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們會中年,都希望還有一份工作]
我演講的場次不多,今天上午這一場,我倒是一口答應。主題是鼓勵企業雇用中高齡者,我只問了一個問題,誰來聽講?對方說是企業主﹑人力資源主管,以及部門用人主管,我心裡閃過一個念頭:
「終於讓我逮著機會﹗哪有拒絕的?」
練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就等這一刻,要跟這些掌握用人生殺大權的關鍵人物親自說明,用中高齡者是他們的使命,以及責任﹗而且不只是錄用,還要協助員工儘量保住工作,不要輕易失業,因為—
一旦失業,中高齡者要再就業真的困難﹗
所以最好不要淪落到失業的地步……否則必須面對「求職下流化」四個現象:
💚1.去專業化:
很難再回到本來的專業職,知識﹑技能與經驗一夕化為烏有,一概不被承認,甚至被認為是包袱。
💚2.非典型化:
很難再找到編制內的全職工作,等著他們的多半是兼職﹑時薪﹑派遣﹑外包等職務,職涯變得不穩定,容易成為流浪工作者。
💚3.薪水下滑:
很多中年人的薪水加不上去,便想求職,可是面試後都來問我:「外面是不是很不景氣?」其實不是,而是比起年輕人,他們「又老又貴」而不自知。
💚4.職位降低:
很難再回到原來的職位,因為中高階主管的位子本來就少,而且很少流動,很少出缺。還有,這種位子用的多半是老闆信任的人。
再來看勞動部的調查,會發現上面這四個下流化現象,會造成中高齡求職困難,像是—
💚求職困難原因第一名:82%卡在年齡太大的問題上
💚求職困難原因第二名:55%卡在薪資無法令人滿意
💚求職困難原因第三名:32%卡在職位不如預期上
一名社會新鮮人初次求職,平均花2個月,中高齡者卻長得多,65%花了15個月才加入勞保,足足6倍有餘﹗另外35%呢?極有可能找到的是不具勞保的黑戶工作,或找太久到最後成了怯志求職者,索性不出來求職了﹗像這類不求職的人口,是不計算在失業率裡,這也使得失業率嚴重被低估。
說這麼多,我的用意是在強調一件事,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業,中年人沒有負氣離職的資格,只有委曲求全的條件。當然,中年失業不完全錯在自己,很多情況是外在因素所逼,比如產業更迭﹑市場競爭﹑企業購併,甚至上下兩代接班,新主子會逼走一批老臣,因此非戰之罪的比例不低,不必過度歸咎於中年人。
再從統計數字來看,馬上就能感受到一個台灣就業市場的問題: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我經常講課問在座的聽眾,台灣平均幾歲退休?起初一面倒,都說65歲;直到我講了2萬名學員之後,現在比較有人會答58歲。這個數字上的出入,說明什麼?大家想的是65歲退休,卻在58歲退,是非志願的結果,也就是—
被逼退﹗
這是2016年的數字,當時日本是69歲退休﹑韓國是72.9歲,所以我真心感到台灣的企業在雇用員工上未善盡社會責任,遠不如日韓兩國。不僅於此,太多的統計數字都證明,在照顧員工上,台灣的企業做得太差﹗從以下兩個數字即可知道:
💚台灣經濟成長的GDP在1997年之後,越來越多落入企業的口袋裡,員工分到的比例越來越低。現在企業拿走51%,1,100萬上班族才分得46%。
💚台灣上班族的固定薪占薪資的64%,低到成為亞洲第一﹗也就是說企業不只薪資凍漲16年,拿走大半利潤,還讓員工的薪資不穩定,靠變動薪度日。
我並不是要鼓吹勞資對立,可是統計數字看多了,心很悲涼﹑很氣憤。其他國家的企業,目的也是賺錢,他們面對的困難與競爭不比台灣少,為什麼他們做得到,而我們的企業這麼貪婪與苛刻?是不是因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善良的台灣人?這是欺負人哪﹗
這是我答應這場演講的源由,在座的不論人資或主管,也都是員工呀﹗如果大家有這個覺醒,有使命感一點﹑積極作為一點,一定能夠改變這個就業市場,幫助中高齡者安居樂業,防範於未然,不至於鬧到失業地步,再來困難求職。換個角度來看其他員工失業,不也在預演自己的未來嗎?
在演講起初,我問這些聽眾,中年求職困難最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結果態度不佳是第一名,其次是工作技能跟不上,還有人說健康體能﹑薪水太高﹑職位不合,至於年齡太大則很少人舉手。這說明什麼?我們對中高齡者隱藏著歧視,包括刻板印象,卻毫無自覺。
Mobile 1是很多科技人在上面的論壇,有人問,如果你是老闆,要不要用中高齡?討論熱烈,卻幾乎一面倒:
不用﹗
第一名理由也是指稱中高齡者態度不佳,說他們老油條,偏偏能力差,還想要高薪與當主管,結論主要是這個:
「中高齡不是資深,而是落伍與不更新。」
這當然有部分事實,難怪年輕人看不慣中高齡者。固然中年人要自我檢討﹑與時俱進外,企業也要提供升級與轉型上的協助,千萬不要讓員工10年或20年固守同一個領域﹑同一個職務﹑同一個技能,最後成為「房間裡的大象」,龐然大物卻被視而不見,失去亮點,最後被棄之如蔽屐,造成企業與員工雙輸。
企業可以做什麼?比如:
💚跨部門專案
💚輪調制度
💚職務再設計
💚轉型培訓
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到中高齡,都希望老而有所用,因此為現在的中年人盡一份心力,積極開拓出職涯的可能性,等於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本人,何樂而不為?
本文讀了受益,請留言+1
職務再設計中高齡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預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扶養比及扶老比逐年增加,越來越多人不敢在65歲就放心退休,因此我們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立法完成,要來保障中高齡勞工的就業權益。原本要在5月施行,因疫情造成就業市場波動的緣故,延至12月4日施行。
雖然下週就要開始施行了,但台灣勞動環境,包括公部門,是不是有實施上的困難?
最近新北、台南環保局招考清潔隊員都出現高齡報考者,因法令規定不得有年齡歧視,高齡者都可以來考試,但是問題來了:
1、清潔隊的考試包括體能與爆發力,背十幾公斤的米袋往返跑,這是清潔工作唯一必要的項目嗎?對於中高齡勞工再度就業,這樣的考試項目是不是一種歧視?
2、《勞基法》第54條、雇主可強制65歲員工退休,這條規定並未拿掉,新北市環保局對此表示,超過65歲高齡者就算考上清潔隊,仍會依勞基法規定,一到職就要求辦理退休。這不是一個很奇怪的情況嗎?
因此,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即將施行上路時,除了增加勞雇雙方的誘因之外,我要求勞動部注意四件事:
🔸中高齡勞工的再就業,受限於體力不足,所以有些行業別不適宜,那是否會限制了中高齡勞工的再就業機會,勞動部要如何解決?
🔸有些年長者因為生理狀況受限,可能有老花、聽力不佳,這個部分,勞動部是否可以透過職務再設計或提供就業輔具去提高就業機會?讓年長者可以做更適合他們的工作。
🔸《勞基法》第54條依舊適用,僅管政府祭出補助鼓勵雇主僱用高齡屆退者,可能只會吸引到原本就打算留用中高齡勞工的雇主,為弱勢高齡者創造工作機會(新聘)的效果有限,配套又是什麼?
🔸有關協助中高齡就業的相關補助(例:求職津貼、僱用獎助……等)是否能有效提高中高齡勞工的就業情況?當補助沒有了,會不會發生雇主將中高齡勞工辭退的問題?
🔍 建國國會報告
職務再設計中高齡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務再設計–建立適合高齡者的職場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將於12月4日公布實施,在實施之前我關注政府於本法實施後,對於企業與高齡者的具體協助是否到位。
職務再設計的目的在於:打破各項職務現有的框架,以針對特定對象量身訂做一套套,具普遍性,人人適用的工作模式。進一步再依據勞動者的個人的單一需求作為模式微服調整。
若政策期待高齡者於退休後被企業持續聘僱,或是再就業。便要同時滿足企業透過將現有的職務再行設計,為高齡者提供專屬的職務與各項條件;以及要讓高齡者樂於從事那些工作,而不至於為了顧及經濟安全工作而委屈、或是勉強去從事那些不友善的職務。
大抵上,除了現今職業安全衛生署所專長的工具改良、輔具應用性的職務再設計項目。政府應該提供更全面的協助,包括:職務型態與勞動時間;工時、報酬與社會保險資格;有薪休假保障;職業安全;契約關係;再雇用、雇用、解雇之權利義務等範疇。
唯有透過職務再設計,將原有職務改良、創造出高齡者專屬的工作,青銀共創才有可能實現,並且高齡者透過持續就業方式,以維持身體健康、經濟安全、與社會參與的活力老化理想才得以實現。
職務再設計中高齡 在 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微電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高齡 者 職務再設計 改善工作環境、改善工作設備機具、提供就業輔具、改善工作條件、調整工作方法及流程0800-777-888. ... <看更多>
職務再設計中高齡 在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 【「中高齡職務再設計計畫」即日起受理 的推薦與評價
為營造友善職場就業環境,及活化中高齡及高齡者勞動力之運用,桃園市政府就業服務處透過辦理「中高齡職務再設計計畫」,協助中高齡及高齡者排除工作障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