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連假,我們第一次一起聽團。是個玩英倫搖滾的團,電樂器的聲響很有禮貌地撞我。受不了耳鳴的我拍拍熊的肩,說我要先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
⠀
⠀
我轉身離開,並不擔心他會不會擔心我消失。我似乎總覺得他會這樣想:那傢伙要是不見的話就只是去了哪裡而已,並不是消失。
⠀
⠀
至於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不見不等於消失」這種幹話,我不曉得。
⠀
⠀
⠀
⠀
▧
⠀
或許我不必那麼緊張。剛到台北的時候,我們都很小。小到我們一起去看一間二十五坪的房子,加上我和他要給六個人住。那時的我們覺得那樣剛好。
⠀
⠀
就算真的變小,頂多是回到那時候而已吧?
⠀
⠀
那時候,總覺得連假是把連假裡的每一天拉長。他和其他室友都比我更常返鄉,還真有幾次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擁有房子的全部,那時的我以為,那就是變大的感覺,並且那就是將來的樣子。
⠀
⠀
假期結束後所有人一一出現,台北又變回原來的尺寸,我也是。悵然之餘我問大家要不要叫宵夜,亟需得到填充物來撐開自己的身體。
⠀
⠀
十九歲的我吃得很多,點個鹹酥雞也要兩百塊。傷心的時候我吃得更多,也許那時還分不清填滿和充實的區別。大二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蒸了一杯半的米,把冰箱裡好幾盒火鍋料全部用味噌煮成一鍋。結果,吃了兩口就吃不下。
⠀
⠀
一個人原來可以變得那麼小。
⠀
⠀
我拿鍋子去沖洗,拉掉流理台濾網想讓礙眼的米飯快點消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發一語讓一切快速通過的管路,那天卻堵塞了。
⠀
⠀
我站在那裡盯著水槽中無辜的水面。半小時後,我走到熊的身後,拍拍他的肩,感覺好像不是我在說話:「⋯⋯流理台堵住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堵住。」
⠀
⠀
熊像在飛,快步衝到水槽前,打開槽櫃,把噎住的水管擰開。那個剎那,代替我吞下一鍋白飯卻差點噎死的這棟房子,和因為差點弄死一棟房子而失措的我,都隨著水管吐出的食物而吸一口氣。
⠀
⠀
我們拿著抹布跪在地上,擦掉了那個下午。他什麼也沒有說,但在他身邊,原本什麼也塞不下的我,卻確實地、再次感受到了饑餓。
⠀
⠀
熊是一個什麼也不用說,就能把別人變回原本大小的人。
⠀
⠀
⠀
⠀
▧
⠀
先走的好像總是我。退役後,我決定和愛人同居,熊則找其他朋友一起,像以前一樣住在有房間的地方。
⠀
⠀
為什麼不繼續一起住呢?我也不知道。也許因為我們大了,所以台北感覺稍微小了,不住在一起也並沒有太遠的感覺。
⠀
⠀
隨著工作我在台北搬過五次家。隨著搬家次數,我的食量漸漸變小。
⠀
⠀
平日工作都忙,偶爾報復式見面,常常在他的住處待到凌晨,其他人都去睡了,剩下他和我。那些深夜到底都聊些什麼我全都忘了,反正大意都是一樣的:我大概是在說從前總覺得自己變大的速度比這個世界快一點點,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慢。如今連假是把連假之外的每一天變短。而他,大概是不停地告訴我,我還是像以前一樣。
⠀
⠀
我其實並不是那種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樣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夜班編輯,作息與過往認識的人相反,我卻樂於享受和他者斷絕關聯的舒適。與別人變遠的過程中,我同時也與他們眼中那曾經小小的我變遠,那感覺好安全。好像變大是沒有代價的。好像我並不是失去了他們,只是沒有辦法 —— 我相信,他們就在那裡,只是我不去碰觸。
⠀
⠀
就這樣度過在台北的第十一年。難得有天,工作上需要聽的團剛好是他也要聽的。我到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前面,我拍拍他的肩,他咦了一聲,站到我旁邊。
⠀
⠀
現在想想,我好像太習慣拍拍他的肩,他就變成我的,的這件事了。
⠀
⠀
那晚,他告訴我,他決定要搬回南部了,和他的愛人一起。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台北將減少兩個人。用最粗暴的除法,留下來了的我所擁有的空間應該是變大了才對,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是,他們在不在那裡,與我碰不碰觸無關。以前我不用去想這件事,是因為熊。
⠀
⠀
是因為熊在每次我碰觸的時候都在,我才得以無限延後關於消失的理解,並且得以當那個不斷先走的人。
⠀
⠀
⠀
⠀
▧
⠀
十一年了。終於有一次是他要先走。
⠀
⠀
其實我留在台北,無非就是想要變大罷了。總覺得,留下來就贏了。然而,決定先離開英倫搖滾團表演的那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小才走的。我只是想要去別的地方而已。
⠀
⠀
他也只是想要留下來。
⠀
⠀
熊要搬回南部了。那傢伙就只是搬回南部而已,並不是消失。我想,他也是這樣想的。
⠀
⠀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邀請作〈熊要搬回南部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749893
⠀
六月應內克來了之邀在 Podcast 節目《告白那一刻》受訪,內克祕密邀請熊錄了一段驚喜音軌,在訪問時放給我聽。錄音裡他是這樣說的:
⠀
❝ 「我是蕭詒徽的大學同學,雖然我們大學的時候就都有在寫東西了啦,可是我們當時很少聊到無論是寫作或是文學,更多時間是在打排球啊,辦營隊,當室友,喝酒,都是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太是用一兩種特定的身份去互動,就真的是,很根本地、有認真地去交流過好幾年的兩個人。大概是這樣子的感覺。
⠀
那,要講我眼中的蕭詒徽,比起優秀的寫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詮釋者。並不只是把東西展現出來,而是再經過他的意志去詮釋的。所以他認真跟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談話性節目,大概像那種感覺。我知道會有人說,就是,他們搞不懂蕭詒徽講話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感覺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那個東西,它是一種經過詮釋的真誠。包括蕭詒徽他本人想要詮釋的那個形象,才是蕭詒徽的真誠。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大家都一樣,只是蕭詒徽做起來特別會有一個戲劇張力。蕭詒徽的動作自然會比較美麗,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會被誤會。」
⠀
應 UDN 閱讀的凡倩之邀,以「深夜中的陪伴」為題寫一篇徵稿示範作。初收到邀約時心想,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嗎?但隨即想通,其實是啊。
⠀
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
⠀
十二年來,熊為我示範了許多事。他以及這個題目,要寫掉似乎需要六萬字。我知道,這篇算是一次著急的偷懶。像巫師腦子裡塞了太多事情,需要先抽一點思緒出來放進儲思盆。不太確定熊知不知道上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他的愛人一定懂,他的愛人是哈利波特王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604334
⠀
除卻私人的抒情,這一次受邀,是應聯合閱讀的原創閱讀平台「讀創故事」與知識音頻平台「一刻鯨選」的聯合企劃而作。
⠀
以「低潮中最溫柔的陪伴」為引,投稿 1500 字以內稿件,入選作品將刊登於聯合閱讀網,並有機會由專業聲音演員誦讀,將作品轉錄製為聲音作品,於一刻鯨選播出。
⠀
投稿截止時間為 2021 年 9 月 30 日(四)23:59。投稿方式與其他詳情,請見上附活動網頁連結,活動辦法並以聯合新聞網公佈資訊為準。
腦鳴耳鳴區別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絕命毒師到駭客剋星 2013年科學獻禮Part I
2013年12月27日
楊芬瑩/綜合報導
2013年科學突破不少,許多發現大大提升既有知識領域,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選出今年科學界獻給全人類的禮物,表彰這些擴張公眾視野的科學成就。
1. 影集《絕命毒師》
美國大受歡迎的影集《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獲得影評與觀眾的一致好評,(台灣地區於中華電信MOD日舞頻道播出)。男主角原是不起眼的平凡高中老師,他發現自己罹患末期癌症,為了讓妻小日後衣食無虞,決定運用所學製毒販毒,自此走上犯罪不歸路。
影片最受稱許的,莫過於片中提煉冰毒、自製手榴彈、化學電池、酸液融解屍體等橋段,雖略嫌誇張,但全都基於正確化學知識,可說是富有教育價值的難得作品。http://youtu.be/UN6PJaBIYKU
2. 外太空的聲音傳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1977年發射的外太空探測器「航海家一號」(Voyager 1),9月經確認已於2012年8月25日脫離太陽系,進入外太空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跨越臨界區域時還傳回兩段聲音,抵觸一般認定太空無法傳遞聲音這類介質波的概念。
科學家認為,應該是旅行者一號跨越「日光層」(heliosphere)時,太陽風、星際介質交界處的離子漿密度落差,反映到音頻變化上,從300赫茲劇烈升高到2000到3000赫茲。因此,天文學家也期待,旅行者一號未來也能透過星際介質,搜集到類似日冕物質拋射(CMS)的外太空震波,再傳回地球。http://youtu.be/jgQ9THRckJ0
3. 耳鳴腦部機制揭秘
全球約有17%人口飽受耳鳴困擾,周遭環境越安靜,揮之不去的刺耳單調鳴聲就越惱人,讓人很難專心,甚至無法正常生活,或神經耗弱想自我了斷。耳鳴雖源自內耳耳蝸、外毛細胞等損傷,但腦部後續反應才是真正困擾人的主因,腦部觸發與控制耳鳴的機制,在2013年的神經科學研究出現重大突破。
研究指出,耳鳴的發生,乃腦部聽覺皮質區(Auditory Cortex)自動填補聽障損失的音頻,而控制中樞腦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卻未適度區別並降低自發性噪音。另有研究發現,大腦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應該是人類處理幻聽與耳鳴的位置,電擊治療可能改善問題。
此外,控制慢性疼痛的精神治療,也有助於緩和耳鳴帶來的身心壓力,相關發現或可為未來耳鳴治療的基礎。http://goo.gl/Tz2Gpt
4. 科學鑑識確認種族屠殺罪行
瓜地馬拉自1960年起經歷36年內戰,拒絕出賣游擊隊的馬雅原住民,也成為政府軍屠殺與掠奪對象,估計死亡與失蹤人口高達24萬人。1980年瓜國獨裁者李歐蒙特(Efrain Rios Montt)上台後推行焦土政策,更導致伊西爾(Ixil)馬雅部落遭虐殺,造成1700人死亡,3萬人流離失所,李歐蒙特遲至2012年才被起訴,卻始終堅稱不知情。
所幸,鑑識科學充分證實伊西爾部落的冤情,分析殘骸證據後證實,大量部落原族人遭酷刑折磨、毆打、槍擊,蒙特軍隊燒殺擄掠惡行無所遁形,今年5月14日86歲的李歐蒙特罪行確定,以種族滅絕罪與違反人道罪獲判80年徒刑,只是無奈判決幾日後便遭憲法法院推翻。http://youtu.be/dOIJ1-7LDQs
5. 大家都是雜種
西班牙南部發現的40萬年前古人類腿骨化石,經德國科學家破譯基因序列,繪制DNA圖譜發現,樣本化石可能來自遙遠的尼安德特人祖先海德堡人,處於原始人和智人之間,屬於丹尼索瓦人(Denisovan)分支,且古代人類基因,乃源自跨地域與種族的雜交。所以嚴格說,目前地球上人人都是雜種。
好文章請讓更多人看見!如果您喜愛「風傳媒」的文章,請按讚或分享: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Twitter也能看到風傳媒新聞囉!立即加入風傳媒Twitter粉絲團:https://twitter.com/StormMediaG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