经是够惊心动魄的了,不比什么奇妙的经历要差。 当时他激烈的情绪波动与他后来的平淡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他内心深处,其实对这些经历已经厌倦,甚至想要忘记。 他的糟糕表现与妻子的冷静反应让他几乎窒息。
两人回忆当年决定去医院检查时的不同反应,态度已经很是说明问题。 女人是「颇有激情」,男人对她的这种反应是「十分生气」。 这让男人觉得自己在她面前就是个小丑。
小说在讲故事时一直穿插着两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这边一边在回忆当年青涩的爱情,一边男人却在跟女人说两人正过着「旧报纸似的生活」,想要与她分开。 女人仍是一如既往的冷静,而男人仍是一如既往的慌乱和彷徨。 到最后,女人只是用了句,现在你正丧魂落魄,便将男人彻底打败了。
女人成了男人摆脱不了的阴影。 女人对他越是柔顺,越是冷静,他心中越是慌乱,越是五味杂陈。
聪明反义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说,最能体现大男子主义的一句话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男人这个词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定义,而且被赋予了很多文化象征。 男人往往意味着责任、担当、胆魄、阳刚、大度等,而这些品质针对的对象便是女人。 这是自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以来逐渐形成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普遍认可的社会习俗。
这与法律、道德无关,但却往往因此被提上道德的层面。 在两往中,如果男人处事不当,就会被冠以不负责任的恶名,被人指责。 女人做错事,男人则需要宽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责以不够大度。 女人需要保护,男人需要不断直面问题。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化的思维习惯。 这也是大男子主义得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按照这个社会角色的认定,男人要一直保持冷静,遇事不惊慌,沉着地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角色互换,女人这么做了,遇到事情太过于冷静,男人则一定会被逼疯。 大部分男人都会觉得这样会显得自己懦弱、无能,甚至恼羞成怒。
余华在《爱情故事》这部短篇小说中描述的便是这样一个男人。
小说共有两个视角,一是讲故事人的旁观者视角,一是第一人称的当局者视角。 小说一开始便告诉读者这是关于两个少年的故事,就像是与讲述者毫不相关。 但当故事讲到一半时,讲故事的人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下子把人拉到现实,并告诉读者,小说中的女孩是「自己」的妻子,小说中的男孩则是「自己」。
然后接着继续讲故事。 可是没讲述多少,故事中的角色又变成了男孩与女孩。 主人公又开始成了一名旁观者。 等故事完结之后,又变成了第一人称的「我」。
这是一种比较奇诡的讲述方式,很少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看到。 这就像是望远镜,又像是显微镜,一会放大,一会拉远。 在往事与现实中间,不时的转换。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种场景的转换,而且是视角和思维角度的转换。 从局外人的角度和从当局者的角度,对待事情的看法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以一个故事开始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中间穿插着第一人称的视角,又能够将读者一下子扯进故事中,更容易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而且这样一来又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也同样是一个虚构的小说角色。 如果不明白这是部小说,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作者余华的亲身经历。 这就是文字的陷阱,语言的艺术。
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看似柔弱,需要被保护,但是却处处透漏着机智跟冷静的女人。 说是女人,其实不完全合适。 故事发生时,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她的这种性格在她一生中都在延续着。 当时她很冷静,十几年后,聊起这件事她同样很冷静。 而男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实中,都一直处于情绪激动和彷徨中。
女孩与男孩两人是青梅竹马,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 随着两人渐渐长大,两人间的爱情逐渐萌芽,在上中学时便确立了关系。 就像所有懵懂的少男、少女一样,两人对彼此的身体都很感兴趣。 于是在一天夜晚,在操场上,两人便发生了关系。 当时他们毕竟年轻,也没有考虑过这件事的后果。 令他们意外的是,女生的肚子竟然一天比一天大起来。
这件事给两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当时尚且在学习时期十六岁的两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不过对于此事的态度,两人却是截然不同。
男生显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逃离家乡。 「欲望的一往无前差点毁了我,在此后很多的日子里,我设计了多种自杀与逃亡的方案。 」他对一时的冲动表现出无比的后悔。「 在她越来越像孕妇的时候,我接近崩溃的绝望使我对当初只有几分钟天旋地转他的快乐痛恨无比。 」他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都是一场虚惊。
可是女生的表现却让男生感到吃惊。 「她面临困难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并未像我那样来势凶猛。 」当两人不确定是不是怀孕时,女生提出到四十里外的一个医院进行检查。 她好像做过很多的调查,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难事。 「她当时表现的冷静与理智使我暗暗有些吃惊。 」当男生还在害怕时,她已经开始仔细考虑问题的处理方案。
当女生提出要去医院检查时,男生虽然有短时间的心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如果真的证明怀孕所带来的后果的惊慌。 他想到他们会被学校开除,会被父母驱逐,会被街头巷尾的老乡戳脊梁骨。 「我们最后只能:『自杀』。 」
不过女生的想法却没有那么悲观。 她甚至将去检查这件事当作是一场别样的旅行。 她觉得结果并不会那么绝望。 父母肯定会惩罚她,但是不会驱逐她。 这样的结局也不会有多糟糕。 「她即便在惊慌失措的时候也从不真正绝望。
虽然如此,但是在男生眼里,女生的行为在他看来总是很冒失。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他都在告诉读者,女生是个累赘。 女生越是冷静,越是机智,他越是脾气暴躁。 仿佛一切的错都是女生的错,女生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两人决定到四十里以外的医院去检查时,男生决定独自去买票。 在这个过程中,要女生与他保持距离,不要显得两人很亲密的样子,免得被认识的人发现,泄露这个秘密。 可是女生对他实在情意绵绵,不管是他去买票时,还是两人分开来等车时,女生的一双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他。 这让男生十分生气。
当男生愤怒地朝着他走过来时,她还带着一副笑容迎了上去。 可是迎接她笑容的却是男生「凶狠」的表情。 「她的美丽微笑还未成长便被他摧残了。 」「他的神色有些凶狠」这种态度在随后的时间里还一直延续着。
在上车前,他同样交代女生,如果车上有认识的就分开坐,如果没有就座在一起。 上了车,女生先找位置坐下了,男生则站在车门前,假装往车外看。 这时女生一个劲地喊他的名字,他心中不耐,不得已坐到了她的身边。 虽然车上没有认识的人,但是女生的行为还是让他大为光火。
女生在这里其实表现得很机智。 她是想假装两人在车上意外相遇,然后叫他过来。 这也在情理之中。 她考虑的问题要比男生深刻地多。 两人从小就认识,大多数熟人都知道这件事。 如果两人在车上碰到熟人,两人又假装不相识,这才更让人怀疑。 不过男生显然已经被猪油蒙了心,怎么看她的行为都不爽。 尤其是看到她自作聪明、表情冷静、不知道事情严重性的样子,更加恼火。
当男生跟女生坐在一起时,女生还在跟他开玩笑,说肚子里的小孩动了。 「她的玩笑只能加剧我的气愤,因此我凑近她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闭上你的嘴。』
当两人来到医院时,男孩心中胆怯,不敢走进医院。 于是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后,他决定让女孩自己一个人进去,自己则尽量远离医院。 「他要让女孩独自去冒险,而自己则随时准备逃之夭夭。
女生直到此时仍然表现得很冷静。 当男生提出她自己一个人进去时,她没有怪罪他,反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而男生却跑到大街对面,来到一家商店里躲了起来,心慌意乱地等着答案,仿佛等着被宣判的罪犯一样。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女生终于从医院里走了出来。 他看到女生左右没人时从商店里出来与女孩汇合。 当女生告诉他自己真的怀孕了时,「男孩像一棵树一样半晌没有动弹,仅有的一丝希望在此刻彻底破灭了」。
此时的女生虽然也愁眉不展,但是心情却并不凝重。 她看到旁边的商店还跟男生说去逛一下街。 男生哪还有这心思,但是她却一而再地坚持,并且告诉男生自己喜欢商店橱窗内的一条裙子。
当十多年后,男生已经变成了男人。 他对这段回忆虽然仍有记忆,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当他看到一位名叫洪峰的作家的奇妙经历时,他深深为其所吸引,反而对自己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 其实十六岁那年的事对他来说已经是够惊心动魄的了,不比什么奇妙的经历要差。 当时他激烈的情绪波动与他后来的平淡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他内心深处,其实对这些经历已经厌倦,甚至想要忘记。 他的糟糕表现与妻子的冷静反应让他几乎窒息。
两人回忆当年决定去医院检查时的不同反应,态度已经很是说明问题。 女人是「颇有激情」,男人对她的这种反应是「十分生气」。 这让男人觉得自己在她面前就是个小丑。
小说在讲故事时一直穿插着两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这边一边在回忆当年青涩的爱情,一边男人却在跟女人说两人正过着「旧报纸似的生活」,想要与她分开。 女人仍是一如既往的冷静,而男人仍是一如既往的慌乱和彷徨。 到最后,女人只是用了句,现在你正丧魂落魄,便将男人彻底打败了。
女人成了男人摆脱不了的阴影。 女人对他越是柔顺,越是冷静,他心中越是慌乱,越是五味杂陈。
聪明反义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聊天,是指没有明确目的、随时随地即兴式的交谈。 聪明人往往利用聊天的机会,跟不同职业、不同辈分的人闲谈,可以扩大接触面,获得许多新的信息,甚至触类旁通,使有的人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聊天,还可以联络友谊,协调关系,调节心理,愉悦情怀,使你愁闷不快的心情在一吐之中得到开释,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一个聊天的习惯,他与秘书爱克曼每天工作之余都要闲聊一会儿,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他作品中那些天才的机智语言大多是从闲聊中得来的。 他嘲弄丑恶,讥讽世俗,用那喷玉吐珠般美丽的语言,写了一部《歌德咏叹录》,令世人惊叹不已。
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与好莱坞女明星英格丽. 褒曼的一段近乎争辩的闲聊也十分有意思。
一九四八年夏天,萧伯纳在伦敦的寓所里与造访的英格丽. 褒曼聊天。 闲聊中,萧伯纳听说英格丽. 褒曼主演过一部关于法国民族英雄贞德的戏,居然不是他写的那个同一题材的剧本,颇为不快,以近乎咄咄逼人的口气质问英格丽. 褒曼:
「你为什么不演我写的剧本?」
英格丽. 褒曼一笑,端起茶来,说:
「先生,我可以喝茶吗?」
「当然可以。 可是你为什么不用我写的剧本呢?」
英格丽. 褒曼又一笑,说:
「因为我不喜欢它。」
萧伯纳一听,惊呆了! 这是他在各种正式场合的谈话中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对他所写剧本的评价,过去他所听到的都是恭维和赞叹。 想不到在聊天中,这位女演员竟敢当其面如此唐突。
萧伯纳心平气和地问英格丽. 褒曼为什么不喜欢他写的剧本。
这位只有三十三岁的女演员在九十二岁高龄的文学大师面前,纯真得像个女孩子,她娓娓地申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萧伯纳的剧本把贞德写得太过聪明了,剧本中贞德的一些独白和对话不像历史上那个法国姑娘能说得出来。
萧伯纳哈哈大笑,故意刺激褒曼说:
「你这个大名鼎鼎的明星没演过我写的戏,证明你还没有入门呢!」
不料,褒曼更认真了,说:
「我真想演您写的戏,不过,您这个剧本的台词固然才华横溢,却是剧作家腔调,并不符合贞德的身分;您刻意地把贞德的精神世界描绘得那么尽善尽美,反而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褒曼的坦率真诚和独到见解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文学大师,一场聊天竟聊出了互相理解,使萧伯纳看到了自己剧本之不足,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这是在其他场合所得不到的。
从以上两个典型事例可以看出,聊天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可以海阔天空地闲扯。 但闲扯未必就闲。 聪明的歌德和萧伯纳则能从「闲」聊中聊出感情来,把无目的的聊天,变成有目的的语言交流和感情交流,终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聊天不同于庸俗低级甚至的说笑,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话题最好不要谈,更不能搬弄是非,贬低他人,更不要随便炫耀,导致别人反感。
声东击西,本为军事术语,意为表面上声张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是攻打西边。 它用在说话的技巧上,是指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让对方产生错觉,从而在有利的时机,以最好的方式解决要说的主要问题,达到预定的目的。
日本的DG公司经理山本村估与美国一家公司谈生意。 美国这家公司已经知道DG公司面临破产的威胁,就想用最低价格把DG公司的全部产品买下来。 DG公司经理山本村估面临两难抉择:如果不卖,公司的资金就无法周转;如果以最低价格卖给对方,公司就会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当时,山本村估的内心非常矛盾,但他是一位善于言辞的人,知道怎样去战胜对手。 当美方这家公司利用在洽谈中提出这些要求时,山本村估却若无其事地对随员说:
「你看一看飞往韩国的飞机票是否已经买好了,如若机票已拿到,明天我们就飞往韩国,那里有一笔大生意在等待我们。」
山本村估这段话的言外之意,谁都会理解,那意思就是:对美方这家公司的这桩生意兴趣不大,作不作都无所谓。
山木村估的这一招很厉害,使美方这家公司如同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由于急需这些产品,最后只得下决心还是以原价买了下来。 DG公司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个故事里山本村估把急欲与对方成交的本意隐藏下来,而故意把对方引向自己对成交不感兴趣的错觉,终于战胜对手,达到目的。 这就是声东击西的妙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