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個展希望大家可以多停留一點時間看這件作品,這套作品對我有深厚的情感和意義;十年前的個展因為某些無法與展方達成共識的原因「被要求從牆上撤下」,十年多來我一直耿耿於懷,我在意的,是因為這件作品在我的創作旅程中代表著極重要的階段,它也是我在錄像與繪畫關係間最早創造出來的橋,並讓我領悟到「時間間歇性」的不可控,但因為當年的被撤下,讓我對於當年的論述有著不連貫的陰影持續至今,一直是我精神潔癖中最不完美的一次經驗,身為創作者或藝術家,我的直覺才應該最重要,該被支持,而不是該被糾正打平,即便是好聽的獨特或是難以接受的怪異,身為有資格做為藝術家,我們的直覺就是可貴之處,因此這一次的經驗,反倒推動了我往後十年加倍堅持自己的作品是不可動的原則,也沒有人能在我決定作品該出場後輕易撤下,並讓我更加認清,藝術就該在規則外存在,藝術家更該全心全意保衛自己語言的力量,十年了,這套作品一直被我壓在房間永遠被遺忘的位置,搬了三次家,我仍然沒有燒掉或遺棄它們,因為我相信,自己哪天有錢,我也要自己找個地方展出來,我想好好解釋它們的意義,雖然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時間點,但還是能捥回一點成份,而那種只想在繪畫技術上探討一件平面作品好壞的人,你可以放開心胸試著放下繪畫,去做觀念藝術或行為藝術一年,也許你就會知道我當時為什麼說這作品並不是繪畫的真正用意。說了這麼多,也是我噤聲了十年後的吉光片羽,很多痛苦委屈已經被其他更大的悲哀淹沒忘記,想說的話在心裡被淡化,刀已不利,我會說出的話也已經不會再多,作品能為我說出的實話還能有多少我也不太確定,而我還會不會再用作品說實話目前已知仍是禁言狀態,藝術走到今天,我對它是失望的,但我仍熱愛創作的快感,於是我把自己脫離藝術世界,專心自己喜歡的作品,無關藝術就無關吧,但別忘了,無處不藝術,取決於你想在何處,不如冥想,安靜,體會聾啞。
#感謝佈展人員
#感謝策展人選到這件作品
______________
臺南市美術館一館一樓A展覽室
面對面S - 林俊良個展
策展人/曾學彥
2021/10/1~10/31
Tue. to Sun. 10:00~18:00
聾啞原因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聽語障人的世界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在三年前(2018)的農曆過年前, 我在台北商業大學開設了一堂司法通譯專業人員班,應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的邀請,也在課程的同時期的夜間, 很努力擠出時間的開設了一個司法通譯人員手語班的課程, 不過當時我白天已經開了兩班晚上還要再開一班,快把我累慘了~
我曾經問理事長為什麼他們需要用到司法通譯的知識, 我後來才得知原來他們對法律的專業知識是幾乎一無所悉,只能從字面上來翻譯, 甚至於根本就沒有老師敢教他們,也因為他們可是全國的手語頂尖, 但隔行如隔山,法律對他們來說真的是一知半解, 加上理事長他夫婿也是台東人的關係,我非常勉強的開了全國唯一的一班手語司法通譯夜間課程
我在上他們的課時和平常的學生不一樣的互動,感到非常的安靜, 因為他們大部分不會說話,在上課的同時會有另外一個手譯員在一旁做即席的同步翻譯,這個感覺對我來說是有一點奇妙, 因為所有的學生他們並不會看著我, 而是盯著旁邊那個手語譯者, 另外,會盯著你看的人,是他是在讀你的唇! 但是整個過程當中,非常的安靜,感覺上是我一個人在台上唱獨腳戲(大誤)!
上手語課程的時候必須30分鐘就休息,倒不是因為我累,而是他們要換一個手語譯者,因為他會很累, 在這當中 我也學了一些手語, 更從和他們交學互動的過程當中, 重新獲得了對聽語障人士的世界正確的知識, 以下分享給大家
首先,在法律上他們稱為音啞人士或是聾啞人,但請不要這樣子稱呼他們
因為這個是非常沒禮貌的說法, 他們會很不舒服的!以後遇到他們請稱呼他們叫做「聽語障」人士!! 這點請切記
再來,手語其實有兩大類,這點大家都不太知道, 一個叫做聽人, 一個叫做聾人!
聽人手語和聾人手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因為聽人他先天上是聽得到你說話的,他們學的手語也是在學校老師教的,聾人他們是先天就聽不到也無法說話,他們所學的手語是自己學習而來的, 這個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他們無法受到正常的手語教育,另外就是他們聾人之間的訊息傳達的是自己發明 或是家人傳授的手語的關係, 所以比較傳神
而事實上聾人手語是比較難學習的, 需要手語翻譯的場合,其實聾人的情況是比較多的, 所以經常就會看到聽人譯者其旁邊有一個聾人譯者 在向對像做轉譯
或許有一些人搞不清楚我在說 這情況是什麼,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子,後來才很仔細的詢問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舉個例子來說, 若是有一個聾人(先天無法聽說)的場合要問話, 這其中的角色為警察 A, 聽語障人士B,聽人譯者C,聾人譯者D, 那警察問話和譯者轉譯的流程就如同下列
A一>B
但實際上是
A一>C一>D一>B
反之B如果回答的時候也是 經由下列方式轉譯
B一>D一>C一>A
聽語障人(聾人)他必須經由聽人和聾人之間譯者的轉換才能得到正確的訊息及語言的內容
若是後天才不幸造成聽語障的人, 他們是屬於聽人,則不需要經過這樣子轉換, 但這又必須看個案的情況而定
另外我有問到,為什麼聽人的手語聾人也看得懂 但聽聾人的手語,聽人未必看得懂,初步的結論是這大部分的原因是聾人從小受到的資訊(家庭條件)及天生的語言障礙的關係!
所以在聽語障的領域中,手語使用的界他,們他們希望成立聽人手語及聾人手語兩種語系的社團,甚至之後希望發展出有標準的手勢出來,因為這些到目前還不是統一的, 也因為很多其他的變因目前也沒辦法統一
但具體而言,一個經由受訓過的聾人譯者,反而是因為他天生就聽不到也不能說話, 從小到大就是用手勢去溝通,所以他們所轉譯出來的都比聽人譯者生動,並且是比較容易懂的,但相對的如果沒有經過訓練他其實是很難跟外界有所溝通或是得到正確的知識與訊息, 也就是因為這個因素, 聾人譯者一直想自己成立一個協會,來做倡議,去保護他們聽語障(聾人)的語言公平環境的權利! 他們多年來一直想對外發言 表達他們的需求,但是外界並不理解他們的世界,就像我,也是在教授他們司法通譯的知識的機會,才有機會了解到他們的世界!
另外,各國的手語不盡相同每一個國家那個區域所發展出來的首與並不能交換,這點恐怕也很少人知道
還有手語的譯者他的傳達訊息方式,不僅僅只有手勢, 他的肢體還有他的臉表情的誇張程度, 都是手語的一部分, 特別是在有聾人譯者傳譯的時候, 他臉部的表情我們正常人看起來就是一個誇張的程度,但很抱歉那個是他們的形容詞表達,就如同我們說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例如好,很好,最好,特別好! 等等不同的「好亅, 有時候必須靠臉部的表情來表示!
有受過訓練的手語譯者他們在傳達手語結束的時候會將手放在下腹, 作為一個結束並且準備下一個句子的開始
所以他們傳達語言的區域就是在上半身, 正常的模式就很像兩吋半身照片那個區域, 就是他們的語言交換區
另外你的嘴唇講話的時候請你要臉對著他們說話, 因為有些人他聽不到他必須看著你的嘴唇去判斷你在說什麼!
我上課的時候就經常講太快, 有些學生在台下就一直搖著手, 那個意思就是說,老師你在說什麼? 我後來也漸漸地調整自己將我的嘴巴對著我的學生講話,但因為我上課的時候總是非常的FreeStyle, 有時候在台下有時候背對的學生, 這些情況手語的學生就沒有辦法接受到我的訊息,而我在上他們課的時侯經常犯這個錯~
聽語障人士的世界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若你有機會接觸到他們請多用一點耐心和愛心去和他們溝通, 語言公平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 不管是外語丶原住民語丶或是手語,他都是必須要被保障並且被尊重的!
我只能說,我上完他們的課之後,我才知道我對他們的世界瞭解實在是太少了,因此也希望日後國家能重視手語的教育並且重視聾人的權益,早日建立專業的聾人譯者制度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 常常看到在機關首長講話的時候,後面有一個手語譯者
有些不知道聽語障人士的處境內情的人,還認為他們沒戴口罩是違反規定 ! 甚至有看到一些手語的譯者有戴著口罩做傳譯的情況
我想這些都是錯誤的知識,也順便在這裡提出來提醒大家一下, 多多了解聽語障人士的世界,並且尊重他們語言轉譯的需求
以上我特殊的教學經驗, 大家分享
#聽語障人士的世界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聽語障人分成聽人和聾人這兩者是不同的
#請稱他們為聽語障人士
#叫啞巴和聾子很沒禮貌瘖啞人士也是一樣
聾啞原因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浪漫月巴睇2000(128)
【好好看台灣電影】
我第一齣主動去看的台灣電影,是《赤裸天使》。
1.原因,不用交代吧。到後來,還有一齣其實無關但被當成續作的《魔鬼天使》,我自然也有看,感覺,比《赤裸天使》好一點,冇咁悶。
2.當年一班(比我脫俗高雅的)同學會看的台灣電影則是楊德昌、蔡明亮和李安,我怕被孤立排擠,於是迫自己去看,慢慢地,竟然看出味道來,同學們也因而接納了我,受埋我玩。我曾經想反過來介紹他們去看上述兩齣《天使》,但還是算了。有些喜好,還是收收埋埋比較好。遊走在絕對藝術和絕對惡俗的我,有點精神分裂。
3.好彩,台灣電影對我來說不是必需品,又或容易接觸得到,但無所謂,反正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電影已經夠我睇到嘔,再加上西片,睇到嘔死。
4.在2020年,我看過的台灣電影數目,竟然比香港電影多。而且都好睇。
5.例如一開始就叫我難以抗拒的《江湖無難事》。無名新導演自小志願拍喪屍片,難得獲黑幫大佬賞識,提供資金以及女主角——黑幫大佬要捧紅自己女友,點知就在開拍前一日,女主角在導演間接影響下意外身亡,導演怎樣嘔番個女主角出來?拍戲無難事,只怕有死人。然而,這不只是一個描述新導演排除萬難誓要圓夢的故事,當中還加入了一段黑幫內閧黑吃黑的情節,新導演夾在其中,只能繼續拍下去(也影射了過去台灣導演被黑幫操縱的情況),拍到Ending高潮戲,拍攝現場竟然真的出現了喪屍,完全失控地黐線。
6.同樣失控地黐線的有《逃出立法院》。對比高柄權的《江湖無難事》,王逸帆的《逃出立法院》,是更本格的喪屍片,而出現喪屍的地方,不是商場不是一笪爛地,而是象徵政治權力核心的立法院。承繼了George A. Romero的精神,喪屍不只是喪屍,而是一種隱喻:如果一班有權操控人民福祉的政治要員統統變成喪屍,會點?而返本歸初,病毒是因為某班官員(不惜污染自己地方)死都要同某國做生意才會傳入,於是表面癲喪的畫面處理,隱隱然是一場尖銳政治批判。
7.《逃出立法院》還可以笑住去批判,柯貞年在《無聲》所作出的批判,卻只有沉痛。電影參考了真人真事,卻不純粹是把真人真事改編加工,拍成獵奇式奇案片。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惡的內循環,老師性侵學生,受害的學生漸變成加害者,加害者接棒,變成另一個新加害者,而這個惡的內循環之所以能夠一直運作,全因校內的大人,校長和老師,以一種只求息事寧人的方式處理,將有問題的人請走,便當成再沒有問題。聾啞學生被迫無聲,大人們,主動選擇無聲。
8.《無聲》沉痛,《消失的情人節》輕鬆。一個30歲平凡單身女子難得遇上對自己有好感的人,卻發現本來Plan好活動的情人節,突然消失——那一天完完全全消失了。一個日常推理的開局,然後,解謎,愈解下去,那個最初看似輕鬆的單身女子等愛故事,原來隱含了另一個人持續多年的無奈,不期然,令你掉眼淚。當世上已拍過十億套愛情片,述說了十億個愛情故事,陳玉勳依然可以找到另一種說故事方式,描述一段難能可貴的愛情。《無聲》和《消失的情人節》,讓我看到了男演員劉冠廷的厲害。
9.用iPhone拍的《怪胎》也是愛情片,卻是有關兩個不正常的人:他們患了強迫症,被沒有患病的正常人視為不正常,難得遇上同類,開始變成情侶,因為全世界就只有你明白我,本來相安無事,直至其中一方突然病好,做回正常人——如果換轉在近年香港,《怪胎》極有可能變成議題電影,變成探索這類病患日常所承受的痛苦,但廖明毅沒有,由頭到尾都在探討構成、毀掉愛情的理由。電影也特別在那精緻到近乎有強迫症的構圖,啱晒那些鍾意在劇照上畫黃色虛線煞有介事研究構圖的人。
10.一個健康的電影工業,不應該只有絕對藝術和絕對惡俗,不應該有內容審查,更不應該只服務某種意識形態。我期待明天揭曉的金馬獎。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聾啞原因 在 1歲高燒成聾啞人!長髮妹「以筆代口」不畏缺陷鼓勵他人逼哭 ... 的推薦與評價
1歲高燒成 聾啞 人!長髮妹「以筆代口」不畏缺陷鼓勵他人逼哭百萬網 https://bit.ly/3YH9CRx - 影片授權▶️ https://www.tiktok.com/@dymfklgziz0 ... ... <看更多>
聾啞原因 在 聾。不啞 的推薦與評價
社聯頻道:聾。不啞「我是聽障,但都能夠說話。」聽障大專社工學生盧啟進及聽障 ... 聋哑 外卖小哥送餐被辱骂,女士气急为听障人士发声,你投诉试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