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龍發堂,
到底這個宗教機構怎麼來的?
看完之後,才驚覺背後勢力還蠻龐大的呀
#打狗故事第二集
#超長文慎入
【把你送去龍發堂】😱
-台灣精神醫療史上一個難以分類的篇章
文/ 陳信諭 醫師
從去年底龍發堂爆發結核病等群聚感染開始,龍發堂的存廢再度被提上檯面討論。在堂眾被陸續移出,以及司法單位陸續展開調查堂眾「非自然死亡原因」之際,龍發堂突然於2018年1月3日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希望政府加速安置332名堂眾(雖然3天後堂方就反悔改口)。這樣的「反撲」,也讓衛生主管機關戒慎恐懼,地方中央已展開緊急應變。
「把你送去龍發堂」是筆者年幼時,有些長輩恐嚇不聽教訓小孩的話語。而「龍發堂跑出來的」,則是國小學童用來「互相霸凌」之語。
到底這個充滿著神秘色彩、令人畏懼的地方,到底為什麼成為精神疾病患者收容機構的代名詞?
■ 從草寮到全台最大民間精神病患安置處
龍發堂官方版本的創立史,帶著點鄉野傳奇的色彩。創堂住持釋開豐俗名李焜泰,僅國小畢業,原在祖先留下路竹農地上務農養豬。
但1971年,李焜泰40歲時,不知為何佛性頓開,便在農地上搭起草寮修行佛法。有位友人之子是精神病患,想拜他為師,但這個案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這時,已是釋開豐的住持,用草繩將兩人綁在一起,「為他講解道理,教他如何做人,並領他從事些簡單的勞動工作。」根據官方說法,僅僅幾天,這位弟子就變得非常配合,脫胎換骨。口耳相傳後,他所創的小佛堂龍發堂不斷有病人家屬將病人帶來託付,堂史記載「出於同情和憐憫,大師又只好把他們收容下來照顧。」
不久之後,龍發堂就發展成數百多人規模的病患收容所,還有養殖場、製衣場等,雖然堂方強調「自由活動、不強調藥物、重視社會功能訓練」。但最為人知的管理方式,恐怕還是釋開豐發明的「感情鍊」。堂方讓功能好的病人和自我照顧能力差的病人腰際繫在一起,互相照顧,但不僅引起爭議,還曾經發生過暴力攻擊事件,讓堂眾暴露在風險中。
1982年,大學畢業的釋心賢拜釋開豐為師出家,並主管龍發堂行政事務和對外發言,讓龍發堂逐漸朝組織化發展,收容的病患曾逾千人,至近年也維持在六百人左右。
民間普遍傳聞,不堪長期照顧患者負荷的家屬,只要付出1~200萬「功德金」,龍發堂就會照顧患者終生,但家屬若中途要帶走患者,堂方卻以這是捐獻為由拒絕返還。雖然堂方多次公開否認「買斷」等說法,表示是採「隨喜捐獻」,但平日刻意管制不公開的「居住區」、獨特的照顧模式、龐大的堂眾群體,加上宗教色彩,也讓龍發堂爭議越來越多。
■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龍發堂出現時,台灣精神醫療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1970當時,省立高雄療養院成立不到十年,仍是四合院的建築,主治醫師編制只有四人。台北市立療養院才成立一年,剛開辦60床的住院病床。台灣兩大城市都如此,可見精神醫療設施仍相當貧乏。
和歐美相比,台灣精神醫療的起步相當慢,再加上社會的恐懼與污名化,對精神醫學知識與制度的引進,也遠遜於其他醫學學科。
現在西方醫學的引進始於傳教士時代,但精神醫學的引進則要回溯到日治時代,1918年台灣第一所精神病院台北仁濟院成立,1934年第一所公立精神病院養神院在松山成立(後來的錫口療養院,1970年代遷移到桃園成為桃園療養院),當時尚無抗精神病藥物,也沒有足夠接受精神醫學乃至各類心理治療訓練之醫事人員,這些醫院較多以「人道安置」為主。就算1936年殖民政府公佈「精神病監法及精神病院法」,其中社會管束的意義都比較大。
這或許會讓人想到法國哲學家傅柯所研究的《古典時代瘋狂史》中的大禁錮時代;傅柯在書中提到,關禁閉是十七世紀才全新創造的制度,是作為一種經濟和防範措施,將「貧困」、「沒有工作能力」、「無法融入群體的人」隔離。
古典時代的人們從社會角度來認識瘋癲,選擇了放逐,理智獲得了勝利。
相對於傅柯筆下的法國,國家主導的衛生服務在台灣要等日本殖民時期才出現。而從前現代時期一直到現代化開始,台灣人普遍仍以宗教解釋瘋癲之原因,現代國家治理的角色被家庭、社會互助和宗教團體所取代。許多患者被家屬禁錮,或由廟宇等組織收容。
日本殖民政府未竟的現代化治理機器,戰後,由中國殖民政權完成。在日治時期之末,臺北帝大已經成立神經精神科,開始引進「理性的力量」,嘗試將精神病「醫學化」。然而,戰後初期整體的公衛政策,「社會角度」仍重於「醫學角度」。
1957年,第一家大型精神病院玉里榮民醫院成立,而後西部許多找不到去處病患被送到玉里收容,除了一般熟知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尚包含了「政治不正確的反動者」在內,人數多達5000人以上。這些病患除了不用繳納費用,更可領有少許零用金,會由工作人員帶領「購物大隊」到鎮上消費,接觸社會。
當然,除了購物大隊外,投票也是集體出動。據媒體報導,玉里醫院中為了訓練精神病患投票,曾在病房內貼出選舉公報,並反覆使用「行為制約」、「社會模擬」等模式訓練患者。玉里榮民醫院院內過去甚至曾經成立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支部,因而特定政黨得票率,居然比眷村還要高。
二戰後數十年間,在中央政府的衛生主管單位,竟也沒有心理健康專責部門或預算。公衛學者陳瑞容和八里療養院的彭英傑便提到:
「1980年以前,精神醫療是完全歸屬於社會救助,其實只是救助病患、容病患、補助病患生活照顧,解決社會的問題而已,負責的單位是內政部、社會處、社會局等,在1980年以後才由衛生署主導,將精神醫療當作醫療來看。」
這樣的情況,當時的精神醫療從業人員也更有深刻感受。1980年代初期,台北市立療養院的葉英堃院長和陳永興醫師申請研考會經費進行了全國八十間精神醫療設施和人力調查,結果讓陳永興永難忘懷,他寫道:
「這個研究做完後,對我產生很大的衝擊,我覺得市療簡直像天堂一樣,沒有走出去根本不知人間和地獄的長相,我們在教學醫院內每天穿得整潔亮麗,早上看門診,中午就是讀書會、討論會,下午看住院病人,大家忙著準備寫報告升等、升主任、做教授,差不多都是過著這種生活。幾乎每家醫學院的學生都走同樣的路,根本不知道我們每天所看到的病人,是全台灣運氣最好的病人,當時會將病患送到醫學中心住院、看門診的,不是家庭教育程度高,就是家庭經濟很好的,那時候還沒有健保,能送來這裡的都是家庭經濟能負擔得起的人。我們繞了台灣一圈才知道,全台灣的天堂真的沒幾間,八十間精神科院所,真正好的才五、六間,剩下的都是長期收容的院所,不見天日、黑暗淒慘的地方很多。沒實地見識過的人,完全不會知道世間有多黑暗。 」
當我們往回推到1970年代,一般精神病患的處境和家屬的負擔可想而知。在龍發堂病人家屬的訪談紀錄中,便可以見到,許多家屬並非否認現代精神醫學,也並不相信龍發堂的宗教神威,但在長期求醫與進出各類機構的過程中,弄得精疲力盡,最後才找上龍發堂。
甚至連經過台灣一流精神醫學訓練的醫師,也認為:對於無法取得現代醫療資源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而言,龍發堂提供一個比起醫療機構更容易負擔、更妥適的居住空間。寫下這樣話語的,正是第一位進入龍發堂調查的精神科醫師。
■ 現代社會與精神醫學視角下的龍發堂
1982年,台大訓練出身,剛到高醫不久的文榮光醫師,獲得堂方同意帶隊進入龍發堂調查,並在國科會的支持下展開這個台灣特有的醫療行為與民間信仰,以及精神醫療體制的研究。文醫師雖以現代醫學的角度切入,但對於龍發堂的存在的社會功能,仍抱持開放心胸看待其角色。
他也認為,雖然龍發堂所採用的民俗療法,療效上當然比不上現代化的精神醫療院所。不過:
「該堂卻遠勝部分私人收容性的機構。因為龍發堂不會把病人當作呆人擺在像倉庫一樣狹小的空間內置之不理,或以類似人間地獄、惡魔島等不人道的待遇相待(聯合報,1984.05.01) 」
此外,龍發堂採用的民俗療法也並非完全無效:
「在龍發堂,鐘聲就等於住持開豐,鐘聲的權威已凌駕一切,患者因而有『制約』行為。…在現代精神醫療中有職能治療,即教一些手藝,讓病人由工作中得到安寧及訓練專心......養豬、養雞、成衣加工完全符合職能治療的原則(聯合報,1984.04.09)」
雖然龍發堂做出一些努力,但文榮光醫師也同時指出,有6成堂眾皮膚有異狀、4成內科理學檢查異常、3成神經學檢查異常,另有相當高比例堂眾死於感染,這些都是在醫學協助下可以避免的。換言之,堂方若沒有讓堂眾接觸到充分的醫療資源,當然有其責任。
文榮光醫師的研究引起了社會注意,而其他專業人員,例如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趙庸生也曾帶領學生前往參觀。龍發堂利用禁錮方式的管理也隨著曝光率爭加引發爭議。尤其在1984年更發生一起備受注目事件:有病患戴手銬逃出,周邊居民以為是逃犯報警,警方出動霹靂小組圍捕,引起廣泛關注和再次的輿論抨擊。
龍發堂爭議,加上多起精神病患社會案件,也促使政府加速研擬「精神衛生法」。同時,也加速發展精神醫療體系以及擴建精神醫療設施,在制度方面,1986年推動精神醫療網、隔年精神醫學會與神經科分割、1989年開始精神專科醫師考試認證制度化。硬體方面,推動大型療養院新設和擴建,例如省立桃療八里分院(現八里療養院)、設立500床的嘉南療養院、玉里榮民醫院整建、省立玉里醫院設精神科1200床(現衛福部玉里醫院溪口復健園區)、北市療(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復健醫療大樓、凱旋醫院綜合大樓等,合計總經費達32億元,並陸續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完工啟用。
■ 「宣告非法」之下的政治角力
當然,對於精神衛生法的立法,龍發堂大力反對。1989年時,支持精神衛生法立法的高縣立委黃河清,因反對龍發堂合法化,釋開豐便率領病患組成的樂隊,前往黃河清服務處吹奏「西所米」等出殯音樂。不料黃河清數週後居然後在沐浴時死亡,不但民間繪聲繪影,釋開豐還公開表示,黃河清的過世,是因為「連神明都看不過去。」。而另一位支持精神衛生法的醫師立委洪奇昌,也曾被兩百多名龍發堂家屬包圍服務處抗議。
相形之下,當時自封「民主戰艦」,作風爭議的朱高正,卻在立法院發言相挺龍發堂。由於精神衛生法草案29條規定,精神醫療機構非為醫療、復健之目的或防範緊急暴力意外事件,不得拘禁病人。朱高正就表示:
「是否於本條定一些客觀標準,在施行細則中明定,在我們尚未有足夠的精神病院、精神醫師之前,對這些機構是否做一妥善處理,以免造成社會問題。」
而路竹本地出身的立委 #王金平 則表示:
「有許多龍發堂病患家屬曾來本院請願,.......大家聽了家屬的陳述後,認為很有道理,同時希望能再了解,類似龍發堂等精神收容機構後,再審本法。因為大家認為,龍發堂的存在有其功能......在政府沒有能力照顧這些病人之前,對類似龍發堂的機構亦必需慎重妥善處理。」
但不論是龍發堂家屬團體,或是反對立委,均未能影響立法內容,另一方面,康復之友協會等對立法持正面態度的團體和其他病友、家屬,其意見以及復健需求等面向,也沒有在立法過程中充分凸顯。因此亦有學者批評為「國家官僚獨大,缺乏市民參與」的精神衛生法。而從配套建設脈絡來看,1980年代末的精神衛生改革,更多的是重視社會安全,而較少社區化復健醫療的投資。因而在歐美以去機構化與社區醫療為主流已積極發展多年時,台灣則仍持續進行醫院急慢性床數擴增。
而對現代精神醫學持懷疑態度者,更援引龍發堂為例。如中時記者劉揮斌於1990年一篇名為<回首來時路,龍發堂為何能存在二十年>的文章中,便寫道:
「現實上,藥物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完全無效,這也是龍發堂能夠受到病患家屬支持及存在二十年的原因,但醫界卻拒絕省思,以事實成就來證明他們的理論,反而要借助賦予本身的權源,透過刑法的力量來肯定自我,這種勝利未必光榮。」
不過,朱高正協助龍發堂「走向國際」,幫助龍發堂大樂隊、宋江陣到東南亞、中國等國演出,以及牽線讓釋開豐到中國推廣龍發堂療法等服務。也讓龍發堂倍感窩心,甚至成為朱高正的超級助選員。而堂眾與家屬的票源,也成為各級選舉的一大票倉。
而在1990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精神衛生法」後,龍發堂存廢引發各界激烈爭論,在家屬說明會中,釋心賢便指出:
「精神衛生法草案經總統公佈實施後,不但是龍發堂,連所有病患家屬,一個都跑不掉,如果未依法送醫治療,都要罰款;因而致死,還要判徒刑,對家屬而言,可說是沒完沒了。」
釋開豐為抗議這項政策,竟使出「解散龍發堂」絕招,龐大堂眾安置問題果然引發軒然大波,最後不了了之。而龍發堂也因此一直被衛生單位視為燙手山芋。
■ 進入21世紀的龍發堂
之後,處於違法身份的龍發堂,爭議絲毫未減。
2000年2月,有病患及家屬向立委余政道陳情,指控釋開豐自稱是元光神佛下凡,製造合成分身照片誇顯神力,還自塑金身供病患和家屬膜拜,並強迫信徒購買30-50萬元不等的金身等物件。同時病患指控釋開豐和釋心賢收容病患每人索價250萬元,並長期凌虐病患,從事無償勞役。余政道當時曾招開記者會批評龍發堂斂財及凌虐病患,但釋開豐對指控一概否認。
2000年6月,監察委員至龍發堂視察,發現該堂確實有結核病患,因而指示高雄縣府輔導合法化,讓病患獲得更好的照顧。衛生署及高縣衛生局介入後,對龍發堂「堂眾」完成身心評估,後續有部分病情嚴重的病人被移出照顧。而政府也規劃將該堂改設康復之家及精神護理之家,輔導合法化。
2004年,住持釋開豐病逝,但他晚年因糖尿病併發症、中風等原因,堂務早已委由釋心賢與第二代住持釋心善處理,營運並不受影響
然而,雖然衛生署核准龍發堂籌設康復之家,高縣府社會局也核准籌設康復之家附設身心障礙教養院,但因土地變更等問題,遲遲未合法立案。而雖嘉南療養院的精神科醫師每周三會到龍發堂進行巡迴醫療,堂眾也服用精神藥物,但也有消息指出,龍發堂內給藥完全不經管理,堂眾難稱有接受治療。而龍發堂內大量病患,也沒有像是合法的康復之家和精神護理之家有足夠的專業人力、復健活動。
縣市合併後,高市府也曾有意輔導龍發堂就地合法化,以「向日葵康復之家」提出申請,但2013年堂方向市府申辦非都市計畫土地變更作為宗教使用專案輔導合作案,但因「特定農業區之農牧用地原則不得變更使用」而被駁回。在龍發堂並未積極配合解決合法化相關作業下,衛生福利部已於2016年3月31日廢止其康復之家150床許可。
而到了2017年,龍發堂更爆發嚴重疫情。從7月開始,阿米巴痢疾及肺結核發生群聚感染,累計確診阿米巴痢疾個案32例,肺結核6例,在衛生局屢次稽查後,衛生與防疫措施並無顯著改善。而衛生局預估龍發堂之潛伏結核感染陽性率(IGRA陽性率)將達40%,也就是多達200人必須移出。因而衛生局於2017年12月21日公告龍發堂為傳染病疫情流行地點後,並要求堂方確實落實「移動管制 只出不進」措施,逐漸移出病人。
12月18日,龍發堂仍有503名堂眾,在持續移出下,至1月已經降低到332人。而衛生局介入查核後,赫然發現近8年共死亡97人,對部分死因與病歷記載有落差,移送檢調調查。
然而,龍發堂移出的病人還是一大問題,這些移出的病患大多屬於第五第六類病人,卻有許多安置在綜合醫院或療養院急性病床,不但可能佔用急性醫療容量,也會對需要病床病人產生排擠效應。就算之後逐步安置,也仍需要龐大經費。經衛生局調查後,龍發堂收容許多患者領有補助,但這些補助金去向,或是之前所傳家屬支付堂方的安置費用,去向都不甚清楚,有待進一步釐清。
此外,在衛生局移出行動中,若遇到不符合精神衛生法定義之嚴重病人,或就算符合,但沒有「自傷傷人之虞」,無法啟動緊急安置的病人要如何處理?社政與其他資源如何轉介連結?突然被改變安置地點的老病患,會不會出現遷移壓力症候群(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這些都是大問題。
儘管龍發堂爆發疫情後,的確需要即時的動員處理,但龍發堂在台灣精神醫學史上的角色是否就此「蓋棺論定」,尚難定論。
以龍發堂在精神衛生治理下形象作為碩論主題的湯家碩便指出:
「從龍發堂案例來反思今日我們對於精神疾病的認識與想像,可以發現精神疾病不僅僅是醫療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歷史/社會問題,因此也自然無法化約為一種從個人生理跳躍到社會的解決模式。」
當然,當今的精神醫療強調生物-心理-社會三元模式,已不再用單一的向度詮釋疾病,而社會精神醫學也更強調康復(Recovery)的概念,協助病人重建功能與積極生活,尊重病人自主的居住與職業選擇,並以個案管理和團隊服務概念,提供重返社會之協助資源。
但本次的事件,能否跳脫過去精神醫學-龍發堂的對立或背後政治勢力衝突的「二元對立」,而能真正以病患之福祉為本,並喚起大眾對精神醫療社區照護資源的重視,才會是龍發堂半世紀紛擾下一個理想的結局!
#高雄 #路竹 #龍發堂 #精神醫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
自我照顧能力 定義 在 小北斗的夜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M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簡短智能測驗,係一個簡單常用嘅認知能力評估工具,用嚟初步檢視長者有冇認知能力衰退嘅情況,亦即認知障礙症。
假如你曾陪過家中長者到政府醫院覆診(或長者曾喺醫院留醫),而你又同醫生講過長者好似有記性問題,你應該唔難聽見過醫生或職業治療師同長者做MMSE.
MMSE嘅內容喺我早期嘅帖子曾經介紹,大家即管可以試吓同自己家中長者做吓,問吓裡面嘅問題,睇吓佢成功攞到幾分?(不過,正式嚟講,做MMSE嘅人員事先必須經過相關訓練。)
而作為安老服務社工嘅我,過去亦曾幫過唔少嘅長者做過MMSE,基本上只要懷疑長者有記性問題,我都會同佢做,尤其有幸俾我上門關懷探訪嘅獨居兩老長者,更加難逃一劫!唔係!係難逃一試先啱!
假如發現長者初步有認知能力衰退情況,醫療方面,我會建議佢再向醫生求診,因為只有註冊西醫,可以有權診斷長者有冇患上認知障礙症。
假如長者唔想見醫生,坊間亦有唔少機構提供認知障礙症評估服務,由職業治療師主持,完成評估後可獲得報告,再按情況決定係咪真係需要搵醫生跟進。
醫療方面靠醫生,支援方面就靠家人、鄰里、義工同我哋社工喇!
我哋會特別關顧有認知能力衰退而又獨居或兩老居住嘅長者,為佢哋提供定期電話慰問、上門探訪、配對固定義工同佢哋保持聯絡;再按其唔同需要,轉介合適服務,基本上陪診同送飯永遠係首選兩項。而作為認可評估員嘅我,更會為佢哋進行評估,申請同輪候長期護理服務(即日間護理中心、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安老院舍)。
上門探訪嘅時候,我仲會按個別情況,安排探訪義工,為長者進行現實導向同簡單認知訓練遊戲。
關懷腦退化,你我是一家!
我希望,透過大家齊心協力,幫助有需要嘅長者減慢認知能力同自我照顧能力嘅衰退,最重要嘅係,減少佢哋日常生活中面對嘅危險,至少能夠喺熟悉嘅社區中繼續安穩生活,減少傷亡嘅機會。
自我照顧能力 定義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與切磋
歡迎對課程有興趣的一般民眾和相關教師報名參加
「專注力」影響孩子的競爭力 - 透過「遊戲」培養專注力
(陳宜男 職能治療師主講)
***課程只接受網路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7e58744f00542e8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21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2017 年 06 月 18 日(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正心樓0112教室
2017 年 07 月 16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課程簡介】
「專注力」是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影響孩子日後自我照顧能力、人際互動、課業表現與工作表現的關鍵角色。專注力好的孩子,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標,因而可以仔細觀察,容易對於目標物產生興趣,進而深入觀察與研究,從中學習獲益;而專注力不好的孩子則相反,對於單一事物只能短暫注視,在尚未真正產生興趣之前,就轉而尋找新的目標物,導致學習成效不彰。「遊戲」是孩子最主要的職能表現之一。也因如此,體驗專心的感覺,就先從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最貼近他生活核心的遊戲開始著手。利用遊戲讓孩子練習專注力技巧,反覆練習達到精熟,因精熟而得到肯定,因肯定而更有動機將成功的經驗類化到其他情境。
【課程表】
08:30~08:50 報到
08:50~09:40 培養專注力,先從陪伴與瞭解孩子開始
09:40~10:30 兒童課堂投入行為與臨床經驗分享
10:30~10:40 休息
10:40~12:20 專注力訓練技巧與臨床活動分享
12:20~13:20 午餐時間
13:20~15:00 注意力缺失兒童常見視知覺問題與評估
15:00~15:20 休息
15:20~17:00 視知覺臨床實務分享-多媒體與紙本遊戲
17:00~ 賦歸
【講師簡介】
授課講師:
陳宜男
講師學歷:
台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
講師經歷:
彰化基督教醫院 職能治療組長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職能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復健院 職能治療師
講師證照:
職能治療師(執照號碼:職治第1064號)
專 長:
兒童職能治療、視知覺訓練、專注力訓練、感覺統合
【學分申請】
職能治療師(生)、物理治療師(生)、語言治療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護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報名費用】
本會會員會員800元,非會員1200元,六人以上集體報名每人800元,現場報名(會員或非會員)一律1200元
請匯款至國泰世華銀行鳳山分行(013)帳號026-03-100379-1
(戶名:臺灣醫事繼續教育學會施富強)
* 集體報名者請"個別匯款",並提供匯款帳號後五碼
* 本會會員定義為臺灣醫事繼續教育學會會員,歡迎向本會提出申請。
臺灣醫事繼續教育學會(臺醫學會)課程一覽表
http://www.tmed.com.tw/site_item_content_2.php…
入會申請(現在入會,免入會費及2017年常年年費)
1.性別/感控/倫理/法規 四合一課程 (2017年4-6月課程)
05/07台北、05/21台中、04/09高雄、06/18台北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84587c3bf68f13b
2. 常見脊椎疼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許宏志 醫師主講)
04/30高雄、06/04台中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de2780a8b
3.芳香療法之嗅神經調控情緒的理論與實務 (陳睿羚 / 陳雅雯 講師)
07/02 台北 07/09 台中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2589d3b4524680
4.「專注力」影響孩子的競爭力 - 透過「遊戲」培養專注力
(陳宜男 職能治療師主講)
05/21台北、06/18台中 07/16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e58744f00542e8
5.過動症的教育、輔導及心理治療 (李宏鎰 教授主講)
04/09台中、04/23台北、05/21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e62f94bd0
6. 兒童情緒認知訓練課程設計與實務-遊戲及團體導向
(劉千睿 臨床心理師主講)
04/16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1939ff9572a3bc9a952e
7. 老人桌遊之活動設計與長照實務應用
(劉國政 職能治療師主講)
04/30台中、03/26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4f581aad8265623
8. 打開記憶的鑰匙-音樂治療與長者
(崔立 音樂治療師主講)
03/26台中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6058313dd8ab824
9. 軟組織傷害處理技術-動態按摩療法 (張俊詳 物理治療師主講)
07/30 台北 08/13 台中 08/27 高雄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64458beec4f197ea
10. 瑜伽運動治療在早期療育的運用 (徐維憶 物理治療師主講)
7/09高雄 7/23 台北 8/06 台中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64258bcd86203422
11. 藝術治療臨床應用與實務活動設計
(金傳珩 藝術治療師主講)
04/16台北、04/23台中、05/07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86199d04
12. 圈圈世界裡的自由音樂:多重障礙孩童音樂治療
7/9 台北 7/16 台中 7/23 高雄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f58ae8cc82e63b
13. 發展遲緩兒童社交團體的活動設計與訓練實務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03/26台北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1f357fd03353d29b
14. ADHD兒童自我控制情緒管理與專注力訓練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04/30台北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067ce6a6
15. 泛自閉症兒童的鑑別、訓練與療育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04/09台北、04/23高雄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3463c5bd
16. 莫兒方幼兒復健臨床實務應用 (蘇英婷 主講)
04/16 台中 05/07 台南 06/04 高雄 08/13 台北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2589d37bd1e769
17. 失智症活動設計於長照應用 (職能治療師 劉國政 主講)
6/25 高雄 7/30 台中 8/27 台北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f58ae77fe78471
18.老人福利機構院長(主任)社會工作人員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
4/21鳳山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64a58c7551f000d9
19.老人福利機構院長(主任)社會工作人員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87588070ec57a82
4/20鳳山
---------------------------------------------------------------------------------------------
近期開課課程(依時間排列)
http://www.tmed.com.tw/activity/event_news_calendar.php
106年3月26日
1. 打開記憶的鑰匙-音樂治療與長者(崔立 音樂治療師主講)
***課程只接受網路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a26058313dd8ab82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3 月 26 日(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正心樓0112教室
2. 發展遲緩兒童社交團體的活動設計與訓練實務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課程只接受網路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a1f357fd03353d29b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3 月 26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3. 老人桌遊之活動設計與長照實務應用
(劉國政 職能治療師主講)
***課程只接受網路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a24f581aad8265623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3 月 26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106年4月09日
1.泛自閉症兒童的鑑別、訓練與療育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3463c5bd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09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2. 性別/感控/倫理/法規 四合一課程 (2017年4-6月課程)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84587c3bf68f13b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09 日(星期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3. 過動症的教育、輔導及心理治療 (李宏鎰 教授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e62f94bd0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09 日(日)08:30~17:00
台中科技大學 中技大樓2F多媒體會議室
106年4月16日
1. 兒童情緒認知訓練課程設計與實務-遊戲及團體導向
(劉千睿 臨床心理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1939ff9572a3bc9a952e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16 日(星期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2. 藝術治療臨床應用與實務活動設計(金傳珩 藝術治療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86199d04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16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3. 莫兒方幼兒復健臨床實務應用 (蘇英婷 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2589d37bd1e769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16 日(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正心樓0112教室
106年4月23日
1. 泛自閉症兒童的鑑別、訓練與療育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3463c5bd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23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2. 藝術治療臨床應用與實務活動設計(金傳珩 藝術治療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86199d04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23 日(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正心樓0322教室
3. 過動症的教育、輔導及心理治療 (李宏鎰 教授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e62f94bd0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23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106年4月30日
1. ADHD兒童自我控制情緒管理與專注力訓練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067ce6a6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30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2. 老人桌遊之活動設計與長照實務應用 (劉國政 職能治療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4f581aad8265623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30 日(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正心樓0112教室
3. 常見脊椎疼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許宏志 醫師主講)
http://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de2780a8b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4 月 30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106年5月7日
1. 兩性/感控/倫理/法規 四合一課程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84587c3bf68f13b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07 日(星期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2. 藝術治療臨床應用與實務活動設計 (金傳珩 藝術治療師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7a586e786199d04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07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3. 莫兒方幼兒復健臨床實務應用 (蘇英婷 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e2589d37bd1e769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07 日(日)08:30~17:00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 急診大樓6樓簡報室
106年5月21日
1. 兩性/感控/倫理/法規 四合一課程 (2017年4-6月課程)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84587c3bf68f13b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21 日(星期日)08:30~17:00
中山醫學大學 杏樓杏一教室
2.「專注力」影響孩子的競爭力 - 透過「遊戲」培養專注力
(陳宜男 職能治療師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57e58744f00542e8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21 日(日)08:30~17:00
國立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3. 過動症的教育、輔導及心理治療 (李宏鎰 教授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a2bd584ee62f94bd0
【上課時間與地點】
2017 年 05 月 21 日(日)08:30~17:00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302教室
自我照顧能力 定義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次蒐集 Q&A)】https://youtu.be/BGaDN9wxbKE
## 影片中提到的專案
簡單用 React 撰寫的留言爬取篩選功能,可以自己抓去玩
https://github.com/niclin/youtube-comment-filter
## 問題總匯
00:00 開場
01:26 QA-1 - 林天寸
一直很喜歡妳的頻道,不單單是因為工程師,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也是走工程師這條路的。
前一年2020年開始,其實是我剛轉職工程師的第一年,在滿多地方都遇到不小的問題,在troubleshooting上面也是有許多瓶頸的。
後來除了白天上班,下班看書跟休息,偶然間看到你的影片[工程師如何自我進修],才開始慢慢用計畫的方式取代橫衝猛幹。
不得不說,規劃時間真的是比起技術性的功力還更有成效。因為它讓你適時的放鬆跟加強,然後在工作上面才更有長進,雖然很幹話,但我2020的下半年是這樣做的。
目前在準備考取網路管理的證照CCNA,計畫是走network這一塊,還有很多要磨練的。希望也能多看你產出跟network的影片,這是私心話啦,哈哈。
02:57 QA-2 - 仔仔
1.學程式會建議從前端或是後端哪個開始學會比較好?
2.一開始投履歷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可以成長的,而不是進去3,5年後還是那個跟剛進去程度相差不遠的自己差不多
3.跟程式相關的產業有很多(像是製造業到博弈),可以請Nic分析一下各產業的狀況嗎?以及進去各產業前須要具備哪些程式語言或能力?
4.投履歷時看到一些公司列出所需程式語言和工具一大堆,是不是代表你沒完全具備就不要投履歷了,還是可以請Nic給個意見哪些部分還是可以投看看
5.都說工程師又宅又不會說話,為什麼Nic可以交到女朋友?
10:40 QA-3 - ANDREW NG KAR EARN
如果当写编程语言遇到瓶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陷入钻牛角尖的情况?
11:46 QA-4 - JS Lin
如果NIC現在選擇能馬上精通一項語言會是哪個?會想用來做什麼PJ?
13:13 QA-5 - Rick0
成為 team leader 後無法直接在技術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這樣的變化是否值得?
是否會擔心這樣在技術上跟不上其他人,甚至被下屬看輕呢?
14:39 QA-6 - Henry蔡
因為最近是寒假期間,
我開始考慮下學期的修課,
想請教nic大大,
應該在有什麼樣的基礎上,
開始學design patterns?
我目前是碩士生,
大學非資工本科,
學過Python,
也跟過一些網路影片實作過Flask+PostgreSQL,
大學學過資料結構演算法,
但不到得心應手的程度...
16:07 QA-7 - 黃柏瑋
如何同時Handle好好幾件事
我怎麼覺得上班,然後下班假日寫寫side project後就沒啥時間了🤔🤔🤔
17:24 QA-8 - 乾太
我想問一下這年頭轉行斜槓 VTuber 還有沒有搞頭A?
18:10 QA-9 - uuu06222
之前開始關注你有知道你有面試過人的經驗, 想問一下站在面試官的角度...
面試官會不會比較注重作品需要呈現那些東西, 或是有沒有什麼禁忌是不能碰的嗎?
20:07 QA-10 - Joery Lin
想請教您對於對於給你很多成長和照顧的公司,倘若您有一個更好的機會,無論薪水或未知挑戰都大於現在公司。
您將如何做選擇,或許現在公司會給你加薪留下你。
因為自己曾放棄了許多機會
21:37 QA-11 - YangTing Zheng
Q1: 想問通常一個產品開發的週期都多長呢?負責維運和開發的工作內容是否會差很多?
Q2: 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資工系學生的出路/工作內容?(如PM.SA.DBA.PG.RD.MIS…或是還有其他的?)
24:16 QA-12 - RTB
Hello World
24:18 QA-13 - Barry
目前是公司MIS 很想轉職成後端工程師,但在面試上面都都時常失敗
常常在問技術關卡時就被問倒了,總覺得 要準備的東西非常的龐大
毫無準備的頭緒,總覺得一直寫side project也不是辦法
26:49 QA-14 - 因地制夷
想請教Nic 有在做投資嗎? ex 股票 想聽一些投資心得
27:13 QA-15 - 比歐
想請教 Nic 大,
在之後的工程師生涯中之後有甚麼規劃或想法嗎?
例如:開發產品創業,或是開班授課、轉做顧問之類的。
28:14 QA-16 - yongming jia
请问新手如何学编程,学完去做什么?怎么自己创业?谢谢🙏
29:33 QA-17 - Minghao Chang
是否能請您推薦用來開發的筆電?(正好最近要汰換電腦),想從今年開始養成寫side project的習慣,謝謝。
30:31 QA-18 - Guan Jun Chen
想知道像Nic這麼厲害的工程師,年薪大概落在哪裡
30:46 QA-19 - Sheng Jiang
想請問Nic,如果非資工背景但是對寫程式有熱情,想轉職當軟體工程師,會建議如何起步?
補充:像是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學,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補習,或者補習跟自學的情況各有哪些優劣?
謝謝Nic
## 結尾
31:49 感想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QA #工程師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前端 #後端 #轉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MIpnH-AJs/hqdefault.jpg)
自我照顧能力 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一個比較嚴肅的議題。
近年來啊,每當有重大的社會案件發生的時候,像是公眾場所的隨機殺人事件,或者是前一陣子台鐵襲警案…這些部分。
我發現有很多民眾在看完這些新聞之後,常常會有一些感嘆跟疑惑;就像是喔「怎麼會有人這麼冷血?」、或者是「怎麼會有人這麼瘋狂,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
但我想邀請大家想一想,當我們感嘆完「瘋子越來越多」、「社會真的好亂」這樣的想法之後;這種讓大眾感覺到害怕的事情,就會自動停止、不再發生了嗎?事實證明,並不會啊!
這些可怕的事情還是重複的在發生,所以現在重點來了,我們明明知道這種不可預測的事情,還是會存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是會有它發生的風險,難道我們就只能夠隨它去,坐以待斃嗎?
還是我們可以想一想,就算這樣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事先的預測,但我們還是更積極的去面對;也就是在發生這些慘案之前,起碼能夠辨識出這樣的人,事前做一些預防、保護好自己,才是讓自己好好過人生,更務實的方法。
我一直相信,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善良的;因此當一個人會走到某個極端,或者是會做出那些太荒謬、讓人覺得難以想像的行為,他一定有他背後形成的背景跟脈絡,和那一個人不得不的苦衷。
不過我今天不是要做任何的個案討論,我真正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些殘忍行為的背後,那個讓人「泯滅人性」的源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更簡單的說,也就是一個跟你我一樣的平凡人,到底是怎麼樣擺脫社會的常規,和基本教育的自我約束,去做出那些有害他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
在解開這個謎底之前,我來說個歷史事件,你可能就會有感受。
我們都知道喔,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納粹的領袖希特勒,他是一個打著「種族主義」的旗號,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屠殺的獨裁者。
在希特勒和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導底下,當年的納粹政權,屠殺了至少550萬的猶太人;甚至於還有更多的身心障礙,和被他們視為劣等,或者是不受歡迎的少數族裔,都遭到納粹政權的毒手。
然而在希特勒徹底執行種族主義之前,這些猶太人和身心障礙者,本來就是住在德國的境內啊。
也就是說,在希特勒宣布進行種族淨化政策的同時,那些準備去抓人、殺人的德國軍官,和跟那些即將要被滅族的猶太人。
他們原本可能是鄰居,但是在希特勒的政令一宣布之後,這些軍官就翻臉無情的對鄰居動手。
即使這些猶太人曾經跟德國的軍官的孩子一起上學、一起成長,各自成家之後,兩家的家人還一起玩耍;但是這些德國軍官,還是可以說殺就殺,毫不留情。
那麼當你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很好奇,到底這些德國軍官,是怎麼樣一夕之間,變成了冷血的殺人魔,能夠對於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痛下殺手?
事實上呢,這些人並不是人格分裂,而是希特勒的政權,對於這些有惻隱之心的人、這些軍官進行了洗腦;給他們一個殺人的理由,讓他們感覺到殺人並不是他們的責任,他們只是負責執行。
甚至於是為整個日耳曼民族的光榮來服務,讓這些軍官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不需要有罪惡感;而這樣的一個思想洗腦,就叫做「道德鬆綁」。
更直白的說,任何普通的正常人,只要被「道德鬆綁」的觀念侵蝕,就會變成泯滅人性的罪犯。
那麼,回到你我的日常生活裡,到底我們要怎麼樣去辨識出,有人正在進行「道德鬆綁」的過程,讓我們可以事先遠離危險呢?
其實這並不困難,因為這個過程,通常會有四個認知上面的特徵,在我說完之後,你也可以很容易的就能夠辨識出來。
這些隱藏著「道德鬆綁」的第一步,就是「把傷害的行為,重新定義成榮譽的行為」。
打個比方來說喔,假設有一個天性單純的孩子,偏偏遇上一個情緒管控有問題的長輩,這是他的主要照顧者。
於是這種壞掉的大人,在管教小孩的時候就會跟他們說:「我會打你是在教你,要你學會看別人的臉色,將來長大之後才會得人疼啊!」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對不對?
於是呢,這個大人在合理化的過程當中,他就降低了對小朋友拳打腳踢的罪惡感,讓家暴事件不斷的上演。
這個大人把在本質上面,在身體跟精神的傷害,包裝成三個最可怕的字,叫「為你好」!
而第二步讓人道德鬆綁的階段,那就是「藉由分散或者是推卸個人的責任,用來逃避自我的譴責」。
這就像是喔,你在職場上遇到沒肩膀的主管,在你被奧客申訴的時候,不但沒有幫你伸張立場、討回公道;反而是向上級呈報,讓公司誤會你專業不足、服務不周,害你被資遣。
而且呢,還理直氣壯的跟你說:「這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決定,我只是負責通知你,有問題你去找人資部。」這樣的話你聽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正在看視頻的你,就有這樣的主管,我勸你還是早一點幫自己找後路,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喔!
然而這個現象,其實不只是主管的問題,其實這裡它顯現出,這整個團體的集體卸責、集體去逃避每個人應該要有的擔當跟責任。
接下來的第三個步驟,就是喔「合理化自己對於對方造成的傷害,忽略所有的負面後果」。
這就例如喔,在一段疏離的親子關係裡,日子過得很混亂的大人,根本不會照顧自己的下一代;更別說是好好回應孩子對於愛的需求。
於是呢,給孩子的照應,經常是放任不理、忽略孩子的情感,讓孩子從小就恐懼跟外界接觸,不懂得一些必要的人際技巧。
而大人卻還自以為是的說:「我把你生下來,我的責任就是給你吃、給你住,讓你讀書;其他的事情都要你自己要負責,等你成年之後,這就不會是我的事了。」
其實喔,傷害在本質上都是有脈絡、一環扣一環的,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人是局外人。
在成人階段的適應不良,往往可以在成長的階段裡,找到線索跟源頭,今天的加害人,通常是過去的受害者。
長期被忽略的孩子,日後往往會成為忽略自己孩子的父母,因為呢,他們會合理化的說:「啊我當初也是這樣長大的啊!」
最後一步那就是「重新建構對受害者的認知,把他們的所受當作是活該。」
這就像是一些恐怖情人,在施加暴力之後,往往會說:「我這樣子其實都是你害的,一切都是你自找的,活該!」
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受害者,就像當年納粹把許多的社會問題,都推給猶太人是一樣的。
當我們放眼今日,你可能會發現,我們的政治人物,很多時候也用這樣的手法,那其實跟當年的納粹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啊!
要是你對於我剛剛講的這些句型並不陌生,我會很建議你,早點看清楚你所處的環境,或者是你眼前的人,敬鬼神而遠之吧!
還記得希特勒是怎麼說服德國軍官的故事嗎?其實任何人都可能會因為「道德鬆綁」的過程,解除對於任何破壞行為,或者是邪惡行為的道德底限,去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
只要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的暴行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說詞。
然而我相信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但不能否認的就是,仍然會有一部分的人,或者是某些團體,會用道德鬆綁的過程,合理化自己給他人的傷害,甚至於會鼓吹他人一起進行集體的霸凌。
面對這種狀況,你就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否則喔,就像是一個光著身體上戰場的小兵,在短兵相接的時候,大聲呼喊說:「我很善良,不要殺我。」這是有沒用的啊、而且是非常、非常荒謬的,不是嗎?
談到這裡,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它會讓你學會怎麼樣面對這些有害的關係的時候,不只是被動的承受,你更可以主動的取捨、積極的調整你和他人的距離;更進一步的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具體作法。
然而,如果你生命當中的相遇,並沒有這麼極端的話,那麼【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也會讓你學會,怎麼樣跟人進行「建設性的衝突」,去捍衛自己的權利,不讓別人輕易的剝削、或者是勒索你,讓你的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但無論如何,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他人跟環境,但是可以讓自己更有力量!
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永遠是我們自己每個人的責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所提的【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我很期待你能夠參與並且加入。
我相信綜觀我們的人生,你難免就會遇到一些罔顧你的權利、忽略你的需求,甚至於把侵犯你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的人。
當面對這樣的人,他可能是你在工作職場上遇到的人、他更可能是你親近的家人;你該怎麼辦?
所以呢,【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並不是要讓你決絕的去切斷這些關係;而是知道怎麼樣把那些對自己有害的信念。
或者是讓自己放不下的一些需求,甚至於能夠拉出一個不管是心理還是物理的距離,讓你能夠一步一步的保護自己之餘,長出自己的力量。
我常常說:「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麼當你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你才能夠把你的心力,留給那些「對的人」。
【人際斷捨離】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BROQqYqAg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