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友聊天聊到輪胎,真心覺得台灣很多車友,無論是老鳥或菜鳥都會迷信一些很偏差的輪胎觀念。
-
-
迷信1: #沒用頂級性能胎就是不要命
我們都知道輪胎有很多種不同等級的胎,不過一直以來車友圈都會流傳著一種『要命就不要省錢』的奇妙觀念,甚至誇張到你的胎沒用到最一線的大閃或Power Cup之類的就會被人說你不要命…
-
好吧這個觀念真的很奇妙,以一般輪胎品牌針對市售道路用胎來說,偏性能的胎大致都會被拆分三個種類,分別是賽道、性能、運動這個種類。
-
以米其林為例子∶
賽道→Power Cup2
性能→Power GP
運動→Power 5
倍耐力的話就是
賽道→Super Corsa
性能→Rosso Corsa
運動→Rosso
-
之所以會這樣區分的原因,是在於可以對應不同使用族群與使用需求來選擇。撇除多功能或休旅胎,一般仿賽、街跑其實都適用於這個範圍。
-
這類胎最大的特性就是靈活性會是運動<性能<賽道,而抓地力的話,當然絕對是賽道>性能>運動。
-
可是有一個最大的盲點就是,賽道胎雖然擁有最高的抓地性能與靈活性,可是卻是要建立在良好的工作溫度上才能完整的發揮。而且以山道這種中低速範圍的使用需求,其實這三者的抓地力都已經有點"過剩"。
-
剩下差異最大的其實就是在極限狀態下的反應能力,不過這個其實要上到賽道才能完整的感受。
-
單就以賽道日來講,運動胎上去,你可以跑的很開心,但要刷秒會有點力不從心;性能胎上去,你可以刷秒,但你無法再做出更激進的動作(例如高速彎裡改變路線或更極限的晚煞車);賽道胎就是你能刷秒,也能有一定攻防能力。想要更強的範圍就是必須再往上用到賽道專用的競技胎才行。
-
而且性能越強的胎,通常就越會犧牲掉日常生活用車的需求,例如Power Cup2超強,可是遇到下雨一樣眼睜睜的看著Power5騎走,同時在磨秏性也會比起Power 5還差。
-
依照你的用車環境與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胎,然後保持良好的騎車觀念才是保命的原則,和你用的胎是不是頂級並沒有關聯。
-
況且,你用到頂級性能胎,通常磨秏速度也十分的恐怖,Power Cup2以我的使用狀況下,下了三次賽道跑了5000公里,以現在殘存的胎肉應該跑到6、7000沒問題,但你如果是像大閃的可能3~4000就沒了。
-
嘴巴上說頂級性能胎抓地好才安全,但如果今天你突然想環個島結果你的頂級性能胎在路上就把胎給磨完了,這樣真的有比較安全嗎?
-
而且如果你是個RV騎士,騎的方式不算激烈,通常是很難讓賽道胎達到抓地力最好的狀態,早期大閃V2最刺激的就是冷/熱胎溫狀態抓地力是用斷層式的方式在轉變,熱起來讓你爽的亂七八糟,但如果天氣冷你又沒摧的很用力,反而會突然讓你失去抓地力摔的莫名奇妙。(現在新版好像就有改善這個問題)
-
這樣你真的還會覺得頂級性能胎就是保命的象徵嗎?
所以不要聽信什麼性能=安全的鬼扯,按照自己的騎乘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胎才是真正重視安全的做法。
-
-
另外一個奇怪的迷信就是低胎壓,這個我們下次再來聊一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
胎壓 突然 變 高 在 潔媽和女兒一起浪跡天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個教我秘技的老經驗奶奶
.
今天下午陽光正暖,我約老頭外出走走,大媽我最近自覺瘦身有成,硬生生把老肥肉減了1.5公斤,昨天還慶祝了一下,吃了一個上面舖滿糖霜的肉桂捲,還外帶兩個回家,這麼奢侈的進食高熱量,當然更要積極增加運動量,以維持自我感覺良好的瘦身有成。
.
我真的覺得自己的小腹整整瘦了一圈 (如果妳很難想像1.5公斤有多少,下次去肉攤的時候,請老闆娘比劃豬肉大小給妳看,再運用一點想像力,那塊1.5公斤的豬肉黏在肚子上的樣子,大概就可以理解大媽我真心覺得我有瘦了很多😂)
.
但人不能驕傲,更不能得意忘形,所以我堅持繼續多走路來消耗卡路里,平常總是走跑步機很無聊,今天來到花香撲鼻的中興新村,這裡的時光定格在過去,周間的午後沒有遊客,巷弄間只有一股靜謐,分不清紅瓦下的平房裡,那戶還住有人家。
.
我被一旁阡陌小弄間的一片橘紅色給吸引住,於是拐彎走進,這時一個老奶奶走過來問我:妳來找誰啊?
沒有,我是看一旁的花棚開的很美,所以過來看看。
喔,那個是爆竹花,開的很艷,如果妳想賞花的話,這個巷子走到底右轉,那裏有幾株梅花正盛開,很美。
哇,我謝過老奶奶,拋下開的很艷的炮竹花,直往幽梅暗香奔去。
果然,鄉間充滿人情味。
.
原來屋前有棵梅花是如此雅緻。
要多少個年頭梅樹才能長成這麼高大?
是否每一年都能如此盛開滿枝頭呢?
我望著一片雪白的梅花這樣想著,當然,沒人回答我。這個屋子好靜,巷子也好靜。
只有一旁的老頭在對我嘎嘎,他問我:妳今天怎麼不怕蜜蜂了?這裡蜜蜂好多欸!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我到古北小鎮那天,一下車就被蜜蜂叮了😭..)
但今天我老神在在的說:放心,這裡的蜜蜂今天沒空理我,梅花一年才開一次,吃花蜜都來不及了,理一個大媽幹嘛🤣。(突然覺得自己也很會推理蜜蜂思維了🤣🤣)
.
/
因為偏離了主要道路,於是八彎七拐的往巷內深處繞去,走著走著忽覺眼前這條巷子有點荒涼,一旁屋子頹垣斷牆雜草叢生,還一連數間。
.
是不是我血糖太低還是走的太快? 突然覺得有點頭暈。
欸,這裡的房子都荒廢沒人住耶。我這麼說著。
老頭說:對面的有人啊。我看了一眼,的確對面有幾戶有人。
對面突然有狗叫了一聲。(只要沒有衝出來就好)
就在這時,有另一隻不知身在何處的狗開始嚎叫起來,就是台語說的吹狗螺,而且不停歇。
我看著一旁這排不知廢棄多久的房屋,突然感覺怪怪的,怎會如此剛好?一整排的住戶都搬離此處,讓房屋頹敗廢棄…why?
背後那隻狗依然在高歌,我有點害怕的跟老頭說:怎麼會有狗吹狗螺呢?大白天的。
老頭一向不信邪,他說:那是狗在清喉嚨,而且現在才下午。
但我覺得頭暈耶...,我又這麼說。
老頭又答:那就是那隻狗叫的難聽,每次妳唱歌難聽時,也讓我頭暈。
.
好吧,隨便,我知道他不想我多想,我也不願多想。
要知道若是上過神棍的當,就知道正念思考的重要性,天下本無事,只怕有心人。
.
/
聽說中興新村也有文創聚落"省府日常散策",我跟老頭介紹著,要不我們走去看看?
聽說目前開了12間,但我們只看到5間,就在尋找的過程中,看到幾棟粉紅色的建築上寫著"員工宿舍",這讓我有點好奇,中興新村這些屋子不都是宿舍嗎?為什麼這幾棟還特別寫出來?
剛好有個老奶奶從公園裡走出來,於是我開口搭訕詢問老奶奶。
.
老奶奶說那是稅捐處的宿舍,這裡的宿舍會用顏色來區分單位,或是用建築形式,她指著公園旁的兩層樓洋房說:像我們的宿舍就是英國風格。
我抬頭看了一下,但看不出所以然來,於是老奶奶告訴我:妳看人行道轉角就知道了,我們是圓弧型的英國風格,不是直角型的。
.
老奶奶又問:你們是來找人的嗎?還是來公園運動的?
哇,我在心中暗自稱讚老奶奶眼力好推論佳,看的出來我最近是運動派,走著走著也3-4公里了。
我點點頭的回答老奶奶:對啊,我們是來走走運動運動 。然後我漾起了一個微笑。
.
老奶奶點點頭彷若讚許的樣子,但隨後她卻說了句,但你們不要走太久,要不然會壓實了。語畢,她看了一眼地上。
.
壓實? 我跟老頭都不知所以的重複這兩個字?
我也看了一眼公園地磚,心想:這水泥磚塊有這麼草莓嗎?多走幾圈會壓實什麼? 我有這麼重嗎?
.
老奶奶接著說:對啊,不要走太久,壓實不好,會落下毛病,要相信奶奶我說的,我是老經驗了,不會騙妳們的,我今年都78了,我自己就是身受其苦,不懂走太多路會壓實,所以最後胎壓就高起來了。
.
胎壓高起來? 我好像聽到什麼關鍵字,但來不及釐清,老奶奶忽的轉頭對著老頭下指令,殷切叮嚀: 你千萬別逼著她一定要多走路,或規定她一天要走多久,你們年輕人都誤會了,以為一定要多走才好生,其實都錯了,重點是適度才好,要不胎壓會變高。
.
我有種三隻鳥從眼前飛過的感覺,(奶奶啊,我沒有要生拉)人生啊…果然好難,明明我以為我瘦了😭,肚子開始結實了,但原來在別人眼裡不是結實,是結果😭
.
老頭在一旁咧嘴笑的很開心,還附和著老奶奶說:好的,奶奶放心,我不會逼她多走路的。然後還故意伸手來扶我!!!!!
.
老奶奶很欣慰的說: 這是奶奶的經驗談,是秘技啊。
.
我不忍告訴老奶奶實話,大媽我是胖,不是懷孕,走再多,也不會胎壓高拉😂,就讓她享受這份開心能把生活經驗、智慧秘技分享給後輩的喜悅。瞧她臉上樂的很😂
.
然後大家想笑,就笑吧🤣🤣🤣
回到家,我也笑了,因為我還是把肉桂捲給吃了。果然我心裡素質耐羞力也挺高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嗎,運動不就是為了可以多吃兩口喜歡的美食嗎?
.
今天走了7公里~ 為了糖霜與肉桂捲。
胎壓 突然 變 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久違的賽道,這大概算是我第一次用『正常車況』的F3下去跑吧,第一次跑的時候前碟變形,只跑一節就放棄,第二次跑的時候快排失效有時候會換不了檔騎的很挫…(不過都是外部配件的問題不是MV的問題就是了)
-
不過老實講我也是屬於說的一嘴好車的那種,真正到高速領域其實還是蠻挫的,加上我本身就是很怕死的那型,所以這天的賽道日其實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克服恐懼的狀態,幾乎沒有全油門騎太久…(和某位摧油啊的大大相比根本小菜雞)
-
第一節主要還是想讓自己克服對煞車點的恐懼,所以時間是壓在2:05±0.5秒的狀態
-
第二節則是稍稍克服對重煞車的恐懼,所以有慢慢push一下,以每一圈進步一秒的方式2:05→2:04→2:03→2:02→2:01,結果第四圈的時候亮油燈,第六圈突然有吸不到油一下下挫到就馬上跑回pit區出去加油。
-
第三節原本想試著做成績,但因為沒帶前輪駐車架怕把暖胎包壓壞,加上看太陽很大所以就沒包前輪暖胎包,想說應該沒差結果一出去二號彎就差點前輪滑掉,瞄一下胎壓偵測器的溫度胎內溫度才20度…(後輪46度),磨了2圈勉強把胎內溫度提升到29度後才慢慢加快速度,雖然該節能做到2:00.5,可是因為前輪狀況太不穩定節奏大亂所以秒數沒辦法很穩定,單圈落差會有±2秒的範圍也蠻慘的。所以證明了暖胎包真的很重要…
-
第四節則是稍微體力不夠外加前一節有超跑撞牆地上有油,已經夠怕死的我就又更怕死了,所以整節的秒數就很穩定的維持在2:02秒順順的跑完…
-
-
整天騎下的感想就是像我這種非天生神力型的人,真的還是要多多克服對速度的恐懼感,市區、山路這種低速的環境騎久了到了速度快的地方就會覺得有點恐怖,不過賽道日就是體驗賽道和讓自己騎的開心就好,所以一切都以安全下莊為首要目標~
-
雖然還是會被一些嘴臭的人噹說怎麼沒進2分內不配在車圈生存,但人蔘也不是為了滿足嘴臭的人而活的,為了不要被臭嘴而硬逼自己發生意外,衰小的也是自己不是嗎~
-
總之就是順順的讓自己進步,騎的開心最重要嘍!
photo by Le-W.J. Photography 方箱技攝影
也感謝 忠林摩托 Chunglin 本次菇菇賽道日提供的後勤支援!(暖胎包與胎溫胎壓設定)
胎壓 突然 變 高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胎壓 突然 變 高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 以下連結可欣賞圖文並茂的原文:https://goo.gl/X5iMJm
進口與國產的黃金交叉
汽車銷售的不可逆趨勢
這幾年很多人可能都發現了一件事,就是許多車廠逐漸以進口模式來取代原本國產的版本!而為了避免前後兩者的價差過大,造成準車主入手前的困擾,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進口車的價錢,似乎越來越親民了。👍
有人知道嗎?其實今年的汽車銷量已經大致底定了一個趨勢,就是「進口車銷售數量,終將會超過國產車。」至於這個趨勢的結果幾時會到來?除非我們的政府有什麼特別的政策來逆轉這個情形,不然,預估就在明年、也就是2019年,我們會看到這個答案出現。👀
根據U-Car汽車網站的銷售報導:https://goo.gl/B71vQW
今年累計至11月底的汽車掛牌總數來說,進口車的數量已經佔今年銷售總數的45.2%之多。或許有朋友會覺得這數字尚未過半、鹿死誰手還不曉得,但我認為這數字一旦超過40%,就如同群蟻潰堤一般,越到後面、進口車數量越是會加速完成其一統市場的大業。
*詳細數字也可參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提供的新車領牌數資料」:https://goo.gl/NYKKPh
如果最近想要買車,真的可以開始好好考慮「進口車」了!🤔
當然,此時入手國產車,也不是說不行,但如果您考慮這部車要開個十年、八年...可能入手後的隔年,就會突然發現身邊的好友們都開上了進口車,而眼下這部國產車,想換......財務大臣並不允許您這麼敗家的。💢
過了鹹水就是好?
日系歐系如何選?
喜歡看汽車評論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一個形容,就是「......這部車開起來的感覺,非常像歐洲車」;這是一句褒獎含義的形容,背後代表的含義,就是這部車比較紮實,開起來比較穩重。這句話不只是我說過,我的同業朋友們說過,甚至車廠廣告都會這麼強調。😎
所以,歐洲車就一定比日系車來得好?這倒是未必。我覺得應該這麼說,如果以同級距的入門小車來說,歐洲車的紮實度會比日系車來得優異,而日系車必須達到一定的價格水準後,才會有比較好一點的行路質感。當然,無論是歐洲車或是日系車,都是「越大、越貴」,開起來會「越爽、越高級」,這是很合邏輯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依照配備來看,即便都是進口車的版本,歐系車廠在配備選項方面,通常都是比日系品牌大方,比較不容易看到配備陽春的設定出現,尤其是在主被動安全方面的差異更是明顯。所以,很多時候歐系進口車的車型版本常常只有單一規格,廠家不會將車輛的配備過度細分,而讓準車主在選擇時,衍生出很麻煩的購車困擾。😵
進口歐系最低門檻
Fabia最獲車主親睞
就以購車預算來說,最多買家的級距,就是百萬等級以下的車主們;這也是台灣汽車銷售的主力戰場!百萬等級以下的車款很多,就算是進口車,可以選擇的也不少,包括日系、韓系、法系、歐系等等;而其中以歐系來說,Skoda就是近年比較紅火的品牌。
為什麼Skoda會比較得到車主們的青睞?主要還是這個品牌CP值較高的原因;翻成白話,就是-「比較划算」。💰
就以硬體來說,它同屬德國VAG集團,所以車上的許多零件不是跟VW共用、就是跟Audi相同;但就產品的定位來說,它並不是被設定在如同上述品牌那麼難以入手的範圍。換言之,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品質。Skoda這個背景已經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所以原廠官方一直以來都打著一句口號,就是「聰明的,就懂」!
另外,以價格來說,Skoda百萬等級以下的車款,其實有好幾輛可選,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找到不同尺碼的車型」;因為有時候我們要找一輛特定品牌的進口車,看來看去最後無法下手的原因就是:便宜的太小台、夠大的又超出預算!Skoda從最小台的微型車Citigo、再大一點的掀背Fabia、一直到小型的Rapid、或是中型的Octavia,你都可以用不到100萬的價格,找到想要的車型。其中,這裡面很多款都同步提供了「旅行版本」,在原廠的命名方式來說,也就是「Combi」的車型。
所以在近年來,大家逐漸選擇傳統Sedan四門房車以外的車型之際,百萬以下、不要太小、夠用省油、CP值高的Fabia,變成Skoda旗下相當熱賣的一款車型。這部車也變成許多「國產車升級進口車」的準車主們,人生的第一部歐洲進口車。
ACC主動跟車+AEB主動煞停
Euro-NCAP撞測五顆星評定
車輛尺碼的大小,一向影響人們對其安全與否的意象。首先在主被動安全的部分,Fabia這輛接近4米的小型掀背車,搭配了許多讓我們感到出乎意料的配備。以往我們認為一部車該有的基本六具輔助氣囊、動態穩定系統之類,Fabia絕對是列為標配,而更多的是:
1.MSR引擎循跡控制系統:可降低車輪在光滑路面加速時的打滑情形。
2.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確保平順的加速,或避免在溼滑路面加速時打滑。
3.胎壓偵測器:胎壓不足時,儀表會跳出警示提醒。
4.XDS+主動電子限滑差速器:可改善過彎時的循跡性及動態表現。
5.陡坡起步輔助系統:上坡起步時,維持車輛避免下滑。
這些配備可以增加駕駛時的穩定度,另外在實用面來說,胎壓偵測器跟陡坡起步輔助系統,更是開車時最最好用的配備之一。此外,這裡還有更驚豔的好料,就是:
1.ACC主動定速跟車系統:全速域系統,可以定速或是跟車直到停止/再起步(最高時速160km/h),也可以一鍵設定「即時跟車」功能。
2.前方輔助系統:亦包含了AEB自動煞車功能。
3.駕駛盲點偵測警示:左右後視鏡上顯示燈號。
4.後方車流警示:有圖像及車距顯示。
看完這幾項高級安全配備,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準備開始找價錢、這部車到底賣多少錢啊?原來定價是78.8萬元,不過,如果是今年底之前訂車,就能用「WRC2奪冠優惠價69.9萬元」入手!
其實,就算是以原定價來說,這個價格搭配這些配備,也很有競爭力跟CP值啊。還有,搭配智慧型裝置互聯系統Smart Link+,除可上網、語音聲控外,也讓多媒體主機功能更上一層樓。
另外一點就是它的撞測成績(Euro-NCAP),依據2014年歐盟的測試來說:https://goo.gl/qxGXzx
,這部小車拿下了五顆星的最高評定標準。其中「成人乘員」及「兒童乘員」的部分,都得到81%高分,我們可以在當時測試的影片中發現,無論前撞或側撞時,Fabia的車艙都可維持很堅強完整性,這也讓許多在意車輛尺碼的車主,後來成為其決定入手的原因。
雙廖冠軍試駕
國際引擎大獎
說到試駕的部分,我還真的沒有少試駕過Fabia這部車,從最早的【行車紀錄趣】,再到之前【全民瘋車Bar】的「雙料冠軍」,我從一般版本的Fabia試到旅行版的Fabia Combi車型,當然近期大家最有印象的一定是我跟廖怡塵模仿Fabia廣告的「跳車門」畫面。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試駕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dktUAj_N-Y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Xq5liic4Zc
其實,這個部分當然比較是屬於趣味的橋段,畢竟上面就提過,Fabia可以在撞測中有效維持車艙的完整性,所以跳一跳車門也不是什麼很了不得的稀奇事。但是,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去試駕時,可以把重點放在「過彎時,前後軸的協調性/循跡性」、「油門的反應」,以及「車室的靜肅性」。
就以目前的Fabia來說,以前還有1.6自然進氣版、1.2渦輪汽油版,目前只有1.0三缸渦輪增壓的汽油版可選,動力輸出是:110hp/20.4kgm,並且搭配7速的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平均油耗的部分是每公升18.7公里,還搭配有怠速熄火裝置及車輛動能回收系統。
就動力的數字來看,馬力似乎就只有1.5升自然進氣引擎的表現,不過,開起來的感受是天壤之別,主要原因是渦輪增壓的搭配之下,它讓這部空重1159公斤的小車擁有很好的扭力輸出,相較之下,差不多就是2.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表現。車子開起來輕不輕快,主要還是看扭力的表現,這在山路行駛之際,更是容易體會其中的優劣。Fabia如其車身尺碼,在駕駛時顯得特別地靈巧。
值得一提的是,這具小巧的三缸引擎,還得到【2018年國際引擎大賞】「1.0升以下級距的第一名」!除了Fabia用到這具引擎之外,其實包括同集團的VW Golf/Up/Polo/T-Roc、以及Audi A1/A3/Q2等等,都使用到這具小巧先進的引擎單元。
一般版還是旅行版
推薦入手的著眼點
很多人最難抉擇的就是價差五萬元,到底要買便宜一點的標準版,或是貴一點的Combi旅行版?
就硬體來說,這兩部車的尺碼只相差在後廂空間的大小,而包括車寬、車高、軸距、輪距的部分都是相同的;只有後懸的長度不同,標準版是675mm,Combi則是940mm。
就後廂來說,標準版的容積是330公升,後座打平可以變成1150公升;而Combi車型的容積是530公升,後座打平可以變成1395公升,其底板有一夾層,可以活動使用。
我建議如果是有男女朋友或已婚的朋友,不管有沒有小孩,Combi一定是必要首選!因為有伴的朋友,雙人出遊、甚至多人出遊的機會都比較高;所以後廂空間大一點,無論如何都會有更多機會派上用場。另一方面,如果未來有新的家庭小成員增加時,也很有需要在後廂攜帶必要的隨行物品;例如:手推車、毛毯、抱枕、清潔物品、濕紙巾、小玩具、兒童餐具、甚至臨時拆下兒童安全座椅時,也總要有個地方可以先擺放一下。此外,Combi的車長也不過4262mm,在駕駛時,也不會顯得相當龐大,就算是喜歡小車的女主人,也能很容易輕鬆駕馭,不會造成駕駛時的心理壓力。
另外,Fabia的恆溫空調還有粉塵過濾器,這部分很值得家有幼童的朋友們參考。
69.9萬限時入手!
四年不限里程保固
最後,我們再回到今年底之前訂車,就能用「WRC2奪冠優惠價69.9萬元」入手這件事。這除了年底的促銷價格之外,保固方面也跟原來一樣,是「4年不限里程新車保固」,以及「3年漆面保固及12年車身鏽蝕保固」,還有「2年原廠零、配件品質保固」。
最近考慮買小型車的朋友們,雖然有很多車款可以選擇,但別忘了Fabia一定得列入口袋名單!這些豐富的安全配備,會讓你在開車時,感覺相當地輕鬆與放心。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促銷優惠 #Fabia試駕 #歐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