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2ways #滷13香雞翅 #烤13香雞翅
不知道13香雞翅是怎樣紅起來的,這半年全聯13香雞翅的大紅,costco也是,便利店也賣。
雖然買回來的13香雞翅已醃得入味,但肉雞的雞翅就是欠彈性,還是要土雞的雞翅才有肉味及咬勁。
13香那裡買呢?
五月三級瘋狂網購食材時,我「相中」一家香料品牌~#味旅SpiceJourney。
為什麼選味旅而不是超市品牌呢?
原因很多,日後有機會再深入。
最主要原因,他有非常多類型的香料,一般的品牌會偏重某個地區,歐系、印度系、東南亞系、日系、中式,味旅相對涵蓋很廣,覺得專業,可以一站買齊。
最主要是他有賣山奈粉(我上次用衣架吊雞的文章有提到),及很多樣的花椒,
我竟然一次買了$1400,裡面包含13香滷包。!
一包才幾十到一百的,我竟可以買到免運!!
最近又加買了新的調味鹽,其中一種也是13香粉。
我把2種13香放面前聞,成份是一樣的,只是滷包裡香料是切小塊,粉就是磨成粉的。
滷包的味道帶著清新感,13香粉比較嗆一點。2種的中藥味不會過重。
我以前很討厭五香粉的,我形容為有那個「中藥味」。像排骨酥,肉燥飯,如果五香料喧賓奪主,我都不愛吃。
五香讓我討厭的原因應是八角,而13香加了多8重香料,就平衡了八角的味兒。
品牌的調味師決定自家的配方,所以同是13香好了,每個品牌出來的味道一定有差異。
🤔13香到底是什麼?
我從 #味旅 網站轉載的~
【十三香前段】 – 基底香
前段以八角及花椒為基底,除了提升氣味的底韻及深度,同時加深口感的豐富性。
【十三香中段】 – 勁道香
中段以小茴、肉桂以及白芷為香氣擔當,以甘味緩之使得十三香各種香料彼此間搭配得更好,濃厚香氣撲鼻不突兀。
【十三香後段】 – 層次香
以七種香料為後段加深層次,分別為丁香、砂仁、良姜、山奈、草果、荳蔻,層疊的香氣更加引人入勝。
從市場買的三節翅,剁成2節翅去滷,留下小雞腿先醃再來烤。
總的來說,2種都好吃。
滷的是先煮熟再泡著滷汁入味,不用先醃;
但如果同樣用4小時來說,我覺得 #醃完再烤比泡滷汁會更快入味呢。
滷的雞翅 #肉質又比烤的滑嫩。
滷的13香雞翅,#香料味道比較柔和。
滷完的滷汁,又可以 #重覆繼續滷豆干。
但滷包適合一次做一鍋,如果幾隻雞翅少量的話,當然要用13香粉了。
超市也有其他的13香調味醬賣,成份很多化學名稱。
我選味旅也是因為成份純天然,香料就是要用得好才夠香啊!
一個字:香!
肉桂土肉桂差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篇天下雜誌專文報導,標題『3倍價高級吐司竟熱賣十萬條!接單爆滿的「小奢侈」宅商機』引發我決定將這幾年來,陸續創作出的各式吐司食譜集結整理在一起的念頭。著手準備整理時一直想應該就是十多款吧?沒想到認真整理起來,截至2021年6月初,自己竟然也默默的創作出21道配方截然不同的吐司配方食譜。如果你要問我它們各自有什麼不同之處?回推至每一道吐司配方的創作或設計動機,幾乎都是以【有特色的風味】、【不同質地】、【更柔軟與保溼】….等,在這一系列的吐司作品中,自己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也認識食材如何能改變吐司質地或對外型產生助益。
在這則報導中提到,吐司的魅力讓日本因疫情消失的人潮回籠,其中大家比較熟知品牌日本摩斯漢堡,從2021年的3月份起,每月選定兩個週五,推出預約限定的特製高級吐司。產品取名為「讓人驚嘆像根本不用塗奶油的濃厚吐司」,這款摩斯與山崎麵包合做的吐司,半條售價600日圓(約180台幣),是一般吐司的3倍,可見這股吐司熱潮確實帶起消費商機。
吐司是一個講求外型必須堅挺、具有理想膨發力、同時吃起來必須有一定的柔軟性與濕潤口感。要做到以上這幾點就必須真正認識食材的深度影響,例如麵粉的蛋白質含量 (麵筋高低)、小麥研磨細膩度對於吸水力的差異 (如法國粉或流淚吐司專用粉…),麵團發酵溫度的差別。再者就是一些添加食材產生的改變,例如雞蛋能提高膨發力,蛋黃能乳化添加油脂,適量油脂能讓麵筋具有更好延展韌性,適量砂糖能為麵包體帶來保濕性,加入優格或使用天然魯邦麵種能延緩麵包體的老化,使用湯種能提早釋放澱粉酶…等,這些都是從不同配方至做中所獲得的實務心得。
自己在撰寫【不萊嗯的麵包學】這本書時,還沒明顯察覺或歸納出這一點,這裡想透過這篇吐司總整理文章加以補充。不過這是一個大致原則而非絕對性,細微上的差別還是要以各篇吐司食譜指定的做法為依歸。如果要以烘烤時間作為出爐依據,例如我的食譜平均都在33分鐘,那麼【帶蓋吐司】與【山形吐司】在烘烤溫度設定時就有不同。帶蓋吐司平均要以較高溫入爐,大約是攝氏210度 (華氏410度),如是山型吐司則大約是攝氏195度 (華氏390度)。接續須微調溫度就端看麵團食材中的含糖量或一些容易上色的食材。
雖然用錯了較低溫度度來烘烤帶蓋吐司也不會是什麼問題,不過拉長時間烘烤卻容易造成,麵包體組織裡層水分散失過多,吃起來明顯較乾,如過烘烤不足則會出現出爐遇見冷控氣的縮腰現象。
當然吐司的整型有許多種手法,早先也特別寫過一篇文章《不同擀捲手法的差異比較》分析箇中差異,這些不同的擀捲我也運用在以下這些吐司配方中,你也能實際看出整形手法對於每份吐司在切面上產生的不特質。當然如果最終是用為夾心吐司,這些差異就比較察覺不易察覺出來,但如果是當成一片片享受質地,如同雜誌報導的『高級吐司』的話,那麼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拿出來講究。
紅酒葡萄乾肉桂 (6/5上架)、優格奶油白土司、優格鮮奶油半全麥吐司、蜂蜜奶油吐司、橄欖油吐司、基礎英式吐司、帶蓋白吐司 (角型吐司)、流淚吐司、鮮奶芋頭波蘿吐司、南瓜鮮奶吐司、檸檬吐司、蜂蜜燕麥土司、紅豆鮮奶油吐司、多米湯種日式牛奶土司、軟綿百香果吐司 、雲朵生吐司、小桃紅吐司、焦糖瑪奇朵 (咖啡煉乳) 吐司、絲光棉柔吐司 (含魯邦種)、皇爵棉花吐司、國王鮮奶油吐司。以上共21款。
21款吐司專門食譜總整理 (贊助會員登入閱讀)
https://recipe.briancuisine.com/?p=42268
#之前以為是16款實際已達21款吐司食譜 😆
肉桂土肉桂差異 在 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日咖啡故事館 #如何好好享受一杯咖啡
【無毒農週日咖啡故事館:「品」咖啡?不如讓我們聊聊如何享受一杯咖啡。】
從開始四處做咖啡推廣之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什麼是完美萃取?」、「哪種烘焙度最適合?」這類較為專業的問題之外,不外乎就是關於如何「品咖啡」的問題了。第三波精品咖啡崛起之後,大家對於喝咖啡這件事情開始從日常生活的提神飲料,逐漸轉變成對於品味的追求(注1)。「品咖啡」這件事情變得與「品紅酒」一樣,成為一種儀式感,灣區的Blue Bottle甚至被譽為咖啡界的Apple,成為白領與科技新貴人手一杯的流行象徵。
西風東漸,自從Starbucks開始佔據了台灣人的視線之後,無論是大都會還是地方小鎮,各式樣的咖啡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多了起來。不過,咖啡之於我們畢竟是外來的產品,我們對於咖啡的品飲概念,自然不像茶飲一般,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於是乎,如何「喝咖啡」這件事情變成為我每次課堂上最多人感興趣的事情。其實咖啡與其他的飲品一樣,只要我們稍稍瞭解以下一些基本的常識,雖然不會馬上變成行家,但也足夠成為入門者,得以初窺咖啡世界的堂妙。
#不要預設咖啡該是什麼味道
首先,就是不要預設咖啡該是什麼味道。我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咖啡的既定印象就是苦苦的,所以坊間才會有「人生已經夠苦,為什麼還要喝咖啡虐待自己」的有趣說法。但其實這是一種對咖啡十分大的誤解!咖啡除了苦之外是還有許多味道的。根據SCA(精品咖啡協會)所制定的咖啡風味輪(注2)來看, #咖啡風味可分成九大類近百種味道,而其中會讓口感「產生苦」的感覺的,只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酸與甜。所以,下次如果喝到一杯帶有酸味的咖啡,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不對的。相反來說,如果你喝到的咖啡既不酸、又不甜而只有苦味時,不妨跟咖啡師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出杯的環節出了問題,或是自己的肝膽或生活習慣出了問題喔。(注3)
#酸甜苦鹹鮮 咖啡一點都不缺
從人所能感受到的味覺來看,咖啡能體現出酸、甜、苦、鹹這四種是比較沒有爭議的。至於鮮味仍有許多討論,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這裡指的鮮味與新鮮無關,指的是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酸類,例如茶葉的鮮味是來自於茶氨酸,而我們在喝魚湯時所感受到的鮮味則是來自於肌苷酸等。咖啡含有超過一千種以上的化學成分,其中包含以綠原酸在內的有機酸類亦不在少數,所以咖啡是否具有鮮味,我想是有許多討論空間的。
#風味描述不只是嘗出來的
有常去咖啡館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菜單上「單品」(或精品)的部分,店家大多會加上風味描述。在這裡我想提醒一下,這些風味描述不全是「嘗」出來的!一般來說,除了透過品嘗感受到口腔中的味道之外,大多數的風味是透過「嗅覺」與「觸覺」,甚至於是情感面所感受到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喝的人的自身經驗累積。舉例來說,接骨木、忍冬花(金銀花)這些感知,如果在生活經驗中沒有接觸過,自然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樣的風味;又或者如「夕陽下」、「昏黃」、「晨曦」、「拂面而來」這些類情感面的風味描述,則是需要喝的人以更擴散的情感面來體會的。
#不同產區有不同風味
風味輪也好、風味描述也罷,現在精品咖啡對於產區與咖啡豆的要求嚴然接近紅酒酒莊的標準。咖啡豆在不同的產區、地塊、微氣候、土壤條件等客觀的環境因素下,都會體現出不同的風味。因此,早年以國家來區分風味的說法在現在需要做些調整。所以,同樣是「肯亞AA」也會因為不同莊園而有些許上的風味差異,千萬別被既定印象所影響,誤以為自己喝的是不對的咖啡喔。
#好咖啡不是一個人的事
從種植(產地)、生豆處理、烘焙、研磨、沖煮到出杯,一杯咖啡的「好與壞」絕對不只是單一的事情。如果再加上飲用者的飲食習慣、口味喜好、既定印象等主觀因素,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一杯好咖啡的誕生跟你、我都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就如同「酸」的正面情緒詞彙是「清爽」,反面則是「酸澀」,除了飲品本身的客觀條件(如酸的時間長短、與其他味道所產生的相互作用)之外,飲用者的主觀因素亦會影響最終的結論。
總結來說,「品」跟「享受」其實是類似的,因為只有你從中得到樂趣之後,才有動力持續探索。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妨先把所有的枷鎖拋開,以開放、享受的心態去喝咖啡。我誠摯地相信,在沒有預設條件與前提的情況下,每杯咖啡都有其優劣。當然,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只需要覺得好不好喝即可,但請一視同仁(想一下,為什麼你能接受優格的酸,卻不能接受咖啡中有酸味?),並在客觀的條件下去體驗(連鎖咖啡店的咖啡風味不應該是判斷的唯一標準)。這樣,我相信要成為一個「專業喝咖啡」的人其實並不真的困難,至於想對咖啡有更近一步認識,甚至想成為咖啡師,則需要透過科學與不斷地累積經驗才行了。
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喝到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注解:
1.不是說第三波之前大家對於咖啡口味不重視,只是第三波之後咖啡風味的劃分更細緻、更多元。
2.最初是由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於1995年制定,2016年則推出了更新版,以更科學與廣泛的感官詞彙重新定義咖啡風味。
3.當人的肝膽出了問題時,則容易產生「口苦」的現象。常吃燥熱的食物、經常熬夜或抽煙的人也較容易感受到苦味。
下篇預告👉 【咖啡三連問:喝咖啡提神?喝咖啡會心悸嗎?咖啡該怎麼喝最好?】
📌更多閱讀: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上)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59083884192530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中)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80685338699051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下)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96687920432126
「無毒農週日咖啡館」關於咖啡與飲食的搭配,肉桂捲篇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421488881285363
「無毒農週日咖啡館」:寫在肉桂捲搭配之後——究竟什麼是好的「飲、食」搭配?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460060317428219
肉桂土肉桂差異 在 分辨台灣土肉桂與假肉桂-陰香所以一般花市當然更不用說 的推薦與評價
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 BⅠ.) 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 sp.)之中型喬木, 另外樟屬肉桂組的土肉桂(C. ... <看更多>
肉桂土肉桂差異 在 土肉桂與陰香的分辨-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8/03/20《后豐社大107年度春季班》2018第一學期系列課程.「大地環保- 守護台中」第三週:解析台島地理生態環境系列(2)-中海拔地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