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打AZ好還是莫德納?
如果你沒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沒有洗腎,不是癌症末期病人,雖然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在服藥但穩定控制中,我會建議你打AZ。
大家都被之前的死亡率數字嚇壞了,所以非莫莫不打的人暴增。
仔細想想,那些數字是同時有自然死亡率的干擾變項啊。
根據疾管署的資料來看,每天約有261位75歲以上老人過世,依照先前老人施打率較高的情況看,怎麼看都像是AZ的錯。目前與AZ相關不良反應的死亡當中,7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9成便足以解釋這情況。
情感上我們不能接受老人家過世,但在這個時間點上要怪罪給AZ則容易得多,也少了照顧上的內疚,即使無論如何他都會離開。
每天就是會有這麼多老人家過世,那麼現在這些老人家剛好打完AZ,然後走了,你要說那是AZ的錯還是必然的結果?
但我想大家想聽的不是這些數據,雖然這些數據仔細閱讀就會突破你盲腸了。
那就來說說實際經驗好了。
我在3月30日打AZ第一劑時,當天沒什麼特別的,胃口不錯還與朋友吃了大餐說要補補身體(這只是藉口),但第二天開始發燒,最高到38.4,頭有點暈但食慾還是沒受影響(真糟糟),回家休息後,第二天就沒事。
第二劑5月26日,沒事,沒藉口去吃大餐。
周遭跟我打同一批的醫護當中,大概只出現1-2個零星嚴重狀況,有一位本來就有嚴重的過敏問題,都是休息幾天就沒事。
6月初剛好第一批開打的莫莫,其他沒打AZ疫苗的同仁都在這次中打完,第一劑大家笑笑,說什麼哈哈沒事啊,我心想好戲在後頭,就說AZ副作用是疫苗中比較小的啊,至於莫莫,哼哼,你們等著看第二劑好了。
果不其然,辦公室3個第二天有2個請假,完全躺平加唉唉叫,不舒服到極點。其他科室也是哀鴻遍野,請假躺平。
唉,何必呢。我知道大家又要說,AZ的保護力「只有」七八成啊,我說你只看了一半,那個數字並非在做疫苗間的比較,而是實驗室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數據。
小兒科楊為傑醫師舉了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做說明﹕如果你今年數學考80分,難道你可以和去年考90分的學長做比較嗎?你會說你考得比學長爛嗎?不行,因為比較基準不一樣,所以不能表示AZ比較差,而且它預防重症的效果接近百分百,為什麼大家忽略不看?
好啦,我上一篇有提到信必得救,這完全是你信不信的問題,隨便你,不排斥AZ的人,請加入我的AZ俱樂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
自然死亡率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理心」真的很難嗎?
#老爸老媽該不該去打疫苗?幾乎成為有高齡父母的家庭難題!每一位子女都在擔心驚恐中做決定。去打疫苗萬一老爸老媽怎麼了,誰承受的了這樣的打擊?不去打疫苗萬一老爸老媽染疫了,誰又負得起這個責任?
家有85歲以上的老爸及岳父岳母的我也面臨一樣的壓力。
#將心比心,看到這麼多長輩在施打疫苗後不幸往生,相信每一位同樣為人子女的我們都為之心酸難過,也能理解他們的兒女當初同意長輩施打疫苗卻遭遇猝死結果,心裡所承受的痛苦、壓力與愧疚。
#同理心真的很難嗎?拿冰冷的長者自然死亡率類比疫苗接種死亡率,或各國打完疫苗死亡率來比較,或許在做科學研究時是可行的,但在面對這些遭逢親人猝逝悲痛的家人,以及許許多多還在驚恐擔憂的民眾,這樣的回答是不是太過冷酷,更是缺乏同理心!
面對許多的疑問,政府當然應該做到下列幾點:
1、對這些猝死案例進行最嚴謹的調查,務必釐清死因與疫苗接種關係,以安民心。(請政府務必要參考國內外學界對於疫苗接種猝死的諸多討論與研究。)
2、儘速公布慢性病不建議施打種類,以供民眾判斷接種風險。
3、如能證明是疫苗造成接種者猝死,政府應負起責任,在指揮中心援引現有疫苗接種受害救濟機制下,全國應統一針對新冠疫苗接種猝死者啟動補償機制,不應再分縣市而有差別。此外,由COVAX所引進之疫苗如發生類似情況,也應該向COVAX相關機制申請補償,維護台灣民眾權益。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面加速擴大採購適合不同年齡與族群的各種疫苗,以提高全民施打疫苗的安全性。這一批美國捐贈的莫德納是否優先給長輩施打,請指揮中心速做決定。
除了這些具體做法,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將心比心地看待每一位失去親人的同胞,想想同樣身為子女的我們若是面對這樣的變故時的心情,就能夠在態度及言語中多一點人味!
自然死亡率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降低打疫苗後的自然死亡率連結,應該要恢復原本的七十五歲以上就算一組的打法。
不宜再將超高齡的抓出來做一小組。
甚至可以的話,以後再大規模施打疫苗,最好65歲以上就算一組,分散自然死亡率都感染。
台灣目前的平均餘命好像是81歲,85歲以上都是超高齡,隨時壽終正寢都是有可能的。
也有很多醫生都出來澄清,不過,個別人看了統計數據大部分都會恐懼,這種直覺聯想,很難透過數據的澄清來化解(特別是對高齡長者及其家屬)。
俗民社會的肯定後項偏誤思考(指將某件之前發生的事情跟之後對某件事情逕自連結起來,當作因果相關)是很常見的,很難在短時間內,化解這樣的思考方式。
更何況,年紀大到一個程度,認知症或失智的比例也高,往往很難自己思考與判斷了。也不能怪他們不理性。
海外的反疫苗派所持有的證據,常常也是源自肯定後項偏誤。雖然醫界耶澄清多年,不信者依然不信。
雖然打疫苗出狀況的機率遠低於染疫,然而,人們多半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被傳染),卻覺得自己會那麼倒楣(打針後出狀況)。這種認知彈性跟杏仁核與情緒系統起作用有關,很難靠理性說理來破除。
更別說,打完疫苗的確有不少人會有一段時間的副作用,更容易強化聯想。
讓85歲以上集中起來打,光是自然死亡人數倒進來,加上特定媒體一直化約式報導,就夠嗆了。
第二天以後的施打率大跌,取消預約人數大增的問題,要用更務實的方法解決,我真心建議將施打年齡級距拉大。
如果群體免疫只要打到七成人口即可,超高齡是否要打到滿(也許打個五成就可以了,讓其他年齡層多打一些,攤提數據),真的可以再多想想?
這次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要在短時間內打完多數國人,肯定會有很多伴隨著原本就會發生的自然死亡/病故的糾紛(看台每年各年齡層因為各種原因要死多少人?這些之後都很容易倍帶風向成打疫苗而死,這也是海外疫苗施打率很難有效拉高的原因之一)。
原本讓高齡長者先打疫苗,是著眼於一旦被感染,重症比例高。除了佔據醫療量能,對家屬未來照顧也是沉重負擔。
高齡長者多有慢性病,或其他疾病,還有天命本餘不多,有些超高齡長者隨時走人都都不意外。
不過,不管怎麼解釋、有些人就是硬要把不同的事情扯在一起,以恐嚇造謠抹黑方式,拉低長者的施打率,試圖讓重症率居高不下,癱瘓台灣的醫療量能,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面,等施打數量破兩三百萬後,真的有嚴重副作用的案例就會出現,到時候更會被放大報導,用來拉低施打率~
人體有很多現代科學尚未知道的奧秘,加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好好看醫生做檢查了解自己的體質與現狀,當超大規模使用同一種疫苗,真的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機率解讀群體,有一個比例,縱然再低,但對於個別人來說卻只有零跟一百,有或沒有,這是很難處理的棘手難題~
https://zen1976.com/vaccination/
自然死亡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自然死亡率 在 【熱搜發燒榜】無同理心! 拿老人自然死亡率與接種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Z疫苗#致死率#黃義霖#李秉穎#諮詢委員#國產疫苗#自選疫苗 中天數位 ... 拿老人 自然死亡率 與接種AZ死亡率並提黃義霖轟李秉穎愧為諮詢委員@CtiNews. ... <看更多>
自然死亡率 在 【熱搜發燒榜】拿老人自然死亡率與接種疫苗並提黃義霖轟 ... 的推薦與評價
熱搜發燒榜誰都不希望自己家的長輩發生這種事(#貓起來編) - 快加入中天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bXT6zov 每日重點新聞不漏接!一起實行監督的力量. ... <看更多>