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跟診心得 – 王建成
學生:王建成
冥冥安排,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武漢封城的前夕,我來到了美麗的矽谷、心中的桃花島 – 陽氣診所(老師注:桃花島是倪老師以前用來形容他在Merritt Island的診所),追隨倪師傳人,直擊經方的勇猛與深邃。
對症下藥,同症同治。
新冠肺炎肆虐東方,而在大洋彼岸,流感也正在席捲全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顯示,2019年9月份以來,流感病人已超過2600萬人,死亡1.4萬人。還記得一個混血女孩,週末滑雪回家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強烈的咳嗽、低燒症狀。就診期間,女孩多次乾咳,咳的很深;粘稠黃鼻涕,伴有鼻塞;平躺時,咳嗽會加重。 脈浮,舌微白,無苔。短短三天時間,病邪已由表入裡、由寒化熱, 從太陽中風快速發展到射干麻黃湯症。同時,還伴有肺痿的跡象。可見這次流感病勢之兇險,真為小姑娘捏一把汗。據老師的臨床觀察,近幾年美國流感有逐年加劇的勢頭,病程發展越來越快,留給醫師處方的視窗很短。因此,在治療時,務必做到辨證準確。此次流感的主症是強烈的咳嗽,多為寒濕、飲症、寒化熱、肺痿等。咳症因變症多,自古以來,被醫家認為難治。老師辨證論治,多以葛根湯、小青龍湯、 射干麻黃湯、葶藶大棗泄肺湯、麥門冬湯為基礎方或複方加減,療效顯著。從患者複診情況看,無一不中。
在這疫症流行的特殊時期,不免將美國流感和新冠肺炎聯繫在一起。病名雖異,同症同治。我想這也是老師能夠遠端診斷,治癒萬里之外的4名新冠肺炎病患、佑護河南通許人民醫院1000多名員工無一感染的法寶(老師注:是娄愛芝副院長及湯英主任兩位學生挑起重擔,楊貞醫師和我是遠程指導)。正所謂對症下藥,而非對“病”。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乍看老師處方,往往難辨經方的蹤跡。但仔細揣摩,單方、複方, 經方隱現,暗合先賢方意。借午飯機會,向老師討教緣由。老師說,經方家在處方時,會按診斷、抓主症開藥,要藥在前,而非簡單套方。 這樣開出的處方,就是能治病的經方。《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如同完備的戰術錦囊;而《神農本草》則為經方家準備了各種武器。我們研讀經典,就像武術家平日苦練各種套路、招式,熟練使用各種武器一樣,十年磨一劍,在實戰中,方能隨著對手的變化,見招拆招,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和本能反應。道可道,非常道,此處無招勝有招。
至此無為境界,除對病理、病機的精准把控外,對藥物的功能、 靶向及服藥後的反應,要相當熟練和自信。倪師曾在《人紀》中提及《胎臚藥略》,並將他心中領略的藥道,在著作和醫案中展現的一覽無餘。老師得倪師薪傳,用藥精准,百發百中。此次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會伴有咳嗽和黏痰,如治療不及時,則會出現飲症和肺痿。治療上,會涉及到兩組藥物的選擇。一組是葶藶子和紅大戟;另一組是石膏和麥門冬。老師說,葶藶子旨在袪肺組織底部的膿痰。這種症候,往往出現在寒化熱,欲發肺癰之際。肺四周的積液,則需要紅大戟來處理,這也正是十棗湯的方意。石膏和麥門冬雖都能潤肺,但石膏旨在降肺熱;對於乾咳肺痿,則需要使用麥門冬來生津液,即補肺陰。而當肺部長期燥熱、乾咳時,就需要二藥合用。按靶向記憶中藥的方法,不失一種學習、選擇中藥的捷徑。仲景先師曾依《胎臚》,完成了上古醫方的歸經整理。倪師合參經方,逆向還原了《胎臚》,合其象,布其陣,讓用藥變得精准、從容。倪師曾反復強調,作為醫師,必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狹義地理解倪師的教誨,我覺得就是要知道開出的每一味藥,指向哪裡、去做什麼、會有何種反應。只有這樣,治療的過程,也是驗證和再診斷的過程。比如說,對於陽明便秘,如果大承氣湯都無法將燥矢攻出,就要考慮陰實症了。醫者易也,老師懂了。
老師在診治時,往往是針藥同施。這也讓我有機會目睹倪師傳承的諸多配穴和透針。膝五針、皮癢五針、陽陵透陰陵、絕骨透三陰交、外迎香透內迎香、太陽透率谷、地倉透頰車,還有老師總結的安神四針、膽石四針。跟診時,老師總是邊下針,邊講解;針內關,進針要慢。進針太快,病人會因酸脹而抱怨。太陽透率谷,右手進針,左手反向輕推皮膚,可緩解病人的緊張、減輕入針的痛感。針膝眼時,如有粘針,多因有水。針足三裡,如酸脹嚴重,需馬上起針。起針慢了,病人會胃痛,有胃出血的風險。這在治療胃潰瘍、胃出血的患者時, 需格外注意。大陵可用以安神、治療抑鬱症,需在前半寸的位置,45 度斜刺入針;血海行血、破血;三陰交補血。找阿是穴時,先在周邊輕按幾下,再按穴位。這樣病人回饋的壓痛位置更準確。如有條件,留針 45~60 分鐘,療效更佳。 列缺是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頭項尋列缺,臨床治症之大穴。但因其位於尺脈之下,終不得其要。跟診期間,觀老師實操,左手撥開尺脈,沿肺經方向,采隨法斜刺入針,針頭可避開尺下動脈,善。老師毫無保留地分享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展示著倪師手法的真傳,唯恐吾輩學不去。太寶貴的經歷了,感恩。
除四診外,“呼吸法”被老師廣泛地應用於肺部診斷。病人深吸一口氣屏住,如肺部有炎症、痰濕,即肺家實症,通常會洩氣、咳嗽,或是感覺胸口脹、滿、緊,或是咽喉脹、滿、癢;然後,再深吸一口 氣,慢慢呼出,如感疲憊不堪,乃肺家虛症,多見於老人。根據病人描述的不適部位,老師可快速確定痰濕或炎症的位置,再結合四診、舌診和眼診,給出精准的陰陽、虛實、寒熱的綜合診斷。幾個小小的 動作,就可以完成X光透視、CT掃描所不及的診斷,在驚歎大道至簡的同時,不由反問,現代醫學是在進步,還是倒退?值得深思。
膽結石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伴有午夜醒來;口苦;右肋下脹滿或刺痛,痛引至背、肩膀;吃油膩食物,易鬧肚子等症狀。常以四逆散加五倍子、海金沙治療,有效但不徹底,偶有再犯。跟診期間,從三例膽結石病患身上找到了答案。老師在處方時,除以上基礎方外,會加厚樸以寬腸,黃耆以行氣。同時,會重用白芍,取酸收之用。如睡眠不好,加酸棗仁。五倍子和海金砂會使湯藥很難喝,令人作嘔。 如病患服藥後,沒有抱怨難喝,說明方向對了,需要繼續服藥。通常, 排石需要2~4周的時間,甚者長達2~4月。當病人開始抱怨湯藥難喝的時候,說明石頭開始動了。另外,膽石點、三陰交、太溪和太沖,是老師治療膽結石的驗穴。
神經性疼痛是臨床上的頑疾,常見於帶狀皰疹後遺症、面部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老師分別給出了驗方。 柴胡、三黃、連翹、銀花、蛇蛻、蟬蛻,用以治療帶狀皰疹引起的肋脅刺痛。桂枝湯加葛根,專療面部三叉神經痛。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坐骨神經疼痛,療效顯著。
倪師提出了奶水化經血的理論,並給出了裡熱和裡寒的兩種治症,即裡熱時,經期提前,經血色深;裡寒時,經期滯後,經血色淺。但在臨床上,有一種特例。女子裡寒,但其經期會提前,經血反而色深。 跟診的第一天,就遇到這樣一位病患。她的月經週期是 24 天,經血色黑,量少,經期長達 10 天。老師說,這是虛寒所致。通常,因虛寒引起的月經提前,經期都會拖的較長;而因實熱引起的經期提前, 經期較短。治症上,則是以去寒、補虛為主。
根據老師的解釋,結合經血色黑的症候,引發了我對月經的形成和管道做一些延伸思考。《內經》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 太沖脈盛,月事以下,故有子。試想經文給出了經血的源頭和管道。 肺,法象“天”幕;“癸”,北方寒水,屬陰,在臟為腎。女子十四歲後,任脈通,太沖脈盛,在心陽作用下,肺精(陽中有陰為精)沿任脈下達子宮,色白;腎氣(陰中有陽為氣)沿沖脈(沖脈與腎經在 腹部重合)注入子宮,色黑。在小腸熱量的蒸化作用下,合化成經血, 待宮內血滿,在壓力作用下,排出體外。簡言之,經血是由奶水和腎氣合化而成。
如按此假設,當腎陽不守,先行進入子宮時,排出的經血就會色黑或色深。倪師曾傳授,可用單味郁金或刺照海來治逆經。郁金,陰中有陽、疏解肝氣之品。水生木,腎氣旺,肝氣隨之而旺。實則瀉其子,肝經是腎經的子經。僅憑郁金單味之功,疏通肝氣,意在降腎氣,正是此理。照海,八脈交會穴,腎經和陰蹺脈的會穴。瀉照海,降腎氣,逆經自回。反觀逆經的治症,可佐證腎氣參與經血化生的假設。 按此假設,如遇經期提前、經血色黑的虛寒症候,可在強心陽、導奶水下行的同時,固腎陽,以平腎氣。配穴上,可考慮巨闕、關元、足 三裡、復溜,在導心陽下行的同時,補腎、固腎。考慮不周,仍需臨床驗證。
醫者仁術。
還記得一位中年女士,坐在老師面前,焦慮不安的神情。她先生失業已有一年,全家的開支靠她一人維持。近來,因其丈夫從亞洲回美後,自己久咳不愈,被雇主要求在家休息。為了節省診費,她翻出了以前的處方,自行抓藥治療。病情時好時壞,無法復工,不得以才來到診所。老師照例做了詳細的檢查:舌肥大、苔白濕,痰青黃,盜汗,常流鼻血,吸氣屏住無不適,診斷為上焦寒濕引起的久咳,伴 有寒化熱、肺痿症狀,與小青龍湯,佐以麥門冬、石膏和葶藶子,並叮囑不要自行診斷、服藥。以後可致電診所,說明情況。診所會根據症狀,結合以往的病例和處方,給予免費諮詢。這時她沉默了,眼神裡充滿了感激與依託。
印象中,醫院、診所總是疾病、陰霾交織的地方,令人卻步。而在跟診的日子裡,讓我感受到的更多是陽光與快樂。來診的病患很多是老主顧,從孩童到百歲人瑞,多年的守護,早已超越了醫患關係,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可以託付的親人。問診之餘,老師總會和病患聊聊家常、共同的愛好、當下的時事,就診時間總是飄然而逝。有時會讓我產生一種錯覺,這是在看病嗎?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 謂之聖。貌似輕鬆、詼諧的交談,患者的音容笑貌、氣息變化和情緒波動,與老師交感而生,診斷過半已。正是高超的醫術、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灑脫的人格魅力,換來了病患的認可、尊重與信賴,這恰恰是醫者最需要的。病患需要做的就是快樂的過活,把疾病交給醫師來處理。在老師的診所,我感受到了這種託付。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診室開心的一幕。一位被西醫診斷為少年關節炎的青春美少女,運動受限。經西醫和中醫長達兩年的治療,均無改善。老師接手後,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進行治療。女孩的每一次回診都有明顯改善,踝關節和肘關節的疼痛已消失,不能彎曲的膝關節也在鬆動。每次來診,老師都會施以膝五針。女孩原本非常怕針,但在療效面前,女孩愈加勇敢,並用她獨特的方式 – 美聲練聲,排解著下針時的恐懼。站在一旁的我,默默地為她的勇敢加油、為她充滿磁性的歌唱喝彩、為她美麗的明天祝福。
除了針藥治療外,老師還會在生活上給予輔助指導。一位中年女士,苦惱于自己的體重。西方醫學研究顯示,大腿是人的第二心臟,血液的回流主要靠肌肉壓力差來完成。這與倪師所說的“小腸是第二心臟”如出一轍。鍛煉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回流,也就是在鍛煉小腸。 隨著年齡增長,運動量減少,肌肉壓力差變小,血液的回流能力變差, 人會隨之變胖。老師建議先做 15 分鐘的舉重無氧運動,迫使肌肉壓力差變大,幫助血液回流心臟。再做45分鐘的慢跑或散步有氧運動, 加強心臟功能。堅持一段時間,人一定會瘦。另外,人老筋縮,長期堅持瑜伽訓練,有駐顏的功效。我在一旁,邊記錄邊竊喜這意外的收穫,太太一定受用。
老師的很多患者是中醫發燒友,慕名而來。就診時,老師總會用中醫的專業術語討論病情,講解月經的形成及與疾病的關係,皮膚乾燥、瘙癢與表實、血虛的關係,用圖示描述眼診和舌診的診斷過程。 老師語速極快,思路縝密,信息量大,全是乾貨。就診的過程,如同一堂精彩的中醫辨證課,毫不吝惜地分享著豐厚的臨床經驗,延續著倪師醫道的傳承。
大戰在即,糧草先行。
醫師制定的治療方案,在戰略、戰術上,攻守之間,都得靠藥物的單兵出擊或是協同作戰來實現。而藥物的儲存、炮製、品相的優劣,更是決定著戰鬥任務能否按時、按地順利完成。長久以來,我積累了很多與藥物有關的疑問,在藥房理藥、抓藥的過程中,逐一找到了答 案。感謝林醫師、莊醫師,還有美麗的小姐姐小櫻無私分享和耐心傳授。
倪師曾在講解四物湯方意時,說當歸意在補血,實則潤腸。當打開冰箱,看到油光四溢、金燦燦的當歸切片時,讓我瞬間明白了老師所指:通利腸道。正是冷凍的環境,保持了當歸的油性,使它能通腸活絡,血當自歸。
抓藥過程,發現了幾味有趣的飲片,熟悉的名字,陌生的品相。 瓜蔞實,治療胸痞的要藥。色青,橫切,外形酷似心臟的橫切面。在國內藥店買到的全瓜蔞,黃褐色,應該是被炙過了,雖是橫切,但已被壓扁成條,失去了取象比類的用意,感覺也丟掉了它的“神”。葛根,色白,不規則塊狀,多纖維,應該是生葛根,並沒有經過炮製, 這與印象中規則的、灰褐色的葛根塊截然不同。炮附子,固腎陽、固表之要藥,微黃,有黃土烘培的焦香。國內多以鹵水炮製的黑附子入藥,色黑、味鹹。炙黃耆,色紅,味苦,入心。老師常用以配合桂枝, 強心補氣。
麻黃,又稱青龍,宣肺、發表、發陽的要藥。但對於心臟功能不 全、貧血的患者,需要慎用。之前曾有貧血患者服用含有麻黃的方劑後,會盜汗、心悸。這時,老師會用荊芥穗、防風或白前來替代。
生半夏,俗稱婆婆藥,是祛痰、利水、降嘔逆的要藥。在治療腦瘤、腦積水時,生半夏更是必不可少的排水要藥。時醫多以清半夏、 姜半夏入藥。而在跟診期間,老師開出的都是生半夏,佐以生薑。老師多年的用藥經驗證明,生半夏是安全的、可靠的。每當用到半夏時, 都會想起倪師講的給愛嘮叨的婆婆飯里加點生半夏,致其括囊的故事, 開心一笑的同時,生半夏的功用早已潛移默化地銘記於心。
生硫磺,即石硫磺的粉末,色如雛雞,是通利水道、消除水腫的要藥。配合牡蠣,更是通利三焦、消積的不二之選。老師說,平人用生硫磺,不會有反應;病人則會流汗、肋下癢。大多數情況下,會將生硫磺單包,與其它藥物一起煮,這樣比較溫和。急症時,也會後下、生用,熱性大。跟診期間,目睹了老師臨症處以生硫磺的多個病例,讓我有機會見識到這味道家聖藥的大功大德。需要即是補藥,以此。
祖師留下法,惜無傳法人。
多年前,因哥哥給的一張《黃帝內經》光碟,與中醫結緣。從初學《人紀》的遲疑,到先學後思的堅心,曾斗膽嘗試倪師的配穴、方劑,無一不實、無一不效。讚歎于國粹博大、醫道精深之餘,苦於無師護佑的惶恐,銘記“最後一步”的警言,履霜前行。今得老師應允,跟診學習,親歷薪傳,實為萬幸。
大道至簡,倪師醫道已彰,同人之勢不可擋。期盼再次來到加州, 在巨人的肩膀上治實學,合其光,同其塵。
歲次庚子仲春月記於北京家中後學王建成
老師評論:
王同學是學理工出身的,多年來從事材料進口及代理,事業有成,目前是青島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七年前接觸中醫,五年前開始研讀倪海廈老師的人紀中醫教材,反反覆覆看了好幾回,私底下也幫助治療了很多家人和朋友,還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醫科實習針灸,實屬難得。王同學這次來診所跟診三周,因為已經有很好的基礎,學習吸收量大過其他跟診學生,也能了解我看診時的許多動作及藥方背後的考量。王同學有志成為專業中醫師,以他目前學習的狀況,及處理事情的周全,將會是一位相當優秀的中醫師,可以幫助到很多人!
(http://andylee.pro/wp/?p=7610)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胃潰瘍中醫藥方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俠客與朝廷命官
上週四晚上從舊金山飛抵重慶,到了下榻的北碚南宇大酒店時,已經半夜十二點多了,北碚中醫院副院長萬鵬教授仍在旅館大廳迎接當晚到達的演講嘉賓。萬副院長很熱忱地歡迎我到重慶,也和我聊了一會兒。萬副院長說倪海廈老師和我,好像俠客一般,江湖上有所傳聞,但是人影少見,武功招式又和一般人不同,帶有相當的神秘色彩。
我進入旅館房間後,思索了一下萬副院長的敘述,想想還形容的真好。中國大陸中醫本科訓練出來的中醫師們,就好像朝廷命官一般,有一定的方式來訓練、考核、升遷、管理等等,練的武功有特定的規範,擁有很多朝廷給的資源,但是受到朝廷成文與不成文規定的約束,又得遵守官場上的長幼尊卑。而俠客卻大不相同,平時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練的武功和朝廷規範背道而馳,自由行走江湖,既不受官場制度約束,也少與朝廷打交道。可是,當江湖出了事,朝廷解決不了時,俠客就在「沒有官銜」的情況下,被朝廷請來協助,事情解決了,又歸隱山林,不與朝廷命官爭功。
這次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重慶北碚中醫院演講及查房教學,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大陸科班訓練的中醫師是如何臨床看診的,也多了解一些這些「三甲」中醫院的運作程序,感觸很多,也有些無力感。
查房教學兩次以後,幾位資深的主任醫師在我面前討論,他們說像我這樣用純中醫方法看診的中醫師,在中國大陸大概沒有了,絕大多數的中醫師都是要病人去驗血、驗尿、CT、MRI、照胃鏡等等,看著那些西醫檢驗報告,知道西醫這個病名那個病名後,再「翻譯」成中醫的對應,再想該開什麼中藥方。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變成了中藥材對應西醫病名,雖然每位中醫師對應的策略與選取的中藥材不盡相同,但是,如果西醫病名是「胃潰瘍」,那治病的起始點就是「胃潰瘍」,而不會是「太陰證」、「肝木剋脾土」、或者其它各種中醫辨證的起始點。這樣「中西合併」的方法,好處是容易「整齊一致」,病人在這家大型中醫院診斷為「胃潰瘍」,換到另外三四家大型中醫院,八九不離十,也都是診斷為「胃潰瘍」,不像以前看中醫,十個中醫有十一個說法,如此的改變,對「朝廷制度」的管理,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種診斷方式,偏離中醫根本的理論與方法,對於一般的病症還可以處理,對於難度較高的病症,「深層內功」是打不出來的。
「朝廷制度」也限制了醫師們的臨床治療。譬如說「細辛不過錢」,中國藥典規定細辛用量不得超過3克,即使許多中醫師知道其實這個限制是錯誤的,臨床上大家都儘可能不要自找麻煩,即使認為病人需要超過3克的細辛,也只好開3克將就將就。比細辛強悍的中藥,那連提都不要提,生硫磺、生附子、生半夏是不可能上藥方的。如果開的藥方不符合中國藥典的規範,而病人明明是因為其它原因出了事,病人或家屬來抗議鬧事,增加「領導」的麻煩,即使醫師沒有錯,也得低頭道歉,如果害了醫院賠錢,那麼醫師的未來可能將在病例整理室渡過,不要再奢想往上升遷。
再來是大陸本科中醫師的訓練,絕大部分受到同樣教材及思維模式的限制,就好像「朝廷制度」下的制式武功,總是在同一個範疇裡找答案,很難有機緣來突破原有的範疇或做重大的改變。當然,有時也會有好的特例,譬如這次北碚中醫院腸胃科陶楊主任告訴我他的一個好案例。陶主任說前一陣子,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便秘嚴重,很不舒服,給一位知名的中醫看診,這位中醫認為是腸胃太熱、津液不足,於是開了些寒涼藥給老領導,老領導服用後第一週大便順暢,可是第二週又沒有效了。老領導只好找另一位知名的中醫看診,而這位中醫認為是腸胃太寒,開了些溫熱藥給老領導,老領導服用後,又是第一週好、第二週沒有效了。後來,這位老領導來看陶主任,陶主任看了前面兩位名中醫開的藥方,覺得兩位都有各自的道理,於是把寒涼藥和溫熱藥一起開給老領導,結果一週就把老領導治好了!這樣的思維突破,在中國大陸是很難得的,大多數的中醫都認為,把寒涼藥和溫熱藥開在一起,會互相抵消。陶主任這樣的寒熱互用,在朝廷制式武功下是很少見的,然而,對俠客而已,即使是大熱的附子及大寒的石膏,兩者開在一起時司空見慣的事,只要開方正確,各個中藥發揮其各自的功能,而不是互相抵消。(注:我演講中有醫師問到我一個案例中並用藜蘆和芍藥,在中藥「十八反十九畏」中,「藜蘆反芍藥」不可並用,下次有時間我再另外寫篇文章來討論。)
而「朝廷制度」下,最大的影響是朝廷命官的考核與升遷。許多位對中國大陸醫學界熟識的人告訴我,撇下人際關係或利益交換不管,中國大陸的考核標準有幾項重點:科研結果、論文、出國學習、每年看的病人總數、每個病人治療的平均花費等等,而科研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項。在中國大陸中醫界,做科研最好的路徑就是用小白鼠來做中藥化學成分的各種討論,既快速又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一年發表好幾篇論文不是問題。這些博士碩士級中醫師很清楚,小白鼠實驗根本和人體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做人體實驗很麻煩、花費大、時間久,而且往往沒有結論,怎麼能用來升遷呢?那經典中醫智慧裡的邏輯判斷思維就根本不用想了,整理、思索、研究了幾年,可能連一篇論文都寫不出來,沒幾個還沒升到頂的中醫師會願意「自斷前途」。另一方面,「臨床治療效果」是不納入考核標準的,不是「朝廷制度」不想考核臨床治療效果,而是沒有辦法有系統的評估。在目前中國大陸醫保制度下,病人往往跑來跑去,又沒有國家中央集中的病例紀錄,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會太主觀,無法真正達到考核的目的。在這樣考核升遷的制度下,會願意犧牲難得的休息時間來專研中醫經典、精進醫術的中醫師已經不多了。(注:中國大陸現在也有不少的醫案,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往往只是「處理一時的症狀」,譬如肝癌的病人胃出血,中醫師用中藥停止了胃出血,就寫成「肝癌醫案」,那病人的肝癌?其它的病症呢?那就沒有討論了,又譬如肺癌的病人體力不好、吃不下飯,中醫師用「香砂六君子湯」來應付,就被寫成「香砂六君子湯治肺癌醫案」,那病人的肺癌呢?肺癌移轉的腦瘤又怎麼辦?這些都沒有被醫案給紀錄下來,或者病人看了幾次就不見人影了。)
簡而言之,「朝廷命官」有很多的優勢,系統化訓練也好、資源也好,都有一定的制度,只要你肯認真照著做,官位就會一階一階的往上。不過,也因為制度「一致性」的要求,以及制度下種種的限制,「朝廷命官」有他們的苦衷,也有他們固定的思維模式。俠客就不同了,俠客平時沒有朝廷的照顧,卻也過得自在,無須應付官場上的倫理,躲在深山裡研究古老的武功秘笈,靠著不斷的實戰經驗來精進武功,不用管朝廷的考核標準。
這次國際經方班,除了演講與差病房外,主辦單位還做了專訪錄影。專訪時,主持人問我,我學中醫才短短十年,為什麼就被排入了「全國級名醫榜」?我想了想,我回答:「因為我沒有浪費什麼時間」。是的,我一開始就跟著中醫大師級的倪海廈老師,找對了師父,指向了中醫經典智慧這條路,就已經比別人幸運很多,加上我沒有「朝廷制度」的負擔,專心練經典武功,無須赴京趕考,等到朝廷知道我的名字時,我已經是俠客了。不過,俠客終究是俠客,偶而出來和朝廷命官切磋武藝、幫忙抓一下江洋大盜就好,和朝廷接觸久了,就免不了落入「朝廷制度」的影響,失去了俠客該有的逍遙!
(http://andylee.pro/wp/?p=3173)
胃潰瘍中醫藥方 在 蔡菜館 ChoyChoy Kit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夏天養生秘法-多吃薑
中醫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中醫名言意謂夏天多吃生薑最能養生,但很多人不知自己是否適合吃生薑,及吃生薑是否要去皮,本文詳述。年前筆者應韓國全南大學之邀,隨香港大學黎活仁教授大隊前往南韓麗水,在其東亞研究所發表中國廣西巴馬「世界長壽之鄉」之瑤族草藥、瑤浴、生薑等為「養生之寶」多年研究。巴馬為世界公認「長壽之鄉」,其長壽之因值得探討,本欄今後會間斷地續講。
生薑,據《神農本草經》載:「(生薑)溫中止血,出汗,逐風」。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祛痰、祛寒、 補氣、平喘等作用。
中國自古就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養生習俗, 其主要原因有四:
一、排汗降溫:生薑中的薑辣素(Gingerol)對人體心臟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 加快血液循環,汗毛孔張開,排汗量增加,隨着汗液可帶走體內的餘熱,有一定的防暑作用。二、防治腸胃炎: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薑或用乾薑加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作用。三、祛除風寒:夏季常用電扇空調,易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喝點薑糖水(生薑30克切片,加適量紅糖煎水),有助驅逐體內風寒,暑熱和風熱感冒則不宜飲用。四、健脾胃:夏季常食寒涼食物,致使脾胃寒涼之氣過盛,出現頭昏、心悸及胸悶噁心等症狀,食用生薑有助溫煦脾胃,以防止增加病症。
是否要「去皮」
很多人在食用生薑時,不知道是否需要去皮,筆者現將重點歸納如下。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有發表健胃、止嘔解毒等功效,而生薑皮味辛、性涼、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故「留薑皮則涼,去薑皮則熱」。通常情況下,生薑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以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
以下情況需要讀者注意:
一、脾胃虛寒者,或在食用苦瓜、冬瓜、芹菜、薏米、蜆、綠豆芽、大閘蟹、螃蟹等寒涼性菜肴時,應去掉薑皮。二、患風寒感冒,喝生薑紅糖水可緩解,此時生薑就最好去皮,生薑皮有礙生薑充分發揮其辛溫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違背風寒感冒發汗的治療法則。三、用生薑來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薑皮也應去掉。四、治療水腫的食療方用生薑時,不去皮,因薑皮有「利水」的功效。五、有便秘、口臭、口腔潰瘍等體內有「熱」的症狀時,只用生薑皮,既可充分發揮薑皮的利水功效,又可避免熱性的生薑加重病情。
夏季「吃薑禁忌」
有意食薑養生者,可在做菜時,適量加入薑絲,也可在早晨起床後,先飲一杯水,再將生薑切成薄片,取四至五片用開水燙過之後,放入口中,含十至三十分鐘後咀嚼咽下。但使用生薑有以下四大問題需要注意:
一、因中醫謂「晚吃薑,如砒霜」,但筆者卻特別指出,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別,熱盛的人,無論白天、晚上都不宜吃薑,寒盛的人,常有怕冷的表現,飲薑湯有助驅寒。當然,也不建議常「晚吃薑」。二、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等疾病的人,不宜長期食用。三、腐爛的生薑會產生黃樟素(Safrole),可以導致肝細胞的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四、生薑味辛性溫,屬熱性食物,有口乾、煩渴、汗多等症狀者,不宜多食。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助理:文芊
逢周二刊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