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解問答題
前陣子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自我和解」有關的問題、最近安排一下時間來回覆大家:
「覺得自己很差,不值得被愛,總是選擇世俗條件比我差的對象,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只配得到爛人。」
我記得我在寫自己的第四本書《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時,在書中反覆提到一個概念、也是當時很深刻的一種體悟:我們在工業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潛移默化之下,漸漸把自己變成一種商品了。
再加上人類本來就有的「因果關係」的探究天性,這兩種脈絡的結合,導致開始這樣自我誤解變的越來越常見:
我要⋯⋯才值得被愛。
只要他⋯⋯就還是愛我、所以我也會愛他。
如果我不⋯⋯就沒有人會愛我了。
這一類自我暗示中,其實埋藏著了大誤會:
首先,我們往往都以為自己是「先發現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比如:不夠好看、家境不好、不聰明等等。),再覺得自己「果然」不值得被愛,所以要積極解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事實上,人的大腦運作恰好相反!我們往往是先有結論,再隨便找個原因說服自己。你一定有這種經驗是,你一見到某個人就不喜歡他、說不出來的感覺,當下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很久以後你才「找到」一個合理的原因來解釋。
同樣的,我們大多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完全不是上述的那些原因、而是已經經由某些不知道哪裡來的訊息(可能是童年創傷,可能是同儕效應。)讓自己覺得「我不值得被愛」了,我們才再為自己找一個原因來說服自己。
所以,解決方式不是去找一個原因說服自己值得被愛、或是讓自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消失(比如變好看),因為那個原因只是個幌子、不是病根。
我們需要的,是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值得」,毫無原因、毫無條件的,就是值得;但這很不容易,因為這牽涉到上面提到我們將自己商品化的潛移默化,我們開始把自己「分裂成」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來審核自己值不值得。
這就是第二個誤會:我們在比較商品的時候,會拿高價高品質、中價中品質和低價低品質的東西相比較,我們會用「價位」、「品質」、「保固期限」、「造型」等等許多的品項來衡量商品。
但,我們是人、不是商品,我們的生命是各類細節的綜合綻放:經歷、外型、喜好、夢想、個性等等,這些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品項,是一點又一點的色彩,點綴出我們這幅完整的畫。
我們不是商品、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所以我們不需要讓自己在「某個細項上」改變什麼或得到什麼,才能「值得」什麼;這樣的做法就好像拿藝術品去秤斤秤兩的賣一樣,把自己擺在了錯誤的市場上。
我們要做的是停止這兩種誤會,接納自己「就是如此」、不需要原因就「值得被愛」,當然,不論是透過創作等各種方式,其實都能培養我們的這些能力。
然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停止自我誤解,因為這些誤解只會讓我們空耗與空轉。
-
「自我和解的8堂課」熱烈搶購中:
https://bit.ly/3sbSmFG
9/1~9/17 結帳輸入 「RINCHEN100」即可折扣100元。
募資將於9/17結束,募資結束之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喔。
自我和解問答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我和解問答題
前陣子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自我和解」有關的問題、最近安排一下時間來回覆大家:
「覺得自己越來越遠離內心的自己,越來越心口不一,想要找回溫柔的自己,怎麼做能幫助現在的情況呢?」
「離自己越來越遠」,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不安與想法,但其實這種想法背後是有一個嚴重的自我誤解喔!
當我們說「我離本來的自己越來越遠」,代表我們認為有一個「本來的自我」、而且這個自我是「最本來與原始」的樣子,我們是因為近期受到一些環境、人事的影響,所以變得離這個「本來的自我」越來越遠了,如果有一天可以拿走這些影響,我們就能回到「原本」的自我。
比如提問者的問題中,可見的是認為「我本來是溫柔的人,但因為環境的影響、使我變得不再如此,我該怎麼樣才能回到『原本』的樣子呢?」但是,其實「本來」也不是「本來」:一個人之所以溫柔,並不是天生的、無條件的,而是在特定的時空背景、成長環境、親友陪伴的情況下,才會「溫柔」的。
所以,溫柔可以塑造、重塑跟昇華,不溫柔的世故自然也是;真正該想的、並不是「回到」溫柔,因為已經有新的環境與背景,讓我們或被迫、或自願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再多加一些條件、環境與因素,讓我們昇華成溫柔2.0。所以,脈絡應該是:溫柔天真—世故不溫柔—溫柔2.0,如此的昇華過程,而不是從第二個階段退回第一的階段、因為那樣並無濟於事。
我們都會傾向於認為有一個「固化」常存不變的自我、所以容易在感到自己變化時,埋怨地想「回到」那樣的自我、但這其實並非事實也只會徒增困擾;我們要知道的是,那個自己喜愛的自我並非固化的、本來的,而是在特定條件與環境塑造而成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並非回歸、而是前進,並非回到、而是昇華;這樣的理解,能讓我們將眼光看向光明的現在與未來,而不是埋怨現在而想回到過去。
比如我最近的新課[自我和解的8堂課]中,有一整個課堂就是在討論關於「固化自我」的偏執、以及如何透過思維和冥想訓練來柔化它;讓自己接納與昇華。
-
「自我和解的8堂課」熱烈搶購中:
https://bit.ly/3sbSmFG
9/1~9/17 結帳輸入 「RINCHEN100」即可折扣100元。
募資將於9/17結束,募資結束之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喔。
自我和解問答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我和解問答題
前陣子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自我和解」有關的問題、最近安排一下時間來回覆大家:
「覺得自己越來越遠離內心的自己,越來越心口不一,想要找回溫柔的自己,怎麼做能幫助現在的情況呢?」
「離自己越來越遠」,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不安與想法,但其實這種想法背後是有一個嚴重的自我誤解喔!
當我們說「我離本來的自己越來越遠」,代表我們認為有一個「本來的自我」、而且這個自我是「最本來與原始」的樣子,我們是因為近期受到一些環境、人事的影響,所以變得離這個「本來的自我」越來越遠了,如果有一天可以拿走這些影響,我們就能回到「原本」的自我。
比如提問者的問題中,可見的是認為「我本來是溫柔的人,但因為環境的影響、使我變得不再如此,我該怎麼樣才能回到『原本』的樣子呢?」
但是,其實「本來」也不是「本來」:一個人之所以溫柔,並不是天生的、無條件的,而是在特定的時空背景、成長環境、親友陪伴的情況下,才會「溫柔」的。
所以,溫柔可以塑造、重塑跟昇華,不溫柔的世故自然也是;真正該想的、並不是「回到」溫柔,因為已經有新的環境與背景,讓我們或被迫、或自願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再多加一些條件、環境與因素,讓我們昇華成溫柔2.0。
所以,脈絡應該是:溫柔天真—世故不溫柔—溫柔2.0,如此的昇華過程,而不是從第二個階段退回第一的階段、因為那樣並無濟於事。
我們都會傾向於認為有一個「固化」常存不變的自我、所以容易在感到自己變化時,埋怨地想「回到」那樣的自我、但這其實並非事實也只會徒增困擾;我們要知道的是,那個自己喜愛的自我並非固化的、本來的,而是在特定條件與環境塑造而成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並非回歸、而是前進,並非回到、而是昇華;這樣的理解,能讓我們將眼光看向光明的現在與未來,而不是埋怨現在而想回到過去。
比如我最近的新課[自我和解的8堂課]中,有一整個課堂就是在討論關於「固化自我」的偏執、以及如何透過思維和冥想訓練來柔化它;讓自己接納與昇華。
-
「自我和解的8堂課」熱烈搶購中:
https://bit.ly/3sbSmFG
9/1~9/17 結帳輸入 「RINCHEN100」即可折扣100元。
募資將於9/17結束,募資結束之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喔。
自我和解問答題 在 心理问题自愈的关键——与自我和解Self-healing of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 问题 自愈的关键——与 自我和解 Self-healing of Psychological diseases. ... <看更多>
自我和解問答題 在 和焦慮和解-整理與心得 - I'm J2hongming 的推薦與評價
練習用自我包容代替自我批判來減少反芻思考, 同時也能夠照顧自己, 對自己多一些寬容 ... 預設自己的行為會產生負面結果, 這種傾向是焦慮問題的核心, ... ... <看更多>
自我和解問答題 在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自我和解問答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和解問答題 前陣子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自我和解」有關的問題、最近安排一下時間來回覆大家: 「執著vs堅持,如何分辨自我是在哪種狀態?又該如何選擇何時放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