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想維持關係了,對方的種種缺點就出現了
.
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110年度心理健康月(線上直播活動)
故事大綱:
在愛情的世界裡,我們是彼此的怪胎。
陳柏青是一名嚴重神經性強迫症患者,有非常嚴重的潔癖,非不得已要出門時都是全副武裝;穿防塵衣、戴手套、戴口罩,還會不停的洗手,所以他幾乎沒辦法正常社交生活。在一般人眼中,柏青就是個異於常人的怪胎。每月的15號是柏青唯一一天出門採買的日子,就在某個命運的15號,他遇見了與他「同病相憐」的另一個怪胎—陳靜。陳靜除了跟柏青一樣有嚴重的潔癖之外,她的皮膚只要在家以外的地方待上超過四小時就會嚴重過敏,全身長出紅斑。原本以為自己要永遠孤單活在這世界上的兩人,老天爺讓他們相遇,發展出一塵不染的愛情,彷彿擁有了彼此就不再害怕被世界遺棄。然而這段看似命中註定的關係,卻在柏青的強迫症突然消失後,漸漸的變了調…愛情的承諾,真的能永保新鮮嗎?
.
《怪胎》(英語:I Weirdo,標題設計寫作:i WEiRDO),是台灣第一部全程使用iPhone拍攝的劇情長片,由廖明毅擔任導演、編劇、攝影和剪接四大要職,並由林柏宏和謝欣穎領銜主演。在2020年台北電影節特別放映單元進行亞洲首映,電影於2020年8月7日在台灣上映。
取自維基百科
.
《怪胎》在金馬獎入圍最佳新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視覺效果以及最佳美術設計。
.
強迫症(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縮寫:OCD)又譯強迫性疾患、強迫性障礙、強迫性病症、強迫症疾患、強迫性神經症,亦譯沉溺,是一種精神病。西方精神醫學中的強迫症包含強迫觀念(obsessions)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s)。
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一直希望結束卻又無法擺脫這些強迫觀念和行為。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在學校的表現,甚至日常生活。最常見到的是重複而過度的清潔與檢查行為,有時患者已經害怕重複行為的執行,為了逃避進而引發對於特定髒污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例如遇到手上有油汙會在大腦迴路上產生清潔的慾望,正常的大腦會在執行完後清除神經迴路的活性達到降低慾望進而結束動作,但是患者在清潔後卻得不到該有的神經回饋進而讓慾望控制身體。在老鼠動物研究上,對特定神經傳導受體進行基因改造而降低對抑制訊息的活性,實驗老鼠會因為重複的臉部清潔動作而磨光臉部毛髮。患者會感到需要不斷反覆地檢查某些事,並且在患者的思緒中,會持續地重複浮現某種想法,或是感到需要一再地執行某些日常行為。
常見的重複行為包含洗手、計算東西、檢查門是否上鎖、強迫他人、懂禮貌卻不守、重複寄發一樣的電子郵件、要求物品以特定方式擺放或排序。有些患者可能會對丟棄物品有障礙,如果有強迫症的人改了這些習慣就會陷入鬱悶的情緒。這些重複行為嚴重的程度,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患者每天會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執行這些行為,大部分的成人患者能察覺他們的行為並不合理,強迫症的狀況和抽搐、焦慮等失調有關,也可能會導致自殺風險提升。
取自維基百科
.
我們討厭某個人的時候,要列舉出許多原因並不難。例如,我討厭他優柔寡斷。但同樣的我,過去可能認為他是一個好相處、不會任意指使他人的人。又或者,我原本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做事井井有條,但後來可能又會嫌他老愛在小事上堅持。或者,以前覺得某個人不拘小節,後來卻覺得他太粗線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當我不想和那個人維持關係時(這才是找缺點真正的「目的」),我就不得不找出他的短處。這樣才能把不和他繼續維持關係這件事正當化。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
填寫回饋可以參加抽獎
連結請見直播留言
臉部抽搐的原因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19 ~ 07/20]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20] 高雄市政府 局部大雨或豪雨特報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34785209916409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20)日高雄市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
https://bit.ly/3is0fSJ
●即時示警平台 https://bit.ly/3d5cn8v
(請點選左側地圖「高雄市」,掌握最新訊息)
●請大家注意
○請慎防劇烈降雨、雷擊
○山區應嚴防溪水暴漲、坍坊、落石及土石流等災害
○低窪地區及車行地下道慎防淹水
○路面濕滑,能見度低,提醒市民朋友留意自身安全及開車減速慢行。
○小心閃電及注意雷擊
○請進入室內,遠離山頂、屋頂、涼亭、獨立樹下、溪流或水塘低窪地區,位於空曠區域應蹲下並盡量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緊急連絡
○請撥119或求援電話112
○聽語障人士簡訊報案專線0911-511917
●最新天氣消息 https://www.cwb.gov.tw/V8/C/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
[110/07/19] 衛生福利部 有關腸病毒的三大迷思,你中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osts/10159224224988407
●腸病毒常見的症狀除了有喉嚨破、手腳水泡及紅疹,也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持續嘔吐、嗜睡及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及肌躍型抽搐等前兆喔。
●預防腸病毒,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落實呼吸道衛生、也要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喔!
●大家要密切鎖定粉絲團,小編會帶著驚喜來考試喔~~
#腸病毒
~~~~~~~~~~~~~~~~~~
[110/07/20] 衛生福利部 五招安心睡預防嬰兒猝死症有訣竅
https://www.mohw.gov.tw/cp-16-62310-1.html
每個寶寶出生都充滿珍貴而喜悅,讓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根據 衛生福利部 近5年(105-109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注意睡姿安心好眠
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然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安全睡眠環境五招讓家長安心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五招安心睡」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遵守寶寶「五招安心睡」原則,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另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家長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新生兒照顧錦囊,其中有「嬰兒猝死防治措施」及「安全睡眠環境」等資訊,針對寶寶的睡眠環境逐一進行檢視。相關衛教資料已放在國民健康署網站(網址:https://reurl.cc/O0R2E7)可自行下載使用,一起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
[110/07/20] 衛生福利部 維護失智者健康優先失智據點擬有條件開放
https://www.mohw.gov.tw/cp-16-62316-1.html
衛生福利部 澄清近日報載專家指稱指揮中心對日照機構微解封,因失智據點空間小卻不在其中,是歧視據點一說。全台目前有50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110年累計服務7,000多名疑似至輕度失智為主之民眾,鑑於疫情三級警戒期間,社區存有潛在感染風險,考量失智者遵守防疫規定較有難度,為維護失智據點服務對象之健康,降低疫情於失智據點傳播機率與規模, 衛生福利部 正在研擬「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預計以人員施打疫苗、場所空間清潔、互動安全間隔及強化監測通報等面向加以規範,讓失智據點可有條件逐漸恢復服務。本部再次呼籲據點服務人員儘速至「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進行施打意願登記,儘早接種疫苗,為恢復服務做好準備。
失智據點為長照2.0連續性服務方案之一,主要提供認知功能促進、共餐及社會參與等長照初級預防服務,功能類同巷弄長照站等社區型學習場所,其所運用場地多為社區中既有醫療院所、社區活動中心、教會、老人福利機構或可運用空間,加上使用場地大小、進出人員、服務對象活動動線及出入口等情況較為多元,與日照中心以特定服務對象人數及設置標準(如機構內空間分配每名服務對象應至少有6.6平方公尺之樓地板面積)之運作型態大不相同,考量失智者疾病的特殊性與配合防疫措施的可行性,失智據點恢復服務的前提,必須於維護失智者與兼顧社區感染風險,審慎評估。
長照2.0服務對象已擴大包含50歲以上失智者,如果經地方政府評估通過,可使用日間照顧、居家服務、交通接送在內等多項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服務,截至110年5月底,已有4萬餘名失智者接受以上長照給付及支付服務。
倘若失智據點目前所使用場所及人員資格、配置均能達到長期照顧服務法相關規定符合日照中心的標準,本部鼓勵地方政府積極輔導失智據點進而成立日間照顧中心,每時段服務人數可自15人提升至60人,擴大長照服務量能,嘉惠更多失智民眾。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301088287012920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677629605042921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臉部抽搐的原因 在 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說的眩暈、頭暈有什麼不一樣?
貝琪梨:
一樣有個暈字,一般民眾很容易搞混暈厥、眩暈和頭暈這幾個詞有什麼不同,暈厥講白話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暈倒」,和其他各種頭暈不同,指的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會有幾秒鐘到最多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因為一時到腦部的血流灌流不足,通常血液一恢復灌流,病人就會醒來。而眩暈(眩暈症、動暈症)指的是天旋地轉、或是病人經常描述像暈車、暈船般搖晃的暈,經常伴隨噁心、嘔吐、看東西會轉的症狀,但是人會從頭到尾意識都會清醒的。今天要談的是會失去意識的這種「暈厥」。
主持人:
那什麼原因會造成暈厥?
貝琪梨:
造成暈厥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反射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心因性暈厥、神經性暈厥,聽起來很複雜,我個人把它簡單區分為比較「不要緊」(台語)和比較「有要緊」的原因來說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主持人:
哪些是比較「不要緊」的常見暈厥原因呢?
貝琪梨:
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或是遇過身邊認識的人說打針會暈針,打疫苗暈過去、牙痛去看牙醫打麻醉針痛到暈過去、嚇到暈過去,休息一下幾分鐘就醒過來,這些都是反射性暈厥,我們人體隨時都有自律神經在調控呼吸心跳血壓,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自律神經有一組交感神經,在我們痛、暈、喘、生氣、緊張的時候,讓我們心跳快、血壓高,另外一組副交感神經,又叫做迷走神經(迷失方向的迷、走路的走),作用與剛剛提的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在我們放鬆的時候,能讓我們心跳慢、血壓降低。有些人的迷走神經天生比較敏感,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就會造成瞬間心跳緩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一下子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便失去意識暈倒。
還有另外一類常見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是體位性暈厥,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蹲著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會眼前一片黑或一片白就倒下,是人體調控血管舒張、收縮功能較差,來不及跟上姿勢改變的速度。
主持人:
那什麼是「有要緊」的暈厥呢?
貝琪梨:
剛剛提到的,「不要緊」的暈厥通常坐下或躺下休息幾分鐘,身體就會恢復,很快就能自動清醒過來。
而「有要緊」的暈厥,誘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最常見是心律不整,病人的心臟亂放電,讓心臟亂跳後,心臟無法正常順利地收縮,把血液打到腦部去而暈厥,而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必須去心臟科檢查是否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或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等等,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放置心律調節器,才能避免反覆發生暈厥的狀況。
還有一類「有要緊」的暈厥,是神經的問題,最常見是癲癇發作,腦細胞膜放電異常,造成病人失去意識,大家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可能都來自連續劇演的,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癲癇發作也可能是四肢僵硬倒下、也可能是像發呆一樣突然眼神無神地倒下,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神經科門診檢查,是否是腦中風、腦出血、腦腫瘤、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
主持人:
要如何避免發生暈厥呢?
貝琪梨:暈厥很難百分之百避免,但是前面提到的比較「不要緊」的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反射性暈厥經常發生在久站、解尿、排便、做憋氣、用力咳嗽這些動作時,臨床上在急診經常遇見病人是早上清晨剛起床去上廁所時暈倒。建議若發生過類似暈厥的民眾,盡量避免用力憋氣、用力咳嗽的動作,早上起床坐起後,先坐一下再起身,也可以先喝一杯水,再開始活動,蹲姿站起時也是放慢動作,停一下再整個站起,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曝曬太陽,水分補充要充足,只要感到稍微不適時,立刻找地方坐下或蹲下,以免暈厥倒地造成撞傷腦出血其他意外。
主持人:
那請問醫師有沒有在臨床上遇見什麼樣的案例呢?
貝琪梨:
曾經遇過一位油漆工大哥表示自己知道有迷走神經暈厥的體質,他曾經因為暈厥從鷹架上掉下來,後來他自己知道只要感覺稍為頭暈不適便會趕緊先坐下來。
前幾天一位大姐掃墓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暈厥撞到左眉間撕裂傷兩公分要縫合,表示兩年前掃墓也發生暈厥,她只表示前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掃墓當天忙碌又幾乎沒喝水,身體水分不足就更容易讓迷走神經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暈厥,所幸病人還好只有臉部撕裂傷,之前甚至遇過病人暈厥後倒地撞到頭,造成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
主持人:
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參加戶外活動和掃墓的民眾,記得防曬和充足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暈厥喔。
臉部抽搐的原因 在 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刺激,產生嘔吐、焦慮、反射亢進、肌肉抽搐、幻覺、心跳過速等症狀發生,須小心使用。 ... 美國毒理專家... . 不實資訊。 已經過獨立查證機構審查。 查看原因. ... <看更多>
臉部抽搐的原因 在 臉部莫名抽蓄,嚇到以為自己中風?!醫師好辣2017.12.21 ...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醫師好辣】一刀未剪版▻▻https://goo.gl/TsT5se主題:嚇到吃手手!!世界上竟有這種病?!來賓:何妤玟、PAUL、佩佩醫師:賈蔚、洪永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