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43例本土與校正回歸個案、明起不再校正回歸;苗栗3間電子廠出現確診、全縣單日確診人數超越北市;美國參議員搭乘軍用運輸機抵台,宣布將捐贈75萬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新增33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8例校正回歸、36例死亡,新增案例仍以新北市最多,但苗栗縣單日新增人數超越北市,單日新增75例,主因在於京元電子廠群聚案仍持續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京元電子的移工相對群聚風險高,已要求移工暫停上班,居家隔離期間薪資照付,將與勞動部討論移工宿舍如何加強管理、稽核,另外下週也會討論是否維持第三級警戒。
今天早上7點19分,美國3名參議員搭乘軍用運輸機抵達松山機場,並宣布將捐贈75萬劑疫苗,總統蔡英文也在接見議員時,表示十分感謝拜登政府伸出援手,「疫苗對台灣是及時雨,各位的幫忙,我們會銘記在心。」陳時中表示,目前廠牌還不知道,但因應各廠牌疫苗可能輸入,會在下週儘速完成其他廠牌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5月28日從歐洲送達的莫德納疫苗,預計下週配發第一批7萬劑,日本贈予的124萬劑AZ疫苗則預計在15日開打。指揮中心預計調整施打順序,除了先前已公布長照機構人員優先施打,也擬將洗腎病患、大學指考工作人員納入這波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另外會考慮在高風險和中高風險的嚴重疫區,以及醫療不便的離島,增加配送比例。
■苗栗單日確診人數超越北市,明日起不再校正回歸
此波本土疫情從5月初爆發以來,雙北市確診人數都高居第一、二位,但今天北市首度和苗栗縣出現交叉。今天公布確診和校正回歸案例總計343例中,新北市160例最多,但苗栗縣新增75例、台北市則下降到64例,另有桃園市16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高雄市、彰化縣及新竹縣各3例,基隆市、台中市及台南市各2例,嘉義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19例中,107例為已知感染源,7例關聯不明,5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今天新增的335例本土病例,為189例男性、14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4日至6月5日。另校正回歸個案8例中,為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2日。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已清查得差不多,明天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個案,下週另會討論警戒級別、時間、措施,由行政院統一對外說明。
■苗栗已有3間電子廠傳出確診,京元電子廠移工將暫停工作
苗栗縣府統計,今天新增的75例中,外籍移工佔64例、本國11例;其中與京元電子案相關65例(移工55例、本國10例)、智邦科技10例(外籍移工9例、本國1例)。目前京元電子經PCR核酸檢測確診人數來到195人;智邦科技則在6月4日啟動全廠快篩,預計篩檢1,500人,目前篩檢202人,陽性10人,經PCR檢測10人陽性確診。此外超豐電子也有11人PCR檢測出確診,目前疫情已擴及三個電子廠。
苗栗縣府表示,為避免工廠群聚疫情波及社區,今天起持續1週,在電子廠所在地的頂埔里設置社區篩檢站,希望竹南、頭份及與京元電子員工同住者前往篩檢,今天以5條快篩線同步作業,截至傍晚為止,共585人快篩,結果全數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很難區分京元電子哪些地方是熱區、非熱區,但外籍移工相對染疫多,生活起居有很多連結,因此要求京元電移工暫停上班,進行居家隔離且薪資照付。昨天已經移出290多位移工,高度風險者移到集中檢疫所,中低風險者就地居家隔離,進行健康監控;本國籍確診者則依規定隔離,採取有條件降載復工,要求當地一些相關、有連結的工廠也可以展開廠內篩檢。
■死亡案例連兩天破30,指揮中心引進單株抗體治療防輕症變重症
昨天死亡案例出現37例,今天仍居高不下,有36例死亡個案,其中男性22位、女性14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其中35人超過60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6月1日,確診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4日。至今已累計260例、死亡率約2.31%。(見死亡個案累計圖)
中、高齡患者即便一開始是輕症,病情仍容易急轉直下為重症,指揮中心已採購瑞德西韋和單株抗體藥物予以治療。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通常在疫情高峰10到14天後,會出現死亡高峰階段,目前重症可以用瑞德西韋治療,另有幾個單株抗體藥物已經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美國很多輕症病人都在家裡沒住院,針對這群患者,有實證顯示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在前期使用,可以減少輕症變成重症,現在台灣比較多年長者進入重症,需要在早期就用藥,減少變成重症機會。
台北市疫情趨緩,病患也陸續解隔離,不過重症數雙北仍舊持平,指揮中心統計,4月20日後確診個案共9,876例,依WHO嚴重度分類,1,768人(17.9%)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年齡大於(含)60歲的3,606名個案中,高達34%,共1,227例為重症。目前有264例正在使用呼吸器,2例使用葉克膜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住院日數較長,重症量能是否會像輕症有餘裕,還需觀察,會透過EOC(緊急應變中心)監測、調度雙北專責加護病房,滿足重症收治需求。
■美參議員訪台宣布將贈75萬劑疫苗:深化夥伴關係、合力面對疫情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Ladda Tammy Duckworth)、蘇利文(Daniel Scott Sullivan)及昆斯(Christopher Andrew Coons)今日率團訪台,宣布美國將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捐贈75萬劑疫苗給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3日宣布將和全球共享8,000萬劑美國疫苗,計畫首批為2,500萬劑,其中700萬劑會到亞洲。達克沃絲表示,經過3位參議員和白宮數週對話,台灣列入第一批名單,這是因為美國認識到台灣的迫切需求,「我們重視這種夥伴關係。」蘇利文則感謝台灣在疫情初期給予美國1,000萬片口罩等防護物資,這次疫苗是美方回報的善意,且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的繁榮、安全及民主。
事實上,本次來台的3位參議員為跨黨派組合,分屬軍事及外交委員會,其中民主黨的昆斯曾提案《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 TAIPEI Act S.1678)友台法案,與總統拜登關係良好。參訪團於上午7點19分抵達松山機場,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和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親自接機;且一行人是搭乘美軍C-17大型運輸軍機,並非搭乘行政專機,別具宣示意義。該軍機清晨從韓國烏山空軍基地起飛後降落松山機場,也是繼2009年莫拉克風災與2015年F-18軍機因機械故障迫降台南後,再度有美軍軍機起降台灣機場。
總統蔡英文上午8點半在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接見參訪團,她在公開談話中表示,過去1年多來,台、美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面對疫情挑戰,也在上個月發起全球合作及訓練架構、舉辦線上研討會,分享疫苗接種策略與防疫經驗。蔡英文特別感謝美國與日本的支持,「疫苗對台灣是及時雨,各位的幫忙我們會銘記在心,期待接下來透過英、美、日等國的合作,台灣能度過未來的挑戰,也能協助各國克服疫情走向復甦之路。」
■疫苗納入洗腎患者,高風險區擬增加配送
陳時中也在今日的記者會表示感謝,「這75萬劑是雪中送炭,」希望及早知道是哪些廠牌,儘快安排後續作業,因應未來可能有不同廠牌疫苗輸入,食藥署也正在審查其他廠牌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陳時中表示,5月28日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下週會配發第一批7萬劑,提供第一類人員(醫事人員)施打,目前第一線醫護約有3成沒施打,人數7萬多人。
日本在6月4日給予的124萬劑AZ疫苗,則預計11日檢驗封緘完成,15日開打,由於到貨量相對充足,指揮中心預計將較高風險者提前順位。陳時中指出,最優先還是第一至三類人員,接著是社福照顧系統,因為機構長者相對相對重症可能性高,而且有群聚風險;其他優先者還包括75歲以上長者、洗腎病人,因為洗腎相對重症風險高,洗腎也會群聚;接著則是提供一部分給關鍵設施產業和國防人員、維持社會運作相關人員,一小部分給大學指考工作人員約3千人,因指考是維持升學重要管道,要維持安全性。剩下的會給打完第一劑疫苗、間隔10~12週後要接種第二劑者。
陳時中表示,6月15日後疫苗目標族群會放大, 若沒打完就往其他族群開放,接下來要看目標族群施打效率,比較高的話會多配送,也會考量高風險和中高風險疫區,增加配送比例;離島也會考慮配送較高比例,因為離島醫療量能相對沒那麼強,颱風天也有交通問題,島與島醫療資源要互通相對可能性低,若沒有多做準備會造成威脅;近來也有原住民立委表示應考量原住民平均餘命差距,希望優先施打族群從75歲降低到65歲,陳時中表示,相關的計畫都擬定好了,預計下週二送ACIP委員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定案。
■指揮中心呼籲端午連假勿移動,強化市場人流管理
下週就是端午連假,指揮中心也再度呼籲,端午節勿移動。內政部次長、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高鐵、台鐵、公路運輸已經降載,限制每班次不超過2成載客量, 退票免手續費,他指出目前台鐵在6月11日到14日連假期間,每天載客數不到1成運量,但高鐵在連假開始跟結束兩日乘客較多,「我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返鄉,希望大家都留在所在縣市,不要再移動,大家犧牲可以得到疫情好的狀況。」
由於各地市場仍有群聚情形,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今天公布傳統市集、夜市5大強化措施,包括希望各地方政府擴大管制傳統市集至周邊攤販,明定核心營業時間、管制路段,並強化管制出入口,制定容留人數、實聯制與派員駐守,以落實人數管制。
台北市政府則是即日起以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上市場、超市、賣場,單號週一、週三、週五、週日,雙號是週二、週四、週六。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週一到週五是自主管理,週末會拉管制線強制管理,民眾若違反,依照《傳染病防治條例》可罰3,000至1萬5,000元,若仍無法有效紓解人潮,必要時休市1到3天。
(文/林慧貞、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鄭宇辰、林彥廷、楊子磊)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美國參議員 #疫苗 #緊急授權 #端午連假
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絲球腎炎比較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 年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分類標準
#teaching #sle
2019 年 EULAR /ACR 的分類(不是診斷,因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SLE 是一個症候群,而不是一個疾病)標準是 ANA ≥ 1:80 加上分數 ≥ 10 分:神經精神、血液、漿膜炎、發燒、腎臟(蛋白尿、腎臟切片的病理型態有第 II、III、IV、V 型狼瘡腎炎)、皮膚黏膜、骨骼肌肉。
如果有其他比較可能的解釋就不能算分數、只要曾經發生過一次就算分、這些條件不一定要同時出現、在某一個項目下只能算分數最高的那一個條件。
記憶法:神血將(漿)燒滲(腎)皮骨。SLE 是免疫疾病,神血戰士將要燒殺擄掠,人民恐懼之情滲入皮骨。
神經精神:2 分(譫妄)、3 分(精神病)、4 分(癲癇)
血液學:3 分(白血球降低)、4 分(血小板降低、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漿膜性:5 分(肋膜/心包膜積水)、6 分(心包膜炎)
體質:2 分(發燒)
腎臟:4 分(蛋白尿 > 0.5 公克/天)、8 分(腎臟切片有第二/五型狼瘡腎炎)、10 分(腎臟切片有第三/四型狼瘡腎炎)
皮膚黏膜:2 分(非結痂性掉髮、口腔潰瘍)、4 分(亞急性/圓盤性狼瘡)、6 分(急性狼瘡)
骨骼肌肉:6 分(關節炎)
免疫:6 分(anti-dsDNA,anti-Sm)、4 分(低 C3 與 C4)、3 分(低 C3 或 C4)、3 分(抗磷脂質抗體)
SLE 的病理診斷條件:2019 年 EULAR /ACR 的分類條件(敏感性 96.1%,特異性 93.4%)已經把腎臟切片的病理型態有第 II、III、IV、V 型狼瘡腎炎列入 SLE 的分類條件了。例如:一名蛋白尿 > 0.5 公克/天的病人(4 分),ANA 1:320,腎臟病理型態是第 V 型狼瘡性腎炎(8 分),就能分類成SLE(總分 12 分)。
狼瘡性腎炎可能會合併 ANCA+、血管炎、足細胞病變(微小變化症、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 FSGS、瀰漫性腎絲球硬化、塌陷性腎絲球病變)、冷凝球蛋白+、抗磷脂質抗體+、乾燥症、腎動脈/腎靜脈栓塞、栓塞性微小血管病變(TMA)、腎小管間質病變等。
狼瘡性腎炎的分類是第 I 型(微小病變)、第 II 型(腎絲球系膜增生)、第 III 型(局部腎絲球微血管內細胞增生)、第 IV 型(瀰漫性腎絲球微血管內細胞增生)、第 V 型(膜性腎炎)、第 VI 型(腎絲球硬化)。診斷第 II、III、IV、V 型狼瘡腎炎的條件是型態、細胞增生、「滿堂紅」的螢光沈積(尤其是跨區的)、電子顯微鏡下跨區的電子緻密物沈積、排除其他的原發性及續發性 GN 等。
https://ard.bmj.com/content/78/9/1151…
這是舊的分類標準:MD SOAP BRAIN(肥皂腦醫生):
M Malar rash 臉頰紅斑
D Discoid rash 蝴蝶盤狀紅斑
S Serositis 漿膜炎 (pleuritis, pleural effusion, pericarditis, pericardial effusion 肋膜炎、肋膜積水、心包膜炎、心包膜積水)
O Oral ulcer 口腔潰瘍
A Arthritis 關節炎
P Photosensitivity 光敏感 (照光易有皮膚病變)
B Blood 血液疾病 (Hemolytic anemia, leucopenia, lymphopenia, thrombocytopenia 溶血性貧血、白血球稀少、淋巴球稀少、血小板稀少)
R Renal disease 腎疾病 (Proteinuria, nephrotic syndrome 蛋白尿、腎病症候群)
A ANA 抗核抗體ANA陽性
I Immune 免疫指標 (anti-ds-DNA, anti-sm, antiphospholipid Ab)
N Neuropathy 神經病變 (Seizure, psychosis 癲癇、精神疾病)
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絲球腎炎比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細胞免疫是決定COVID-19病程和預後的關鍵,但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包括接受移植和腎絲球疾病)的細胞免疫功能是降低的。
SARS-CoV-2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許多人出現淋巴細胞減少症,而且淋巴細胞數目與疾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另外,COVID-19的重症患者往往會出現的細胞激素升高,尤其是IL-6,因此過度發炎反應可能與疾病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有關,同時也顯示宿主保護性和失調的免疫反應之間微妙平衡的重要性。
用於治療腎絲球疾病和接受腎移植患者的免疫抑製劑可能會造成淋巴細胞減少和/或損害淋巴細胞的功能。在缺乏針對SARS-CoV-2感染的專一性療法的情況下,大多數腎臟病醫學會都建議減少免疫抑制到安全的範圍。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新診斷的免疫反應引起的腎臟疾病、疾病復發或移植排斥的患者則不可行。
■ 腎絲球疾病
治療的建議乃在「對抗病毒感染需要的免疫力」與「抑制免疫系統以治療腎絲球疾病」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大原則是,避免過度抑制T細胞,同時先考慮使用可以減少腎臟損傷以及抑制與COVID-19重症有關的細胞素風暴的藥物。
腎絲球腎炎患者可能分為三種臨床情況:第一,新診斷或複發性疾病;第二,免疫抑制治療的維持階段;第三,長期緩解,並且逐漸減少使用免疫抑製劑。
對於剛診斷或複發的腎絲球腎炎並感染SARS-CoV-2的患者,決定開始免疫抑制劑的治療應根據腎臟組織切片檢查的結果、腎功能、蛋白尿程度、疾病的預期病程和合併症。盡可能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以減少病患與醫護人員面對面的需要,並避免潛在的病毒傳播和過度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儘管理論上使用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劑的患者可能增加SARS-CoV-2感染和重症的風險,但許多建議都支持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蛋白尿患者仍應開始使用RAS抑製劑。
對於預期腎臟功能會迅速惡化或是患有嚴重腎病症候群的患者,應考慮開始免疫抑制劑治療,但此期間IgG濃度會降低和T細胞功能下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對於接受維持性免疫抑制的患者,有必要進行個別的風險-獲益分析,以評估免疫抑制與腎絲球疾病復發的風險。如果可能的話,未感染SARS-CoV-2的患者應留在家中,並且可以使用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如:rituximab)直到當前疫情得到控制時。
如果是門診就診,作者們建議臨床醫生應檢查病患的免疫功能指標,例如:白血球、血球分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濃度。通常不建議立即停止免疫抑制劑。
對於已經達到長期緩解的患者,則鼓勵繼續逐漸減少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如果患者的SARS-CoV-2檢測呈陽性,具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則建議將其糖皮質激素劑量降低至每天≤30 mg,並停止其他會減少淋巴球數量的免疫抑制劑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COVID-19感染,應將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量降至每天20 mg;但是,此類治療決定應視每一位病患個別情況而定。因為突然降低或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可能會導致腎絲球疾病發作,使腎臟處於風險之中或必須加重免疫抑制,因此需要密切追蹤腎絲球腎炎的病情變化。
目前尚無關於SARS-CoV-2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治療安全性的數據。對感染COVID-19並患有活動性抗腎絲球基底膜(anti-GBM)病變或嚴重的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血管炎(AAV)合併急性腎絲球腎炎的患者,低劑量的類固醇(0.5 mg / kg體重)加體外治療可以考慮。
血漿置換(PLEX)在anti-GBM疾病中有明確的適應症,儘管PEXIVAS臨床試驗沒有發現PLEX在AAV中的長期益處,但短期內可以減輕AAV並減少類固醇劑量。PLEX應使用新鮮的冷凍血漿進行,如果患者患有COVID-19,則可以在療程結束時使用恢復期血漿。
對於活動性狼瘡性腎炎患者,可以考慮用低劑量的mycophenolate mofetil或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合併免疫吸附治療,並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劑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rituximab治療,病患可能無法對SARS-CoV-2產生抗體,因而有再感染的風險。此外,可預期未來對疫苗的反應也會比較差。
■ 接受腎臟移植者
腎臟異體移植者需要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標準治療是藥物的使用必須在療效和安全性間取得平衡。由於缺乏有關SARS-CoV-2確診的腎移植接受者治療的數據,但可以合理地認為減少維持性免疫抑制治療可能是治療的關鍵。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需要降低免疫抑製劑到何種程度仍能夠有效抑制SARS-CoV-2的感染。移植後的免疫抑制劑,特別是CNIs,對T細胞抑制的反應比對初級免疫 (innate immunity)要大得多,因此會導致病毒擴散和入侵的風險增加。
有研究指出,ciclosporin衍生物可以降低冠狀病毒229E的N蛋白表現量,而影響病毒的複製。因此,專家也推測ciclosporin可能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最適合的 CNI類藥物選擇。
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輕度COVID-19的腎移植接受者應繼續接受其CNI和糖皮質激素治療,但應停止使用antiproliferative藥物。少數COVID-19重症並需要進加護病房和接受插管治療的腎臟異體移植接受者的臨床經驗中,專家認為應立即停止CNI和antiproliferative藥物,並應增加糖皮質激素的劑量。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應使用抗細胞激素類的藥物,例如:抗IL-6或補體抑制劑。
■ 間接傷害(Collateral Damage)
儘管目前缺乏確鑿的證據證實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HCQ)的療效,但該藥物仍被廣泛用於治療甚至預防COVID-19感染。根據報導,此波疫情下,HCQ變得十分搶手,導致一些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所需的HCQ藥物供應不足,從而增加了復發的風險。
同樣,由於資源匱乏(尤其是ICU病床)以及擔憂對常見的免疫抑制誘導方式可能發生無法預料的後果,因此很多國家已經暫時中止移植計劃。在美國,有71.8% 接受訪查的醫生表示已完全停止活體捐贈的腎臟移植計劃。
在奧地利,移植計劃於2020年4月14日重新開始,但僅限於免疫風險低,不需要anti-thymoglobulin或Alemtuzumab誘導處方的腎臟移植。考慮到對淋巴細胞的影響,因此作者建議應盡量減少以anti-thymoglobulin作為抗排斥或誘導處方的一部分。
此外,應該讓在等待移植名單上的患者充分了解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與移植相關的潛在風險。(「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046/ )
📋 COVID-19:implications for immunosuppression in kidney disease and transplantation (2020/05/14)+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Andreas Kronbichler, Philipp Gauckler, Martin Windpessl, et al.
■ Link: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1-020-0305-6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絲球腎炎比較 在 臨床筆記社團| ❇️ #急性腎絲球腎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的推薦與評價
腎絲球腎炎 是一組異質性疾病(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disorders),表現為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和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下降。 急性腎炎症候群或快速進行性腎絲球球腎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