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研究:多吃3類食物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後天危險因子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註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大腸癌的病人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特別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變,此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廣泛增生,進而增加癌變的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齡約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將近100%【註2】。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s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愛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類)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BMI≧24)、缺乏運動(每週運動小於3次或每次運動小於30分鐘)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八、每週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0個小時【註3】、【註4】
■《JAMA》研究【註5】:降低腸癌風險,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類食物
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較低的酒精和紅肉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另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註6】。
呼籲民眾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http://bit.ly/2OaZe64
∎【註2】
家天使:在家真好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http://bit.ly/3uKGxa7
∎【註3】
調查:90%大腸瘜肉患者工時大於40小時,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 上班族「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https://bit.ly/303lJfY
∎【註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https://bit.ly/3b5lY09
∎【註5】
Veettil SK, Wong TY, Loo Y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JAMA Netw Open. 2021;4(2):e203734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7341
▶( JAMA /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6517
∎【註6】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 Heho健康
http://bit.ly/3r6CgeU
➤➤照片
∎【註4】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註2】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新版運動指引】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5/
▶【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大腸癌 #腸癌 #直腸癌 #癌 #癌症 #膳食纖維 #鈣 #優格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表示,大腸壁的增生性肉瘤被統稱為瘜肉,可簡單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和腺性瘜肉。 全文請瀏覽:https://goo.gl/UZxTv9...
腺瘤性瘜肉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讓瘜肉變大腸癌!遠離腸癌致病禍首 2大預防重點一次掌握】
大腸瘜肉主要可分為腺瘤性瘜肉、增生性或發炎性瘜肉。其中,腺瘤性瘜肉是大腸癌的前身,較容易轉變為腺癌!
大部分的大腸瘜肉不會有任何症狀,部分人雖然會出現一些症狀,卻難以由這些症狀確定是大腸瘜肉,因為容易被忽略症狀,恐有致癌危機,哪些預防重點一定要知道?
--------------------------------------------
✅名額倒數中》享受人生不「糖」突 治療、營養、生活 胰島素問世百年論壇 >> https://bit.ly/3jZPesi
腺瘤性瘜肉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冰涼滑潤的優格,在夏天吃上一杯,消暑又健康!因為是用鮮奶加上乳酸菌發酵而成,所以帶著酸氣與濃濃奶香,單吃或是搭配水果都很美味,當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B1、B2、B12,以及鈣、磷、鉀、鎂和益生菌等元素。其中乳酸菌與鈣結合乳酸鈣,酪蛋白會被分解成磷,兩者皆能有助小腸吸收鈣質
而多元的益生菌也是許多人吃優格的原因,依美國FDA規定,優格需使用保加利亞乳酸桿菌與嗜熱鏈球菌為基礎菌種製成,在台灣則無此限制,市面上的優格含各式菌種,不同菌種製成的優格風味及作用略不同,總體對於人體腸胃道皆能有調理幫助,到底優格有多好?就一起來看看「5個吃優格的好處」吧!
❶良好補鈣來源
每100公克優格約含鈣100毫克,酸性的優格讓鈣質呈現游離狀態,能有利腸道吸收。對於發育中的兒童與青少年或有骨質疏鬆疑慮者,是優質的補充來源之一
❷降低瘜肉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將優格作為日常飲食習慣的男性,大腸管腔內發生腺瘤性瘜肉的機率較低,與不吃優格的男性相比,降低了26%!
❸色胺酸助好眠
研究指出,平日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能有助入眠,因為色胺酸可幫助體內合成褪黑激素。色胺酸是必需胺基酸的一種,僅能透過飲食攝取,體內無法自行合成,優格即含有豐富色胺酸,晚間餐後一小杯優格,好處多多!
❹告別乳糖不耐
乳糖是造成喝鮮乳會腹瀉的主因,這是東方人普遍的現象。優格中的乳酸菌在發酵時會將乳糖轉化為乳酸,並產生乳糖分解酵素,所以不會有乳糖不耐的問題。乳酸還可平衡腸道的酸鹼值,抑制腐敗菌孳生
❺富含優質蛋白
其含有豐富蛋白質、乳酸菌、鈣質等營養成分。蛋白質是組織身體的養分,對修復胃黏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蛋白質由數種小分子的胺基酸組成,而優格蛋白質的胺基酸質量絕佳,被認定為有益人體的優良蛋白質之一
⭐️常見乳酸菌種
🔹保加利亞乳酸桿菌:有助物質小分子化,促進消化吸收,增加免疫力
🔹嗜熱鏈球菌:能賦予風味,產出生物活性因子,與保加利亞桿菌能夠讓優酪乳擁有較豐富的風味,彼此間有共生的關係
🔹雷克氏乳酸球菌:可產出乳酸菌多醣體,有助提昇免疫力
🔹嗜酸乳桿菌(俗稱A菌):小腸內數量最多的菌種,有助降低膽固醇,免疫調節及降低念珠菌屬陰道炎的感染
🔹比菲德氏菌(俗稱B菌):維持腸道健康,減少有害菌的繁殖,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改善便秘及調節腸道生理機能
🔹凱氏乳桿菌(俗稱C菌,養樂多的代田菌也是這個菌!):耐酸力強,能有效地通過胃酸考驗,進入腸道定居,並產生大量乳酸,抑制外來病菌
🔹副乾酪乳桿菌(俗稱LP菌):標榜有調整過敏體質功能,LP就是副乾酪乳桿菌的學名,有調節免疫功能作用
⚠️優格小提醒
🔸優格因含豐富蛋白質,腎功能耗弱者,注意勿過量
🔸優格內的益生菌容易因高溫而死亡,避免直接加熱優格
🔸優格pH值約pH4,建議以瓷器或不鏽鋼餐具食用,且不宜停留過久
🔸優格屬於乳製品,而乳製品的建議食用份量為1-2份/天,一份的量約是200公克,大概就是市售一小杯的容量
🔸建議選擇無糖優格,建議每天最多以200~250毫升為宜,並分成三餐飯後食用,雖健康,但吃多仍會讓體重上升!
🔸優格不宜和再製肉品搭配食用,像是香腸、火腿、臘腸等,因為這類型的食品通常含有硝酸鹽,可能生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血糖控制不良和肥胖的人要注意熱量和糖分的控制,吃優格的量宜控制每天1至2杯(每杯約240毫升),並取代乳製品,切勿過量
🔸盡量避免在空腹時食用,建議在用餐時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或是在用完餐後吃,因為在進食後2小時,胃酸的pH值也會開始慢慢降低
🔸若優格裝在單一零售的容器裡,建議在開封後立即食用完畢。 若為家庭號包裝,則建議妥當密封冷藏保存,注意有效期限即在一週內吃完
🔸優格與優酪乳都是使用原料生乳接種活性乳酸菌發酵所製成,只是因生乳被分解的蛋白質程度不同,而分成液態、凝態或固態等型態,營養相同
#凱鈞有食力
#5個吃優格的好處
腺瘤性瘜肉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表示,大腸壁的增生性肉瘤被統稱為瘜肉,可簡單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和腺性瘜肉。
全文請瀏覽:https://goo.gl/UZxTv9
腺瘤性瘜肉 在 腺瘤性瘜肉 的推薦與評價
View about #腺瘤性瘜肉on Facebook.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 <看更多>
腺瘤性瘜肉 在 【名醫觀點】腺瘤性息肉就是大腸癌元凶,3種狀況一定要切除! 的推薦與評價
加LINE 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主持人:鄭凱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