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如何鍛鍊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得
豆花最近一直有種感覺:對於自身結構張力的感知的靈敏度以及控制的精細度越高那能夠處理結構治療的難度就越高,某種程度上意想是豆花能夠把對方的身體結構調整到豆花自己身體最順暢的狀態,但是這樣的連貫度對於某些疑難雜症來說是不夠的。但無奈於自己對於張力掌握還不夠清楚,只能用盡一切辦法反覆不斷地去嘗試、去探索結構張力的連貫方式,最近開始回頭往自己身上找問題的癥結點,畢竟豆花不是天生神力的那種,對於自身結構張力是透過後天訓練來的,是透過武術鍛鍊探索自身結構狀態,尋找連貫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節點,遇到結構問題也還是需要外力輔助,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最近幾個月發現下班後常常會覺得自己兩個地方會很緊,但是之前一直沒有辦法明確的察覺到緊的位置與原因,也不單單是因為用力導致的肌肉酸痛,而是結構卡住的那種。
第一個是胸大肌很緊繃,精準的位置是上胸大肌連結鎖骨到肱骨近肱骨端以及腋下把手臂往內夾的肌群會很緊。會緊繃的原因應該是很多抬對方的動作沒有讓身體連貫,力量並不是真的透過"勁"的邏輯"陽出陰回"的模式去抬,而是單純靠手部的肌群去抬,所以胸大肌要用力上提、腋下要夾緊固定支撐,也因此下臂屈肌和手指常常會覺得很緊卡住,但不連貫的原因其實是出在腰腳,部分問題是腰腳結構問題,但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全站對就急著做手的動作,所以才會卡在手上。
第二個是右邊腸薦關節處的肌肉很緊繃。這個地方緊繃主要是結構卡住造成無法精細控制。回想起來是很多問題交錯的結果,之前左腳車禍的舊傷沒有完全好、兩腳都有過嚴重扭傷右腳比較嚴重、大學硬拉筋時股骨頭有脫位過、大學時期一些跳換伏虎勢的拉傷、以前有騎機車摔車摔右邊...等,所以右腳一直有一些問題,當砲兵有挖洞訓練,那段時間曾經整個右腳從腸薦麻到大腿後側,後來右腳小拇指就一直會麻木,摸起來觸感很像別人的。靠著之前練拳對身體的控制勉強能夠用,但最近有種油盡燈枯的感覺,必須處理。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明確找到張力源頭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農曆年前去看板橋漢昇中醫彭文光中醫師調理內科一段時間,彭氏脈學是從「捨症從脈」出發,延伸出「一脈一方、一方一脈」的醫理,配合上按之至骨的取脈手法後,就會進入到尋找病患真正病因的診脈系統。彭醫生光靠把脈就知道豆花的腰椎卡住不太能動,而當下豆花是沒有察覺的。按照彭醫生的說法是腸道系統比較差,有很多宿便,前後靠潤腸湯、木香檳榔丸等藥清宿便,一天拉個四五次,也確實有看到一片一片的宿便排出,說也神奇拉這麼多次人不但不會虛,身體反而輕鬆了不少,清完腸道後發現原來腰椎是卡住,應該是腹部深層筋膜開始活動就明顯察覺腰椎不能動這件事。骨盆這段結構壞久了影響內科,也可能是內科壞久了影響結構,從哪邊開始理論上都可行,而豆花是從內科開始。
感受到自己腰椎不能動就設法去找張力的源頭,透過練拳發現是兩足弓塌了的關係,目前最明顯的是左腳車禍以及右腳武術的陳年舊疾再加上雙手擒拿鎖住手腕跟肋骨,縱軸橫軸的扯住導致的,知道問題根源就能找到處置方法,找道館師兄弟幫忙處理,豆花提供結構治療的邏輯知識,師兄弟一人轉大腿,一人轉小腿,一人搬腳踝,想辦法慢慢一點一點把筋膜對上,真的不行就再多一個人,擒拿同理,想辦法讓結構比較能夠鬆解對上。最主要的偵結點在一個類似跳換伏虎勢的動作讓跟骨到大轉子一路都對上,右腳小拇指麻木感已經好很多了,在慢慢把兩腳足弓拱型調出來。
足弓拱型回來之後比較有支撐力,練拳感覺更上一層樓,更能夠精確的操控微細的變化,也能夠感受到更多張力與力量流動方向,前陣子才能提出"陽出陰回"的看法,只是還沒能夠確實地掌握,這幾天練拳的時候特別針對前面說的兩個緊繃的地方下去練習去感覺,才發現緊繃另一個主因,之前因為結構問題所以會無意識地用力維持平衡,骨盆歪所以屁股要夾緊不然無法穩固,但是屁股一夾髂腰肌就鎖死肚子就往前凸,胸椎軀幹的部分也就鎖住,所以手部動作必須要靠腋下固定支撐才有辦法抬手。
改善方式是每個動作都要慢下來,確實的按照都"勁"的用力模式出例,路徑遵循"陽出陰回",先找到自身的"重心",讓身體連貫了之後再開始做動作。嘗試了幾天發現有了顯著且實質上的差異,感覺有提升一個層次的感覺,能夠更精準的判斷卡住的點,也因為知道怎麼卡的能夠更輕鬆省力去調整,能夠把塌掉的足弓重新對回來,覺得很有成就感,之後把最近對於足弓的心得會再另外整理一篇。而且有人說:「這次你看起來輕鬆很多,之前你感覺都是用盡全力去把我的身體卡回去,像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一樣整個人很累,但這次不但沒甚麼在出力效果還比較好。」
之前雖然因為車禍讓身體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在疼痛、某些地方完全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還要能夠調理,而且效果還比之前好,是藉由限制學會了局部的精細控制。而現在這樣的限制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是一種阻礙,解開這層枷鎖才能探索更高的境界。
#感覺到緊繃才有放鬆的可能
#知道方法要精準的執行才有意義
2021.3.27豆花藥傷科
腳小拇指歪掉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關於身體資訊的心得(中)---肋骨與氣喘
身體就像是一個很大型的工廠聚落,每個產業鏈運作非常精細,由腦部統整各個單位,時而獨立運作,時而調度支援,就算有時錯誤產生了,也都有獨自的機制去修補、排除甚至代償的機制,讓整體運作不會停止,但是如果錯誤同時出現太多或是累積太多沒有處理好的話,緩衝代償空間不夠的時候病痛就會出現了,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惡性循環,這時候往往就需要外力介入了。
之前提到的硬皮就是某種的惡性循環,只是外觀不好看,不太會影響生活品質,而最近遇到則是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
兩個很類似案例,都是先有結構上的問題,尤其是肋骨結構不對,一個是照顧小孩嚴重的媽媽手,一個是會計長期手指用力不當導致手指關節處有很多厚繭死皮,剛好都因為太累感冒,進而誘發氣喘,都有做西醫檢查與呼吸測試,診斷為氣喘,並且有在使用口服藥物與吸入劑做控制。
先說媽媽手的狀況,起先是左手腕痛,不能彎不能負重,之後慢慢變成右手腕也開始痛,痛到兩隻手都不能張開跟握拳,更不用提抱小孩了,甚至幫頭髮、從口袋掏出鑰匙來都有問題,只能隨時帶著護腕避免動作太大,不小心碰到任何一根手指都會痛不欲生,這樣的狀況已經半年了。
第一次遇到的時候兩手摸起來都是熱的像是處在發炎狀態,調理後溫度回復正常,而且兩手都能夠握拳,小幅度的上下彎曲,也比較能夠碰觸了,再幾次的調理後兩手張開、握拳、腕部活動、拿鑰匙等都不太會痛了,只是手腕還是不能負重,而且張開或是腕部活動會覺得被綁住無法到達極限,這樣的狀況是末端筋膜處理得差不多,要開始處理軀幹端肋骨的問題。
就這麼剛好,調理前兩天小朋友感冒,整夜哭鬧睡不好,媽媽就跟著重感冒,跟著就誘發氣喘,以前也有發作過,咳不停,吃藥用吸入劑效果都沒有很好,還是很咳,而且呼吸很短淺。肋骨歪斜可能因為氣喘一直咳嗽也歪得更明顯,把肋骨的排列調順之後,當下呼吸就可以深一點,同時兩手掌能張到極限,轉動也是,只是左手大拇指還是有張不太開的感覺。
下一次來的時候說氣喘狀況好很多,醫生說又可以回到不用吃藥的狀態了。右手幾乎好了,只差拿重物會有一點心理陰影需要復健一下,也可以兩手抱小孩,只是左手還是差一點大拇指還是張不開,而且會痛像是被卡住一樣。找張力發現已經不在橫軸上,就循著張力一路往上往下找,源頭居然是左腳年輕時十字韌帶斷裂造成小腿內側、大腿內側張力很大,拉住腹部一路往上拉到大拇指還有左邊的咀嚼肌,說也奇怪,只要把大腿內側的肌肉轉一下,大拇指就可以張開不會痛了,之後調理就到一個段落。
第二個的狀況其實比較複雜,是豆花處理兩年多的老朋友了,最源頭的成因已經不太可考,比較確定的是二十多歲時因為婦科病前前後後做了三次腹腔鏡手術導致腹部嚴重沾黏(西醫認定),上下蔓延導致腳與手的筋膜都很硬,花了快兩年的時間才把腹部沾黏與腳的張力處理好,詳細狀況會在抽空寫,先進入今天的主題肋骨的部分。
在剛好要開始處理肋骨時豆花換診所,中間隔一段時間才又來找豆花調理,而在前一次結束調理後變天感冒,咳嗽咳不停,早晚都咳,而且晚上更嚴重,已經咳了整整3個月,再加上鼻子過敏、鼻涕倒流就更咳,都睡不好,看中醫一段時間都沒好,只好去看西醫,西醫懷疑是過敏誘發氣喘,不過吹氣檢查在邊緣,就先開藥控制,之後再檢查。
第一次調主要是先把皮層放鬆,因為很久沒有睡好加上一直用力咳嗽導致身體都很緊繃,尤其是鼻翼兩側的張力很明顯,張力源頭除了腳上來的之外,手上的張力也是很明顯,先把整體筋膜層放鬆之後她覺得吃藥的效果有變得比較有效,晚上睡覺時鼻涕倒流跟痰明顯改善,所以咳的狀況有減輕很多,不過還是很喘。
第二次來的時候檢查發現張力最大的來源是下段肋骨卡的很死,尤其是右半邊,剛好對應到右手小拇指沒辦法伸直而且每個關節都有很硬的厚皮,為了配合這個肋骨張力上半身被明顯的扭歪一邊,腰胯骨盆也是被動的歪掉,就問她這邊是不是很不舒服。她說前面的敘述跟西醫檢查結果很像,上次調理後幾天剛好是西醫複診,拍X光之後被認定是氣喘,而且下支氣管很糟糕,有很多白色的點點也就是痰液積在那邊,所以在做氣喘呼吸檢查時吸氣正常,吐氣不正常,再加上已經咳很久了,就被西醫認定是氣喘,要吃藥跟使用吸入劑,但是咳的狀況感善有限。
前前後後調理了好幾次才把右邊肋骨調開,因為要讓肋骨能動的前置作業很多,再加上她本身很卡,要先處理縱軸再處理橫軸,橫軸要先從末端手指開始,先把硬皮轉鬆,再一路從手腕、尺橈骨、肱骨再對到肩胛肋骨,最後讓肋骨跟骨盆對上才算到達一個里程碑,讓肋骨活動度大一點,她也說經過這樣調理吃藥跟使用吸入劑的控制效果都有漸漸變好,也比較不喘了,最近控制狀況好到不用使用吸入劑了。
只是卡的太久了,指節上與肋骨上都有很多細小的沾黏與硬皮要慢慢處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現縱橫軸有趣的連線方式,當要搖動尺橈骨的時候右腳膝蓋就會酸痛,痛的強度還很高,更有趣的事情是這樣的狀況發生了好幾次,要把骨盆、浮肋、下肋三個區塊的連線對上之後痠痛感才會消失。摸了幾次確認張力的來源是這樣的,因為腹腔的沾黏導致骨盆與肋骨間的張力很緊繃,當在搖動尺橈骨時尺骨的動態會牽拉到下肋,但是浮肋跟骨盆被卡住不太能動,導致張力太大,拉扯到膝蓋(膝蓋有一條肌肉連接到脊椎上面),所以膝蓋會整個很痛,要把骨盆浮肋下肋對上,張力消失才不會痛。
然後豆花要強調一下,這兩個案例是剛好有肋骨結構上的問題,豆花幫助調理結構,讓肋間筋膜放鬆,使藥物控制效果增加,並不是豆花能夠治療氣喘喔,身為一個藥師,還是要強調一下,如果真的是氣喘藥物的控制是必須的,不然一發作很可能會致命,記得一定要去看醫生,讓醫生診斷狀況是否可以停藥,自行停藥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肋骨與手指
#身體結構很奇妙
#有病還是要吃藥
2019.10.21 豆花藥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