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單槓、腰椎牽引,拉開脊椎?】
.
「你這個是腰椎狹窄、壓迫神經,要去拉腰」
「回去吊單槓或倒吊機,可以把椎間盤擠回去」
.
腰椎牽引真的能「拉開脊椎」,其實是我一直抱持疑惑的,有些下背痛的病人做完的效果很好、也有人做完更痛。如果說牽引根本拉不開骨頭,那背後的原理、對身體的改變是什麼?
.
🔸 什麼是拉腰/腰椎牽引(Lumbar traction)?
復健科、骨科診所裡,躺著一排排、都綁著腰帶的人,這樣的場景應該蠻常見的。它不是刑具,是俗稱的「拉腰」或「腰椎牽引」,一種物理治療儀器,透過外力將腰部做一個拉開、牽引的動作。
.
🔸 腰椎牽引能把「脊椎拉開」?
造成腰痛的原因真的數不清,我們也常看到X光片上的脊椎狹窄,就認為是壓迫到神經、關節炎。因此,我們也推斷「增加脊椎間的距離,能減少壓迫、擠壓」。
.
然而,整理過去的研究,腰椎牽引設定的拉力,要至少體重的一半或一倍以上,才能拉開脊椎間2 mm的距離。牽引時,光是要抵消掉「床本身的摩擦力」以及「下半身的體重」就已經需超過體重的一半了,剩下的拉力才能傳遞到病患的身體上。普遍診所設定的拉力多在「體重的1/4到1/2」,所以能不能把「脊椎拉開」或效果是不是來自「脊椎骨之間的距離增加,而減輕壓迫」,我是存疑的。
.
🔸 吊單槓能把「脊椎拉開」?
有許多人,當中包括醫師或治療師,會建議吊單槓,因為能「放鬆腰、把脊椎拉開」。這樣的說法我認同一半,我認為吊單槓「有可能放鬆腰」,但對部分人反而會更不舒服,主要原因有兩個:
.
✔ 腰椎處在的姿勢
被吊著時,因為重力、軟組織張力的影響,腰椎多會處在「過度前凸(hyperlordosis)」的姿勢,過度前凸會讓腰椎類似卡住、更不容易被拉開,這也是為什麼在復健科做牽引時,膝蓋會被抬高,就是要避免腰椎前凸、處在一個更好被拉開的姿勢。再來,過度前凸時,是讓腰部肌群處在較縮短、緊繃的位置,就像許多穿高跟鞋、久站的人,都容易下背緊繃跟痠痛,因為高跟鞋會使腰椎更容易前凸。
.
✔ 腰椎接受到的拉力
吊單槓確實用「體重」將身體拉開,但無法確定「這個拉力的比重,分佈在哪個身體部位」,相較之下,腰椎牽引機是固定腋下及腰部的位置,「較有機會」將拉力侷限在腰部。再者,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真的要將「脊椎拉開」,需要的重量非常重。
.
🔸 為什麼牽引、吊單槓會比較舒服?會更痛?
從過去研究及我的觀點,牽引、吊單槓的效果可能來自「伸展、放鬆周遭的肌群」,許多人下背痛的原因可能源自「軟組織、肌肉緊繃」而非「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壓迫神經」等。因此,若療效可能是來自「緩解軟組織的緊繃」而非「拉開了脊椎骨之間的距離」,但是因為減少肌肉的緊繃,而間接減少壓迫是有可能的。
.
最後要提醒,有些人是不適合拉腰的。肌肉不自主地緊繃或痙攣(spasm),有時候是種保護機制,想要讓受傷的部位維持一定的穩定性,這時強行伸展或拉開肌肉,可能會引起更劇烈的疼痛,就像是拔河一樣,我們常誤以為伸展時,身體會乖乖聽話,叫肌肉放手不要出力,讓我們能贏得比賽,但身體會緊繃多有背後的原因,而用意常是「保護身體」。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拉腰 #牽引 #吊單槓 #倒吊機 #腰痛 #下背痛 #物理治療 #復健 #骨科 #神經壓迫 #椎間盤突出 #關節炎 #狹窄 #腰椎 #脊椎 #重訓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lumbar #traction #lowbackpain #physio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rehabilitation #herniation #stenosis
脊椎牽引機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年頸椎痛,可能為後縱韌帶骨化症OPLL]
最近有位年輕約35歲的工程師患者,因為長期低頭所以頸椎疼痛多年
後來還有合併手麻 前臂麻痛等等現象
因無法忍受疼痛 於是去醫院檢查磁核共振,發現他是年輕的後縱韌帶骨化症 後縱韌帶退化增厚
---
頸椎內空間狹小,因此任何構造不正常的增生、鈣化或骨刺,都會導致脊髓內被壓迫
症狀:頭痛 脖子痛 肩膀痛 肩胛骨內疼痛 肩膀手臂手指麻木 等等狀況
後縱韌帶增生鈣化就是最常見的一個原因
發生機率:
後縱韌帶鈣化在亞洲常見 總發生率2.4%
男性>女性 2:1
常見於50-60歲的年輕長輩
然而這位患者的發生年齡為35歲
堡醫師推想是與他的工作型態:長期低頭 姿勢不良有關
因此刺激脊椎後韌帶退化增生
因此---維持好姿勢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檢查方式:
MRI>CT>X-ray
治療解決方案:
頸椎在人體深處 因此處理方式有限
傳統標準治療方式為手術:
開刀清掉後側骨頭,增加脊椎的空間(大手術)
若不考慮開刀者 先保守治療
我會建議先把頸椎外部容易處理的部位先治療
雷射治療 增生治療 頸椎牽引 等
重點:改善不良姿勢
徒手治療 運動治療 訓練頸椎肌肉 背部肌肉
避免神經的牽扯刺激
營養補充:
高劑量維他命C Q10 VitB VitD 等 降低身體發炎
讓身體不要那麼不舒服
脊椎牽引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年前因工作摔倒傷及頸椎,骨科醫師說需要手術,而且是從喉部開刀進去,若不處理可能會造成下半身癱瘓或半身不遂。當時我嚇壞了,腦子一片空白,腿軟站不起來,坐在診間哭泣。看過很多醫生,一位復健科醫師建議我原裝的最好,和平共存吧!
復健熱敷、牽引、電療奏效,成功延緩退化速度,但多年來仍然時不時發作而手腳痠麻,幸好醫學一直在進步,物理治療方式也日新月異,因此我不斷在嘗試新的方法照護舊疾。
中年後因舊傷導致肩頸不適,還有腳程不佳、手腕無力等狀況,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運用AI醫療運動復健器材SMARC,以及物理治療師的徒手觸診,來盤點我的身體狀況。
經過評估後,治療師說我是因為長短腳,影響骨盆的位置,特別在走路跟久站的時候容易造成脊椎的負擔,活到這年紀才找到腰酸背痛的元兇,難怪過去指壓按摩再多都無用。
蔡孟瑜物理治療師(小孟老師)用輕柔的徒手治療幫助放鬆脊椎周遭的肌肉,過程完全不痛,經過幾次治療後讓我手漸漸不麻,呼吸更順暢。
彭思瑋(威力老師)教我了許多自我練習的方法,喚醒小肌肉要工作,避免大肌肉過勞,即使頸椎擠壓間距雖變小,仍能靠著強健的肌力護衛,並鼓勵我養成生活好習慣,導正錯誤的姿勢,避免久坐,上網和滑手機等動作而加重傷害,同時訓練肌耐力,學習放鬆,多管齊下非常受用。
我主持健康節目,談過許多人因肌耐力不足而跌倒的意外,輕者影響行動力,重者甚至臥床不起,所以鍛鍊肌耐力要趁早,避免拖累家人。運用SMARC智能運動復健器材,加上姵臻運動管理師的觀察指導,不論是肌力訓練、心肺耐力、全身協調性,我都愈作愈起勁,體能更是回復年輕時的水準,還被稱讚好棒棒,看見成效的運動非常有成就感。
在治療所內還有許多銀髮族爺爺奶奶做得比我還認真,不喘不累毅力過人,真是讓人佩服啊!現在開始就要為未來的老年生活規劃藍圖,將來漸老也要能行動自如談笑風生,這才是理想好品質的美麗人生。
預約點這裡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徒手治療 #運動治療#疼痛治療 #健康賦能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