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對待你的方式,有時取決於他們是怎樣的人】
⠀⠀⠀⠀⠀⠀
小雯是一個工作很努力的人,也因為表現受到許多讚賞。但是她發現,職場中時常有人會在背地裡攻擊他、表面上裝作沒事的樣子,而攻擊他的那些話,都與事實不符。太多的攻擊,讓小雯忍不住想:「難道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錯了嗎?」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才會被攻擊。
⠀⠀⠀
⠀⠀⠀⠀⠀⠀⠀⠀⠀
小萍很討厭過年。過年代表着會有一堆親戚聚在一起,對他們這些小輩評頭論足。她特別討厭大阿姨和姨丈,當他們看到小萍,總是可以挑出一堆毛病,包含:不會打扮、太胖、太醜….小萍雖然不喜歡他們的批評,但長期下來,小萍也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醜、很糟糕,「否則他們怎麼會這樣說我呢?」;最後,小萍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也越來越討厭鏡中的自己。
⠀⠀⠀⠀⠀⠀
⠀⠀⠀⠀
妮妮跟男友的關係狀況非常差,男友時常會用輕蔑、無情的態度對待妮妮,甚至大聲咆哮、罵她髒話、叫她滾開。面對男友無情的嘲弄、辱罵與動輒對她暴怒的情緒,妮妮覺得自己好糟糕,好像是自己很差勁、才會招致男友如此的對待。男友辱罵她時,甚至會讓妮妮覺得:「會讓他這麼生氣,都是我的錯!」
⠀⠀⠀
-------------
⠀⠀⠀
在關係中,我們很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態度;當面對別人的負面態度時,我們也時常因而受困:「他會這麼對我,是不是我的問題?」
⠀⠀⠀
⠀⠀⠀
但是:「你以為的,不是你以為」。你以為是因為你不夠好,所以他這麼對你;你以為如果你達到他的標準、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用你想要的方式對你。事實上我相信,身處在一個主觀的世界中,你所認識的任何人,他們都會用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你、對待你。也就是說:
⠀⠀⠀
⠀⠀⠀
有時,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取決於他們自己是怎樣的人,而並非因為你是怎樣的人。
⠀⠀⠀
⠀⠀⠀
所以,你發現有些人對你很和善,但有些人對你說話很尖銳;有些人很愛跟你比較,但有些人很願意幫助你。如果你將所有被別人負面對待的方式與別人的負面情緒,都歸因在自己身上,那將讓你無所適從、非常苦痛。你將承擔一些並非你需要承擔的情緒責任,因而掙扎、憂鬱、惶惶不安。
⠀⠀⠀
⠀⠀⠀
你需要學著判斷,而非習慣性地自我懷疑、自責,過度焦慮,扛下不屬於你的責任。
⠀⠀⠀
⠀⠀⠀
要怎麼做到不去承擔別人的情緒責任?重點仍在於「建立自我界限」。如有適當的自我界限,你會瞭解別人的情緒、行為跟你並沒有關係,也不會如此容易被影響、甚至懷疑自己。
⠀⠀⠀
⠀⠀⠀
或許你會問:「我真的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嗎?這樣會不會變成自我感覺良好?會不會我真的特別容易引發別人某些情緒?」
⠀⠀⠀
⠀⠀⠀
實際上,這並非要你「把錯都怪在別人身上」;面對你自己出現的感受、想法、行為,或是你對別人行為的反應方式等,這仍然是你必須要負擔的責任。你也可以觀察:若你發現你時常出現重複的人際模式,就可以思考是否與你和他人互動的習慣有關。這個檢視的過程,不是用來責怪自己,而是負起自己的責任,覺察自己時常困住的情境,然後給自己重新選擇的機會。
⠀⠀⠀
⠀⠀⠀
在這裡,我建議一個小技巧做為客觀觀察:
⠀⠀⠀
⠀⠀⠀
1. 這個人是對你這樣,還是對所有人大概都是這種態度?
⠀⠀⠀
2. 除了他,你身邊還有人對你這樣嗎? 還是只有他這樣呢?
⠀⠀⠀
⠀⠀⠀
用這兩個評判方法,就可以比較客觀地瞭解:他這樣對我,是我與他人重複的人際模式造成,還是他自己對人的習慣就是這樣。
⠀⠀⠀
⠀⠀⠀
唯有劃清人我界限,將不需要自己承擔的責任還給對方,把自己的心力與注意力回到自己應該負的責任,也就是:自己的情緒、感受、想法與行為,瞭解自己的行為動機。為自己的感受、情緒、行為負起責任,如此能夠更瞭解自己、強化自尊心,也減少把心力放在沒有幫助的事情上,更能促進心理健康,不再容易隨著別人的情緒、行為而起舞。
⠀⠀⠀
⠀⠀⠀
◎本文摘自《關係黑洞》一書。(書籍連結可參考留言)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你過的是怎樣的人生?是忙著討好他人的指指點點、害怕衝突而失去自我界限?還是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接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其實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知名的自我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新作《立下界限》,陪你練習不受他人情緒綁架,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意願。 #蘇絢慧...
自我界限 在 World Gym健身俱樂部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一定很累吧!」😞
心理專家教你活出自我❤️,不再活在別人眼裡、死在他人嘴裡。
❹點「認清」+❹種「學會」,強大你的內心!💪
✅關於憤怒
👉【認清】所有的憤怒😡,其實是➡️「我需要你。你為什麼不滿足我?💢」你很想要,但是自己做不到,所以想讓別人給。別人不給,你便憤怒。
👉【學會】為自己的需要負責:當你憤怒時,去聽一聽你的憤怒,不斷在心裡重複默念💬這四個字:「我需要你」,🗨想想能為自己的需要做些什麼。
✅關於完美
👉【認清】嫌棄自己不夠好,其實是➡️「我想比你好,不想比你差」。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差的人,差只在「比較」中才產生。
👉【學會】「跟自己說沒關係」,不是放棄自己,而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放過自己,去做能做到的,也原諒自己做不到的。這就是做自己,更是愛自己。
✅關於安全感
👉【認清】所謂「有安全感」,其實是➡️一切如你所想,擁有「掌控感」與「確定感」。在這樣的關係裡,你只有看到你自己,卻看不到對方。
👉【學會】不是「你認為的」,而是要真正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向他,看見他的內在,去好奇他為什麼與你不同,及欣賞那樣的不同。
✅關於別人的看法
👉【認清】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是➡️把「自我」交給了別人。你無法自己確認自己的價值和存在,便只能借助於別人來確認。
👉【學會】豎立自我界限,視情況說:「干你什麼事!」或「我樂意!」你可以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是好壞看法都是可以的,別讓自己那麼累。
#心靈 #正面能量
自我界限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科學界能夠啟動免疫和降低血壓的旁門左道方法!
到底行善、狗、大樹、驚嘆感、免疫和血壓有甚麼關係?
在1980年代時,有一位哈佛的研究者在某個早上幫了一個老太太過馬路,幫人過後當然有感受到助人之樂,不少人也會此刻覺得心情變好了,不過這位研究者發現他不只是心情好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好像也變好了。這位哈佛研究者是一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專家,因為那一次幫人後的體驗,他決定做一個實驗。
當時是針對上百位的哈佛大學生做的實驗,先檢測了他們唾液裡面「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成份,然後一半給他們看關於希特勒的殘酷電影,另一半給他們看一個特麗莎修女關愛窮人的慈善大愛影片。
看完後再檢測他們的唾液時,發現看了特麗莎修女影片的,在唾液裡面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變多了。
這種分泌的功能是口腔裡,免疫力對病毒的第一防線。
而這效應後來也被他們稱為 Mother Teresa Effect(特麗莎修女效應)。
換句話說,這些學生的免疫力提高了,而且效果還維持幾個小時。
我相信這個效應對我們目前的疫情來講,或者是口罩、社距、洗手和打疫苗之外,可以保命的輔助性方法。
我還會說這一位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當年在帶老太太過馬路後,他很自覺的感受到身體上變好,是因為當我們關愛另一個人的時候,助人之樂事會讓我們的身體釋放催產素和一氧化氮。
催產素有保護心臟的作用,一氧化氮是會讓血管擴張,這些對我們的血壓會有正面的影響。
另一個實驗則是要求實驗者心中生起慈愛和惻隱之心,維持5分鐘,之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也會增加50%。
我覺得這種能夠激發慈愛心的,從上面的幾則故事來看,似乎不管是你看到人家行慈愛、自己行慈愛,甚至是只是激發慈愛之心,這個口腔內唾液的免疫第一防線就會被激發得釋放更多。
而且特麗莎修女效應的激發,不可能只是看特麗莎才有效,就算看虛構的故事,只要是有個角色是能行大慈愛的,應該也能激發口腔裡面免疫防線。
而我們目前網路世代的人,可能這方面會更容易可以做到,網路上不少的影片都有類似的主題。
我記得我以前第一次看宮崎駿的《風之谷》,有一個情節是讓我很感動的,就是女主用身體阻擋如一只大象那麼大的小甲蟲走進硫酸湖,結果硫酸燒傷了她的腳跟,小甲蟲才停了下來。
這裡要歸功宮崎駿的功夫,因為影片開場不久,女主跟一只小鼠類見面時,小鼠的防備心很強,一下就兇猛的咬了女主的虎口。
一咬之下,發現女主沒有反抗而讓牠咬,小鼠反而平靜了下來,然後還舔她的傷口。
這一幕很重要,這個伏筆一早就埋好,到最後女主為救小甲蟲而傷害了自己身體時,那個慈愛的感動效應就飆升得更大了。
所以當時第一次,是看到我冒淚的。之後我發現就算我再看,一樣有同樣的感動,一樣眼泛淚光,甚至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再看這一幕或看它的電影配樂的交響樂表演的影片,一樣在這一幕的音樂也會感動泛淚。
我私測如果有人對《風之谷》做類似的免疫分泌測試,可能也會有「宮崎駿效應(The Miyazaki Effect)」。
宮崎駿另外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龍貓在夜裡幫那兩位小妹把種子快速長成參天巨樹,我每一次(我重複,真的是每一次)看這一幕時,也是很感動。
這種感動雖然我沒有淚,後來我發現原來科學界有研究。
Paul Piff叫人走路經過一個地方,一半的人經過一座很大的建築物,叫他們停下來觀賞一下這座龐然的建築物,然後他們在繼續行走時,附近就會有人恰巧的掉下了東西。另一半的人所走過的地方,會有一顆參天大樹,他們也是要求停下來觀賞一下那顆大樹,然後繼續走動時,附近又會有一個行人掉了東西。
你可能會問「掉東西來幹嘛?」
這個科學研究所要看,觀賞了建築物或大樹,對於幫人會不會有影響。他們發現看很大的建築物,不會讓他們更主動幫人撿東西。但觀賞了參天大樹的人則遠比看了建築物的,更加積極的幫人。
他們稱這個體驗為 Awe。
當我看到這資訊時,也突然間明白我看龍貓參天巨樹的那一幕,應該就是感受到Awe(魔註:我有限的翻譯能力,暫且翻譯成驚嘆感)
這種驚嘆感之所以會讓人更加的肯幫人,應該是這種體驗會融化掉部份的自我界限,小我開始融入大我,所以很自然的對他人的需求會更敏感、更有惻隱之心。
(魔註:佛家的修行,有四無量心的禪修,把自己的慈愛心放到無邊,目的也是要把小我的界限融化掉。丹道的修行在所謂玄關開的時候,物我兩忘才能感招先天炁,所謂的物我兩忘也更自我界限的融化有關連。)
這段期間如果各位宅在家裡泡劇時,或打了疫苗後為減輕壓力,每個星期不妨回顧一下以前那些有救人而讓你感動的角色吧!
另外的一個實驗是Richard Davidson做的,為人打有感冒病毒的針,掃瞄他們的腦袋,然後觀察身體所生產的抗體。
他們發現掃描到當事人的左邊腦帶比較活躍的話,就代表那個人是比較帶正面情緒,也比較開心,他們的身體生產的抗體量會比較高。反之,如果是右邊腦袋比較活躍,其實就是比較負面,他們生產的抗體是相對的少。(魔註:是的,這完全跟那些相信右腦開發的相反,因為右腦開發其實在科學界是不存在的)
基於此,不幸被感染的朋友,或者上網去泡那些可愛小貓狗或小孩的影片,身體的抗體產量可能會受好心情強化。
而且在一些國家的醫院,他們有時候會派出寵物狗跟病人打招呼,當中一個研究是只要人摸摸寵物貓狗的頭幾下,你的身體也會釋放催產素,血壓也是會下降,因為你的心情會被狗狗弄的更放鬆。
當然,另外一個會釋放催產素的方法,就是抱著你的愛人。
不過如果你很討厭你另一半的話,勉強抱著他可能會啟動壓力,大家自行斟酌吧!
另外如果你剛打了疫苗,衛生局是建議一個星期內不要有劇烈運動。所以你記得不要抱了抱,然後接吻,然後你伸手摸她的胸部,她伸手捉著你擼,你的手指又伸進去……
總之,疫情期間,除了我們應該都要做的防護,在家的時候,不妨有愛人的話,就多抱抱;有寵物的話,就多摸摸;有讓你感動的慈愛助人救人的電影角色,就多泡泡;家附近有參天大樹或美景,就多嘆嘆!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自我界限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你過的是怎樣的人生?是忙著討好他人的指指點點、害怕衝突而失去自我界限?還是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接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其實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知名的自我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新作《立下界限》,陪你練習不受他人情緒綁架,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意願。
#蘇絢慧#立下界限#辨識人際互動陷阱#主體性
►按下小鈴鐺,搶先看精采好書介紹!
►新書上市,立即了解 https://reurl.cc/AgvxKK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讀者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cwbookclub/
◎天下讀者俱樂部IG:https://www.instagram.com/bookcw1/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shop.cwbook.com.tw/
◎我讀網:http://books.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