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穿衣服的猩猩付錢收批薩 外送員驚覺後嚇到後退三步!
#莫非編:大家的寵物也會收貨嗎🤣
收看完整版:https://reurl.cc/AgKV6E
#關鍵時刻–20200131
#黑猩猩 #外送收貨 #聰明實驗 #猩猩智商
同時也有15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內容為王》~文案・腳本・訪談製作實戰秘笈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NmjFDTyCO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user16611.piee.pw/3...
聰明實驗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眾所周知,海馬迴與記憶有關。但是,海馬迴是儲存記憶的地方嗎?如果用電腦來比喻的話,海馬迴算是硬碟嗎?還有,海馬迴「只」和記憶有關嗎?
如果你以為上述的答案都是「O」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上述每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全都是「X」!)海馬迴既非記憶儲存點,也不像是硬碟,更不只和記憶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密海馬迴!
《大腦好好玩》第八集語音+文字檔: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115cul003
在上一次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亨利莫雷森的故事;這位縮寫名叫 H. M. 病人在被切除了海馬迴及周邊組織後,科學家觀察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現象:
第一,莫雷森喪失了長期記憶,但卻保有短期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和長期記憶有關,而和短期記憶無關。
第二,莫雷森喪失了陳述性記憶,但是卻沒有喪失程序性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負責的是陳述性記憶,而和程序性記憶無關。
莫雷森和之前提過的幾個腦傷病例一樣,都是教科書中的典型案例。例如第四集布洛卡醫生的失語症病人小唐,以及第五集哈洛醫師的鐵路工人穿顱病人蓋吉。這幾個案例同樣知名,但若仔細檢驗,它們也同樣都有問題。我們現在就來幫大家挖掘一下其中的內幕,看看這位莫雷森的案例,有什麼奇怪的問題。
-\-\
壞掉的電腦與莫雷森的大腦
-\-\
首先,我們現在知道海馬迴受損之後,長期記憶中的陳述性記憶會受損,但短期記憶和程序性記憶不受影響。據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海馬迴受損後,陳述性記憶就會消失?此外,莫雷森不但失去了過去的陳述性記憶,他還無法形成新的陳述性記憶?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導致了這樣的現象?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想像以下的比喻:有一天,你家的小孩拿了一把菜刀,打開你的電腦主機殼,然後揮刀一砍,結果電腦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無法開啟之前存過的 word 檔;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仍然可以開啟新的 word 檔去打字,但是打完要存擋時,卻無法存擋。
莫雷森的問題幾乎和這台電腦一模一樣。莫雷森失去了舊的記憶,就好像這台電腦無法開啟舊的 word 檔一樣;此外,莫雷森可以聽懂指示、並依照指示操作,這就好像是這台受損的電腦仍可以用 word 來打字一樣。同時,莫雷森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內容,這就好像這台受損的電腦無法存擋一樣,只要一關掉 word 程式,裡面的內容就會消失的一乾二淨。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這台電腦出了什麼問題?莫雷森腦中的哪個機制出了問題?
-\-\
海馬迴硬碟假說
-\-\
根據這個電腦的比喻,大家可能會直覺地認為,海馬迴可能就是「記憶儲存」的位置。當這個負責「儲存記憶」的腦區壞了,自然就會遺失過去的記憶,也無法儲存新的資訊。
這有點像是電腦中的負責儲存檔案的硬碟壞了,導致過去的資料叫不出來,而且也無法儲存新的資料。我們姑且把它成為是「第一種假說」,或是「海馬迴硬碟假說」。
雖然「海馬迴硬碟假說」聽起來合理,但卻有一個問題:如果海馬迴真的是儲存記憶的地方,那海馬迴被破壞之後,記憶應該要全部消失才是;但是,莫雷森的陳述性記憶並沒有全部消失,而只是消失了手術前一兩年的記憶。
那我們該怎麼解釋這個奇怪的現象呢?
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方式就是:有可能手術只破壞了部分的海馬迴而已,因此只有一部分的記憶消失。關於這種說法,莫雷森的醫師史科威爾馬上根據他的手術方式提出反駁。
史科威爾十分自信地認為,自己已在手術過程中已經切除了全部的海馬迴;因此,這種懷疑海馬迴只有部分被破壞的說法,他覺得根本不對。
由於 1953 年的時候,沒有 MRI 磁振造影,所以大家也就只能暫時相信史科威爾醫生的說法、暫時相信海馬迴真的已經全部被切掉。既然海馬迴已經全部被破壞,但卻又有一些長期記憶依然健在,那就只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方法:長期記憶並不存在海馬迴之中,也就是「海馬迴硬碟假說」是錯的。
但是,如果海馬迴不是記憶的儲存地點,那海馬迴的功能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海馬迴硬碟假說」不對,那我們就勢必得要想出另一個解釋方法、另一種假說才行。
-\-\
海馬迴存寫頭假說
-\-\
有些人可能已經猜到,另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或許海馬迴並非記憶的儲存地點,而只是負責形成記憶和固化記憶的腦區。我們把這種猜測稱之為「第二種假說」,或是「海馬迴存寫頭」假說。
若用電腦來比喻:海馬迴並不是硬碟,而有點像是硬碟的讀寫頭;更精確一點來說,應該只有寫入的功能,所以應該是「存寫頭」;再換個比喻來說,海馬迴就像是筆一樣,負責寫下訊息,但是訊息最後是儲存在紙上面,而不是儲存在筆上面。
換句話說,這第二種說法認為,負責儲存長期記憶的位置,並不在海馬迴,海馬迴只是一個負責寫入資料的存寫頭、只是一支負責寫下資料的筆,而當這個存寫頭壞掉時、當這隻負責記錄的筆壞掉時,記憶就無法存擋。
以現在的證據來看,這個「海馬迴存寫頭」假說目前還算是大致正確。但是我們現在回頭去看當年大家的推論,其實會發現剛剛的推論,根本就是誤打誤撞、歪打正著。
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沒有 MRI,我們只能相信史科威爾的手術說詞;但當莫雷森在 1992 年接受了 MRI 掃描之後,大家一看到掃描結果都整個傻眼。
原來掃描結果顯示,莫雷森的海馬迴根本沒有被完全破壞,兩側的海馬迴大概還有 1/3 是完整的。換句話說,史科威爾根本搞錯了,他自以為完全破壞了海馬迴,其實卻只有破壞了一部分。
而當時大家誤信了史科威爾,才放棄了第一種「海馬迴硬碟」假說,推出第二種「海馬迴存寫頭」假說;沒想到 MRI 證據顯示,莫雷森的海馬迴還有許多地方完整,因此當時根本沒有證據可以直接推翻第一種海馬迴硬碟假說。
所幸在 1953 年莫雷森手術完成到 1992 年 MRI 磁振造影這三十幾年之間,又有了好幾個類似的案例和其他的生物學研究,因此有許多其他證據,都支持「海馬迴存寫頭假說」;要不然只靠莫雷森的案例,恐怕整個推論都要重新來過才行。
不過,雖然有這一段插曲,但最後幸虧有來自各方的其他證據,因此我們可以比較安心地做出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海馬迴比較像是記憶的存寫頭,而不是儲存記憶的硬碟。
-\-\
海馬迴是存寫頭或筆嗎?
-\-\
接下來又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莫雷森過去的記憶,有一些會被遺忘,但有些卻沒有被遺忘?如果海馬迴真的是記憶的存寫頭,那麼已經儲存過的記憶不是應該就會永遠存在嗎?為什麼有些已經儲存好的記憶,竟然會在海馬迴壞掉(也就是存寫頭壞掉)之後也跟著不見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位 UCLA 的心理學教授馬凱(Donald MacKay)提出了可能的解答。
馬凱教授專門研究人類語言能力與老化,他發現當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人的英文單字拼音能力會逐漸退化變差;同時,他還發現莫雷森的拼音和語言能力,退化得比一般人快很多。
馬凱在莫雷森 57 歲那一年測試了他的語言能力,發現莫雷森的語言能力幾乎接近 73 歲的老年人。針對這個現象,馬凱提出了他的假說:人類的記憶本來就會自然的消逝,所以必須要靠海馬迴來一直補強逐漸消逝的記憶。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之前提到的比喻其實並不精確。海馬迴並不像是電腦中負責寫入硬碟資訊的存寫頭,也不是負責在白紙上寫下資訊的筆,而記憶也不是硬碟或白紙上寫下的資訊。因為在這兩種比喻中,不管是硬碟或是紙上的資訊,都不會自然地逐漸消失。
對馬凱來說,海馬迴比較像是一把雕刻刀,記憶則像是雕刻在石頭上的字或圖案。由於石頭上的字或雕刻會隨著時間風化腐蝕,因此我們需要使用海馬迴這把雕刻刀來不斷的重新補強。
比方說,當我們每次聽到某個英文單字時,關於這個單字的記憶就會被重新補強一次。而一旦海馬迴受損,我們就無法再補強過去的記憶。這些記憶就會逐漸消失。
(雕刻刀比喻會不會在未來又被推翻呢?當然有可能!科學的演進就是不斷地以新證據推翻舊思想,例如利根川進的最新發現就顯示出海馬迴在記憶剛形成時也有一份記憶備份,下次有空再幫大家介紹:e.g. (英文)http://news.mit.edu/…/neuroscientists-identify-brain-circui…)
-\-\
海馬迴的其他功能
-\-\
莫雷森的案例,讓科學家無意見的發現了海馬迴與記憶之間的關聯性。隨著科學家對海馬迴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海馬迴其他的功能現在也逐漸被揭露。
現在我們知道,海馬迴除了和長期記憶中的陳述性記憶有關,其實也還負責了許多其他的認知功能。
比方說,剛剛提到的 UCLA 的馬凱教授就發現,海馬迴受損的病人也會有視覺認知上的異常。當病人的視野中出現一些奇怪的事物的時候,例如穿著鞋子的雞、或是比例大小不對的物體時,這些病人常常會偵測不到這些異常的物體。
此外,海馬迴受損的病人也常常會出現想像力上的問題,例如當醫生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在海灘上可以看到什麼情景時,他們只可以想像出來非常貧瘠的畫面。
-\-\
空間地圖
-\-\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海馬迴可能和空間巡弋以及建構空間地圖有關,換句話說,就是大腦中的 GPS。
說到腦中的空間地圖,我們就要從 1930 年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托爾曼(Edward C. Tolman)開始說起。在 1930 年代以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動物在認路的時候,是依靠路徑上接續出現的「路標」來尋找和記住路徑。
比方說老鼠學習迷宮走法時,可能是靠著記住一連串轉彎順序來走出迷宮(例如第一個叉路要右轉、第二個叉路要左轉、第三個叉路要直走等記憶方式來認路);當時的人們並沒有考慮到一種可能性,就是動物可能會在腦中描繪出整個迷宮的地圖、並藉此來規劃最佳路徑。
托爾曼則對這種想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動物其實有可能就是在腦中描繪出了整個迷宮的地圖、並藉此來規劃最佳路徑。而不是死板的去記住路徑上接續出現的「路標」來認路。
他之所以會提出這個想法,是因為他觀察一個完全不符合傳統理論的現象:老鼠會走捷徑!
他最為人知的一個聰明實驗,就是他先訓練老鼠走一條固定的唯一路徑,這條路徑就是先直走然後再右轉,然後就可以找到食物。換句話說,從整個空間的角度來俯瞰的話,食物是位於老鼠的右前方。
接下來,當老鼠完全學會走這條路徑之後,托爾曼就把這條路封死,然後給老鼠好幾條新的路徑,最後看看老鼠會怎麼重新探索迷宮。結果發現,老鼠會直接去走通往右前方的捷徑,然後直接走向食物的方向。
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老鼠只是透過記住一連串的轉彎順序來走出迷宮,那就不可能會出現這種走捷徑的行為。也因此,托爾曼認為,動物應該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套關於外在環境的心智地圖。
他甚至還進一步主張,心中的認知地圖,不只可以幫助動物和人類找到路,還能幫助我們記住自己曾經在某些地理位置上所經歷的事件。
托爾曼的這個想法,在 1930 年提出後一直備受爭議。大家之所以很難接受這個理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動物實驗中所觀察到的行為,似乎還有許多種不同的詮釋方式(例如老鼠可能會靠空氣中的氣味、或是實驗室中的電燈或其他路標來行動)。
而且,托爾曼當時也沒有足夠的生理實驗工具,可以證實動物腦中真的存在一張關於環境的內在地圖。既然沒有生理證據,大家也就一直沒有正視這個理論。
-\-\
位置細胞
-\-\
一直要到大約 40 年後,科學家才發展出微電極的技術,並從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中找到關於這種地圖的直接證據。1971 年,倫敦大學學院的歐基夫(John O’Keefe)使用微電極觀測神經細胞活動時,發現了「位置細胞」(place cells)。
而這些位置細胞,就是位於海馬迴之中。所謂的位置細胞,就是當老鼠身處迷宮裡的某個特定位置時,海馬迴裡的某些細胞就會變得活躍。
也就是說,當老鼠處於某一個位置時,有一些細胞會反應,當老鼠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時,又有另一些細胞會反應,就彷彿海馬迴裡有不同的細胞在表徵或對應著外在世界的特定位置一樣。
歐基夫認為這一些「位置細胞」表徵了外在空間,並在可以在腦中建構出一張認知地圖,透過這張認知地圖,老鼠就可以記住空間位置並且不會迷路。
在當時,「位置細胞」其實是個很新穎的看法。70 年代的學術界雖然認為海馬迴和記憶有關,但卻沒有想過海馬迴和「空間記憶」以及「導航」有關;大部份的人都認為,海馬迴應該是和「氣味記憶」有關。
當時大家普遍的批評歐基夫,認為這些「位置細胞」應該是「氣味細胞」才對,一定是歐基夫沒有辦法完全抹去空間中的氣味,所以老鼠才會在迷宮中不同的地點聞到不同的味道,這些神經細胞也才會被激發。
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這篇原創研究只發表在普通的期刊,而沒有辦法登上頂級期刊。這項發現,也因此一直沈潛無聞。
-\-\
格狀細胞
-\-\
30 多年之後,終於時來運轉。2005 年,歐基夫的博士後學生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夫妻,他們為了進一步研究位置細胞的訊息來源,決定切斷老鼠海馬迴周圍的腦區連結,想要看看訊息究竟是從什麼腦區傳入海馬迴。
他們不斷的切,切到最後剩下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的時候,發現當老鼠移動到特定的位置時,海馬迴中的這些位置細胞竟仍會活躍。因此他們合理推測,內嗅皮質應該和空間位置的定位也有關係,於是他們便進一步著手探究內嗅皮質內的細胞活動。結果就意外發現了「格狀細胞」(grid cells)。
這些「格狀細胞」,並不只是針對單一一個空間位置有反應,而是對許多空間位置都有反應;它們所對應到的諸多空間位置,連起來就像是一個棋盤格。這些棋盤格,就有點像是一般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所構成的方格一樣。
除了格狀細胞,他們還在內嗅皮質中找到了一種「頭部方位細胞」:當老鼠的頭朝向某個特定方位時,這些細胞就會活化。 這些細胞就好像是動物身上自帶的指北針一樣,只要觀測這些細胞的活動,我們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個時刻中的動物頭部方位。
幾年過後,這對夫妻在 2008 年又在內嗅皮質中發現了另一種細胞。這種「邊界細胞」會在動物靠近牆壁、或是圍欄邊界時有所反應。它們似乎可以計算動物與邊界之間的距離。
最後是 2015 年,又有第四種細胞登場。這種細胞會反映出動物的奔跑速度。這些細胞的放電速率,會隨著動物的移動速度而加快。如果「速度細胞」和「頭部方位細胞」配合,它們應該可以持續提供各種關於動物移動的訊息,包括速度、方向、以及自己和起始點之間的距離等等。
科學家猜測,海馬迴及其周邊腦區裡的這套導航系統,除了能夠幫助動物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之外,可能還會記錄下何處存在什麼事物,幫助我們建構出一套「腦中的認知空間地圖」。
以上這些由歐基夫和莫澤夫婦的發現,也幫助他們拿下了 2014 年諾貝爾生醫獎!托爾曼在將近 90 年前所提出的「腦中空間地圖」理論,如今終於逐漸真相大白!
以上就是關於「海馬迴」的故事。1953 年莫雷森切除了海馬迴之後,意外引發了關於記憶的科學研究。
現在我們終於逐漸明白,海馬迴就像是一把雕刻刀一樣,可以把記憶雕刻在腦中的記憶石板上,當石板隨著時間逐漸風化之後,記憶就會隨著消逝,而海馬迴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透過再一次的雕刻來補強這些記憶,一旦海馬迴受損,新的記憶就無法形成,舊的記憶也會逐漸消退。
此外,新的研究也指出,海馬迴也和視覺認知以及想像力有關;2014 年諾貝爾生醫獎的一系列研究也發現,海馬迴及周邊腦區還負責了空間導航和巡弋。
在上述的海馬迴故事中,我們看到莫雷森在一場手術之後喪失了自己的記憶,從此停留在永遠的現在式之中,不過科學卻因禍得福,整個研究記憶的科學世代,都因為莫雷森而留下了永恆的知識和回憶!
聰明實驗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眾所周知,海馬迴與記憶有關。但是,海馬迴是儲存記憶的地方嗎?如果用電腦來比喻的話,海馬迴算是硬碟嗎?還有,海馬迴「只」和記憶有關嗎?
如果你以為上述的答案都是「O」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上述每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全都是「X」!)海馬迴既非記憶儲存點,也不像是硬碟,更不只和記憶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密海馬迴!
《大腦好好玩》第八集語音+文字檔: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115cul003
在上一次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亨利莫雷森的故事;這位縮寫名叫 H. M. 病人在被切除了海馬迴及周邊組織後,科學家觀察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現象:
第一,莫雷森喪失了長期記憶,但卻保有短期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和長期記憶有關,而和短期記憶無關。
第二,莫雷森喪失了陳述性記憶,但是卻沒有喪失程序性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負責的是陳述性記憶,而和程序性記憶無關。
莫雷森和之前提過的幾個腦傷病例一樣,都是教科書中的典型案例。例如第四集布洛卡醫生的失語症病人小唐,以及第五集哈洛醫師的鐵路工人穿顱病人蓋吉。這幾個案例同樣知名,但若仔細檢驗,它們也同樣都有問題。我們現在就來幫大家挖掘一下其中的內幕,看看這位莫雷森的案例,有什麼奇怪的問題。
--
壞掉的電腦與莫雷森的大腦
--
首先,我們現在知道海馬迴受損之後,長期記憶中的陳述性記憶會受損,但短期記憶和程序性記憶不受影響。據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海馬迴受損後,陳述性記憶就會消失?此外,莫雷森不但失去了過去的陳述性記憶,他還無法形成新的陳述性記憶?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導致了這樣的現象?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想像以下的比喻:有一天,你家的小孩拿了一把菜刀,打開你的電腦主機殼,然後揮刀一砍,結果電腦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無法開啟之前存過的 word 檔;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仍然可以開啟新的 word 檔去打字,但是打完要存擋時,卻無法存擋。
莫雷森的問題幾乎和這台電腦一模一樣。莫雷森失去了舊的記憶,就好像這台電腦無法開啟舊的 word 檔一樣;此外,莫雷森可以聽懂指示、並依照指示操作,這就好像是這台受損的電腦仍可以用 word 來打字一樣。同時,莫雷森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內容,這就好像這台受損的電腦無法存擋一樣,只要一關掉 word 程式,裡面的內容就會消失的一乾二淨。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這台電腦出了什麼問題?莫雷森腦中的哪個機制出了問題?
--
海馬迴硬碟假說
--
根據這個電腦的比喻,大家可能會直覺地認為,海馬迴可能就是「記憶儲存」的位置。當這個負責「儲存記憶」的腦區壞了,自然就會遺失過去的記憶,也無法儲存新的資訊。
這有點像是電腦中的負責儲存檔案的硬碟壞了,導致過去的資料叫不出來,而且也無法儲存新的資料。我們姑且把它成為是「第一種假說」,或是「海馬迴硬碟假說」。
雖然「海馬迴硬碟假說」聽起來合理,但卻有一個問題:如果海馬迴真的是儲存記憶的地方,那海馬迴被破壞之後,記憶應該要全部消失才是;但是,莫雷森的陳述性記憶並沒有全部消失,而只是消失了手術前一兩年的記憶。
那我們該怎麼解釋這個奇怪的現象呢?
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方式就是:有可能手術只破壞了部分的海馬迴而已,因此只有一部分的記憶消失。關於這種說法,莫雷森的醫師史科威爾馬上根據他的手術方式提出反駁。
史科威爾十分自信地認為,自己已在手術過程中已經切除了全部的海馬迴;因此,這種懷疑海馬迴只有部分被破壞的說法,他覺得根本不對。
由於 1953 年的時候,沒有 MRI 磁振造影,所以大家也就只能暫時相信史科威爾醫生的說法、暫時相信海馬迴真的已經全部被切掉。既然海馬迴已經全部被破壞,但卻又有一些長期記憶依然健在,那就只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方法:長期記憶並不存在海馬迴之中,也就是「海馬迴硬碟假說」是錯的。
但是,如果海馬迴不是記憶的儲存地點,那海馬迴的功能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海馬迴硬碟假說」不對,那我們就勢必得要想出另一個解釋方法、另一種假說才行。
--
海馬迴存寫頭假說
--
有些人可能已經猜到,另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或許海馬迴並非記憶的儲存地點,而只是負責形成記憶和固化記憶的腦區。我們把這種猜測稱之為「第二種假說」,或是「海馬迴存寫頭」假說。
若用電腦來比喻:海馬迴並不是硬碟,而有點像是硬碟的讀寫頭;更精確一點來說,應該只有寫入的功能,所以應該是「存寫頭」;再換個比喻來說,海馬迴就像是筆一樣,負責寫下訊息,但是訊息最後是儲存在紙上面,而不是儲存在筆上面。
換句話說,這第二種說法認為,負責儲存長期記憶的位置,並不在海馬迴,海馬迴只是一個負責寫入資料的存寫頭、只是一支負責寫下資料的筆,而當這個存寫頭壞掉時、當這隻負責記錄的筆壞掉時,記憶就無法存擋。
以現在的證據來看,這個「海馬迴存寫頭」假說目前還算是大致正確。但是我們現在回頭去看當年大家的推論,其實會發現剛剛的推論,根本就是誤打誤撞、歪打正著。
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沒有 MRI,我們只能相信史科威爾的手術說詞;但當莫雷森在 1992 年接受了 MRI 掃描之後,大家一看到掃描結果都整個傻眼。
原來掃描結果顯示,莫雷森的海馬迴根本沒有被完全破壞,兩側的海馬迴大概還有 1/3 是完整的。換句話說,史科威爾根本搞錯了,他自以為完全破壞了海馬迴,其實卻只有破壞了一部分。
而當時大家誤信了史科威爾,才放棄了第一種「海馬迴硬碟」假說,推出第二種「海馬迴存寫頭」假說;沒想到 MRI 證據顯示,莫雷森的海馬迴還有許多地方完整,因此當時根本沒有證據可以直接推翻第一種海馬迴硬碟假說。
所幸在 1953 年莫雷森手術完成到 1992 年 MRI 磁振造影這三十幾年之間,又有了好幾個類似的案例和其他的生物學研究,因此有許多其他證據,都支持「海馬迴存寫頭假說」;要不然只靠莫雷森的案例,恐怕整個推論都要重新來過才行。
不過,雖然有這一段插曲,但最後幸虧有來自各方的其他證據,因此我們可以比較安心地做出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海馬迴比較像是記憶的存寫頭,而不是儲存記憶的硬碟。
--
海馬迴是存寫頭或筆嗎?
--
接下來又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莫雷森過去的記憶,有一些會被遺忘,但有些卻沒有被遺忘?如果海馬迴真的是記憶的存寫頭,那麼已經儲存過的記憶不是應該就會永遠存在嗎?為什麼有些已經儲存好的記憶,竟然會在海馬迴壞掉(也就是存寫頭壞掉)之後也跟著不見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位 UCLA 的心理學教授馬凱(Donald MacKay)提出了可能的解答。
馬凱教授專門研究人類語言能力與老化,他發現當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人的英文單字拼音能力會逐漸退化變差;同時,他還發現莫雷森的拼音和語言能力,退化得比一般人快很多。
馬凱在莫雷森 57 歲那一年測試了他的語言能力,發現莫雷森的語言能力幾乎接近 73 歲的老年人。針對這個現象,馬凱提出了他的假說:人類的記憶本來就會自然的消逝,所以必須要靠海馬迴來一直補強逐漸消逝的記憶。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之前提到的比喻其實並不精確。海馬迴並不像是電腦中負責寫入硬碟資訊的存寫頭,也不是負責在白紙上寫下資訊的筆,而記憶也不是硬碟或白紙上寫下的資訊。因為在這兩種比喻中,不管是硬碟或是紙上的資訊,都不會自然地逐漸消失。
對馬凱來說,海馬迴比較像是一把雕刻刀,記憶則像是雕刻在石頭上的字或圖案。由於石頭上的字或雕刻會隨著時間風化腐蝕,因此我們需要使用海馬迴這把雕刻刀來不斷的重新補強。
比方說,當我們每次聽到某個英文單字時,關於這個單字的記憶就會被重新補強一次。而一旦海馬迴受損,我們就無法再補強過去的記憶。這些記憶就會逐漸消失。
(雕刻刀比喻會不會在未來又被推翻呢?當然有可能!科學的演進就是不斷地以新證據推翻舊思想,例如利根川進的最新發現就顯示出海馬迴在記憶剛形成時也有一份記憶備份,下次有空再幫大家介紹:e.g. (英文)http://news.mit.edu/2017/neuroscientists-identify-brain-circuit-necessary-memory-formation-0406)
--
海馬迴的其他功能
--
莫雷森的案例,讓科學家無意見的發現了海馬迴與記憶之間的關聯性。隨著科學家對海馬迴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海馬迴其他的功能現在也逐漸被揭露。
現在我們知道,海馬迴除了和長期記憶中的陳述性記憶有關,其實也還負責了許多其他的認知功能。
比方說,剛剛提到的 UCLA 的馬凱教授就發現,海馬迴受損的病人也會有視覺認知上的異常。當病人的視野中出現一些奇怪的事物的時候,例如穿著鞋子的雞、或是比例大小不對的物體時,這些病人常常會偵測不到這些異常的物體。
此外,海馬迴受損的病人也常常會出現想像力上的問題,例如當醫生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在海灘上可以看到什麼情景時,他們只可以想像出來非常貧瘠的畫面。
--
空間地圖
--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海馬迴可能和空間巡弋以及建構空間地圖有關,換句話說,就是大腦中的 GPS。
說到腦中的空間地圖,我們就要從 1930 年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托爾曼(Edward C. Tolman)開始說起。在 1930 年代以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動物在認路的時候,是依靠路徑上接續出現的「路標」來尋找和記住路徑。
比方說老鼠學習迷宮走法時,可能是靠著記住一連串轉彎順序來走出迷宮(例如第一個叉路要右轉、第二個叉路要左轉、第三個叉路要直走等記憶方式來認路);當時的人們並沒有考慮到一種可能性,就是動物可能會在腦中描繪出整個迷宮的地圖、並藉此來規劃最佳路徑。
托爾曼則對這種想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動物其實有可能就是在腦中描繪出了整個迷宮的地圖、並藉此來規劃最佳路徑。而不是死板的去記住路徑上接續出現的「路標」來認路。
他之所以會提出這個想法,是因為他觀察一個完全不符合傳統理論的現象:老鼠會走捷徑!
他最為人知的一個聰明實驗,就是他先訓練老鼠走一條固定的唯一路徑,這條路徑就是先直走然後再右轉,然後就可以找到食物。換句話說,從整個空間的角度來俯瞰的話,食物是位於老鼠的右前方。
接下來,當老鼠完全學會走這條路徑之後,托爾曼就把這條路封死,然後給老鼠好幾條新的路徑,最後看看老鼠會怎麼重新探索迷宮。結果發現,老鼠會直接去走通往右前方的捷徑,然後直接走向食物的方向。
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老鼠只是透過記住一連串的轉彎順序來走出迷宮,那就不可能會出現這種走捷徑的行為。也因此,托爾曼認為,動物應該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套關於外在環境的心智地圖。
他甚至還進一步主張,心中的認知地圖,不只可以幫助動物和人類找到路,還能幫助我們記住自己曾經在某些地理位置上所經歷的事件。
托爾曼的這個想法,在 1930 年提出後一直備受爭議。大家之所以很難接受這個理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動物實驗中所觀察到的行為,似乎還有許多種不同的詮釋方式(例如老鼠可能會靠空氣中的氣味、或是實驗室中的電燈或其他路標來行動)。
而且,托爾曼當時也沒有足夠的生理實驗工具,可以證實動物腦中真的存在一張關於環境的內在地圖。既然沒有生理證據,大家也就一直沒有正視這個理論。
--
位置細胞
--
一直要到大約 40 年後,科學家才發展出微電極的技術,並從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中找到關於這種地圖的直接證據。1971 年,倫敦大學學院的歐基夫(John O’Keefe)使用微電極觀測神經細胞活動時,發現了「位置細胞」(place cells)。
而這些位置細胞,就是位於海馬迴之中。所謂的位置細胞,就是當老鼠身處迷宮裡的某個特定位置時,海馬迴裡的某些細胞就會變得活躍。
也就是說,當老鼠處於某一個位置時,有一些細胞會反應,當老鼠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時,又有另一些細胞會反應,就彷彿海馬迴裡有不同的細胞在表徵或對應著外在世界的特定位置一樣。
歐基夫認為這一些「位置細胞」表徵了外在空間,並在可以在腦中建構出一張認知地圖,透過這張認知地圖,老鼠就可以記住空間位置並且不會迷路。
在當時,「位置細胞」其實是個很新穎的看法。70 年代的學術界雖然認為海馬迴和記憶有關,但卻沒有想過海馬迴和「空間記憶」以及「導航」有關;大部份的人都認為,海馬迴應該是和「氣味記憶」有關。
當時大家普遍的批評歐基夫,認為這些「位置細胞」應該是「氣味細胞」才對,一定是歐基夫沒有辦法完全抹去空間中的氣味,所以老鼠才會在迷宮中不同的地點聞到不同的味道,這些神經細胞也才會被激發。
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這篇原創研究只發表在普通的期刊,而沒有辦法登上頂級期刊。這項發現,也因此一直沈潛無聞。
--
格狀細胞
--
30 多年之後,終於時來運轉。2005 年,歐基夫的博士後學生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夫妻,他們為了進一步研究位置細胞的訊息來源,決定切斷老鼠海馬迴周圍的腦區連結,想要看看訊息究竟是從什麼腦區傳入海馬迴。
他們不斷的切,切到最後剩下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的時候,發現當老鼠移動到特定的位置時,海馬迴中的這些位置細胞竟仍會活躍。因此他們合理推測,內嗅皮質應該和空間位置的定位也有關係,於是他們便進一步著手探究內嗅皮質內的細胞活動。結果就意外發現了「格狀細胞」(grid cells)。
這些「格狀細胞」,並不只是針對單一一個空間位置有反應,而是對許多空間位置都有反應;它們所對應到的諸多空間位置,連起來就像是一個棋盤格。這些棋盤格,就有點像是一般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所構成的方格一樣。
除了格狀細胞,他們還在內嗅皮質中找到了一種「頭部方位細胞」:當老鼠的頭朝向某個特定方位時,這些細胞就會活化。 這些細胞就好像是動物身上自帶的指北針一樣,只要觀測這些細胞的活動,我們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個時刻中的動物頭部方位。
幾年過後,這對夫妻在 2008 年又在內嗅皮質中發現了另一種細胞。這種「邊界細胞」會在動物靠近牆壁、或是圍欄邊界時有所反應。它們似乎可以計算動物與邊界之間的距離。
最後是 2015 年,又有第四種細胞登場。這種細胞會反映出動物的奔跑速度。這些細胞的放電速率,會隨著動物的移動速度而加快。如果「速度細胞」和「頭部方位細胞」配合,它們應該可以持續提供各種關於動物移動的訊息,包括速度、方向、以及自己和起始點之間的距離等等。
科學家猜測,海馬迴及其周邊腦區裡的這套導航系統,除了能夠幫助動物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之外,可能還會記錄下何處存在什麼事物,幫助我們建構出一套「腦中的認知空間地圖」。
以上這些由歐基夫和莫澤夫婦的發現,也幫助他們拿下了 2014 年諾貝爾生醫獎!托爾曼在將近 90 年前所提出的「腦中空間地圖」理論,如今終於逐漸真相大白!
以上就是關於「海馬迴」的故事。1953 年莫雷森切除了海馬迴之後,意外引發了關於記憶的科學研究。
現在我們終於逐漸明白,海馬迴就像是一把雕刻刀一樣,可以把記憶雕刻在腦中的記憶石板上,當石板隨著時間逐漸風化之後,記憶就會隨著消逝,而海馬迴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透過再一次的雕刻來補強這些記憶,一旦海馬迴受損,新的記憶就無法形成,舊的記憶也會逐漸消退。
此外,新的研究也指出,海馬迴也和視覺認知以及想像力有關;2014 年諾貝爾生醫獎的一系列研究也發現,海馬迴及周邊腦區還負責了空間導航和巡弋。
在上述的海馬迴故事中,我們看到莫雷森在一場手術之後喪失了自己的記憶,從此停留在永遠的現在式之中,不過科學卻因禍得福,整個研究記憶的科學世代,都因為莫雷森而留下了永恆的知識和回憶!
聰明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內容為王》~文案・腳本・訪談製作實戰秘笈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NmjFDTyCO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user16611.piee.pw/3levqu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9k1c-8GUg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g4mjq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6開課!】《關係探索工作坊》用隱喻鬆動卡住的關係,讓愛流動~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topic/18
[ 12/5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10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topic/9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參考資料:
一、作者 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動物思考的時候,人類能學到什麼?》。馬可孛羅出版。
聰明實驗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科學終將勝利,台派潘建志醫師甘冒洗版,甘冒圍剿對高端疫苗提出的勇敢質疑
這是陸之駿在施打 #高端疫苗 過世前十五天,八月十九號在他臉書上質疑比利潘醫師對於高端疫苗分析的文章:【2016年獲民進黨禮讓參選台北市中山區立委選舉的潘建志,放話高端未提供第一劑疫苗施打28天後中和抗體效價,質疑高端疫苗保護力,立刻被藍軍統媒放大宣傳。
事實上,高端Phase 2的論文,卻明白寫著:第一劑後29天中和抗體效價為430.5。
潘建志又叫Billy Pan或比利.潘,是部落格、Plurk時代的網紅。手機網路興起後,他轉至《大話新聞》、《新聞挖挖哇》之類所謂綠媒談話節目。
很難理解他為什麼突然這樣亂講話——我只能說:疫情使人瘋狂!】
一個人過世是個悲劇,但過世的人是你認識的人時,一切就不是機率和數據這麼簡單了。陸之駿的妹妹陸之淇所說的一樣,「一個死亡數據的背後,是曾經鮮活的生命,是為家人親友和戰友深愛的人。」
我可以作證,比利潘是絕對的台派,所以我也跟陸之駿有一樣的疑惑,身為一個台派,你為什麼不跟其他人一樣,相信政府相信黨,相信高端,不惹事端呢?這個疫苗所謂的科學流程,到底有那裡不妥不當到比利潘,潘建志醫師寧願抱著被黨內前輩質疑,寧願被眾多蝦兵蟹將圍剿的風險,也要站出來說話呢?
根據新頭殼的報導,【國產高端疫苗16日開放預約,將於23日起開打,精神科醫生潘建志今(19日)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在閱讀高端不久前釋出第2期臨床實驗論文(1)後,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只打第一劑,會產生中和抗體嗎?不知道,沒有數據,找不到,連這篇論文都沒寫」,但卻遭網友留言洗版。
潘建志表示,論文裡中和抗體662數字,是解盲記者會宣佈的,在免疫橋接時和AZ比較,也寫進中文說明書裏。但之前都語焉不詳,他看到論文才知道,這是打完了第2劑疫苗,從實驗開始後第57天測到的數字。潘質疑「那只打第一劑,會產生中和抗體嗎?」,但翻閱過整篇論文,潘建志說「不知道,沒有數據,找不到,連這篇論文都沒寫。」】
在潘建志醫師的發文最後說,疫苗議題,Untouchable。網軍滾開,去玩別的議題。從最早吹哨的中國李文亮醫師開始,全世界在新冠肺炎的戰鬥上,已有無數位醫師犧牲生命,和藍綠白政治立場無關,這是全人類和病毒之間的鬥爭,無路可退,科學終將勝利。
#科學終將勝利 ,讓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無可逃避,無可閃躲,不能扭曲,也不能造假的科學。疫苗是科學,它不該是個政治議題,不該是行銷議題,不該是網紅說打了變美變聰明還會微醺跟打高粱一樣的荒謬丑角議題,科學就是科學,意圖用義和團的輿論影響壓倒科學,終將失敗。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0:00 血栓怎造成
27:00 為何醫界鮮少人出來反對高端
34:00 高端沒有第一劑的中和抗體數據
48:00 免疫橋接不能取代第三期臨床實驗
56:00 人類長久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會對心理造成影響?
01:01:00 covid-19會引起風暴式的發炎反應
01:03:00 wfh造成家庭壓力升高?
01:06:00 3月潘建志呼籲政府多買疫苗.打疫苗 就已被出征
01:14:00 五類人不能打高端 政府需充分告知施打者
01:39:00 mRNA的疫苗更新較易
聰明實驗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豪雨造成許多菜類泡湯,價格也跟著攀升。小黃瓜、高麗菜漲了一倍,香菜更是猛漲數倍,讓攤商都不敢擺出來賣。台南許多小吃都得要香菜提味,如今價格大漲,品質也難以控制,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則呼籲消費者聰明消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1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