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拆解日常生活互動的真實密碼
.
每一段溝通呈現:早已內化的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
我們認為,在任何既定時刻,處於社會集合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表現出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或者兒童自我狀態,而且每個人都能夠從一種自我狀態轉換到另一種,只是這種轉換的難易度各有差異。這些觀察可產生某種診斷性的說明。「那是你的父母自我狀態」的意思是「你現在的心理狀態與你的父母(或父母的替代者)曾經出現的某種心理狀態類似,而且你現在的姿態、手勢、用語、情緒等反應就和他一樣」。「那是你的成人自我狀態」就意味著「你剛剛進行了自主而客觀的評估,並且正在以一種就事論事且無偏見的方式陳述你的思考過程、看到的問題,或者得出的結論」。「那是你的兒童自我狀態」則意味著「你的反應方式和意圖就像你還是個孩子」。
其含義如下:
【含義1】 父母自我狀態:每個人都有父母(或父母替代者),而每個人所擁有的自我狀態中有一些是複製這些父母角色的自我狀態(就像他看到的父母狀態);而且,這些父母自我狀態能在特定場合下被啟動(外來精神的運作)。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心中都帶著他們的父母親。」
【含義2】 成人自我狀態:只要合適的自我狀態能被啟動(新近精神的運作),每個人(包括兒童、智能障礙,以及思覺失調個案)都有客觀處理資料的能力。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成人自我。」
【含義3】 兒童自我狀態: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比現在年齡更小的階段,他心中有一部分自我狀態是固著在過去的遺留物,並且能在某些情況下被啟動(原初精神的運作)。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
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都具有重要的生存與生活價值
自我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人類大腦是精神生活的器官或組織者,人的精神生活產物是以自我狀態的形式來組織和保存。潘菲爾德(W. Penfield)和其同事所做的研究,便是最具體的證據。精神生活在不同層面上還具有其他的分類系統(例如人對事實的記憶),但是經驗本身最自然的形式且依然存在於變換的心理狀態之中。每一類自我狀態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價值。
兒童自我狀態包含了直覺、創造力以及自發的驅力和樂趣。
成人自我狀態對人的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它處理資料、計算可能性,而這些都是有效應對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機能。成人自我本身也會經歷某些挫敗與滿足。例如,橫越一條壅塞的道路就需要處理複雜的速度資料,當人計算並確定安全到達另一端的可能性很高時,才會採取行動。這類成功的計算帶來了滿足感,從而讓人能享受滑雪、駕駛飛機、航海,以及其他體育活動。成人自我狀態的另一項任務是協調父母自我和兒童自我的活動,在兩者之間進行客觀調解。
父母自我狀態有兩大功能。首先,它可以讓人類像有小孩的父母那樣有效行動,從而促進人類生存。這方面的價值可透過養育孩子體現出來。嬰兒期便失去雙親的人要比青春期才遭遇家庭破裂的人,在育兒時面對更多困難。其次,它產生很多自動反應,從而為人類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人類在許多事情上都是不加思考、自動完成的,因為「這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方式」。這樣便可避免讓成人自我做大量且瑣碎的決定,從而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將日常事宜交給父母自我去處理。
因此,人格這三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和生活價值,只有當其中一種或幾種自我狀態擾亂了健康平衡時,才有必要進行分析和重組。否則,三者都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並且在人完整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中擁有其正當地位。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自我撻伐,倒吸一口氣看看我們是被默默討厭的「微觀管理者」嗎 :: 與微觀管理型主管相處的智慧小錦囊技巧 (與話術) :: 主管凡事插手,只會累死員工&累死自己。最後都會想自己做還比較快?心態上永遠不能放棄團隊。 :: 主管求好 &員工求好,都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表現,但「做太好以至於不好」您有經驗...
自我內化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別人給的答案或方法,而沒有經過自我探索及內化,是無法達到蛻變的。
基於東方的教育及文化影響,我們從學生時期學習時就在等待老師所教的內容、老師所出的考題、老師所期待的答案及我們以為能證明自己價值的成績。於是養成了我們等待或期盼他人給答案的習慣,認為有一個答案或方法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只要照做就會過關。
套用在人生困境時,我們也會期望療癒師或心理師給一個方法「你說的我都知道,那我該怎麼辦?」來突破,卻沒有發現別人的方法可能只能參考或有個方向,實際上的療癒或改變是發生在自己的參與摸索過程中的。
所謂的心理成熟或是人格成熟,就是從等待被別人滿足的嬰兒狀態,到認清這個「等待」不符合實際的成人樣貌,從而自己給出自己需要的這個滿足。如果沒有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我們很容易在幻想及現實的落差中感受到痛苦,而引動與人之間的磨擦及狀態變動。而成長就是在這區分現實與幻想中去體驗及理解,自己內在的粉紅泡泡是如何一丁一點的被外在灰黑的真實世界給修正的。
還記得我在唸國際英語教學(International Teaching)碩班的剛開始,教授就先要求大家寫一個幾千字的報告,題目是:「你對這堂課的期待是什麼?」在當時我還挺納悶教授什麼都還沒教,我哪知道該有什麼期待啊!但因為得要交報告,於是開始藉由題目去找資料,先自己多方去了解這個主題能涵蓋範圍的意思是什麼,有什麼理論支持或案例了解,會有什麼困惑或不懂,然後依照自己現階段理解的去抓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而訂出對課程的期盼。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後續所有的課程,都不是教授「教」的,他頂多只是給我們文獻,然後接下來的就是自己找範圍、自己訂題目、自己找答案,及自己產出能夠再被探索的質疑或結論。有趣的是,這與人生成長中的自我探索很類似,如果你的問題是我指出來,我給答案,你照做的話,那就會是我的人生而不是你的了。
人生中自我探索很重要,是因為在摸索的過程中其實是更認識自己。我們都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那只是冰山露出來的八分之一而已,真正所有觸發我們去做一件事背後的動機,實是受底層的那八分之七的影響。而「我是誰」這個哲學性大哉問,就是一個靈魂來這趟地球之旅最重要的使命。一生中與他人及世界的交流碰撞中,看見自己的真實樣子,實乃不易。但這就是靈魂能演化蛻變的最重要滋養,沒有體驗就沒有領悟。
參,就是我們親自參與探索的過程,然後才有悟的可能。
#有興趣做更深度的自我探索
#歡迎加入靈魂之旅的行列
#週六晚即將開課
#名額剩兩位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自我內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直播_如何擺脫被看衰及他人偏見
.
《大局思維》的作者葛蕾絲‧洛登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曾在某些人生關鍵時期懷疑過自己。在職場剛起步時,葛蕾絲就被自己十分敬重的教授看衰,對方直指她未來的前途恐怕一片黑暗,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努力才能稍有成長,甚至預言過程中勢必滿是荊棘。
一開始她低落到盲目地選擇全盤接收,並差點錯將「葛蕾絲很差」的人生劇本完整地如實演出。在頹喪了好一陣子後,葛蕾絲忽然醒悟,她驚覺教授其實從頭到尾都不太認識「葛蕾絲」,對她的實力與學識一無所知,而教授做出的唱衰言論,不過是教授個人對她的偏見罷了。
於是葛蕾絲運用自己的所長──行為科學,將教授加在她身上的錯誤負面敘事撕下,並利用大局思維,重新設定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成功劇本,徹底粉碎了教授對她的不正確評價。
《大局思維》正是作者葛蕾絲以自身經驗,引導我們如何運用行為科學,找出自己人生中的負面錯誤敘事,並放大格局,正面突破自我的界限,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為自己開創一個更好、更大、更快樂的未來。
自我成長的書籍並不少見,然而這本書籍我認為特別適合臺灣的讀者。在亞洲地區,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要聽爸媽的話、要依循師長的指引,要乖、要聽話。臺灣有句俗諺「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要小孩子好好聽大人的話,不要隨便發表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文化教育下,我們大多習慣多聽少說、循規蹈矩,鮮少大膽地主張自己的意志或創意。
當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若如同作者葛蕾絲一樣,遭遇被某人看衰或被他人用以偏見對待,依循著從小成長的經歷,我們更容易囫圇吞棗且悲壯地將這些錯誤的負面敘事內化,漸漸地讓自己「符合預期」地「不如人意」,將自己囿限於這些不對的偏誤設定。《大局思維》卻能提供我們一個新的想法,讓我們了解這些不符合我們的錯誤敘事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藉由行為科學的力量,盡早將這些錯誤排除,避開他人與我們自身的盲點,那麼無論是在學業、事業與人生的路上都將有更多的不同可能。
取自〈擺脫被看衰及他人偏見,以《大局思維》為自己量身打造成功劇本〉
By 盧羿珊 / 遠流出版公司 編輯本部主編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自我內化意思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自我撻伐,倒吸一口氣看看我們是被默默討厭的「微觀管理者」嗎
:: 與微觀管理型主管相處的智慧小錦囊技巧 (與話術)
:: 主管凡事插手,只會累死員工&累死自己。最後都會想自己做還比較快?心態上永遠不能放棄團隊。
:: 主管求好 &員工求好,都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表現,但「做太好以至於不好」您有經驗嗎?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1.本集節目比較長,請留言喜歡27分鐘以內、還是 15分鐘以內呢?
2. 因麥克風最近出問題,後製很久還是有雜音,請見諒
3. 管理風格都有支持跟反對的學者,端看自己怎麼使用,適才適所喔。
★ 本集重點摘錄:
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 =過度控制 (完美主義)。
也稱為 微觀管理學、微管理學、微管理或顯微管理學,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法,是管理者透過對被管理者(員工)的密切觀察及操控,使被管理者達成管理者所指定的工作。微觀管理者會監視及評核每一個步驟。這個名詞一般在使用上帶有負面的意思。
1. 有十點檢查是不是微觀管理主管
2. 是誰造成這個微觀管理的發生?
2.1 是主管嗎? 心態跟問題?
2.2 是我嗎? 我做了什麼導致?
3. 用五要點正確破解微觀管理問題 (含話術)
3.1. 重新評估主管們的行為 _利用開放性問題
3.2.建立標準
3.3.製造一種你被他控制的幻覺 (高招)
3.4.正面強化你主管的行為 (向上管理)
3.5.開闢新的溝通管道
4. 錯誤的方式 面對 微觀管理
4.1 正面對決戰鬥或逃跑反應
4.2 說背後話
★ 本集分點章節:
(00:02:35) 微觀管理代表: 賈伯斯 Steve Jobs 故事 (強迫型完美主義)
(00:03:25) 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覺得負面,東方覺得不錯。
反思為產業面差異
(00:05:07) 微觀管理十點跡象
(00:09:22) 大人冤枉!(個人案例)
(00:10:25) 中場休息& 聽友時間 &創節目初心分享
(00:15:00) 是員工(我)導致主管對我微觀管理的四點? (個人實例)
(00:18:15) 五具體方式破解微觀管理問題
(00:25:00) 本集快問快答與結尾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18 打造團隊信任的主題
★ 本集補充資料
1. Why some employees want to be micromanaged
https://www.hrkatha.com/features/why-some-employees-want-to-be-micromanaged/
2. “Am I being micromanaged?” – 8 Signs you work for a micromanager
https://www.honestly.com/blog/how-to-deal-micromanager-part1/
3.《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79折 https://tinyurl.com/y7jkfl4u
4.《賈伯斯傳:Steve Jobs》 79折 https://tinyurl.com/yac8gsnj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Hoost....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當你面對微觀管理時,你都怎麼面對呢? 有什麼智慧小錦囊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學習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職場#讀書會#信任#商業#團隊#完美主義#管理#主管#員工#領導#賈伯斯#控制狂 #podcaster聯盟 #向上管理#工作生#下屬#帶團隊#部屬#微管理#Micromanagemen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e3ZV7aIkLs/hqdefault.jpg)
自我內化意思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媽媽問老師有遇過小孩一不如意就尖叫的嗎?羅老師這樣回覆】
羅老師,你好,想請問羅老師有遇到小孩一不如意就尖叫的嗎?
我兒子目前2Y4M
他最近開始一不順心就尖叫
舉例:我們在晚上要洗澡前5分鐘會設鬧鐘提醒他說時間到就要去洗澡,以前當鬧鐘響了,他會主動去浴室洗澡,現在鬧鐘響了,他就跑給大人追,被抓到就說他不要,
母:是不是因為你還想要繼續玩玩具
子:是
母:媽媽答應你洗完澡還可以繼續玩玩具
子:我不要
母:還是你帶一台車車跟你一起洗澎澎
子:我不要
當我要抱起他的時候,他就開始尖叫大哭說他不要
母:你現在很生氣嗎?
子:是
母:你覺得因為洗澡不能玩玩具很難過嗎?
子:是
母:那媽媽先陪著你
子:好
(我不太清楚他懂不懂生氣、難過的意思,他的情緒慢慢穩定)
當我要站起來的時候,他又開始大哭大叫
子:我不要
母:媽媽想上廁所
子:我不要媽媽進去
母:為什麼不想進去浴室
子:裡面很可怕
母:為什麼很可怕
子:很可怕
(不知道是不是他為了不想洗澡找的理由)
最終還是搶抱他去浴室洗澡,妙的是,洗澡的過程他都很開心,喜歡玩水,洗完澡也會讓他繼續玩玩具(前面答應他的)
就是不懂為什麼洗澡前會如此生氣、大哭、尖叫
我允許他發脾氣,他讓我感覺是講不聽,不願意接受,我該如何引導他說洗澡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發脾氣就可以不用洗澡?
…………
你好我是羅老師。
兩歲四個月的孩子,會奮力抵抗是很正常的。這就是在我書裡面說的自我認同危機期,或者是俗稱的叛逆期。
這會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過程,因為他需要藉由不斷地對外界說不要,來確認自我的存在。
從你的敘述裡面,我發現你在這個過程裡面,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得很好了。
你沒有用對立的態度來回應他,相反地你是很和善的。
你會用語言說說他的情緒,同理他的情緒,這點非常好。
你也會用言語說出他想要做的事情,代表你對他的理解,這也非常好。
但是或許你不知道的,就是在這個年紀裡面的孩子,確實就會這樣,會用各種的方式來去跟外界抗衡,以確立自我意識的存在。
這不是他故意,而是發展需求必經階段。
希望這樣說明,你就會比較釋懷。他只是用了一個比較不討喜的方式,尖叫,來表達他的不想要而已。
最後,你問到要如何引導她說洗澡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發脾氣就可以不洗澡。
我給你的回覆是:行動就對了,而不是跟他講道理。
正如阿德勒正向教養裡面說的:「決定你要做的,和善且堅定地執行。」
因為你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在這邊我必須再跟你說,你做的非常好。
用和善的態度來對待他的哭鬧,這是對他的尊重,
用堅持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建立的規範,這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環境的尊重。
你並沒有用對立的方式,所以過了這段時間之後,他就會更了解環境裡面的規範,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了。
希望以上的說明,幫助到你。
祝福。
……….
(之後這位媽媽回覆)
謝謝老師,辛苦了,這麼晚了依舊在線上回答疑難雜症
謝謝老師回覆我前陣子遇到的事情,也能夠理解老師想表達的,經過上次問完問題後持續到現在,每天依舊像我之前所說的方式執行,這幾天都是他自己主動來跟我說他要洗澎澎了。
……….
太棒了,孩子是會透過經驗慢慢學習的,只要你和善且堅定,為傷害他的方式應對他,他就會慢慢了解環境的規範,適應環境的規範,最終內化環境的規範。【羅老師有遇到小孩一不如意就尖叫的嗎?】
羅老師,你好,想請問羅老師有遇到小孩一不如意就尖叫的嗎?
我兒子目前2Y4M
他最近開始一不順心就尖叫
舉例:我們在晚上要洗澡前5分鐘會設鬧鐘提醒他說時間到就要去洗澡,以前當鬧鐘響了,他會主動去浴室洗澡,現在鬧鐘響了,他就跑給大人追,被抓到就說他不要,
母:是不是因為你還想要繼續玩玩具
子:是
母:媽媽答應你洗完澡還可以繼續玩玩具
子:我不要
母:還是你帶一台車車跟你一起洗澎澎
子:我不要
當我要抱起他的時候,他就開始尖叫大哭說他不要
母:你現在很生氣嗎?
子:是
母:你覺得因為洗澡不能玩玩具很難過嗎?
子:是
母:那媽媽先陪著你
子:好
(我不太清楚他懂不懂生氣、難過的意思,他的情緒慢慢穩定)
當我要站起來的時候,他又開始大哭大叫
子:我不要
母:媽媽想上廁所
子:我不要媽媽進去
母:為什麼不想進去浴室
子:裡面很可怕
母:為什麼很可怕
子:很可怕
(不知道是不是他為了不想洗澡找的理由)
最終還是搶抱他去浴室洗澡,妙的是,洗澡的過程他都很開心,喜歡玩水,洗完澡也會讓他繼續玩玩具(前面答應他的)
就是不懂為什麼洗澡前會如此生氣、大哭、尖叫
我允許他發脾氣,他讓我感覺是講不聽,不願意接受,我該如何引導他說洗澡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發脾氣就可以不用洗澡?
…………
你好我是羅老師。
兩歲四個月的孩子,會奮力抵抗是很正常的。這就是在我書裡面說的自我認同危機期,或者是俗稱的叛逆期。
這會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過程,因為他需要藉由不斷地對外界說不要,來確認自我的存在。
從你的敘述裡面,我發現你在這個過程裡面,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得很好了。
你沒有用對立的態度來回應他,相反地你是很和善的。
你會用語言說說他的情緒,同理他的情緒,這點非常好。
你也會用言語說出他想要做的事情,代表你對他的理解,這也非常好。
但是或許你不知道的,就是在這個年紀裡面的孩子,確實就會這樣,會用各種的方式來去跟外界抗衡,以確立自我意識的存在。
這不是他故意,而是發展需求必經階段。
希望這樣說明,你就會比較釋懷。他只是用了一個比較不討喜的方式,尖叫,來表達他的不想要而已。
最後,你問到要如何引導她說洗澡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發脾氣就可以不洗澡。
我給你的回覆是:行動就對了,而不是跟他講道理。
正如阿德勒正向教養裡面說的:「決定你要做的,和善且堅定地執行。」
因為你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在這邊我必須再跟你說,你做的非常好。
用和善的態度來對待他的哭鬧,這是對他的尊重,
用堅持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建立的規範,這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環境的尊重。
你並沒有用對立的方式,所以過了這段時間之後,他就會更了解環境裡面的規範,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了。
希望以上的說明,幫助到你。
祝福。
……….
(之後這位媽媽回覆)
謝謝老師,辛苦了,這麼晚了依舊在線上回答疑難雜症
謝謝老師回覆我前陣子遇到的事情,也能夠理解老師想表達的,經過上次問完問題後持續到現在,每天依舊像我之前所說的方式執行,這幾天都是他自己主動來跟我說他要洗澎澎了。
……….
太棒了,孩子是會透過經驗慢慢學習的,只要你和善且堅定,為傷害他的方式應對他,他就會慢慢了解環境的規範,適應環境的規範,最終內化環境的規範。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CbhwoKPkz8/hqdefault.jpg)
自我內化意思 在 黃君聖Sunny營養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畢業15年的營養師之路
國中開始就很愛打籃球
高中畢業就到士林球鞋店打工
當時的我只是個工讀生
那時候的時薪差不多100元吧
由於我是店員的關係
所以店裡面的鞋子可以拿折扣
差不多可以打七折
那時網購剛開始盛行
所以就可以把鞋子拿去網路上賣
一雙鞋2~3000元
可以賺一折也就是2、300元
比我一個小時在那邊站著上班好多了
就這樣開始做了球鞋生意
後來也開始在網路上賣了衣服
所以我大學時期常常都是在
網拍回問題、面交、寄貨
根本就沒有心思在學業上
由於是唸食品營養系的關係
就感覺是要考個營養師執照
對未來會比較有幫助
不過那時只抱持著試試看的態度
根本就沒有認真準備
所以想當然爾只是去陪考而已
而那時我服飾生意一樣在做
後來還做了批發
全省都有配合的店家
而後還開了店面
那時台北最多還開了五家店
年營業額還做到有六千多萬
但是由於擴張過於快速
賺的錢也都花在開店以及人事成本
所以也沒有真正的賺到錢
做了七八年又回到原點
而後家裡的廣播事業需要有人能夠接班
想想也好
但是剛開始時是非常不能適應
第一是要講台語
第二是要接觸老人
第三還要早起
跟原本的工作實在是天差地別
原本是在做潮流的服飾產業
講求的是最新最流行的東西
而生活作息也是日夜顛倒
還有就是生活在北部的年輕人
幾乎是用不到台語
講起來也真丟臉
所以一開始還因此去學台語課
明明台語就是我的母語
為了要與許多阿公阿嬤溝通
所以一樣硬著頭皮去學
但是台語實在是太深了
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上手
一直到現在都還要繼續學習
然後我開始送貨
其實ㄧ開始也不理解
為什麼都要親自自己送貨
大可以用很方便的宅配就好
但是電台的工作其實很重要的一環
就是情感的連結
其實做生意也是這樣
就像做人一樣
好險我本身就是一個挺有耐心的人
所以常常可以聽聽阿公阿嬤
說說他們的人生故事
久而久之我的台語也漸漸進步了
做廣播其實就是老人照護問題
因為他們的小孩
中生代的年輕人都正在打拼
所以也沒有多餘時間照顧家裡的長輩
而聽廣播就變成了他們的休閒娛樂
廣播電台的主持人每天聽著聽著
就變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天天噓寒問暖中也與他們成為朋友
變成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這就是為什麼廣播電台主持人所說的話
他們可以深信不疑
但是也由於這樣
所以在我的理念當中
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優質的服務
包含產品
我們主要是販售保健食品
但是實際上普遍年輕人當中
對於廣播電台販售的商品
都沒有好的印象
就是因為在早期廣播盛行的年代當中
產品品質良莠參疵不齊
所以常常認爲這種都是騙人的
這個觀念其實已經根深蒂固在大家的心中
但是其實想要做好產品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不過要扭轉這樣的觀念實在非常的困難
也遇到許多的阿公阿嬤
買個東西要偷偷摸摸的
為了就是怕被家裡人唸一頓
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我
覺得相當的挫折
常常人家問的在做什麼的
我也不好意思......
甚至是說不敢告訴大家
而這時的我也有個想法
我自己本身是營養系畢業的學生
為什麼我不好好把握能考營養師的資格
有了專業的證照
才能更有說服力
因為畢竟考營養師是要念相關科系
而且要有實習才有應試資格
所以在2017年的時候
上網找了間線上補習班
就開始準備考試了
但由於要邊工作邊念書
而且準備的時間也只有兩個月
其實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唸書
也還找不到方法
所以那時候也才考了48分
後來還有繼續報名
但是卻沒有去考試
就這樣又開始自我放棄了
但是由於一直在這樣的環境工作
考營養師這個念頭
一直在我的心中不曾消失過
日子又這樣過了一年
那時決心想要認真的為自己再拼一次
所謂天助自助者
當你想要努力的時候
一路上就會有許許多多幫助你的力量出現
這時候我遇到了一位長輩-楊總
雖然他現在不在了
我也是非常的感激他
他提供了我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
那就是夢學板
你把你想要的東西寫下來
並且寫出達成夢想後的優點
並且寫下該如何達成的實際方法
這也成為了我的開始
另外我也遇到了在營養師界的大推手
黃尚銘老師
他對於營養界的貢獻
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大
他就是名副其實的營養師之師
透過向他學習的專業知識
以及讀書的方法當中
讓我這個已經畢業15年
以及補習過好幾間的學生來說
能夠在這次順利通過考試
真的是要非常感謝他
不過雖然方法找到了
也認真地讀了半年書
但是我也不是一個這麼順利的人
在2019年的第一次考試後
放榜了
我考了59.42分
這個應該是接近落榜頭的分數
拿到成績時真的是很憂鬱
能夠做的我都做了
申請複查成績、閱覽試卷
結果也是都一樣
沒有改變
這時候的心情調適其實是最困難的
還好這時候有家人們的支持
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並且給了我繼續唸書的時間
所以我也是看了幾部勵志的電影
馬上把眼淚擦乾
沒有想太多就繼續坐在位子上面讀書
就這樣又拼了四個月
從早到晚三個時段
約莫十個鐘頭的苦讀
週一到週六
當然還是要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不然是很難維持
直到最後終於是順利過關
其實最難的不是考試本身
難的是堅持的心
讀書方法分享
1.夢學板
夢想學習板
設立目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要怎麼達成目標就需要把它量化
而夢學版就可以幫助你完成這件事
先把你要達成的目標寫下來
再把要完成目標該做的事項寫下來
而且是寫得越詳細越好
並且寫上達成目標後的優點以及缺點
最好能再給自己
完成階段性目標的獎賞與逞罰
舉例
我的目標就是考上營養師
總共六個科目
每科平均60分
那就是把各科的目標分數訂出來
再來就是檢視自己可用的時間
一天可以念多少小時的書
多少時間休息、吃飯、睡覺
當初我就是設定
一天分三個時間唸書
早上、中午、晚上
每個時段約3.5小時
當中包含了
看線上課程以及真正唸書的時間
以及每個時段需要看的內容
我則是安排一週唸書六天
另外當然也要安排休息時間
我是安排一週一天休息時間可以放鬆
不然沒有休息時間根本就無法維持太久
再把這些通通文字化
寫下來貼在牆上
這樣不時的就會看見自己需要做的事項
如果完成的某階段的目標
例如念完某個章節或是做完哪幾年的考古題的時候
我就會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
看部電影之類的獎勵
2.讀書計畫
營養師國考總共有六科
營養
生化生理
膳療
食安
團膳
公衛
總共可以拆成以下主題
生化搭配營養
生理搭配膳療
營評、生命期、公衛
團膳、食安、法規
我自己的方式是採取單科來念
這樣我覺得比較能夠有個整體性
不過最好將所有的主題安排唸過三次
畢竟我不是天才
沒有辦法看過一次就過目不忘
不過第一次的時候採取快速看過
不會看得太細
讓自己本身了解各個章節的重點範圍
著重於理解、分析、必較、整理
第二次著重於考古題來複習
並且分成選擇題以及問答題
選擇題一定要把每個選項都搞懂
了解為什麼對以及為什麼錯
因為做到最後你到會發現
錯的選項沒搞懂就會一直錯
過了一段時間再做一樣會錯
那就是代表你沒有真正的搞懂它
問答題要著重於答題的架構才是關鍵
一定要自己寫過
補習班給你的答案很完整
但是考試的時候是根本寫不出來那麼完整
只有自己寫過做過才有辦法答題
如果寫的覺得太慢的話
也可用錄音的方式記錄下來
然後自己用聽的複習
重點就是要把答案
先用你的腦子先想過一遍
讓這些記憶永久停留在你大腦的區域
那就可以隨時完整的表達在考券上
說跟寫就是表達的一種方式
第三次就是屬於背的階段
專業的養成就是不斷的練習再練習
所以這個階段
就是讓你有更好的答題成功率
要把所有的重要生化路徑
都內化在你的心中
只要題目一出來
這就像是你天生就會的東西
反射動作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而這就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夠做到
我自己的例子就是已經畢業15年了
當初也會有懷疑
覺得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
腦子不好使
記憶力越來越來差
但是事實證明
只要你有心
一定還是可以完成的
就看你願不願意
花時間一步一步的完成你的目標
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對你有些幫助
黃君聖/Sunny營養師 與你共勉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HkbhWgczNY/hqdefault.jpg)
自我內化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擁有成熟自我感的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顧者對待你的方式,會被你的自我吸收消化,進而內化 ... 它的養成在於原生家庭中身心是否平穩發展,反之,於是形成了"假自我或借用的自我"(這形容還挺有趣意思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