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獲美FDA認證腦瘤AI圈選系統 判讀更快更精準!
王澍清 報導
2021年5月7日 週五 下午1:14·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電腦不只可以挑花生,還可挑出腫瘤!台大醫院近期發表腫瘤自動圈選AI系統VBrain,已運用在100多名腦瘤患者,在手術、電療治療之前,精準規劃腦瘤邊界,並找到不易被肉眼發現的細小腫瘤,並能降低對正常腦部組織的傷害。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葉坤輝指出,醫師在幫腦瘤患者執行手術及放療、電療之前,必須精準地圈選腦瘤的邊界,這關係著治療效果。如果圈的範圍太小,可能殘留癌組織,要是圈選範圍太大,則可能傷及正常腦部組織。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VBrain AI設備採用最先進的深度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技術,在核磁造影上自動圈選出腦瘤邊界,以往手工圈選腫瘤,必須花上幾個小時,而這套系統僅需幾分鐘,就能完成任務。
經過臨床測試,這套系統適用於腦瘤腦轉移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3大腦瘤,臨床顯示,在AI 的協助下,提高醫師對於腫瘤偵測率,約可多偵測12%的腦瘤,大多為微小且難以發現的腦轉移瘤。
醫隼智慧公司主導這項AI技術開發,在臨床運用之前,委請台大醫院及美國多家醫院完成為期18個月的跨國、多中心的盲性回顧式試驗,共偵測1790例腦轉移瘤、413例腦膜瘤、363例聽神經瘤病患,成效優異,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頂尖臨床醫學期刊Neuro-Oncology,也通過台灣FDA核准。
值得一提的是,腫瘤自動圈選AI系統VBrain日前獲得美國食藥署FDA認證,成為全球首次被美國FDA批准的AI自動腫瘤圈選系統用於放射治療領域的尖端醫療設備。
吳明賢說,台大團隊結合醫隼智慧年輕實力堅強的團隊,透過跨國大型臨床試驗,才能如此快速地獲得全球首次FDA認證,而台大持續瞄準未來,透過AI研究,解決更多醫療需求。醫隼智慧執行長呂任棠說,這套系統如同「醫師的第2雙眼與第2雙手」,腫瘤偵測精準度可達9成,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預測,作為醫師手術參考,可大幅節省時間。
吳明賢表示,越來越多人工智慧技術導入臨床,節省影像判讀時間,讓醫師有更多時間和病患討論病情,並擬定客製化精準的放射治療,即使癌症治療,也能更溫暖、人性化。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85%A8%E7%90%83%E9%A6%96%E7%8D%B2%E7%BE%8Efda%E8%AA%8D%E8%AD%89%E8%85%A6%E7%98%A4ai%E5%9C%88%E9%81%B8%E7%B3%BB%E7%B5%B1-%E5%88%A4%E8%AE%80%E6%9B%B4%E5%BF%AB%E6%9B%B4%E7%B2%BE%E6%BA%96-051426805.html
聽神經 瘤 放射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邊耳朵發生聽力突然下降的情況,
一定要趕快看醫生檢查聽力,
可能發生的情況包括突發性耳聾、美尼爾氏症候群,
其中美尼爾氏症候群會合併嚴重的眩暈,
而突發性耳聾比較少發生急性眩暈的狀況,
如果是兩邊聽力緩慢緩慢的下降,可能是退化、噪音、遺傳等等因素造成。
一邊聽力下降可能有許多原因。
一位公司的軟體工程師起床之後發現右邊耳朵耳鳴聽力不好,
趕緊到醫院檢查發現是突發性耳聾,
經過點滴營養注射、中耳類固醇注射,
情況在一週左右就恢復正常。
一位45歲的公車司機,
因為一邊耳朵聽得不是很好,
悶悶的,
經過兩個星期跑到耳鼻喉科來檢查,
結果發現是中耳積水,
再進一步檢查發現是鼻咽癌,
經過化療以及放射治療,
已經痊癒了。
多年前,一位45歲的太太,
早上起床覺得耳朵聽力不好,
頭發昏,
她的先生是醫師,
跟我聯絡之後我趕緊幫她檢查,
發覺有腦神經的症狀,
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
發現聽神經旁邊有一個巨大的腫瘤,
後來經過手術切除已經痊癒了。
簡單說單側的耳聾包含的原因很多,
如果發現有這個情況請盡快在一到兩天之內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治療,
因為如果是突發性耳聾,
超過黃金治療期,
可能恢復就不好了。
天氣冷了,
末梢循環要保護好,
控制血壓、控制三高、作息正常、多喝水,
都是降低突發性耳聾或者是其他周邊血管疾病最好的保養方式。
早安各位好朋友,歡迎分享。
#突發性耳聾
#單側聽力下降
報紙來源: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