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題:管你年長還是資深!阿兜仔眼中人人平等?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youtu.be/N4pBnUQH1O4 東方代表:Julie、哈孝遠、風田、兆群、金淵珍 西方代表:杜力、馬丁、湯姆士、費丹尼、蔡博文 老外眼中人人平等!管他年長還資深,通通一視同仁?!馬丁分不清老婆親戚和...
「育 佳 體罰」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桃園市私立育佳幼兒園- Review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幼兒園課表、育佳體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幼兒園課表、育佳體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問題] 桃園私立育佳幼兒園評價如何?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問題] 桃園私立育佳幼兒園評價如何?- 看板Taoyuan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俗女2》開聊「控制狂媽媽經」 于子育、吳以涵體罰工具大比拚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問題] 桃園私立育佳幼兒園評價如何? - 看板Taoyuan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體罰定義 :: 公私立幼兒園543 - morePTT 的評價
- 關於育 佳 體罰 在 《俗女2》開聊「控制狂媽媽經」 於子育、吳以涵體罰工具大比拚 的評價
育 佳 體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小我就不是個會撒嬌的孩子,而且過度獨立自主又叛逆,「很乖卻不聽話」是父母給我的形容,十五歲就合法逃家的我,現在又因為工作的關係,和父親聚少離多。我小時候他在外面奔波,現在我長大了獨當一面了,換我到處東奔西跑,現在連他要找我,都還得透過助理預約時間。儘管如此,我和父親的關係其實是很緊密的。
#大家不知道的老縣長
許多人都非常熟悉我的父親,他是台東人口中讚譽有加的老縣長,但他年輕的時候,職業和志向並不是從政。最早我父親是藥廠的業務員,害羞木納的他,常常得硬著頭皮到大大小小的診所去敲門,因為他的不善言辭,剛開始的時候還曾經在診所外面徘徊久久不敢進去無功而返。
之後父親又從事保險的工作。當時他時常處理原住民的遠洋漁工出意外的理賠,常常需要去跟對方談判,而對方常常是找一些民意代表來,不善言辭的原住民朋友,常常吃了悶虧。也是因為這樣,看見族人的辛苦,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力量可以幫助族人,於是有了從政來服務族人的念頭,後來也一路打拼從縣議員,省議員,服務不分族群,認真問政,出席率最高的政治模範生,進而成為台東縣得票率超高的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原住民身分的縣長。
#父親與我的小故事
我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爸爸超戀我的,那個時候只要出去工作,不管是去高雄.還是去花蓮,或者在台東,當時還是藥廠業務員的他,總是用摩托車戴著才兩三歳的我一起去推銷。每每到診所之後,他總會
把我一個人卸在診所外面等候區的椅子,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想問他:我長得那麼可愛,這樣把我放在外面不怕被人抱走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父親從來沒有買過洋娃娃給我,但是他每一次到外縣市工作的時候,不管我有沒有跟著,他都一定會買一個火柴盒小汽車給我。我對各式各樣的火柴盒小汽車相當著迷,這樣累積下來不下上百台,我應該擁有所有的款式吧。
再說到我和爸爸的相處,我爸爸其實非常疼愛我,但並不是寵溺的那種。他會要求我做家事,而且十分嚴格,例如家裡的地板清掃,必須要先用掃把掃過一次、然後跪在地板上用濕抹布全部擦過一次、最後再用乾抹布擦過才算完成。台東的房子又都比都會區的房子寬敞許多,每次我都擦到腰酸背痛快鐵腿,這樣的訓練可能是養成我不管對自己做事或者對助理的要求,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都一樣要認真工作不偷工減料的習慣。
雖然有嚴格的訓練,但父親也是很柔情的,我國小時的長髮可都是爸爸有如電動按摩椅的手洗的。我還記得,有一次媽媽出差三天,爸爸一個人照顧我,早上得幫我綁馬尾再送我上學。他仔仔細細的用右手拿著梳子將我的頭髮往後梳,再用那笨笨厚厚的左手,抓住我的頭髮,就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半個小時,卻連一個簡單的馬尾都紥不起來。而媽媽不在家的那三天,我和弟弟就吃了三天的番茄蛋炒飯,因為那是爸爸唯一會做的,但天曉得當時我有多討厭吃蕃茄炒蛋。
而今天就是父親節了,印象中,我國小到國中,父親節都不是我們買禮物給爸爸,而是爸爸帶我們去買衣服。因為他說,父親節就是要讓爸爸開心,看到我們穿好看的衣服是他最開心的事情。每次爸爸幫我挑得衣服都是格子系列,經典永不退流行,現在拿出來穿說不定也看不出來是幾十年前買的。
後來我出國念音樂,攻讀碩士之後又不聲不響地改了主修樂器為「大鍵琴」,在我拿到全額獎學金之前,父親幫我繳了非常多的學費,一直到我回台灣在國家音樂廳開了演奏會,爸爸才弄清楚,之前繳了那麼多學費讓女兒在國外學的樂器是什麽。
因為我15歲就到外地唸書,每當寒暑假回家,家裡總會傳出有如Domingo般高亢的男高音,因為我回家每天都會練琴,只要我一彈琴,爸爸就會高興的亂「歐搜咧密歐」一通!鄰居就會說:「啊,一定是縣長的女兒回來了。」
#我們的從政之路
說實話,爸爸一開始沒有要從政,即便從政之後,也並沒有特別培養孩子從政,所以今天挑的這張照片,可以說是非常珍貴少有的,我難得為爸爸輔選站台的照片。
爸爸一直有個音樂夢,他的歌聲真的不輸給世界三大男高音,但因為爺爺在我父親八歲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這個天賦並沒有被好好的栽培,他心裡總有個遺憾,也因為如此,在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開始送我去學鋼琴,這可能是一種心裡補償作用吧。
五歲開始學琴要出國專攻音樂的我,跟政治是扯不上邊的,然而從來不跟我談政治的父親,卻在我要拿到博士學位的前夕,把我「召回」投入選舉,當時一方面是爸爸為了要完成阿扁總統交辦的任務,幫民進黨力拼立委席次過半。那一次的戰役,我們完成了總統交辦的任務,也創下了多項的紀錄:民進黨第一席的原住民立委,目前也是唯一的平地原住民席次,也是平原第一位非阿美族的立法委員。
雖然有戰功,也創下了這麼多的紀錄,但非戰之罪,在當時沒有隸屬任何派系的支持之下,我也是民進黨第一位摔出安全名單的原住民不分區候選人(民進黨第一次沒有第八屆原住民不分區的立法委員)。
當年因為父親幫民進黨輔選,而受到國民黨的圍剿,也被一位受恩於父親的選民造假咬了一口,官司纏身八年含冤入獄。他很害怕我受傷,所以
非常不願意我繼續參選,甚至要我退出政壇,但從小就不聽話的我怎麼可能乖乖就範。所以父親說:「要選舉可以,但是家裡不會給你任何一毛錢,自己想辦法!」
其實父親並不明白,我對政治真的沒有興趣,也對那些政客的現實和嘴臉非常不屑!我想要繼續參選,不是我放不下立法委員的頭銜,而是我想為爸爸所受的冤屈出一口氣。這麼多年來他幫助了多少人,一步一腳印,正直善良,實實在在的服務,這樣紮實的累積,實在是不需要用買的。我們做的所有的事情,以後蓋棺論定面對神接受神的審判,而不是「人」,更不是羊!再者,從爺爺一直到父親,都是一直在幫助族人,這好像就是一個甩不掉的使命,讓我沒有辦法做一個無憂無慮的音樂人,而是傳承父親的正義和使命,背負族人的苦難,繼續往前走一直到老天爺說我可以休息為止。
不顧爸爸的反對,離開立法院四年後一切從零開始,自己到處張羅,再一次投入立委選戰,而那一次的選舉,票數足足比我第一次出來成長了兩倍!
接下來的選舉也一樣都自己張羅,而父親也因為我投入選舉的關係又重新站起來,神采飛揚忘記傷痛。
我輾轉從長輩的口中得知,從小不會讚美我的爸爸,這幾年總是很得意的跟老朋友還有老部屬細數著自己女兒是如何如何的比父親還優秀。終於被父親誇獎的我,還一下子很不習慣呢!
#世代傳承的耕元盃
再說到耕元盃,其實那是三十多年前,爸爸為了紀念爺爺陳耕元(電影KANO裡的第三棒)而辦的。我的爺爺以前是農校校長,對於教育充滿熱忱、尤其希望培養原住民的孩子,甚至身為校長的他,還會挨家挨戶到原住民孩子的家中,拜託他們的父母同意送孩子到學校念書。曾是優秀棒球選手的他,也親自教孩子棒球、對於體育人才的栽培不遺餘力。其中最特別的是楊傳廣,楊傳廣本來也是練棒球的,有球速但控球不佳。有一次在走廊調皮搗蛋助跑從背後跳越過老師之後,便被叫到校長室,身為校長的爺爺發現這個孩子實在是身手矯健,就以鼓勵代替了體罰,進而造就了一代的「亞洲鐵人」。
爸爸曾經也被爺爺訓練打棒球,由於爸爸是左撇子的關係,所以爺爺還特別準備了一個右手專用的小手套給爸爸練習。戰後很多的棒球前輩,也都是爺爺一手訓練出來的。在爺爺過世後,許多人都很感念他的栽培,爸爸於是決定以爺爺的名字舉辦 #耕元盃 青少棒球賽。爸爸擔任縣長時,也是台東棒球最興盛的時候,少棒隊就有一百多隊!但之後辦了五屆,因為種種因素停辦了。直到我擔任台東縣棒委會主委後,也因為自己本身也是球迷,決定在2016年復辦,中間足足隔了27年,除了紀念爺爺,也是傳承爸爸的努力和精神。
因為自己不會撒嬌也不會說好聽的話給爸爸聽,但我總是很努力做一個可以讓他值得驕傲的女兒,就像他一直是讓我值得驕傲的父親。雖然他沒有留給我很多的財富,但是他積了很多的福氣和好名聲給我,所以我會繼續讓這樣的正能量循環。
祝您父親節快樂!
也祝全天下所有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育 佳 體罰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中柔道事件的黃小弟弟,經過了 70 天的治療搶救,最終,仍在上個月底不幸過世。將近三個月過去,這次事件,最終仍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
然而,在這樣的不幸發生之後,台灣的體育環境、體育教育,真的能痛定思痛了嗎?
我們看到了台灣體育的許多漏洞,從最表面開始,教練證的核發與制度,就出現了混亂、參差不齊的問題,除此之外,近年雖然開始興盛了許多兒童體育訓練班,但我們對於幼兒體育訓練的專業仍不夠重視,以及最根深柢固的問題:打罵、體罰的傳統思維仍深植在體育教育中。
當時對於這次的事件,我在教文委員會上,要求體育署必須做到幾項事情,包括加強審核教練證、提升教練證品質、建立教練證查詢系統、檢視目前幼兒體能訓練專業的不足、立即啟動對於其餘學生的心輔機制等,除此之外,也一再強調兒童表意權的重要性。
(🔍台中柔道案燒出那麼多問題,體育署別再裝傻擺爛!https://reurl.cc/O0QY9v)
體育署看似很迅速地,將教練證查找系統建置完成,並且,還在上個月回覆我們,已將幼兒體能訓練專業加入教練課程之中。
但是,我們必須很坦白地說,這樣的改變仍遠遠不足,甚至流於表面。
在教練證查詢系統上線後,我收到了許多教練的意見回饋,「比台灣更難考、更專業的國際教練證,無法在這個系統上查詢!」、「台灣有許多運動項目的教練證,品質非常拙劣!根本不值得一考!」、「教練講習課程內容相當表面、陽春,對於教練專業幫助有限!」
也就是說,教練證查找系統雖然上線了,但教練證的品質問題,仍有非常、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我們理解,也會努力持續推進!
體育署作為教練證授予業務的主管機關,理應掌握教練證的相關業務問題,但是,體育署卻是一再卸責交由中華體育總會辦理;其實,在 2017 年國體法修法時就已再三強調,體育署不應該再由不受監督的第三方單位,也就是中華體總,來處理教練與裁判業務,甚至還點明「中華體總近年並無顯著功能」。
但是,四年多過去了,台灣目前的教練培訓業務,仍由中華體總辦理;辦的怎麼樣?我想,教練們都很清楚答案為何。
在這樣的基礎上,體育署表示已將幼兒體能訓練專業項目加入教練培訓課程之中,究竟能有多大的實際效益?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其實,在將近四個月前,我曾在教文委員會上,向體育署表達對於體育班奪牌思維的問題,因為我認為,這和台灣體育環境至今仍存在的體罰現象,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要解決體育班過度訓練,先破除奪牌條款緊箍咒:https://reurl.cc/4aYLZ3)
在 林佳和 老師的專訪中提到,「歐美國家的體育結構就像是金字塔,基層運動的人口很多,往上推疊出在頂端中擁有頂尖水準的一小群人,但台灣是一根竹棒型,從小就直接抓出小眾,說你們這群人就靠這個維生,把他專門化、特殊化。」
(📰柔道事件後,臺灣準備好痛定思痛了嗎? https://hef.org.tw/journal384-3/)
這些被專門化、特殊化的孩子,從小就被迫戴上成績至上、奪牌思維的緊箍咒,為了成為精英、為了拿到金牌,他們要苦練、要放棄青春、要放棄學業;而「吃苦當吃補」、「苦練才有成績」等舊式的訓練思維,更賦予了教練對於選手、學員,不當對待的正當理由。
這樣觀念的偏差,加上無法與時俱進的訓練思維,讓這些不科學、不合理的訓練方式,得以長存。
很遺憾的是,當時體育署仍然認為,體育班既然設立了、資源投入了,仍要有「產出」,而所謂的產出,就是《體育班設置辦法》中規定的:「參加比賽必須獲得一定成績」。
台灣的體育問題,是從上到下層層交織到幾乎打結的嚴重結構問題,若連帶頭的體育署都無法改變這樣的奪牌思維,甚至放任苦練、體罰,在體育界裡看不見的角落繼續蹂躪著孩子,我們要如何能放心孩子踏上體育路?我們又怎麼能不怕孩子遍體鱗傷?
最令人難過的是,台灣體育界的層層問題,難道一定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才能喚起大家的重視嗎?
我知道要改變這樣的環境一點都不容易,但是,身為母親、身為教文委員會的委員,我不會放任這樣的問題持續下去。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就是虐待。
別再讓孩子承受那些不必要的苦練,也別再讓無法挽回的悲劇再次發生,因為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家長、任何一個家庭,能夠承受那樣的遺憾。
育 佳 體罰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題:管你年長還是資深!阿兜仔眼中人人平等?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youtu.be/N4pBnUQH1O4
東方代表:Julie、哈孝遠、風田、兆群、金淵珍
西方代表:杜力、馬丁、湯姆士、費丹尼、蔡博文
老外眼中人人平等!管他年長還資深,通通一視同仁?!馬丁分不清老婆親戚和長輩稱謂,害他在老婆娘家大出糗?!日韓親戚稱呼和台灣一樣複雜,連風田都自暴自棄坦承搞不懂?!台灣職場看資歷稱呼哥姐,老外大喊「年紀比我小我叫不出口」!蔡博文看不慣日本人輩份觀念太嚴重,老闆在會議中打瞌睡仍然備受全公司尊重?!日本長幼有序超執著,遇到美國少年model說話太失禮,風田差點動手打他?!韓國人球隊教練當場甩巴掌,讓哈孝遠同隊洋匠氣到直罵髒話?!台灣人結婚竟是議員坐主桌,杜力婚禮大出糗!因為美國都是家人才能坐主桌,旁人根本沒資格?!到底老外還有哪些看不懂的輩分問題?又因為觀念不同鬧出什麼笑話?!更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體罰 #霸凌 #輩份 #誇張 #行徑 #退學 #學生 #前輩 #球員 #稱謂 #職場 #禮節 #模特兒 #刻板印象 #禮讓 #家長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2h0n-zOmOM/hqdefault.jpg)
育 佳 體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Vf5Ji1Kxao/hqdefault.jpg)
育 佳 體罰 在 幼兒園課表、育佳體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育佳體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hannyliu也提到新聞重複的地方很多只摘錄了律師回應的部分實際上,以學校暴力委員會的外部人士身份出席過很多次的一位 ... ... <看更多>
育 佳 體罰 在 幼兒園課表、育佳體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育佳體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hannyliu也提到新聞重複的地方很多只摘錄了律師回應的部分實際上,以學校暴力委員會的外部人士身份出席過很多次的一位 ... ... <看更多>
育 佳 體罰 在 桃園市私立育佳幼兒園- Review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老師會對小朋友施行體罰(罰跪),原因竟只是我請老師(提醒)小朋友在校不要吃手指,老師發現小朋友吃手居然要求罰跪! 我能接受老師用比較嚴厲的方式教育小孩在沒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