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其中一個最折磨人的地方,是把曾經共享的一切,逐一分家。
如果分手也有比賽的話,我跟她大概能夠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吧。我們用猜拳的方式,把書架上的雜誌小說和畫冊,一本一本地分配發還。那本她最愛的泰戈爾詩集被我贏得了,其實她只要跟我撒一下嬌,我就會把書讓給她,可是她並沒有,當她對我客氣得像個剛認識的朋友,我就知道這次我是真的失去她了。於是我只好在她忙著把衣櫃清空時,悄悄把書放進她的行李箱裡面。
還有每天清晨伴隨我們吃早餐的唱片,買來只為了收藏的絕版DVD,都用極其禮讓的態度一一分配完成。我以前總埋怨她買來太多衣服鞋子,如今這所只有三百多呎的房子,竟空闊得像一整座荒蕪的城市。
分手之後,她的社交網絡上再沒有我的身影,聽說對女孩子而言,把前度的照片刪去,是一種社交禮儀──至少對下一任男友來說──因此我每天都像個跟蹤狂般查看她的Facebook和IG,只為了確保沒有別的男生出現。
當然我也問過自己不下百次,就算她真的貼出和別人的合照,除了讚好之外,我還能有甚麼表示?她的生命裡面,我已經沒有任何位置,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便只剩下那個共用的Netflix帳號了。
事情是這樣的,某夜當我登入Netflix,看見那個寫著她名字的分帳戶頁面,我就像個慣性偷窺狂一樣,摒著呼吸點進去,從她的觀看紀錄中,發現她仍然在使用這個帳戶,以往那些兩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的慵懶時光,在我回憶的螢幕裡慢鏡重播,更糟糕的是,我沒辦法把眼睛移開。
我在她的觀看清單中逐一瀏覽:無痛失戀、心跳500天、Blue Valentine……她離開時是那麼的冷靜灑脫,讓我差點以為她對這段愛情已經沒有半分留戀,她時常抱怨我粗心大意,而我直到她還給我門匙那刻都沒有改變。
從那晚開始,我每天都會登入她的帳號,獨自看她看過的每一套電影,踏著她的觀影軌跡,想像她在看電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漸漸地,她由看治癒失戀的電影,轉而重看我們一起看過的劇集,那是不是一個暗示?我應不應該主動找她?
正當我猶疑不決的時候,我收到一個電郵,是Netflix推廣新的月費計劃,用較高價錢得到更高的畫質──我想我可以用這個理由,借故問她要不要攤分月費升級?雖然這似乎是一個爛藉口,但總好過我莫名其妙地對她說:「哦是這樣的,因為我偷窺到你在看我喜歡的劇集,所以想打來看看你要不要復合而已。」
雖然我已經把那番說話練習了好幾十遍,可是拿著電話時又突然覺得致電有點太過煞有介事,於是在對話框裡打了又刪,刪了又打,字斟句酌了一整晚,準備按下發送鍵那刻,我發現這晚她正在重看我們最喜歡的Friends,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如果這一晚她能夠開懷一笑,那樣就很好了,我又何必打擾。我最終還是刪掉了那個訊息,然後悄悄地升級了月費計劃。
當日子愈久,我就愈找不到借口,而且說實話,失戀的傷痛也漸漸淡了──我的確是這樣以為的,直到那一夜。
那夜我加班後回家,在小巴上收到一封來自Netflix的電郵,通知我有新IP登入了我的帳號,而IP偵測的地點,是芬蘭──那個我們曾經約定要看北極光的地方。
我馬上打開她的社交網頁,但甚麼動靜也沒有,然後我再次登入Netflix,只見她正在看電影《12夜》。
如果說世界上真有一種東西叫戀人感應──「那就像雙胞胎其中一人受了傷,另外一人也會莫名感到疼痛一樣。」她曾經這麼跟我解釋──這刻我是如此沒來由地篤定,她終於去了芬蘭,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她都決定真正和我告別了。
*****
今天是她的生日,我打開Netflix,仍然習慣性地點進她的帳戶,看見她正在觀看迪士尼的卡通片。
不再需要甚麼戀人感應,單從常理就可以知道,那不是她看的,而是她給女兒看的。
六年過去,我在社交媒體上看著她和他走在一起,去遍那些我承諾過要帶她去的國家旅行,當夕陽沉下馬丘比丘,他單膝下跪向她求婚,他們在沖繩的小教堂說出誓言,在布拉格的石板路上慶祝周年紀念,如今,有一個很可愛的三歲女兒。
而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對雙胞胎的父親。
我愛我的妻子,真的,就算她回頭,我也不可能為了她而離開我的妻兒,只是,我想在心裡一隅,為過去保留一個位置。
「爸爸,你在看甚麼?」
「在看卡通片呀。」
「我也要看!」
在週日下午,我和雙胞胎窩在沙發上,看著她給女兒播的卡通片,所謂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電話鈴聲打斷了這份寧靜,我從沙發上站起來接聽。
「先生你好,我們是全新的串流平台,現在有一個非常划算的計劃想介紹給你試用。」
月費比我現在的便宜,影片庫存更是翻倍不止,我一邊聽著他的介紹,一邊看著兒子們被滑稽的卡通片逗得大笑,發出銀鈴般的悅耳笑聲。
這時,妻子剛從超級市場買完菜回來。
「不需要了,謝謝。」掛上電話後,我對雙胞胎說:「要跟我和媽咪到公園踢足球的人,舉手!」雙胞胎一邊尖叫著跑到門前套上鞋子,一邊揮動著白白胖胖的小手,妻子沒好氣地笑著俯身為他們綁好鞋帶,我拾起地上的遙控器,把電視關上。
有些東西,往往比愛情來得更長久,只要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
=============
P.S. 非Netflix廣告(雖然好想有XD),純粹作為重度Netflix使用者而諗起的小故事。
新開Patreon會有獨家小說連載同雜文,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
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FB: 陳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胎尼的兩本詩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09紐約時報
*【川普抨擊他的幕僚官員,指責他們沒有對付敵營對手】
美國總統川普抱怨司法部長巴爾,沒有起訴拜登和歐巴馬般的民主黨人,並說國務卿蓬佩奧應將前國務卿希拉蕊的電郵交給執法當局,並說:“出於這個原因,我對他不滿意。”川普總統甚至宣布,計劃在確診的九天後重返競選活動。
https://www.nytimes.com/…/trump-calls-to-indict-political-r…
*【2020年美國選情實時更新】
#美國大選第二輪總統辯論或將推遲一週。鑒於川普感染新冠病毒並拒絕進行遠程辯論,組織者正在尋找一種可以安全推進活動的辦法。川普醫生表示,他已完成Covid-19治療,週六起將可以回歸公共事務。
#川普和拜登竞為要不要進行下一场辯論争論不休。遠程還是面對面?選舉會宣布定於10月15日在邁阿密舉行的下一場辯論,“以保護所有參與者的健康和安全。” 為由,擬採遠距辯論方式,拜登團隊持開放態度,但川普拒絕這個想法。拜登競選團隊還建議將辯論推遲到10月22日。
#川宣稱有效的「抗體雞尾酒療法」藥物來自流產胎兒的腎組織提取細胞。川普政府在2019年曾暫停相關研究的聯邦撥款,並稱保證人類生命的尊嚴是其最高要務之一。科學家表示,這種療法的臨床試驗遠未完成。但川普週三讚揚了這一方案,並承諾將向任何有需求的患者免費提供治療。
#在川普總統感染冠毒後,眾議院民主黨人討論有關川普總統適合任職的問題,計劃推出一項措施,該措施將建立一個由兩黨組成的專家小組,以評估總統的身心健康,並向國會建議是否應根據《第二十五條修正案》強行撤消其權力。
#川普在接受福斯訪問時稱賀錦麗為“怪物””完全不討人喜歡”。拜登說,總統對“堅強的女人”互動有困難。
#拜登迴避透露是否支持新的大法官人選,如果共和黨人急於通過川普總統的最新提名人,民主黨人將其提出對策。
#多數黨領袖麥康納表示,由於白宮缺乏病毒預防措施,他早在數月前就儘可能的避開。
#川普接受福斯電話訪問時說,他懷疑自己是在參加退伍軍人”金星家庭”的一次活動中被感染。
#白宮辦公廳主任Mark Meadows為女兒舉行了一場70人的室內婚禮,違反了冠狀病毒的限制。
#估計有5790萬觀眾在主要廣播網絡,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和電視流上觀看了周三晚的副總統辯論,輕鬆超越了2016年副總統辯論的結果,這是有史以來副總統辯論的次高。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8/us/harris-pence-trump-…
*【民調顯示拜登雙位數領先】
週四的全國民意調查平均值顯示,川普總統落後10個百分點,這是他競選活動中最大的赤字。這聽起來對他來說很糟糕,但實際上最近幾天進行的幾次全國民意測驗顯示他的表現要差得多,其中包括今天的“進步數據”民意測驗表明他落後15分。拜登在Morning Consult民意測驗中獲得9分領先,是近幾天最出色的全國民意調查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presidential-polls-trump-biden…
*【時報專欄:潘斯的辯論惹惱我】
時報專欄作者弗蘭克•布魯尼回顧了潘斯在副總統辯論場上的表現,當一隻蒼蠅在他白色的頭髮上停留時,潘斯沒有表現出任何意識。布魯尼寫道,潘斯對川普多年的諂媚,「已讓他失去了所有的敏銳和感到厭惡的能力」。
https://www.nytimes.com/…/08/opin…/mike-pence-vp-debate.html
*【FBI調查稱,密西根反政府組織密謀綁架州長格雷琴•惠特默】
官員們說,其中至少有六個人策劃了綁架州長格蕾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的詳細計劃,惠特默對冠狀病毒控制措施,造成反政府組織的憤怒。調查顯示有13人,密謀在總統選舉前,衝進州議會大廈綁架州長。
https://www.nytimes.com/…/gretchen-whitmer-michigan-militia…
*【新冠疫情令民主國家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推至新高】
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加拿大、德國和日本等14個國家,大多受訪者認為中國在疫情處理方面做得很糟糕;對中國不滿情緒的上升在澳洲尤為明顯。這種消極態度可能會阻礙共產黨擴大北京影響力的野心,使國際合作更為困難。
https://www.nytimes.com/…/as…/china-negative-pew-survey.html
*【美國政府就法官叫停TikTok禁令提起上訴】
在提交給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文件中,司法部認為,上月針對TikTok禁令發出的禁制令應該被取消。TikTok拒絕置評。此舉將進一步升級白宮與字節跳動之間的戰鬥,並加劇中美之間的科技冷戰。
https://www.nytimes.com/…/us-appeals-injunction-against-tik…
*【印度偏遠地區病例激增,感染總數逼近美國】
在資源匱乏的城鎮和村莊,許多無視封鎖措施的印度人認為,政府過分誇大了疫情的嚴重性,而對他們所遭受的困苦沒有表現出任何關心。一名新冠陽性的商鋪店主說,「我們無法承受隔離的代價。」
https://www.nytimes.com/…/wo…/asia/india-covid-19-rural.html
*【印尼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反對國會通過的勞工法案】
週四,數以萬計的勞動者連續第三天參與全國大罷工。防暴警察在首都雅加達向示威者施放催淚瓦斯和水炮,以試圖驅散人群。印尼政府希望該法案能帶來投資,但抗議者敦促該國總統不要簽署這項法案。批評人士稱,該法案將允許公司削減工人工資、減少休息日、僱傭合同工,從而使精英階層收益。法案還削減了帶薪產假的時間,這可能會對職業女性造成重大打擊。
https://www.nytimes.com/…/world/asia/indonesia-protests-job…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格呂克是自1996年波蘭作家維斯瓦娃•辛波斯卡以來,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女性詩人。她曾於1993年憑藉詩集《野鳶尾》獲得普立茲獎;瑞典文學院在揭曉獎項時,稱讚她的詩作「帶有樸素的美感,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
https://www.nytimes.com/…/nobel-prize-literature-winner.html
胎尼的兩本詩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8uARdZjZ0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