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職場冷暴力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前台北市內湖一處未立案的老人安養中心發生火災造成三人死亡,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改其一貫的言語風格,回應民眾自己要看去的地方有沒有合格,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
柯文哲的話語中充分展現其傲慢、粗魯、無情的性格本質。他有想過罹難者家屬的感受嗎?就像他先前以極其戲謔的口氣要想自殺的人去河濱公園自殺,有在乎自殺者家屬、在生死之間痛苦掙扎的人的感受嗎?一個不在乎他人感受、甚至刻意在傷口上灑鹽、哪裡有傷往哪裡打的人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政治人物嗎?
包括在筆者先前的文章也分析過,柯文哲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失言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人格結構或精神狀態,台灣政壇類似的負面教材也不勝枚舉。語言即是行動,語言的真實的效應不見得比肢體暴力輕微。如果這些表現被輕輕帶過當成失言甚至玩笑話,這個世界上將不存在言語霸凌和仇恨語言,不是嗎?
柯文哲有一句名言是「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柯文哲所說的良心指什麼,他有沒有良心,筆者不太清楚。但柯文哲不夠細心恐怕已是除了柯粉以外的全民共識,或者他都把心思都用在政治算計和鬥爭,開拓他的政治回收事業版圖,擺脫「四趴黨」的笑名,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認真對待人的感受,就像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厲聲叱責部屬。
柯文哲的問題不僅反映出政治人物欠缺自省能力和坦然面對問題的政治道德,也反映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會讀書和考試就好」和得過且過的扭曲價值觀,忽視對他人的話語和情感表達與感受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不夠細心。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稍微細心一點的人會覺得格格不入,因為生活中粗心粗魯的人無所不在。在百貨公司美食廣場用餐,特別是人擠人一位難求的時候,一旦你的座位被其他人相中成為獵物,他們就會用眼神監控你的座位的狀況,甚至使出包抄或包圍策略,人就愣在你的座位旁邊,好像沒長嘴巴不會問「請問你們是不是要離開了,我們可以坐這個位置?」
筆者有個自然而然微不足道的習慣,開門進出商店的時後會看有沒有其他人要進出,如果有,都會先把門拉著,讓其他人先進出。很多人不僅對這樣的基本禮貌無感,更有可能因為自己開關門不小心撞到或夾到其他人。
防疫期間搭電梯應該不要交談,但很多人似乎完全不理會告示(即使沒有告示也不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依然我行我素,強迫其他人聽他們講辦公室的八卦或者下一餐吃什麼。如果有像筆者這樣「多管閒事」的人給予善意的提醒,肯定被狠「青」一頓。又或是,站在靠近控制面板的人禮貌上要問其他乘客要到的樓層,總還是有些粗魯的乘客直接伸手從你的胸前面前穿越「社交距離」按按鈕。
類似柯文哲這樣的政治人物放縱自己嘴巴的狀況在職場、學校、咖啡店、各種日常生活場域並不罕見,甚至就是日常的一部份。這些類似的狀況和所有的言語騷擾和霸凌都具有共同的因素,都是從「只是開玩笑何必當真」開始,形成一種輕蔑、忽視到壓迫的情感結構。
諸如此類的言語行為和特定空間裡的舉止應對牽涉到是否逾越相互尊重的「安全與舒適距離」,是否同理週遭任何一個人的感受。這些都不應該只靠(甚至不見得需要)類似「把博愛座禮讓給有需要的人」的標語提醒或道德規勸,更不應該依賴嚴刑峻罰或道德魔人的詛咒。比較根本的是,每個人懂得主動去理解和重視他人的感受,進而懂得反身性地管理與照料自我的言行、儀態、情緒乃至靈魂(如果還有的話)。
以上談的都牽涉到維持(或維護)距離的課題,距離因著默契與親疏關係而有所調整。筆者甚至認為,即便在如同家庭這樣的私密領域,還是必須在相互理解的條件下,保有不應妥協、不容侵犯的個人隱私和情感自主的聖域,絕不可因親近生狎褻。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呀呀學語的孩童)的情感都應該被理解被重視,由此建立彼此的相互信賴與尊重。這是一個兼顧理性與感性、民主化的(家庭)情感應有的模式。
回到本文的主題,政治領域更不可能脫離情感。分析政治領域的情感因素的角度相當多元,在此無法一一詳談。正義經常始於對壓迫的憤怒,但是不能只有個人化的憤怒,必須要能昇華為對普世律法的尊敬和對苦難的關懷,甚至類似諾斯邦(Martha Nussbaum)那樣的法哲學家更會強調寬恕的重要。
一個抗議警察暴力或反壓迫的抗爭行動、一場推翻極權統治的革命、一個國家的誕生都必須以共同的情感作為動力,可以是悲傷,可以是亢奮,可以是生死與共的使命感。
當然,我們從一些極端政治和當下正侵襲全球的民粹主義浪潮都可以看到情緒挑撥和動員,特別是憤怒和仇恨。目前正加緊入侵台灣的中國除了持續假新聞攻擊和軍機挑釁之外,也早已透過代理人和媒體(讀者們自行對號入座),對台灣社會進行各種情緒政治鬥爭,企圖讓台灣人陷入情緒風暴,特別是懷疑和仇視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政府,混淆我們的判斷和價值觀,失去對彼此的信賴,甚至否定現實。
面對不論在私領域或公領域的各種情緒挑釁、侵犯和壓迫,,都必須先設法冷靜下來,生氣輸一半,自責、失去信心和勇氣輸更慘。不逃避,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面對問題,包括各種言語騷擾與霸凌,還有中國對台灣的情緒政治鬥爭。
柯文哲曾經喜歡把「政治很簡單,找回良心而已」掛在嘴邊,也許「那個沒有用了」,所以最近比較不常聽他講,但是該講的幹話、垃圾話、傷人的話一句都沒少。
如果有所謂的政治噁男團,團長柯文哲當之無愧。而那最近頻頻以小燈泡命案攻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瑜、哪裡有傷痛往那裡打的黃士修aka黃土條,則是這噁男團的生力軍,大家別忘了他領軍的重啟核四公投案,噁男大爆發的戲碼即將上映。
噁男肆意侵犯情感距離,當然沒有細心的特質,更不可能溫柔而堅定。台灣的公領域充斥這樣的噁男,莫不是上天對台灣人生命力的考驗。
民主選舉不只選政策,也選誰具有細心照顧、安定人民情緒的能力。日前澎湖駐軍因為出任務而丟棄八十多杯飲料的訂單,雖然老闆基於挺國軍的愛國情操自行吸收成本,蔡英文總統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利用巡視澎湖的機會特意去光顧這家飲料店,買了一百多杯送給國軍。
政治某種程度上都是表演,差別在於夠不夠細心,有沒有誠意,就像一部虛構的電影如果能夠感動人心,就是好電影。
蔡英文總統此舉同時安撫了國軍內部,也修補軍民的情感和互信。在台灣面臨中國強力侵犯的關鍵時刻,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中國透過代理人進行情緒動員和鬥爭的材料。蔡英文總統此舉雖然只是小事情上的細心關照,防禦台灣的效應並不小於一架軍機和一顆飛彈。
個人並不認為細心是女性的專屬特質,本質上並非如此,而那樣的說法恐怕也只是噁男推卸責任的託辭,父權規訓女性的話語術或道德謊言。
當台灣人因為防疫成效備受國際肯定,台灣人的民族驕傲大幅提升,我們如果在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繼續粗心粗魯,那種驕傲不要也罷。
最後,筆者想迴向政治場域的眾噁男們一句話:「政治其實不容易,從細心開始!」光只是忌妒和仇視不會讓你們變得更好,更贏得人民信賴。
職場冷暴力英文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台北市內湖一處未立案的老人安養中心發生火災造成三人死亡,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改其一貫的言語風格,回應民眾自己要看去的地方有沒有合格,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
柯文哲的話語中充分展現其傲慢、粗魯、無情的性格本質。他有想過罹難者家屬的感受嗎?就像他先前以極其戲謔的口氣要想自殺的人去河濱公園自殺,有在乎自殺者家屬、在生死之間痛苦掙扎的人的感受嗎?一個不在乎他人感受、甚至刻意在傷口上灑鹽、哪裡有傷往哪裡打的人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政治人物嗎?
包括在筆者先前的文章也分析過,柯文哲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失言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人格結構或精神狀態,台灣政壇類似的負面教材也不勝枚舉。語言即是行動,語言的真實的效應不見得比肢體暴力輕微。如果這些表現被輕輕帶過當成失言甚至玩笑話,這個世界上將不存在言語霸凌和仇恨語言,不是嗎?
柯文哲有一句名言是「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柯文哲所說的良心指什麼,他有沒有良心,筆者不太清楚。但柯文哲不夠細心恐怕已是除了柯粉以外的全民共識,或者他都把心思都用在政治算計和鬥爭,開拓他的政治回收事業版圖,擺脫「四趴黨」的笑名,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認真對待人的感受,就像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厲聲叱責部屬。
柯文哲的問題不僅反映出政治人物欠缺自省能力和坦然面對問題的政治道德,也反映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會讀書和考試就好」和得過且過的扭曲價值觀,忽視對他人的話語和情感表達與感受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不夠細心。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稍微細心一點的人會覺得格格不入,因為生活中粗心粗魯的人無所不在。在百貨公司美食廣場用餐,特別是人擠人一位難求的時候,一旦你的座位被其他人相中成為獵物,他們就會用眼神監控你的座位的狀況,甚至使出包抄或包圍策略,人就愣在你的座位旁邊,好像沒長嘴巴不會問「請問你們是不是要離開了,我們可以坐這個位置?」
筆者有個自然而然微不足道的習慣,開門進出商店的時後會看有沒有其他人要進出,如果有,都會先把門拉著,讓其他人先進出。很多人不僅對這樣的基本禮貌無感,更有可能因為自己開關門不小心撞到或夾到其他人。
防疫期間搭電梯應該不要交談,但很多人似乎完全不理會告示(即使沒有告示也不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依然我行我素,強迫其他人聽他們講辦公室的八卦或者下一餐吃什麼。如果有像筆者這樣「多管閒事」的人給予善意的提醒,肯定被狠「青」一頓。又或是,站在靠近控制面板的人禮貌上要問其他乘客要到的樓層,總還是有些粗魯的乘客直接伸手從你的胸前面前穿越「社交距離」按按鈕。
類似柯文哲這樣的政治人物放縱自己嘴巴的狀況在職場、學校、咖啡店、各種日常生活場域並不罕見,甚至就是日常的一部份。這些類似的狀況和所有的言語騷擾和霸凌都具有共同的因素,都是從「只是開玩笑何必當真」開始,形成一種輕蔑、忽視到壓迫的情感結構。
諸如此類的言語行為和特定空間裡的舉止應對牽涉到是否逾越相互尊重的「安全與舒適距離」,是否同理週遭任何一個人的感受。這些都不應該只靠(甚至不見得需要)類似「把博愛座禮讓給有需要的人」的標語提醒或道德規勸,更不應該依賴嚴刑峻罰或道德魔人的詛咒。比較根本的是,每個人懂得主動去理解和重視他人的感受,進而懂得反身性地管理與照料自我的言行、儀態、情緒乃至靈魂(如果還有的話)。
以上談的都牽涉到維持(或維護)距離的課題,距離因著默契與親疏關係而有所調整。筆者甚至認為,即便在如同家庭這樣的私密領域,還是必須在相互理解的條件下,保有不應妥協、不容侵犯的個人隱私和情感自主的聖域,絕不可因親近生狎褻。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呀呀學語的孩童)的情感都應該被理解被重視,由此建立彼此的相互信賴與尊重。這是一個兼顧理性與感性、民主化的(家庭)情感應有的模式。
回到本文的主題,政治領域更不可能脫離情感。分析政治領域的情感因素的角度相當多元,在此無法一一詳談。正義經常始於對壓迫的憤怒,但是不能只有個人化的憤怒,必須要能昇華為對普世律法的尊敬和對苦難的關懷,甚至類似諾斯邦(Martha Nussbaum)那樣的法哲學家更會強調寬恕的重要。
一個抗議警察暴力或反壓迫的抗爭行動、一場推翻極權統治的革命、一個國家的誕生都必須以共同的情感作為動力,可以是悲傷,可以是亢奮,可以是生死與共的使命感。
當然,我們從一些極端政治和當下正侵襲全球的民粹主義浪潮都可以看到情緒挑撥和動員,特別是憤怒和仇恨。目前正加緊入侵台灣的中國除了持續假新聞攻擊和軍機挑釁之外,也早已透過代理人和媒體(讀者們自行對號入座),對台灣社會進行各種情緒政治鬥爭,企圖讓台灣人陷入情緒風暴,特別是懷疑和仇視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政府,混淆我們的判斷和價值觀,失去對彼此的信賴,甚至否定現實。
面對不論在私領域或公領域的各種情緒挑釁、侵犯和壓迫,,都必須先設法冷靜下來,生氣輸一半,自責、失去信心和勇氣輸更慘。不逃避,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面對問題,包括各種言語騷擾與霸凌,還有中國對台灣的情緒政治鬥爭。
柯文哲曾經喜歡把「政治很簡單,找回良心而已」掛在嘴邊,也許「那個沒有用了」,所以最近比較不常聽他講,但是該講的幹話、垃圾話、傷人的話一句都沒少。
如果有所謂的政治噁男團,團長柯文哲當之無愧。而那最近頻頻以小燈泡命案攻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瑜、哪裡有傷痛往那裡打的黃士修aka黃土條,則是這噁男團的生力軍,大家別忘了他領軍的重啟核四公投案,噁男大爆發的戲碼即將上映。
噁男肆意侵犯情感距離,當然沒有細心的特質,更不可能溫柔而堅定。台灣的公領域充斥這樣的噁男,莫不是上天對台灣人生命力的考驗。
民主選舉不只選政策,也選誰具有細心照顧、安定人民情緒的能力。日前澎湖駐軍因為出任務而丟棄八十多杯飲料的訂單,雖然老闆基於挺國軍的愛國情操自行吸收成本,蔡英文總統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利用巡視澎湖的機會特意去光顧這家飲料店,買了一百多杯送給國軍。
政治某種程度上都是表演,差別在於夠不夠細心,有沒有誠意,就像一部虛構的電影如果能夠感動人心,就是好電影。
蔡英文總統此舉同時安撫了國軍內部,也修補軍民的情感和互信。在台灣面臨中國強力侵犯的關鍵時刻,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中國透過代理人進行情緒動員和鬥爭的材料。蔡英文總統此舉雖然只是小事情上的細心關照,防禦台灣的效應並不小於一架軍機和一顆飛彈。
個人並不認為細心是女性的專屬特質,本質上並非如此,而那樣的說法恐怕也只是噁男推卸責任的託辭,父權規訓女性的話語術或道德謊言。
當台灣人因為防疫成效備受國際肯定,台灣人的民族驕傲大幅提升,我們如果在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繼續粗心粗魯,那種驕傲不要也罷。
最後,筆者想迴向政治場域的眾噁男們一句話:「政治其實不容易,從細心開始!」光只是忌妒和仇視不會讓你們變得更好,更贏得人民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