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宣布全國三級緊戒延長到6/14,很多民眾開始為生活擔心起來。
這次的防疫規格比去年更高,大家宅在家,就是直接影響消費;受衝擊的行業眾多,大街冷清直接感受得到的,就是做生意的市井小民。
生意沒得做,房租照樣付,這是一個當下的情境;有市場攤商沒有生意做,但是攤位租金還是得付;像館長一閉館,直接就是上千萬的損失,店家不開門,固定的房租跟人事成本,每天照樣流出去。
即便,政府有針對中小企業的廠辦租金、員工薪資給予一定期間的貸款利息補貼,但借來的錢終究是要還的,但這段期間的生意真的不好做,如果店租的成本,沒辦法透過紓困方案的誘因,去促使房東主動降租或免租,那對於店家來說,還是有苦難言。
🚥如何幫小店家降低固定成本?
承租公有地、公有地上物或是公有市場的攤商,還有政府提供的租金減收方案;但是,大部分的店家,承租的都是私人店面,如果房東在這段期間沒有降租,固定成本就是卡在那;
即便規劃的紓困方案中,有調降房屋稅及地價稅的方案,可是,這對做生意的店家並無直接幫助;除非,房屋稅跟地價稅的調降,能促使房東調降店租、攤租,甚至在疫情期間免租,這樣一般做小生意的固定成本壓力,才能獲得紓解。
另一個層面是,針對受疫情影響減少工時的勞工,政府有「減班工資補助」方案,可以補助「投保薪資」與疫期間「實領薪資」差額的50%,如果因疫情失業,則還有失業給付及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請注意自營工作者的紓困
但是「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例如:跑單的 #市場攤販、#打零工的臨時工、#水電工、#自主接案的按件計酬者,這些勞工,不見得有保勞保,在目前的疫情影響下,可能是衝擊最大,但補助申請無門的一群;
本周四,立法院要針對紓困條例的追加預算進行協商,而各業別的紓困方案,得等預算通過後由各部會再細部研擬。希望這波的紓困方案,能考慮到小生意店家、以及無勞保的自營工作者,把紓困方案的預算,真正落實到需要照顧的勞工身上。
【原文刊載於《蘋果新聞網》「蘋評理」即時論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