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逼總是跑錯邊
還好生命能自己找到出路
近年國際長板賽事評分轉變
WSL與名人選手大力推廣
單舵板的熱力持續燃燒中
任何板型都有優點缺點
沒有孰好孰壞
更不用有啥米特殊嘴臉
青菜蘿蔔各有人愛
挑選的判斷依據一直都是
#想玩成什麼樣
#在哪裡玩
#什麼季節玩
#爽就好
單舵重量/長度/寬度上都大一號
配合她、順從她、給她時間
她就會像好女孩(或暖男)
給你滿滿自信
一旦有更多餘裕
自然進入放鬆姿態
肢體心態上有空閑去營造風格
容易上手是單舵大流行的原因之一
小張三舵性能版方面
好比脫韁野馬不好駕馭
要更多精力掌握平衡與速度
對人與浪的相對位置需要經驗
二者比較下
私心認為在觀賞性上
要達到同樣的賞心悅目流暢度
三舵易學難精
花一樣的時間更難做到
在哪裡玩、什麼時間玩
也是挑選路線的重要考慮因素
光速蓋非定點起浪的浪點
一人半以上浪況
大又重的單舵考驗基本功
#還有錢包的深度
而在人多又超小夏天小浪
拿張超薄超輕三舵跟自虐沒啥不同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
各種對比的極端都來一張吧!
長又重的單舵長板
輕又薄更堅固的三舵性能
流暢大浮力中尺寸mid
刁鑽標準史丹達短板
最後再塞一張軟板就完美惹
媽的有講等於白講
不好意思浪費人生寶貴三分鐘
這是一篇虎爛文沒錯
我只想說休閒運動都需要花費支撐
請安心繼續上班賺錢
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狀態 #買板去
到底是誰說運動很省錢😅
#虎爛時間 #衝浪 #影像日記part2 #嘮叨雜念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會議 - 《幫助中產》 張超雄議員:代理主席,葛珮帆議員提出的這項"幫助中產"的議案頗有意思。議案開宗明義指出,中產"交稅多,福利少",相信很多中產人士對此均有同感,但從實際數字看來,有時卻未必盡然。當然,感覺是十分真實的,例如我們真的沒有甚麼福利可言。代理主席,不知道這是否需要申報,因我相...
脫韁野馬意思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客途秋恨》:既親密又疏遠的「局外人」
.
曉恩在英國讀書,畢業後,回到香港參加妹妹的婚禮,妹妹跟著丈夫搬去加拿大生活,曉恩暫時留在香港陪伴母親,母女倆感情並不好,總是吵架,直到一趟日本探親之旅,才讓曉恩對母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
#許鞍華 導演的《客途秋恨》,把母女關係、故鄉他鄉的矛盾情感與心情,處理得細膩。曉恩年幼時在澳門長大,爺爺奶奶對她特別疼愛,面對寡言沈默且嚴厲的母親,曉恩有著距離感。電影前半段,母親煮了菜要女兒一起吃,但爺爺奶奶卻在房間另一端煮一鍋菜,曉恩總是棄母親不顧,跑去跟爺爺奶奶吃晚飯。年幼的曉恩不懂母親為何這樣「古怪」,反而幫著爺爺奶一起「欺負/排擠」自己的母親。
.
曉恩長大後才知道母親原來是日本人,當年日本戰敗,不太會說中文的母親在澳門與公婆一起生活,母親在婆家的地位低落(她的弟弟又對姊姊嫁給中國人感到不滿),加上丈夫長年在外打拼,女兒年紀太小不懂事,心事無人知,苦只能往肚裡吞。後來跟著丈夫搬去香港居住,學會了中文,心情像是脫韁野馬,穿著打扮舉止談吐都變得外放(補償心態),曉恩看著母親的轉變,既是驚訝,也是瞧不起,覺得母親像是暴發戶,不斷展現(吹捧)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怕別人看不見她的幸福。
.
妹妹婚後,曉恩陪母親回日本探親,不會說日文的曉恩在日本被親友們熱情地包圍,旁人講什麼她都聽不懂,不免有些尷尬,她就像是當年的母親,成了家裡的「局外人」,即使旁人好禮相待,依舊感到寂寞與孤單。或許是感同身受,讓曉恩稍稍懂了母親內心的苦悶(無法融入群體),也比較能理解母親逢人便說自己的女兒多乖巧多好多棒的行為,像是在自我安慰(催眠)當年的「選擇」(嫁去中國)不是錯誤的決定。
.
「這裡菜不對了,生生冷冷的,肚子裡老有空空的感覺,還是廣東菜好...」
.
然而,《客途秋恨》最妙的設計是母親在澳門和香港生活了十幾年時間,回到日本探親,母親也對日本感到不適應。年輕時公婆嫌媳婦煮的菜生冷難吃,怎知老了,自己也抱怨起日本菜生冷難吃。《客途秋恨》看到後段,我其實是很同情母親這個角色的,日本是她的故鄉,理當親近,只是離鄉太久,回到日本難免被當成外人,多了分生疏(生活習慣在過去幾年也已經改變)。香港是母親的落腳之處,但她在香港又會遙想與思念自己的故鄉,覺得跟香港既親近又有些隔閡。我想,在他鄉打拼或生活的人,都有著與曉恩母親相近的心情吧,不管身在何處,「異鄉人」的身份,總會一再地浮上水面,無法遺忘。
.
《客途秋恨》談母女情與身份認同(香港、中國、日本)的部分很有意思,可惜我看的是中文配音版,口白的情感生硬,讓人無法全心投入劇情中;另外,曉恩的舅舅(大舅)一角,讓我看得不是很明白,大舅剛出場時,表現的好像完全不會說中文,但影片演到某一段,他又能用中文流利地跟姪女(曉恩)互動,由於大舅年輕時曾經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所以我覺得他「應該」會說中文,只是曉恩第一次跟大舅碰面時,她說自己不懂日文,大舅還是一直對曉恩說日文...
.
最後,#陸小芬 在《客途秋恨》的扮相很美,但或許是對她太過熟悉,總覺得她不像日本人,應該說,陸小芬的肢體語言很不日本,但放在《客途秋恨》這部片,「很不日本」的演法,又似乎可以成立?母親為了融入異國環境,或許很努力地掩飾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實,久而久之,也就忘了自己原先的模樣吧。另外,陸小芬跟飾演曉恩的 #張曼玉,年紀相差不到十歲,硬要陸小芬演媽媽也太勉強!!!這讓我想起達斯汀霍夫曼演出《畢業生》時是 30 歲,而飾演羅賓森太太的 Anne Bancroft 則是 36 歲,兩人年紀差不多,但一個演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一個卻是中年婦女...外貌成熟(老成)的人碰到娃娃臉的人,應該內心都會有點不爽吧!
脫韁野馬意思 在 藍橘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問各位,大家在飛機上遇過最慘的遭遇是什麼呢?
遇上比跳樓機更刺激的氣流?
在你面前示範救生衣用法的是空中少爺不是空姐?
因為睡著了而錯過派飛機餐的時間?
有恐怖份子騎劫客機?
啊﹐這樣的話你應該不可能在這裡抱怨了,阿彌陀佛有怪莫怪…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以上的答案通通都不是!
在飛機上最慘的,莫過於身邊坐著一個視死如歸的老伯...
我叫阿腸,這次決定去旅行的契機,是某天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說話:「去旅行是怎麼一回事?簡單而言,就是人待在一個地方待到心灰意冷,跑去感受一下別人待到心灰意冷的地方。」
不知怎的,當刻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人生正欠缺一個旅行!事情的原委就是這樣了…
進入主題,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在飛機起飛的一刻,我差點嚇到失禁尖叫,媽的這麼大的鐵塊竟然可以衝上天際,完全沒有說服力。
但眼見周圍的人竟能若無其事地看雜誌,甚至有人在飛機起飛前就一整個睡死,頭顱像鐘擺一樣左搖右晃。
而我呢?完全不能夠冷靜下來!好想大叫!好想哭!好想失禁!好想用手刀劈自己的後頸椎,令自己昏死過去!
呼…呼…呼…我不斷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然而,坐在我旁邊的老伯似乎不讓我這樣做,他散發出老人家獨有的味道,他幾近禿頭但死要將左邊的僅存頭毛梳向右邊,不知何故在猛搔頭皮,頭皮屑四濺,而最過分的,莫過於老伯在咬牙切齒雙眼滿佈紅筋,像極個快要爆炸的人形炸彈。
『喀喀喀喀喀喀喀喀…』
本以為是什麼奇怪的聲音,原來是老伯上下顎發出沒有牙齒的牙肉碰撞聲,嗯,他玩完頭皮屑,現在就死命想扯掉扣在腰上的安全帶,卻不懂得怎麼拉動把手,一直死命地扯、扯、扯…
「老伯,你要拉動這個才能解開的,但現在安全燈還亮著,唉,你就忍一忍吧。」我語重心長地說。可是老伯卻沒有理會我,一直扯過沒完沒了,上半身還像垂死的金魚般蠕動…
「空姐!空姐!這邊!」我在座位上叫喊,一位樣子頗漂亮但化妝超厚的空姐聞聲趕至,微笑著跟我說「先生,有需要幫忙的話可以按座位旁邊的按鈕。」
「按鈕?我不是要下車啦。重點是,這位老伯好像有什麼非做不可…」
這個時候,老伯突然搭嘴了,我跟空姐一樣被嚇得膛目結舌。
「我想小便…現在就要…」老伯。
「小便?!幹!空姐!空姐!我要下車!」聽到老伯的意願,輪到我像生猛金魚一樣蠕動了。我猛按座椅旁的按鈕,頭頂的燈在閃爍不定。
「先生,你冷靜一點吧。還需要大概五分鐘,就可讓乘客自由活動了。」空姐雖掛著笑容,可是眉開眼頭卻像怒神一樣緊鎖,使眉宇間的化妝品剝落。
「自由活動?意思是可以下飛機嗎?飛機果然很快,我還以為要坐十多個小時呢…」我恍然大悟。
「先生,這班客機沒錯小坐十多個小時,自由活動的意思只是讓乘客可以去洗手間而已。」空姐的笑容越來越生硬。
「小便…」老伯加入戰團,拿起座位前的嘔吐袋,比了比大小,然後一手把我的嘔吐袋也搶過,點頭滿意,作勢要脫下他的鬆垮短褲。
「先、先生,請你別在這裡小便!」呵呵,空姐這樣一喊,附近的乘客都騷動起來,驚呼聲迅速往外蔓延。
「哈哈,就說你們都在裝冷靜嘛,坐飛機怎可能不害怕啊?」我冷笑加拍手。
「這就是航空公司陰險的地方了!將老百姓拖進水深火熱之中!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老伯突然像脫韁野馬,揚起前腿怒吼。
「……」我跟空姐同時被他的氣勢怔住。
「大家沒想過吧?為什麼世界各地所有機場都不讓乘客帶水或其他液體上飛機?是因為怕恐怖襲擊?別說笑了!驗一下液體有沒有危險性,又不是要驗DNA,難道以現今的科技做不到嗎?
老夫在醫院戳手指驗血,幾個小時就有結果了!嘩哈哈,糖尿病萬歲!」老伯氣勢磅礡地環視全機艙的乘客。
我留意到全機乘客包括空姐全都皺起眉頭,但卻沒人反駁老伯。但是老伯啊…這跟你在機艙上尿尿有什麼關係呢…?
(待續)
想看神經病故事嗎?破1500like 就下集!
訂閱Patreon,看更多文章故事
https://www.patreon.com/Bluegodzi
網購小說,書店沒有: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脫韁野馬意思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法會會議 - 《幫助中產》
張超雄議員:代理主席,葛珮帆議員提出的這項"幫助中產"的議案頗有意思。議案開宗明義指出,中產"交稅多,福利少",相信很多中產人士對此均有同感,但從實際數字看來,有時卻未必盡然。當然,感覺是十分真實的,例如我們真的沒有甚麼福利可言。代理主席,不知道這是否需要申報,因我相信在座各人均以中產人士居多。我當然亦會自認是中產,因我在大學任教,現在身兼立法會議員,賺取一定的薪酬,但我們的擔子亦很重。中產的承擔涉及多方面,當中以房屋是主要的負擔。樓價有如脫韁野馬,極度高昂,租金亦然。
我現時只是租住單位,因我對香港的地產現況心心不忿。我們要以畢生積蓄購買這種"磚頭",雖然表面上聲稱有數百平方呎面積,但實際面積卻要"縮水",在"發水"後再打一個七折。我們要窮一生之力為這種物業供款,實令我深感不忿,但很多中產人士卻只能從中找到一種穩定的安全感,並以之作為積累財富的主要渠道,但這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這其實是香港的最大稅項,但其最大受益人卻不光是政府,實際上還有地產商。所以,令中產這麼痛苦,如此缺乏安全感,感到努力付出的一切並無回報的原因,正在於此。我們除了沒有甚麼福利,很多東西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這感覺是如何造成的?正是香港的地產霸權,正是政府容許地產商牟取暴利,容許這些財團壟斷市場,才造成這種令中產人士如此痛苦的情況。
談到中產,當然不得不提呂大樂,而他的看法是不應只從收入着眼。如按一般經濟角度衡量,月入達2萬元至5萬元已可稱為中產,但呂大樂認為亦須視乎職業、學歷、生活和消費模式或價值觀。我相信他所指的是一般從事行政、專業工作的人士,他們的生活模式較傾向中產階級享受,而且學歷相對而言亦較高。呂大樂就這項研究作了二十多年的跟進,發現香港的中產人口原來變化不大。如果按上述模式進行研究,尤其是在收入流動、階級流動方面,他發現過去的變化不算很大。
至於有否出現M型社會的現象,暫時似乎不太明顯,但中產卻出現一種向下流動的憂慮,亦即梁繼昌議員剛才提及的問題。因為日本研究中的M型社會現象雖尚未出現,但中間那一部分人口卻確實呈現向下流動的趨勢。如果回顧過去的人口調查統計數字,當可發現只有收入最高的兩成人口,過去10年的家庭入息出現真正上升的趨勢,其餘基本上均向下流動,這是一種令人非常驚心的情況。如撇除經濟不活躍的住戶,單看經濟活躍住戶的情況,亦只有最高收入那兩成人口有超過20%的升幅,其餘均沒有那麼顯著的升幅。由此可見,過去雖有一定的經濟發展,例如在過去10年間,整個"餅"已造大了超過三成半,但家庭收入卻沒有顯著上升,而且以國際水平而言,我們的家庭整體收入基本上是偏低。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既要供養下一代,希望他們能維持類似中產的生活,又要面對教育開支、剛才提到的房屋開支,而且基本上現時的工作穩定性、薪酬、福利,所指的不單是社會福利,還有職業帶來的福利,各方面均正在倒退,而這些倒退均是政府容許的。
例如在社會保障方面,過往在大公司或一般較具規模公司服務的員工,往往可在退休時享有ORSO的福利。當員工的服務年資達到某一年期,僱主不單以1︰1,而是2︰1甚至3︰1的比例為他供款,以便員工在退休時擁有一筆積蓄,可以安享晚年。然而,在推行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計劃後,這制度已告取消。所以,在強積金計劃下,大公司其實是節省了金錢,而對於大財團,政府更容許其進行壟斷。
試看本地的公用事業,無須詳細說明,也可知道無論是電力、煤氣、公共交通,港鐵更是一個明顯例子,全都可以不斷加價。有一種說法是加價未必會對中產造成即時的壓力,但一直累積下來,這也會變成一種很大的壓力,因為無論是日常開支和工作均有欠穩定。我們現時要走的那條所謂新自由主義的道路,其實已被以往奉行這一套的國家棄用,但香港卻遲了10年,到了今天仍繼續奉行這一套,鼓吹零散化、合約化,令工作穩定性不斷下降,進而加重了中產的危機,呂大樂也因此稱之為"中產之痛"。
日 期: 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時 間: 上午11時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dRScqDw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