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活動】
#聖殿騎士團 http://bit.ly/2TAjaj8
他們是十字軍歷史上為上帝而戰的基督教尖兵,也是《達文西密碼》、《傅柯擺》裡頭的神祕組織,「刺客教條」系列遊戲中迷人的反派角色,集「戰士」、「僧侶」與「銀行家」於一身的傳奇騎士團!
⭐「英格蘭王朝二部曲」作者丹.瓊斯最新力作
【內容簡介】
聖殿騎士團,全名為「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是十字軍時代的三大騎士團之一(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也是當代眾多的基督教軍事修會中,最富有、強大且神祕性最高的一個修會。
聖殿騎士團創立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以耶路撒冷的聖殿山為根據地,此地傳說是所羅門王聖殿的所在地,騎士團因而得名。聖殿騎士團最初由九位浪跡天涯的法蘭西騎士組成,他們除了是侍奉上帝的僕人,嚴守「貞潔、順從和貧窮」的信條,也為往來於西歐與聖城的基督教朝聖者提供武裝護衛,猶如中國古代的鏢局師傅跟現代的保全公司。
經過百年的發展後,聖殿騎士團成為聖地與黎凡特地區強大的武裝勢力,每一次西歐發動的大規模十字軍戰爭都有聖殿騎士們參與其中,個個莫不以一當百。聖殿騎士團也擁有多座堅實的城堡,可以在基督徒勢力衰微時抵禦穆斯林和蒙古人的猛攻。
但聖殿騎士除了「僧侶」和「戰士」的身分外,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甚至發展出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服務,專責王公貴族們借款、作保、匯兌的工作。自此,聖殿騎士團成為在西歐「喊水會結凍」的龐大組織,就算是教宗、皇帝、國王都要禮讓他們三分。而這也種下了聖殿騎士團瞬間消亡的種子,一三一二年,在法王腓力四世和教宗克雷芒五世聯手血腥鎮壓下,聖殿騎士團就像流星一般消失於歷史中。
由於聖殿騎士團在歷史上的崛起和消亡太過傳奇、太戲劇性,以致有許多民間故事、歌謠、小說、戲劇、電影、遊戲會拿他們的故事做為創作背景,讓聖殿騎士的形象顯得光怪陸離,甚至有好事者認為聖殿騎士團轉為地下團體,專幹一些基督教會明裡不能做的骯髒事,本書作者丹.瓊斯將依據嚴謹的史料,輔以扣人心弦的敘述,希望還給聖殿騎士團一個真實的形象,也為讀者們帶來一段精采的十字軍旅程。
📙看更多 #馬可孛羅《聖殿騎士團》http://bit.ly/2TAjaj8
===========================================================現在只要在2020/03/19(四)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官方粉絲團,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 丹.瓊斯最新力作《聖殿騎士團》以上帝之名戰鬥的僧侶、戰士與銀行家。」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聖殿騎士團》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0/03/19(四)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腓利門書簡介 在 鋼琴家顏華容 Artemis Yen - Pianist/Author/Dream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KY三重奏巡演之後,接著是與致力於推廣對於古樂更確切而寬廣欣賞與認知的曉昀古樂團合作的「閱讀C. P. E Bach」的演講。
與其說是演講,不如說是擁有豐厚古樂訓練與演奏經驗的 Chia-Hsuan Tsai蔡佳璇老師與我一同與大家分享閱讀J. S. Bach巴赫最著名的兒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傳世巨作《論鍵盤樂器演奏藝術》(Versuch über die wahre Art das Clavier zu spielen)的心得。
很多人認為自己依「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這樣「循序」練習、受教育,但音樂史其實是由人-作曲者、演奏演唱者的創見以及受眾們的反應互相交融而成,光是常常被一般人拿來當作考試應付範圍所需的、「被通稱為『巴洛克』」的時代風格,就不是在單一民族、單一國度、且恆亙多時的音樂風格;被自認為前衛時尚的二十一世紀人們認為是「老古板」的古樂及巴洛克到底有多麼活潑、多變;在為了效率、或是程度而儉省的「學校要求」中往往被犧牲,反而造成了以偏概全的片面見解。尤其是學習操作介面門檻甚低的強勢鍵盤樂器-鋼琴者,往往忘了自己的樂器語彙是經過了多少人的智慧與創意,才能有今天的豐富表現力。
沒有舞樂,沒有超過百年的巴洛克鍵盤音樂,鍵盤樂器音樂又怎麼能在十八世紀晚期開始漸漸茁壯、甚至到了十九世紀的黃金鼎盛呢?大家知道蕭邦是如何認真地研究巴赫《平均律》曲集嗎?更不要說舒曼、李斯特、布拉姆斯是如何鑽研「古樂」,透過演奏、改寫、繼而轉化到創作上,而另創燦爛的十九世紀鋼琴音樂-那被很多人簡單地叫做「浪漫派」的風華啊!
「斷代」而「片面」的學習,實在是台灣還相當細緻而認真的音樂專業教育的隱憂呢!
其實每個世代都有這樣的情況。
1714年出生,法國大革命前一年(1788)才去世的C. P. E. Bach都感到必須在身為腓特烈大帝宮廷樂長的忙碌生活中,鉅細靡遺、苦口婆心地寫下演奏鍵盤樂器面面觀呢? C. P. E. Bach在書中痛陳其當代各種奇形怪樣的-尤其是斷代誤讀造成的懵懂無知、甚或投機媚俗的壞習氣一一「打臉」,如果你想知道莫札特充滿崇敬所言之 "Bach is the father, we are the children."的那位最有名的Bach、那位集父兄及前輩教誨所學及自己的天分與涵養的Bach,是如何開啟站在歷史與音樂的革命年代十字路口的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乃至於身處革命的「浪漫世代」音樂,那麼你應該虔心一讀C. P. E. Bach的寶貴「老實說」。
【樂讀經典】C.P.E.巴哈《論鍵盤演奏藝術》(曉韵巴洛克2016秋冬講座)
時間:2016/12/11(日)14:00–16: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75巷4-1號B1
關於這場演講:https://goo.gl/XUXfvb
講座入場券熱銷中>>https://goo.gl/sz3dWU
【樂讀經典】C.P.E.巴哈《論鍵盤演奏藝術》(曉韵巴洛克2016秋冬講座)主講者簡介(一)
講座入場券熱銷中>>https://goo.gl/sz3dWU
顏華容 / 鋼琴家
1997年12月顏華容以多項最優異成績獲俄羅斯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紀念音樂學院(Moscow State Conservatory named after P. I. Tchaikovsky)鋼琴演奏最高文憑-鋼琴演奏博士,是莫斯科音樂院成立一百四十年來第一位獲頒獲頒此學位的台灣人,也見證台灣音樂班教育多項成果之一。
顏華容自幼由葉秀勤老師啟蒙,先後師事林芳瑾、卓甫見、郭長揚、彭聖錦等教授,自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後通過音樂資優測驗進入南門國中音樂班、成為鋼琴家宋允鵬教授之弟子,以優異成績通過資優甄試保送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歷年獲台灣省音樂比賽各組鋼琴、作曲、大提琴獎項。1993年以第一名由國立藝術學院畢業,旋即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並入俄羅斯最重要之鋼琴學派建立者-諾豪斯教授(H. G. Neuhaus)之兩位嫡傳弟子-馬里寧 (E. V. Malinin)及撓莫夫(L. N. Naumov)教授之門,濡慕於俄羅斯鋼琴傳統,受其薰陶,頗有心得。留學期間參加各國際鋼琴大賽、應邀於俄國境內及美、歐音樂節演出,皆獲好評。
顏華容的獨奏、室內樂、協奏曲演出愛樂者深切期待,每年受邀演出多場不同曲目獨奏會,尤以春、秋樂季定期於國家音樂廳暨演奏廳舉行之兼容學術與藝術特質的獨奏會總是一票難求,顏華容也經常受邀參與國內重要當代作品演出;2003年9月應兩廳院之邀於首屆「獨奏家」系列演出、與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首席克利屈柯夫(L. Klychkov)多次合作演出、與中提琴之后-今井信子於2009國台交國際藝術節合作演出;合作過的國內外樂團包括:俄羅斯聖彼得堡Klassika樂團、北歐謝提共和國(N. Ossetia)愛樂交響樂團、聖彼得堡愛樂協會交響樂團、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台北市交響樂團…等;2005年應邀與俄羅斯國立新西伯利亞愛樂室內樂團合作演出樂季開季音樂會、灌錄蕭邦與蕭斯塔可維契鋼琴協奏曲於俄羅斯發行;2012年再度赴俄灌錄獨奏專輯「天才機鋒」於2013年於台灣發行;規劃「2013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節」,策畫音樂會、演講,並演出所有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2015年五月於國家演奏廳現場演出獲邀成為全球首張以奈米技術研製黑膠唱片,柴科夫斯基《四季》將於2016年春天正式發行。
演奏與教學之餘,顏華容亦活躍於音樂寫作,是國內頂尖鋼琴家中,極少數兼有廣闊曲目、紮實演奏能力、以及學術與寫作聲望者;身為活躍演奏家,顏華容的教學熱誠更受學生高度仰慕與信賴,現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並於中正高中及國立新北高中音樂班兼任指導,兼顧演奏、寫作、教學與研究之高素質。著有《心有靈犀》與《蕭泰然─浪漫台灣味》等書,受邀為國內報章、《表演藝術》、《MUZIK》、《樂覽》等專業期刊撰寫樂評及評介文章,擔任兩廳院評議暨評鑑委員、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並為兩廳院與NSO, TSO, NTSO等國內各大樂團撰寫樂曲解說、擔任導聆;擔任2011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際青少年鋼琴營策畫暨召集人、第一屆至第五屆文建會音樂人才庫評審委員。
腓利門書簡介 在 夏天晴x天狼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晴今天要來推薦《美少年的腐歷史:原來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先前在網路購書時一直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因為簡介裡有: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以前玩戰國無雙的時候去查過,小姓有一說法是年輕貌美的男性稱謂(請參考「眾道」),亦是隨從>//////<想想比女生美的森蘭丸(織田信長的小姓),再妄想一下伊達政宗跟他小姓忘年之戀,\(´p`)/(快!我需要輸血)戰國時代可說是男色文化的全盛時期!
這本書不僅僅只有這個喔!還有還有(๑˃́ꇴ˂̀๑)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之前有看過關於古希臘的「少年愛」的資料,太鼻血了><古希臘有成年男子和少年談戀愛的習慣(一種流行?成年男子被賦予教導少年一切的任務,包括那方面的教育XDDD)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總論一句話,其實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BL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文化!BL萬歲!(快把這人帶走!
想知道更多內容,請大家帶走這本,貼上本書的簡介
★☆★☆★☆★☆★☆★☆★☆★☆★☆★☆★☆★☆★☆★☆★☆
\\\\\\\\\\\\\\\\\\\\\\\\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桐生操 又一力作
橫跨兩千多年、最真實赤裸的男男之愛
◆在人類史上,為什麼男性之美令人如此著迷?
◆世界文壇上,有半數以上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文學家或藝術家,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日本曾將同性之愛融入社會制度中,還發展成神聖的「稚兒信仰」?
◆美國原住民部落,早在被殖民之前就盛行「第三性」公關 !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這些真實的男男戀,有純粹的愛情交流,也有慾望和變態的控制,更有殘酷禁忌的迫害。BL在歷史上的軌跡不只帶來情欲感官上的衝擊,更深深影響著人類文化。
★☆★☆★☆★☆★☆★☆★☆★☆★☆★☆★☆★☆★☆★☆★☆
\\\\\\\\\\\\\\\\\\\\\\\\
作者簡介 【桐生操】
「桐生操」是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兩位日本女作家的共同筆名。上田加代子曾於巴黎大學、里昂大學主修法國文學與歷史,在當地結織了堤幸子女士,返回日本後,兩人開始共同創作,陸續著述各種隱藏在歷史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而大獲好評。2003年,堤女士因腎功能不全逝世。主要作品包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世界惡女大全》、《世界性生活大全》、《世界情死大全》等著作。
★☆★☆★☆★☆★☆★☆★☆★☆★☆★☆★☆★☆★☆★☆★☆
\\\\\\\\\\\\\\\\\\\\\\\\
繪者簡介【HAREKO 】
目前是自由插畫的工作者,偶而會做一些平面的設計
但最大的興趣還是在烹飪跟手工的事物上面。
歡迎來雷米記事的粉專玩玩。
★☆★☆★☆★☆★☆★☆★☆★☆★☆★☆★☆★☆★☆★☆★☆
\\\\\\\\\\\\\\\\\\\\\\\\
譯者簡介 【鍾明秀】
文化大學推廣部中日筆譯班(29期)進修結業,因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進而自修日文,並取得JLPT日文檢定一級資格。在看了電影《模仿犯》與動畫《十二國記》之後,深深愛上日本小說與動漫。非常喜歡日本的妖怪、傳說、稗官野史,還有一切天馬行空的神奇故事。譯有多本奇幻小說、架空戀愛小說、以及BL漫畫。BL小說翻譯作品有《流浪貓理髮店》(大風文化出版)等,譯作持續增加中,賜教信箱:mingxu526@hotmail.com。
★☆★☆★☆★☆★☆★☆★☆★☆★☆★☆★☆★☆★☆★☆★☆
\\\\\\\\\\\\\\\\\\\\\\\\
【前言】
夢幻又稍縱即逝的「少年之美」
BOYS' LOVE(BL)、少年愛、YAOI、JUNE、腐女……儘管這只是一時興起的熱潮,但這些詞彙在日本的報章、書籍等各式出版中,已確實地扎下根基。
要是問少女們喜歡BL的哪一點,答案不一而足。例如,「我討厭看到喜歡的男生跟女生卿卿我我的樣子,但如果對象是男的就可以接受。」或是「為了克服困境而掙扎時,所產生的緊張感與懸念很吸引人」等等……
近年來,社會上重視公民權利的意識急遽上升。但事實上,直到數年前為止,想出櫃宣告自己是同性戀者,都還是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在西洋歷史上也一樣,自從基督教興盛之後,同性戀被視為是毫無生產力的性事,而有一段漫長且備受迫害的歷史。
不過,若再進一步探究歷史,可以發現無論是西洋或日本,有些時代同性戀是擁有公民權並光明正大存在的。
例如古希臘時期,少年愛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並盛讚追崇年輕男子健美勻稱的體魄。如同後來的西歐文明將男女戀愛理想化一般,古希臘的人們也將同性戀視為理想的愛情形式。
而日本,在過去也將同性戀稱為「眾道」或「男色」,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社會制度中。戰國武將除了擁有眾多妻妾之外,與稱為「小姓」美少年進行性行為也是理所當然的風尚;在禁止女色的佛門寺院中,僧侶就由稱為「稚兒」或「喝食」的美少年侍奉,讓他們打點身邊瑣事,甚至做為解決性需求的對象。
當時甚至還盛行「稚兒信仰」。中世紀的日本認為「稚兒」是神佛的化身,因此人們認為與神佛化身的幼兒肉體交融,是一件很神聖的事。
不過,西歐自從基督教勢力抬頭,同性戀就被視為罪犯或病人,開啟了它的苦難歷史。之後歷經好幾個世紀的抗爭及社會運動,同性戀者才在現今的社會上取回他們應有的權利。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在什麼時代的哪個國家,同性戀始終存在。例如,大文豪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崙(Paul Verlaine)、亞瑟‧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尚‧考克多(Jean Maurice Eugène Clément Cocteau)、安德烈‧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湯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楚門‧卡波提(Truman Garcia Capote)、尚‧惹內(Jean Genet)等名列世界文壇的大文學家,都是著名的同性戀者。
少年之美不屬於男人或女人,或許可以說,是介於兩者間的美。只要稍微偏向任何一邊,可能就會破壞其微妙的平衡,因此是一種處於邊緣上的危險之美……
此外,少年之美也可說是剎那的美。像是日本江戶時代就有這樣的說法:「小姓的壽命最長三年」;《希臘詩文選》(The Greek Anthology)中,所收錄的古希臘詩人斯特拉頓(Strato of Sardis)的詩作寫道:「十二歲如花朵般盛開的少年雖然甜美,卻不如十三歲的少年更能勾起欲望。(中略)十六歲的少年是眾神追求的對象,而十七歲的少年根本輪不到我,只有宙斯才能享受。」
這種時間短暫、如煙火般燦爛的,就是少年之美。猶如曇花一現,在須臾之間夢幻般地消逝。正因為如此,當時的人們才會將少年之美,視為既是人生的理想,也是真實的純然美麗姿態。
桐生 操
★☆★☆★☆★☆★☆★☆★☆★☆★☆★☆★☆★☆★☆★☆★☆
\\\\\\\\\\\\\\\\\\\\\\\\
【試閱】 古希臘
●少年愛是高尚的「天上之愛」
在古希臘,同性戀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少年愛也被古希臘人認為是一件高尚的事。在當時,少年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就會脫離母親的保護,送到體育館裡接受體育訓練,以鍛鍊出勻稱的體魄,男性的力與美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
古希臘時代認為異性間的愛情,肉欲層面更甚於精神層次,所獲得的只是稍縱即逝的肉體快感,因此被視為低俗之事而受人輕蔑。
相較之下,少年愛則是透過愛情在心中孕育美德,帶來社會的團結與個人名譽,塑造出調和世界的「天上之愛」而受人稱頌。
既是政治家也是大詩人的雅典立法者梭倫(Solon),即曾以詩如此歌頌:「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腸胃、腰腹與雙腿,時而享受少年或年輕女子魅力的幸福,肯定不會輸給家財萬貫的大富翁。」
梭倫雖然立法將同性性行為排除於學校及格鬥競技場之外,但根據《希臘羅馬名人傳》(The live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內所記載,他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消滅同性性愛,而是為了禁止身分低微的人從事這項行為,讓同性性愛成為上流社會獨有的高尚活動。
●同性戀軍隊
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甚至還有一支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
柏拉圖(Plato)在《會飲篇》(Symposium)中,曾敘述「如果誕生了一個由同性戀者組成的國家與軍隊,他們的統治肯定是最優秀的。只要每個人都能與心愛的人一同並肩作戰,即使人數很少,或說得更極端一些,即使與全世界為敵,都還是能夠戰勝敵人。」
換句話說,人們都不會想在心愛的人面前表現出懦弱、貪生怕死的行為,而是想展現自己的高貴情操。甚至心愛的人若身陷險境,自己也會賭上性命去守護對方。這種軍隊就是利用這樣的人性來提升戰鬥力。
實際上,古希臘城邦底比斯(Thebes,也譯作忒拜)就有一支這樣的軍隊,由一百五十對同性戀情侶所組成的,名為「底比斯聖隊」(Sacred Band of Thebes)。他們在戰鬥之前,一定會先向愛神厄洛斯(Eros)獻上供品。
他們總是與情人一起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接二連三的勝仗讓這支軍隊名震天下。但到了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以雅典軍與底比斯軍為主力的希臘聯軍敗給了馬其頓軍,這支軍隊也在此役中被全數殲滅。
戰爭過後,在現場清點戰死人員的征服者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看到這三百具相擁而亡的底比斯聖隊戰士屍首,停下了腳步。當他得知這些人是同性情侶時,不禁感動落淚,並說了這句話:
「任何質疑這些人的行為或經歷是不得體的人,都應該被殺死。」
●連殘酷暴君也感動的同性戀故事
還有一個與同性戀相關的感人故事。這是發生在西元前六世紀,西西里島的阿格里真托(Agrigento),一對名為卡利頓(Chariton)與墨蘭尼波斯(Melanippus)的情侶身上的故事。
當時阿格里真托的統治者是殘暴酷虐的暴君法拉里斯(Phalaris),據說他會把人關在青銅製的牛身裡以火灼烤。
住在此地的美少年墨蘭尼波斯及青年卡利頓,是一對彼此相愛的同性情侶。有一次,墨蘭尼波斯遭到不公平的審判,心生憤慨之餘,偕同友人計畫要暗殺暴君法拉里斯。
當卡利頓得知這個計畫時,對於墨蘭尼波斯的魯莽相當驚愕,於是試圖說服少年打消念頭。然而,墨蘭尼波斯聽不進去他的勸告,意志堅決。卡利頓為了不讓墨蘭尼波斯身陷險境,於是自行前去暗殺法拉里斯。就在他拿著短劍襲擊法拉里斯時,被一旁護衛的衛兵們抓住。
法拉里斯對卡利頓施以殘酷的拷問,要他招出共犯,但卡利頓很有骨氣地承受長時間的拷問,堅決不供出墨蘭尼波斯的名字。就在這個時候,墨蘭尼波斯出現在法拉里斯面前,坦承自己才是這起暗殺的首謀,應該要由他來接受懲罰。
這對戀人捨命互相保護對方的行為,讓殘酷的暴君深受感動。最後,法拉里斯釋放了兩人,並將他們驅離西西里島,下令永遠不得再回到這個地方來。
根據阿特納奧斯(Athenaeus)的著作記載,太陽神阿波羅盛讚兩人「教導生命短暫的人類何謂神之愛」,認為他們兩人的愛情應受人們景仰。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502
金石堂:https://goo.gl/7qh2F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