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數」之外,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
追完韓劇「天空之城」很有感觸,身為家長常常會有一種迷思:把孩子在課業上的表現,視為孩子成功或失敗的標準。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擁有良好成績,即使課後的時間仍然投注很多心力和錢財,為孩子補強學業知識,希望孩子在各種考試當中可以名列前茅,為了拿到好學校的入場券。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分數這個量尺真的能夠有效鑑別孩子的能力嗎?一流學府真的能確保孩子的人生一帆風順嗎?
在職場上很常遇到的這一類人:他們成績優異、畢業於名校,但卻缺乏基本的禮貌,也不懂人情世故,更別提職場抗壓性。這類型的人可能從小被父母捧在手掌心,除了讀書之外不需要思考其他的事情,乃至於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同時也沒有太多與人互動、交際的經驗。以致於這些在體制教育中的模範生們,即使進入大學或出了社會,有些仍會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期待父母或師長能夠代為解決問題。
在大學系所辦公室工作的朋友就提到,他還曾經接到某些家長打電話來,請辦公室代為留意孩子的作息,提醒孩子記得準時睡覺;或是打電話來請系辦告知期中、期末考時間,以便督促孩子準備考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的確是從小被這些觀念教育長大。但,如果孩子只懂得讀書、不懂得做人;只懂得考試,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理想在哪裡......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校期間是科科滿分的模範生,畢業後就真的能夠成為社會精英嗎?
即使我自己過去也是個成績排在前端的學生,當了母親後,我仍然不認為追求讀書或考試成績,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要務。比起在校的競爭名次,我更重視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培養出他們的獨特性,以及面對人群的能力。
從我跟孩子討論出來的課後活動,就能夠看到我的重視焦點。舉例來說,我會替孩子安排英文和中文文學課,是因為我認為語言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因此我非常重視語言學習。當孩子在與人對話與文字書寫上懂得如何遣詞用字,運用精確或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至少在人際互動方面能夠減少很多誤解、增加更多機會。良好的語言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表達能力與溝通技巧,是他們永遠可以帶著走的基本配備。。
其次,孩子們每週會有書法和繪畫等藝術課程。這個部分我從來不要求要達到專家水準,或是為了獲取優秀的競賽成績;我只希望孩子能夠在老師的教學中,啟發自己的生活智慧與鑑賞能力。書法課臨摹字帖的過程,可以練習耐心和安定;美術課程中老師強調創作的教學方式,也讓孩子有更多創意思考的空間。未來,無論孩子們想繼續在學業上深造,或是進入各行各業,想像力與創造力都會是很重要的能力。
有不少家長會問我怎麼教孩子讀書,讓孩子跟我一樣會考試?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家長與其思考著如何讓孩子成績一路領先,不如先思考: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然後針對這些能力,替孩子安排課後時間。在一般學科之外,其實文學、藝術和運動都是很好的課後活動,這些看似與學科無關的內容,不一定會帶來實質的成績進展,但卻可以增加孩子的健康、創意、表達能力還有生活的智慧。
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在「分數」之外,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適合的道路,也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他們擁有更多待人處事的經驗,與面對挫折的毅力和勇氣。
臨摹字帖意思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分數」之外,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
追完韓劇「天空之城」很有感觸,身為家長常常會有一種迷思:把孩子在課業上的表現,視為孩子成功或失敗的標準。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擁有良好成績,即使課後的時間仍然投注很多心力和錢財,為孩子補強學業知識,希望孩子在各種考試當中可以名列前茅,為了拿到好學校的入場券。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分數這個量尺真的能夠有效鑑別孩子的能力嗎?一流學府真的能確保孩子的人生一帆風順嗎?
在職場上很常遇到的這一類人:他們成績優異、畢業於名校,但卻缺乏基本的禮貌,也不懂人情世故,更別提職場抗壓性。這類型的人可能從小被父母捧在手掌心,除了讀書之外不需要思考其他的事情,乃至於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同時也沒有太多與人互動、交際的經驗。以致於這些在體制教育中的模範生們,即使進入大學或出了社會,有些仍會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期待父母或師長能夠代為解決問題。
在大學系所辦公室工作的朋友就提到,他還曾經接到某些家長打電話來,請辦公室代為留意孩子的作息,提醒孩子記得準時睡覺;或是打電話來請系辦告知期中、期末考時間,以便督促孩子準備考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的確是從小被這些觀念教育長大。但,如果孩子只懂得讀書、不懂得做人;只懂得考試,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理想在哪裡......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校期間是科科滿分的模範生,畢業後就真的能夠成為社會精英嗎?
即使我自己過去也是個成績排在前端的學生,當了母親後,我仍然不認為追求讀書或考試成績,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要務。比起在校的競爭名次,我更重視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培養出他們的獨特性,以及面對人群的能力。
從我跟孩子討論出來的課後活動,就能夠看到我的重視焦點。舉例來說,我會替孩子安排英文和中文文學課,是因為我認為語言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因此我非常重視語言學習。當孩子在與人對話與文字書寫上懂得如何遣詞用字,運用精確或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至少在人際互動方面能夠減少很多誤解、增加更多機會。良好的語言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表達能力與溝通技巧,是他們永遠可以帶著走的基本配備。。
其次,孩子們每週會有書法和繪畫等藝術課程。這個部分我從來不要求要達到專家水準,或是為了獲取優秀的競賽成績;我只希望孩子能夠在老師的教學中,啟發自己的生活智慧與鑑賞能力。書法課臨摹字帖的過程,可以練習耐心和安定;美術課程中老師強調創作的教學方式,也讓孩子有更多創意思考的空間。未來,無論孩子們想繼續在學業上深造,或是進入各行各業,想像力與創造力都會是很重要的能力。
有不少家長會問我怎麼教孩子讀書,讓孩子跟我一樣會考試?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家長與其思考著如何讓孩子成績一路領先,不如先思考: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然後針對這些能力,替孩子安排課後時間。在一般學科之外,其實文學、藝術和運動都是很好的課後活動,這些看似與學科無關的內容,不一定會帶來實質的成績進展,但卻可以增加孩子的健康、創意、表達能力還有生活的智慧。
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在「分數」之外,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適合的道路,也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他們擁有更多待人處事的經驗,與面對挫折的毅力和勇氣。
臨摹字帖意思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魚戲] 我很愛的全民大劇團又有新戲了~等我去看了回來再寫心得。
岳飛那次因為我同學是工作人員,所以我就摸進去後台搭訕男主角,但是對不起的是......我是孬種、超級孬種,所以我簽個名、拍個照就跑走了~~~(遮臉羞)
這次有我的無下限男神黃士偉,超high der
為全民大劇團的新戲《情人哏裡出西施》所寫的幾句話
───────────────
我原來的西施呢?
一九六三年李翰祥拍《西施》的時候我六歲,我父親的月薪大約是四百元新台幣,那部片子則花了兩千六百萬。片中的館娃宮、姑蘇臺、響蹀廊和禹王廟,都是構築我日後歷史想像的重要環節。受惠的當然不只是我,而是一整個世代的觀眾。
時至今日,我與同代人說起往事,很多人已不記得江青、朱牧、趙雷、曹健、古軍、洪波、李冠章……這些演員的名字。可是在我的腦海裡,他們都形貌鮮明,而且都是春秋時代的人物。即使後來這些演員們都還各自在別的片子裡大放異彩,而我獨獨記憶深刻的,還是環繞在後來拆成兩片(《吳越春秋》、《句踐復國》)放映的《西施》。
這份記憶與日後我的各種寫作都脫不了干係。
帶著考據動機與還原企圖的戲劇表現,使得創作這件事竟然染有「素描」的趣味───也可以打這麼一個比方:具有歷史氛圍的題材有如一張待臨摹的法帖,守候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去發現,並且傳承那發現者的眼光。這不純然是創作熱情的啟發,還有面對可歌可泣、可喜可愕的史料或傳奇時令人油然而生的虔敬。
不過,這份虔敬也會有自生尷尬的時刻。
當紛紜不一的史料和傳奇各擅勝場、卻不能互相調和之際,又該怎麼辦呢?我們總聽說西施在越王句踐滅了吳國之後,和他的老情人范蠡重逢,從此銷聲匿跡。范蠡則以陶朱公之名投身商界,由巨卿而巨賈,夫妻兩人的下半生想必過得逍遙優渥。也有一個說法,在失卻國人與敵人兩造的信任之後,作為美女間諜的西施在姑蘇城破之後也就一無價值,只能追隨夫差墮城殉死───那麼,一代美人的下場又是徹頭徹尾的悲慘與淒涼了。
兩種結局,都有其切切關乎大尺幅歷史動向的角度。在吳越兩國數十年相爭之局裡,身份最為微賤的女子如何以其身體、情感來反省權力的宰制,以及個人生命又如何在這宰制之下尋求出口呢?參與《情人哏裡出西施》的創作工作,似乎就是我對於前面這一個問號的回答。
李翰祥的《西施》在一九六七年抱得五項金馬獎,大約就是從那一年起,我跟著父親學吟古典詩詞。當時父親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帶有玩笑意味的家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湊」。我那麼湊聲調、湊字句、湊意思、湊想像,把對於世界的粗略觀點和感性壓縮到二十個字、或者是二十八個字裡去,平平仄仄平?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十六、七年過去───可謂奄乎半生了───我從來沒有想到:居然在我年幼時大相逕庭的兩般啟蒙竟然連結成一體。
古典詩歌───尤其是唐代發展起來的近體律絕───提供了我在掌握聲字教養上一個很有效率的法門,但這也只是廣博湛深的詩歌傳統裡較為人所親近的一脈主流,一旦應用到各種音樂劇、或歌劇的形式之中,原本非講究不可的準繩、格式和章法,反而容易形成極大的限制。尤其是和全民大這樣活潑、甚至不惜撒野的劇團合作,我反而時刻惴惴不安,總想著:我對於歷史、文學乃至於詩歌的那些無論旨意或美感上的矜持,可能都會流於沉悶。
對我來說,全民大劇團畢竟是一個新世代的團隊,他們帶給人的印象就是會搞笑,也愛搞笑,一經全民大之手眼,幾無不可噱笑之人,亦幾無不可嘲弄之事。他們會如何以笑聲處理一部帶著詩懷歌意去尋訪西施的作品呢?
請容我再重複一次:全民大劇團是一個新世代的團隊。劇團之中大部分的人出生的時候,李翰祥的《西施》已經下片多年。江青轉行成為傑出的現代舞蹈家,朱牧執導了平生第一部片子《鳳陽花鼓》,曹健撐起了台灣電視劇裡幾乎一半以上父親的角色,洪波則苦於吸毒而從西門町天橋上一躍而下………不但春秋晚期吳越相爭的舊聞飄搖在遠逝的歷史風埃之中,即使是關於西施題材的當代創作,也已經渺茫無可尋覓───我原來的西施呢?
然而全民大劇團畢竟像那些曾經以電影和戲劇向歷史致敬前輩一樣,從編導到製作人、演職員,幾乎人人都不停地追問:《情人哏裡出西施》是一個關於國族的故事嗎?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嗎?是一個關於信任的故事嗎?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嗎?是一個關於忠誠的故事嗎?是一個關於原諒的故事嗎?
尚未出現格律詩的那個時代真是太古老了,我在一字一句琢磨著怎樣還原兩千五百年前兩對不該相戀的情人之間若有似無的好奇、懸望與憾恨的時候,編導謝念祖的困惑似乎更為實際,他再三問我:「那個時代有轎子了嗎?」「那個時代大夫的妻子自稱是甚麼?」「那個時代我知道還沒有椅子,可以讓夫差坐在比較高一點的地方嗎?」我想,全民大劇團當然不只是讓人發笑而已,他們還想讓人想繼續問下去:我原來知道的這個名字───西施,她還有哪些故事呢?
我特別要在這樣一個共同追尋(且看來不會獲致終極答案)的旅途中,感謝同行的作曲家王希文,他賦予劇中許多角色言詞以外的生命詮釋───那是迷人又溫暖的音樂,誰都少不了能夠讓人忍不住悠揚而歌的旋律,我一直以為:西施就是這樣美起來的。
臨摹字帖意思 在 “临摹字帖”是什么意思? - 百度知道 的相關結果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广义的临摹 ... ... <看更多>
臨摹字帖意思 在 临摹字帖什么意思 - 艺考网 的相關結果
回答临摹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临摹字帖就是对着字帖把字一笔一画地写在透明的纸上。临摹字帖是为了 ... ... <看更多>
臨摹字帖意思 在 臨帖和臨摹是什麼意思? - 雅瑪知識 的相關結果
臨帖,人們往往籠統地稱其為“臨摹”。實際上,“臨”與“摹”是兩種不同的學書方法。所謂“臨”,就是將字帖置於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