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_−)−☆
而結構治療科的婦產分部,在老師的帶領下,我會跟眾蠢蛋們一步一腳印的發展起來的!
#純手工
網站
女兒要幫我做一個林氏結構治療的網站,以後我所寫過的文章可以在裡面查閱,有關演講、活動也會裡面公告,需要治療也提供醫療院所建議。
她要我寫整個林氏結構治療的簡介,於是我寫了個又臭又長的文。老朋友可以不用看了,最近有很多新朋友,如果想了解我整個想法,可以繼續看看。
⋯⋯⋯⋯⋯⋯⋯
林氏結構治療簡介
一:概述
現代醫學,對於所有的疾病或症狀,認為都應該有一個清楚的病因,像骨折了、韌帶斷掉、被細菌病毒感染、甲狀腺功能低下、血糖過高、尿素氮過高之類的。
有了清楚的病因,在治療上才有明確的所依,這種要求清楚的病因,在影像上、或實驗室的生化檢查上,有清楚的異常,不會有因人而異的判讀結果,這一切都是遵循著科學規範而來的。
但是現在醫學對於人體的理解其實是有限的,所以很多的疾病,並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治療,更有些介於疾病與非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障礙,基本上是束手無策的。
因為要求精準的診斷及精準的治療,所以對沒有明確證據的問題,都不承認其醫療上及實質上的價值。因而在現在醫學系統以外的醫療旁支,像自然療法中的順勢療法,芳香療法,能量療法,結構療法,甚至是傳統的中醫,都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及平等的對話空間。
但是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面,疾病的發生是因為身體存在著一些失衡、失調,然後才出現所謂疾病的症狀。不只內分泌、代謝之類的,包括外來的感染,都是因為自己身體的機能出了問題才會被感染的。
所以中國非常重視所謂的養生、練功之類的學問,認為我們應該在疾病發生之前,把身體訓練調養好,疾病就不會發生,甚至疾病也應該用這樣的方式來去除。用整體生理機能的提升來消除疾病,而不是看見什麼問題去處理那個問題。
像有名的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先生,自述年輕時曾經得過肺癆,後來練太極拳練好了。為什麼練太極拳或中國傳統的一些養生功法,可以治療疾病呢?我想關鍵就在於練功改變的身體的結構,不只是宏觀結構,還有微觀結構。
二:疾病與結構
1,宏觀結構與疾病
宏觀結構的問題,主要指的是筋骨結構的錯亂。
筋骨結構錯亂,最主要困擾人的問題是疼痛。因為活動中,局部筋膜系統的張力增加了,有關疼痛的本體接受器受到誘發,疼痛就產生了,這種疼痛常常跟發炎沒有什麼關係。
結構錯亂第二個困擾人的,常常是體態的變形以及肥胖。因為筋膜系統的變形轉折,中間出現空隙,身體就會用脂肪組織去填補,以維持系統的張力。
我們身體的內臟,都透過筋膜系統掛在骨架上,當筋骨結構錯亂,會影響附著在內臟上的筋膜系統的張力,使得內臟發生扭曲,影響它的功能。像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流量,瓣膜的脫垂,心軸的偏轉,都跟胸廓的結構有關。
像胃酸逆流,就與橫膈膜的張力有關,婦女的痛經,非感染引起的頻尿漏尿,脹氣,便秘都與骨盤結構有關,甚至局部的皮膚濕疹,都是由局部的筋骨結構張力改變而牽扯皮膚來的。
像失眠、頭痛,眩暈以及很容易發生暈車的狀況,大多與頸椎排列走向以及脖子的肌肉張力有關。
2,微觀結構與疾病
宏觀結構改變以後,微觀結構張力也會跟著改變,細胞間的排列、細胞間的流動、神經末梢的興奮度通通都會跟著改變,這些改變如果牽涉到內分泌腺體,有時會使它增生,有時會使得它分泌不足。
增生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甲狀腺有良性結節的,都可以摸到脖子前方的筋膜系統張力很大,乳房纖維囊腫也是這樣來的。
影響內分泌腺分泌荷爾蒙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懷孕時,如果壓迫到胰臟,就會有妊娠糖尿病,壓迫到腎臟,就會高血壓。
如果牽扯到呼吸道,影響到呼吸道最內層的黏膜的張力,被改變的黏膜上的接受器,敏感度會改變,變得很容易興奮,過敏性鼻炎、氣喘就是這樣來的。
因骨盆歪斜而影響包裹子宮的筋膜系統張力,子宮的不同層次受到牽扯,會產生子宮肌瘤或肌腺瘤。如果是子宮外的筋膜系統皺摺,子宮內膜有生長的空間,就產生子宮內膜異位。
更嚴重的是,因為全身筋膜系統張力增加,微循環降低,使身體的自我調控系統認為身體處在危險狀態,免疫系統因而啟動,當過度亢進的時候,一些自體免疫的疾病就發生了,像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甚至一些乾癬都有這些因素存在。
3,結構產生變化的原因
結構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的是外傷或手術的後遺症。受傷或手術以後,受損的組織會纖維化,這些纖維組織在整個筋膜系統裡面,會阻礙不同層次筋膜的相對滑移,這會造成系統張力的改變。
第二個因素是身體的不當使用。當身體的兩側肌肉沒有對稱收縮的時候,身體的結構就會產生歪斜、旋轉。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於肌肉處在無法放鬆還原的狀態,把筋膜系統牽引失衡造成的。
第三個因素是生產造成的傷害,現在生產時,醫生或護士經常從產婦的上腹往下擠壓胎兒,使胎兒能夠快點生出來,減少陣痛對產婦的折磨,但是這種擠壓,常常造成胎兒的骨盆變形或脊柱張力改變,這對小孩的生長有極大的影響。
第四個因素是精神壓力。當人處在壓力情境下,肩膀會不自覺地上提,背部繃緊,如果是坐著的時候腳會不自覺地內收曲屈,長久下來,身體的軸線,會因為這一些肌肉的長期收縮而變形。此外,人處在長期壓力下,胃腸道的蠕動會異常,消化道內因為腸子的蠕動異常,會累積氣體,造成脹氣,這會增加腹腔內的體積,造成身體前後軸的改變。
三:結構還原的方式
1,系統的還原。
立體結構網絡是一個綿密、完整、環環相扣、無處不到的網,這個網有緩衝空間,卻沒有什麼可伸縮的彈性,身體的所有組織都包裹在這個網裡面,牽一髮動全身,任何一個環節張力的改變,都會影響到全身。所以結構的還原,是整個系統一起還原,而不是將個別的單位一個一個重新排好。
整個立體結構網絡,就像一個網,治療是牽引著網,使裡面的內容物重新還原歸位,裡面個別內容物的挪動,想調整一條肌肉的張力,調整一個關節的位置,都會打亂整個系統原本內在的平衡,各個單位的對位,對於整個系統來說都未必是對的。
2,三個軸線。
身體的變化要還原,要依著身體產生變化的系統去還原,身體發生改變是依著三個軸線而發生變化的,橫軸,縱軸,前後軸。
橫軸主要是調整,慣用手跟非慣用手之間肌肉張力的不均等,這種不均等,會造成肩胛骨的歪斜,肋骨的扭曲,胸椎頸椎的旋轉。
縱軸主要是調整兩隻腳上來到骨盆到下段肋骨之間的連貫。很少人兩隻腳是對稱的,足弓是完整沒有變形的,這種情況由下而上的中線就會產生順時鐘或逆時鐘的旋轉,骨盤及下段肋骨也會跟著旋轉,身體就處在扭曲的狀態。
前後軸主要是指軀幹前後的張力對稱性。會造成這個軸線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尾椎出生或年幼時的傷害,以及因為情緒、飲食而來的腹部張力增加,腹腔體積擴大造成結構改變。
3,導引式的還原。
所有的錯位,都只是該組織在軸線上的一種旋轉。所以只要知道肌肉或骨頭旋轉回去的方向及角度,一個系統是可以一起回去的。
但是系統的張力,相鄰的組織之間雖然連貫的,但是不同層次及不同遠近的筋膜張力還是有漸層似的變化,所以在相同的張力層下才有辦法一次調開。
因此調整必須分成皮、筋、骨來調。皮連線是藉皮膚的滑移解開肌肉系統的張力。筋連線主要是讓跨過關節的兩組肌肉系統張力協調一致。骨連線主要是讓最深層的肌腱韌帶還原回原有的張力。皮連線解完才能解筋連線,筋連線解完才能解骨連線。
4,終端筋膜與跨關節的連結。
一般傷科或者是結構治療手法,常常治療沒有辦法徹底改善或有很長期的療效,主要在兩件事情沒有完成。
第一件是終端筋膜沒有解開,立體結構網絡的最終端是鎖在10個手指10個腳趾上,整個系統旋轉,終端筋膜也是旋轉著的,如果沒有把終端筋膜解開,系統是無法還原的。
第二件是跨關節的連結沒有真正的完成,跨過一個關節通常有伸肌、屈肌各有兩組肌肉,而這兩組肌肉收縮旋轉的方向不會是一樣的,因此肌腱跟骨頭附著的地方,為了防止結構真正滑移、撕裂、變形,所以通常會有一些纖維組織的增生來固定結構,而這些增生的纖維組織反而變成結構還原的障礙。
這些跨關節連結中的增生,必須要把皮連線筋連線徹底解開,必須關節上骨頭的屈伸開合沒有阻力,才能夠真正的解開還原。一般直接調整骨頭的,骨頭沒有辦法定位,主要就是因為這因素。
5,手法、針法與運動訓練。
還原結構,可以用手法,讓皮、筋、骨連依次第還原。這種還原是在病人完全不出力,肌肉完全不收縮的情況下操作。
也可以在操作中,讓病人在系統連貫完整的情況下,主動收縮,這種方式可以分開不同層次間肌肉的黏連,也可以讓跨關節的肌肉比較精準的對位。
明白皮筋骨還原的次第,你可以用針刺讓身體不同層次的組織感受張力,進行調整。只要把還原的旋轉解開,讓張力連貫,針法跟手法的還原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醫者知道病人身體結構上,三個軸線錯亂的因果,就可以設計一些運動,讓病人在對的立足點上,使結構因使用而重新排列、重組。
林兩傳2019.04.11桃園
胃黏膜下結節 在 Eunice 簡優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其實對於癌症,我們身體是有防禦機制的。
在癌症來臨之前,身體向你發出過很多求救信號,每一次都給了你防止癌變的機會。
這些機會,一定要懂得及時把握!
第1種信號:長期疲倦、乏力
第一次機會:輕度疲勞
↓
第二次機會:深度疲勞
↓
第三次機會:臟器內部變異
↓
癌變
一般情況下,疲勞後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調整過來。
但極度的疲倦就要引起重視了。
長期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細胞快速生長,尤其是消化器官腫瘤,與慢性疲勞和便秘關係密切。
第2種信號:持續咳嗽
第一次機會:咳嗽
↓
第二次機會:肺部結節
↓
肺癌
咳嗽很常見,但久治不癒的咳嗽要小心!很多特殊表現的咳嗽,要高度懷疑肺癌
· 頑固的刺激性乾咳
· 間斷性咳血痰或痰中帶血絲
· 咳嗽伴有胸悶、氣促等表現
· 咳嗽伴有大量的泡沫痰
· 咳嗽伴有不明原因的中低度發熱等
肺癌的檢查,其實不難。出現了久治不癒的咳嗽,只要超過兩週,用藥也沒有好轉的病人,都建議做胸X光片檢查,看看肺部是否有病變。
第3種信號:消化不良、長期燒心
第一次機會:消化不良
↓
第二次機會:胃炎、胃潰瘍
↓
胃癌
持續性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症的信號。
燒心又叫慢性胃灼熱,長期胃灼熱、腹部疼痛、胃潰瘍,再服用止痛、止酸藥物後仍不能緩解,進食後還會出現飽脹或疼痛、進行性食慾減退、消瘦等現象。這些都是胃癌或是食道癌的早期信號。
第4種信號:腹脹
第一次機會:持續腹脹
↓
第二次機會:盆腔炎
↓
卵巢癌
女性持續腹脹,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
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週不緩解,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
第5種信號:腹痛
第一次機會:腹痛
↓
第二次機會:慢性胰腺炎
↓
胰腺癌
有腹痛,夜間更為嚴重,平臥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難以言明,這種情況往往要小心胰腺癌。
近年來,在對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關係的研究中發現,2.2%病例伴有胰腺癌,這一比例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高出了近100倍。
第6種信號:反复口腔潰瘍
第一次機會:反复口腔潰瘍
↓
第二次機會:黏膜白斑
↓
口腔癌
口腔黏膜上(包括上下唇、舌體、牙齦等)有固定性潰瘍,經治療3~4週後仍不癒者,要警惕白塞氏病甚或口腔癌。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吸煙者要特別注意口腔及舌頭上出現的白色斑塊,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黏膜白斑病。
第7種信號:腹瀉、便血
第一次機會:便血
↓
第二次機會:腸息肉
↓
腸癌
便血常與痔瘡混淆,但這很可能是腸癌的症狀。
腸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腫瘤生長在靠近肛門處,還可能出現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症狀,甚至引起大便困難。
結腸息肉也容易引起大便出血,患有結腸息肉的患者應該定期做結腸鏡檢查,其目的是及早發現息肉是否出現了惡變。
第8種信號:持續發燒
第一次機會:持續發燒
↓
第二次機會:免疫力減弱
↓
白血病
發燒一般不是由嚴重疾病引起的,但如果經過了常規治療卻一直沒有退燒,就要注意了。
發燒是身體的一種調節機制,白血病、淋巴瘤等許多癌症都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身體為了對抗這種問題,就可能表現為持續發燒。
第9種信號:血尿
第一次機會:血尿
↓
第二次機會:膀胱腫瘤
膀胱癌
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尿液偏黃並帶有血色,很多人便以為是“上火”了。殊不知,這是膀胱癌的危險信號。
膀胱腫瘤絕大多數為惡性的膀胱癌,良性的腫瘤非常罕見,但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可表現為無痛性、肉眼可見的血尿。患者容易因為沒有疼痛等不適而掉以輕心,結果耽誤了診療。
要防癌,四大蔬菜要多吃
現在沒有證據證明光吃哪一種食物能防癌,但多吃新鮮蔬果還是大有好處的
以下四種蔬菜中所含的諸多維生素都與防癌有關,抗癌蔬菜的分類可有以下幾種:
1.十字花科植物
這類蔬菜多以其莖、葉食用,如大白菜、小白菜、捲心菜、花菜、油菜等。這類菜含吲哚類衍生物,可誘導多種酶的活性,起到抗癌作用,並且多含微量元素鉬和鋅。
中醫認為性味多偏涼,清熱解毒作用明顯。
2.根莖類蔬菜
如胡蘿蔔、蘿蔔、竹筍、紅薯等,有些也屬於十字花科植物,但以地下根莖部分食用,多含胡蘿蔔素等,用以防癌。含纖維多。
中醫稱有利膈寬腸、降逆理氣功效。
3.海藻類植物如海帶、紫菜、昆布等食品。
從中可提取多醣類物質,提高免疫功能以防癌,並且含碘量高,維持甲狀腺正常功能。
中醫認為性味多屬咸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癭破積功能。
4.食用菌類如香菇、草菇、金針菇等以及黑木耳、銀耳等,富含多醣類及核糖核酸,促進細胞免疫和乾擾素的生成。中醫認為多性平、味甘,有補氣、化痰作用,常是扶正與祛邪兼而有之。
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使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擁有健康,享受快樂!
胃黏膜下結節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咽喉妄想症」vs. 「氣滯、痰飲」
我最近看到世界日報轉載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喉嚨總是卡卡? 可能得了這種病」,是台灣一位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寫的:
=====================
在門診中,偶爾會見到一種患者,一直抱怨喉嚨有「痰」或「魚刺」哽住,咳也咳不出來、吞也吞不下去,持續數月或數年之久,彷如有一根「萬年魚刺」或「老痰」;當試圖去清喉嚨或咳嗽時,往往只得到白色的口水泡沫,症狀嚴重時還感到肩頸酸痛、喉嚨疼痛或胸悶,又好像正被人掐住頸部,這究竟是什麼病呢?
答案是「咽喉異常感症候群」,又稱之為「臆喉症」、「臆球症」或「喉球症」。病症往往起自某次吐酸水(溢赤酸)、感冒或被魚刺哽到後,喉嚨持續感到緊、痛、麻或有痰,時好時壞,患者到處求醫檢查,得到的解釋可能是慢性扁桃腺炎、慢性咽喉炎、胃食道逆流、甲狀腺結節、氣血不順或得痧(中暑),有的還因此接受甲狀腺手術。由於患者往往表現焦慮不安,也可能被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或慮病症。
根據神經解剖學,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在頸部深處的咽喉兩旁,會組成複雜的咽神經叢,把咽喉部位的感覺訊號向上傳遞進入腦幹神經核,接著腦幹做出反應,再經由這複雜的神經網絡,把運動訊息傳回咽喉部位。
偏偏有些患者的腦幹對咽喉發炎或黏膜損傷後的症狀產生記憶,不斷地把訊息「逆行性」地傳回咽喉部位,發生「神經炎性反應」;接著,這些炎性反應所引起的感覺訊息又被傳回給腦幹,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繼續加重這種錯誤記憶,造成名符其實的「咽喉妄想症(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
說穿了,這其實是神經咽喉科的偶發性疾病,跟基因遺傳、免疫功能、肌肉骨骼結構、精神情緒壓力、新陳代謝或慢性病間並無直接的致病關係,但卻會互相影響,加重病症。
目前標準療法包括消炎止痛劑、止咳化痰劑、氫鉀幫浦阻斷型制酸劑,僅能治療部分患者,大部分患者仍苦於症狀未改善時,是否需要停藥或接受檢查,衍生出精神壓力、焦慮或憂鬱,影響到家庭或工作。其實,只要排除造成咽喉、頸部或食道器質性病變後,規則地服用特定比例的消化酵素及維生素B群等複合療法,可以逐漸打破這種位於咽神經叢與腦幹神經核之間的感覺性惡性循環與錯誤記憶。
建議患者,若感冒或被魚刺哽到後,喉嚨卡卡、有痰或疼痛感持續超過三周時,就有可能罹患咽喉異常感症候群,宜盡早接受正確治療。
另外,食道癌或口咽癌初期患者,也會出現這種症候群,但往往合併吞嚥困難與體重減輕,因此,長期抽菸、酗酒或嚼食檳榔習慣者,如果出現咽喉異常感症候群,最好正確就醫,找出病因。
=====================
這樣的文章,顯示出西醫在許多地方看似精細的科學,其實和中醫相比之下是很粗製的。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醫學研究,對一個小小「喉嚨總是卡卡」的問題,竟然只能歸諸於「咽喉妄想症(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換句話說,覺得喉嚨裡有痰的感覺,是你有神經官能症,神經不正常反應,或者自己胡思亂想的。而這位西醫也表示,西醫治療這樣的問題,僅能幫助到部分的患者,對於大多數的病患,只能靠沒有確定療效的「長期服用特定比例的消化酵素及維生素B群」來看看結果如何。
這樣的病症,在中醫看來,是非常簡單的問題,臨床上也幫助過很多這樣的病患。中醫認為是感冒或其它原因,導致氣滯於咽喉,而造成很薄的痰飲停留在咽喉,這樣「氣滯、痰飲」讓病人覺得「喉嚨總是卡卡」。大多數的病患服用半夏厚朴湯之類的方劑,不到一週就可以去除病症,完全沒有副作用。當上面那篇西醫文章還在猜測病因,中醫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我們回頭來思考一下整件事情的邏輯。首先,如果真的是神經官能症導致「喉嚨總是卡卡」的感覺,為什麼簡單幾味中藥材組成的藥方就可以解決?這顯然不是病患自己妄想出來的問題。第二,有些西醫會問,用攝像機進入咽喉,為什麼看不到什麼痰飲或異物在咽喉?這只能代表儀器的解析度還落後於中醫的理論。雖然現代科技還無法測量到中醫所謂的「氣」,然而,幾乎每個人稍微接受一些指導就可以感受到「氣」,一個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現象,儀器卻無法量測,那麼是每個人都有問題,還是現代科技還不夠先進?第三,「看得好病的醫生說話」,當西醫還在胡亂猜測,而中醫可以很輕易解決這樣問題的時候,那是應該批評中醫不科學?還是應該趕緊去思考有什麼科學辦法可以驗證中醫的理論?就像愛因斯坦這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廣義相對論時,人們是應該說他是胡說八道?還是眾多實驗物理學家們應該趕緊想辦法去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網路上充滿了似是而非的醫學文章,稍微有判斷能力的人,多半可以看出個真假端倪。然而,有些報紙及網路上的文章,是執業醫生寫的,很多人看到是醫生寫的,就以為是正確的。殊不知很多執業醫生對很多疾病也只是一知半解,更何況目前西醫學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非常局部,缺乏整體的理解。在這裡我再次引用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常常告訴別人的話:「連我都相信中醫了,你憑什麼不相信中醫?」是的,李校長是世界知名的西醫學教授,在美國知名的醫學院教導西醫們幾十年,也是人類醫學史上發現第一個抑癌基因「RB基因」的生物醫學專家。如果他相信中醫,而你不相信中醫,那麼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你比李文華校長這樣世界級的西醫專家還懂醫學,第二個可能是你是無知的。
(http://andylee.pro/wp/?p=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